刹車輕響,商務車在一棟多層大樓前停了下來。
解開安全帶,馬競起身招唿同行的妻子,“到了。”
因為在飛機上聊到《火星日記》,兩人出機場後沒有直接過橋出島返迴家裏,而是轉道向南來到這裏,看望正在這邊進行集中培訓的真人秀選手們。
轉頭看看旁邊的大樓,湯佳怡微笑點頭,“也不知道他們這幾天過的怎麽樣?”
“嘿嘿,”馬競眨眨眼睛,“這可是你手下的企業,具體情況你會不知道?”
旁邊這棟樓是佳境農牧旗下植物工廠的所在地,作為佳境集團的總經理,以及農牧食品板塊實際上的負責人,湯佳怡對這裏的情況並不陌生。
“工廠的產品我當然知道,”湯佳怡站起身來,邊走邊說道:“但是培訓那塊和工廠無關,我又到哪裏去了解?”
站在門口迴看某人,“話說迴來,咱們這個浮萍食品貌似是世上頭一份吧?”
“不算漁家浮萍菜的話,的確是頭一遭,”馬競點點頭,“不論如何,肯定很是獨特的體驗。”
浮萍科集合了全世界最微小的開花植物,其中最小的蕪萍屬小如沙粒,最大的也隻有珍珠米粒那麽大。至於南方常說的大浮萍,其實是天南星科大薸屬的植物,雖然是浮萍的遠親,花和葉的形狀也很像,卻不是一迴事。
雖然體型微小、結構簡單,浮萍卻擁有著其他大型植物所沒有的優點。這種常見於世界各地淡水池塘的植物雖然也開花結果,但最主要的繁殖方式卻是無性的出芽繁殖。在光熱水肥合適情況下,浮萍隻需2~5天即可分裂繁殖一次,很快就能鋪滿水麵。
浮萍生長迅速,能夠大量吸收水裏的氮磷鉀,又飄在水麵上利於收集,是很常見的汙水處理用植物。佳境植物工廠主要使用營養液水培和led光照生產無公害蔬菜、藥材以及花卉,生產過程會產出大量含有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的廢水。
為了處理這些廢水,植物工廠引入了綠藻和浮萍的生物處理方案。既能可以淨化水質,順便還能收集一些幹浮萍用作飼料。
根據相關研究論文,幹浮萍最高可以提取出45%的澱粉或45%的蛋白質。按照實驗室數據推算,浮萍的理論產量是每公頃183噸幹浮萍。不過這種植物的分裂繁殖速度和水體營養以及種群密度相關,實際產量比理論值小很多。
繞是如此,以色列人還是種出了每公頃水麵51噸幹浮萍的成績。按照這個數字計算,最多可以提取到23噸澱粉類物質,這個數字是甘薯的3.3倍、玉米的6.7倍、小麥的7.7倍。有這樣的數據傍身,不管是用來喂豬養鴨發展飼料業,還是發酵製取酒精取代汽油,甚至解決未來人口膨脹後的食物問題,小小浮萍都能發揮大大的作用。
然而這些卻隻是理論數字,想要真正把浮萍變成食物,卻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浮萍作為浮水植物,密度很小、富含水份,鮮浮萍含有86%~97%的水分,含水量比很多水果還高。雖然先民早就發現浮萍可食,江南、西南等一些地方還有浮萍菜式流傳下來,卻也隻能當作鮮嫩清爽、偶爾嚐鮮的“小菜”,做不了頂餓管飽吃了長身體的“飯食”。
60年代,國內為了解決養豬飼料問題,曾經從南美洲引進水葫蘆(鳳眼蓮)、水花生(大薸)等浮水植物投放在內陸河道與池塘。引進者的本意是用這些植物向水麵要產量,但因為它們富含水分,需要人工撈起及時日曬才能用來喂豬,還因適口問題需和常規飼料摻著使用,很快就被農民放棄。後來這些植物從小河池塘溢出,同樣因為“口味陌生”缺乏天敵,很快發展成為危害南方河湖的生態殺手。
浮萍作為本土植物,有食草魚類控製總量,生態危害不如那幾個外來戶,但是富含水分處理麻煩的特點卻是完全相同的。
其次,浮萍作為未經馴化的野生植物,並沒有糧食作物那樣大量積累澱粉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生理程序”。隻要攢夠營養它麽就會分裂繁殖,這使得它們體內的澱粉/蛋白質含量通常處在僅僅夠用的低水平,需要人工誘導乃至轉基因技術,才能達到論文和新聞稿宣稱的高含量。
第三,浮萍的食用部分不是種子塊根這樣的器官,細胞壁明顯較厚。想要依靠人類的牙齒和腸胃完成破壁,難度比正常糧食要大很多。而且浮萍富含酸澀的結石物質草酸,偶爾當菜吃可以用過熱水的辦法除去,天天當飯吃還要另想辦法除去。
培育高澱粉浮萍發酵製取燃料酒精,倒是不用為破壁和草酸煩惱,但是依然存在投資成本的問題。根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優化方案,小規模製取浮萍燃料能和原油價格100美元/桶的汽油比成本,若是進一步放大規模,成本還能下降30%。然而近幾年的國際油價較為低迷,各種代用燃料的聲勢不複當初,暫時還沒有成規模的浮萍酒精項目。
鑒於浮萍的遠大前景和不成熟現狀,佳境農牧對其保持高度關注,一方麵跟蹤並資助大學裏的研究,另一方麵則克製產業化的衝動,隻是少量種植作為積累數據和經驗之用。
雖然《火星日記》是娛樂性質的網絡真人秀,但是籌備委員會的工作態度卻是很嚴謹的。
因為距離太陽比地球遠,火星的日照強度隻有地球的四成。而因為重量隻有地球的十分之一導致火星引力隻有地球的38%,可以對抗太陽風吹襲的磁場又在幾十億年前就消失了,火星自然無法保持足夠濃密的大氣層,地麵大氣壓居然不到地球的0.7%,約為500~700帕。
雖然火星大氣含有95%的二氧化碳,但因為太過稀薄溫室效應不夠顯著,冬季夜間氣溫低至零下140攝氏度,夏季白天氣溫可達30攝氏度,晝夜溫差非常大。
晝夜溫度變化劇烈,會帶來強烈的空氣對流。而因為空氣稀薄而幹燥,火星上的大風經常變成沙塵暴,雖然風速不快、風壓不大,但是持續時間和影響範圍卻很強大,大約每5.5個地球年就會發生一次席卷全球的塵暴。灰塵遮天蔽日影響能見度,進而會對太陽能發電、日光種植造成不利影響。
基於這樣的日照氣象條件,傳統的露地種植注定無法在火星上展開。而若是進行室內種植,最好的方案自然是建起植物工廠,使用燈光照射、無土栽培技術培育農作物。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植物工廠技術已經接近成熟,表現出了立體種植、不占耕地、高效生長、單位麵積產量巨大、無公害無病蟲等優點,隻是還有著設備投資大、能耗高、隻能培養少數作物等固有缺點無法克服。
因為地狹人稠、率先發明led燈,島國企業最早投入到植物工廠的建設運營之中,十年時間建起上百座工廠。雖然工廠可以靠近城市,無需像普通蔬菜那樣從外地甚至外國運來,但植物工廠自身的成本依舊不低,百多家工廠裏麵能賺到錢的隻有20%,剩下六成不賺不賠,還有10%的企業處於虧損狀態。
不過若是把地點搬到火星上麵,植物工廠的高成本就不是問題了,它的成本再高也比跨越幾億公裏從地球運糧送菜來的劃算。
若要在火星搞植物工廠,小麥玉米土豆等不耐積水的作物首先需要排除。水稻雖然可以水培,但是完全長成需要1200~1500小時的日照時數,種水稻就像是在用電造糧食,實在難稱劃算。
相比這些傳統糧食作物,喜歡溫暖濕潤可以被改造成水培植物的天南星科植物,以及完全水生、體型微小的浮萍則是比較適合的水培糧食作物,前者富含澱粉與微量元素,後者生長速度快產量巨大,都是不錯的選擇。
本著科學的態度,“火星日記”籌委會將這些植物列入第一批“火星植物”,特意找到有這方麵經驗的佳境農牧尋求合作。雙方一拍即合,專門隔出部分水培車間加以改造,建成一條利用水培植物淨化汙水、製取飲用水和食品的聯合生產線。
因為這套生產線將會應用在位於高原上的“火星基地”,所以年後再次集結的真人秀選手們都被請到這裏,現場學習水培生產線的管理維護,同時試吃各種“火星主糧”。馬競他們看望慰問參賽選手,自然也得來這邊。
“的確很獨特,”湯佳怡點點頭,“咱們等下也要吃?”
“那是自然,”馬競毫不猶豫道:“這東西又沒有毒性,就當是吃浮萍菜。”
漁民靠湖吃湖,常吃的蔬菜都是湖裏出產,其中自然少不了浮萍。隨著旅遊業發展,各種浮萍菜都被開發出來,端上了漁區和臨水風景區的餐桌。
聽見這話,湯佳怡卻是搖了搖頭,“完全不是一迴事好麽?浮萍菜是菜,咱們等下要吃的是浮萍飯。”
下意識搖搖頭,她又說道,“等下我試試,要是不好吃,還是直接吃其他菜品算了。”
除了浮萍,這裏還種植/培養了芋頭、魔芋、蘑菇以及蚯蚓。前兩者也是水培作物,後兩者則是處理有機垃圾,提供蛋白質的分解者,生態地位頗為重要,同樣有“前往火星”的資格。
另外一邊,比起浮萍還有蚯蚓,蘑菇以及來自芋頭(芋艿)和魔芋(蒟蒻juruo)的“魔芋豆腐”、芋頭飯貌似更加正常。提供這些,也有防止選手們厭食、餓肚子的考慮在裏麵。
帶著同樣恢複上班的助理,佳境集團的兩位創始人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走進這家立體工廠。
因為早就來過幾次,一行人沒有走標準的參觀路線,而是換上無塵衣走進無塵區,徑直前往分隔出來的水培車間。
種菜當然不需要穿什麽特別的衣服,但是走高端路線的植物工廠卻不一樣。很多植物工廠都是led廠家投建,用來宣傳自家產品,順便摸索未來發展方向,這些企業大多有著無塵設備的豐富使用經驗,很容易就想到“無塵室種菜”的主意。用上半導體工廠、醫院手術室才會用到的無塵室,自家的產品就能多一層無菌無蟲無農藥、免洗即食的賣點,對提高產品價格大有裨益。
既然是行業成功經驗,佳境植物工廠也不會視而不見,同樣用上了無塵係統。
和新聞報道裏的植物工廠不同,擺在他們眼前的車間泛著紫色幽光,配合包裹全身的無塵衣,看起來很有幾分神秘感。
太陽光是多種顏色的混合光,但植物把綠色波段反射出來,主要吸收紅藍兩端的光。早期植物工廠基於傳統習慣普遍使用白光,後來為了實現最大的電能利用率,又都改用特別挑選的紅藍光作為照射燈光,兩種光混合在人看來便是紫光。
雖然知道老板老板娘過來是為了看火星項目,這邊的負責人還是忍不住摻了些“私貨”進去,前往浮萍培養區的路上,他見縫插針地介紹起了自家團隊的功勞:“原本我們隻能種植生菜、小青菜、小白菜、萵筍、黃瓜、番茄等常見蔬菜,市場競爭力有限,一度陷入虧損。後來攻克了水仙和白掌、紅掌等天南星科花卉的水培技術,才算是稍微賺到了些錢。”
“不過我們並沒有滿足,目前正在研究人參、金線蘭、南非冰菜等生長條件嚴格、但價值也更高的經濟作物,目前已經實現實驗室小規模種植。”
這一塊不歸馬競管,他沒有說話,隻是禮貌點頭。湯佳怡等這位主管說的差不多,果斷抬手製止對方繼續吹噓,點頭開口:“做的不錯,不過咱們做這個主要還是為了向外推廣。除了積累技術,還得留意推廣事宜,這次的火星項目就是一個不錯的契機。”
“這是自然,”主管忙不迭點頭,“我們準備了一隻精幹隊伍,務必確保這次的節目不出問題。”
“不用怕出問題,”這時馬競插話進來,“咱們這是真人秀,偶爾出些小毛病也是亮點,隻要咱們別煩愚蠢錯誤就好。”
(本章完)
解開安全帶,馬競起身招唿同行的妻子,“到了。”
因為在飛機上聊到《火星日記》,兩人出機場後沒有直接過橋出島返迴家裏,而是轉道向南來到這裏,看望正在這邊進行集中培訓的真人秀選手們。
轉頭看看旁邊的大樓,湯佳怡微笑點頭,“也不知道他們這幾天過的怎麽樣?”
“嘿嘿,”馬競眨眨眼睛,“這可是你手下的企業,具體情況你會不知道?”
旁邊這棟樓是佳境農牧旗下植物工廠的所在地,作為佳境集團的總經理,以及農牧食品板塊實際上的負責人,湯佳怡對這裏的情況並不陌生。
“工廠的產品我當然知道,”湯佳怡站起身來,邊走邊說道:“但是培訓那塊和工廠無關,我又到哪裏去了解?”
站在門口迴看某人,“話說迴來,咱們這個浮萍食品貌似是世上頭一份吧?”
“不算漁家浮萍菜的話,的確是頭一遭,”馬競點點頭,“不論如何,肯定很是獨特的體驗。”
浮萍科集合了全世界最微小的開花植物,其中最小的蕪萍屬小如沙粒,最大的也隻有珍珠米粒那麽大。至於南方常說的大浮萍,其實是天南星科大薸屬的植物,雖然是浮萍的遠親,花和葉的形狀也很像,卻不是一迴事。
雖然體型微小、結構簡單,浮萍卻擁有著其他大型植物所沒有的優點。這種常見於世界各地淡水池塘的植物雖然也開花結果,但最主要的繁殖方式卻是無性的出芽繁殖。在光熱水肥合適情況下,浮萍隻需2~5天即可分裂繁殖一次,很快就能鋪滿水麵。
浮萍生長迅速,能夠大量吸收水裏的氮磷鉀,又飄在水麵上利於收集,是很常見的汙水處理用植物。佳境植物工廠主要使用營養液水培和led光照生產無公害蔬菜、藥材以及花卉,生產過程會產出大量含有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的廢水。
為了處理這些廢水,植物工廠引入了綠藻和浮萍的生物處理方案。既能可以淨化水質,順便還能收集一些幹浮萍用作飼料。
根據相關研究論文,幹浮萍最高可以提取出45%的澱粉或45%的蛋白質。按照實驗室數據推算,浮萍的理論產量是每公頃183噸幹浮萍。不過這種植物的分裂繁殖速度和水體營養以及種群密度相關,實際產量比理論值小很多。
繞是如此,以色列人還是種出了每公頃水麵51噸幹浮萍的成績。按照這個數字計算,最多可以提取到23噸澱粉類物質,這個數字是甘薯的3.3倍、玉米的6.7倍、小麥的7.7倍。有這樣的數據傍身,不管是用來喂豬養鴨發展飼料業,還是發酵製取酒精取代汽油,甚至解決未來人口膨脹後的食物問題,小小浮萍都能發揮大大的作用。
然而這些卻隻是理論數字,想要真正把浮萍變成食物,卻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浮萍作為浮水植物,密度很小、富含水份,鮮浮萍含有86%~97%的水分,含水量比很多水果還高。雖然先民早就發現浮萍可食,江南、西南等一些地方還有浮萍菜式流傳下來,卻也隻能當作鮮嫩清爽、偶爾嚐鮮的“小菜”,做不了頂餓管飽吃了長身體的“飯食”。
60年代,國內為了解決養豬飼料問題,曾經從南美洲引進水葫蘆(鳳眼蓮)、水花生(大薸)等浮水植物投放在內陸河道與池塘。引進者的本意是用這些植物向水麵要產量,但因為它們富含水分,需要人工撈起及時日曬才能用來喂豬,還因適口問題需和常規飼料摻著使用,很快就被農民放棄。後來這些植物從小河池塘溢出,同樣因為“口味陌生”缺乏天敵,很快發展成為危害南方河湖的生態殺手。
浮萍作為本土植物,有食草魚類控製總量,生態危害不如那幾個外來戶,但是富含水分處理麻煩的特點卻是完全相同的。
其次,浮萍作為未經馴化的野生植物,並沒有糧食作物那樣大量積累澱粉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生理程序”。隻要攢夠營養它麽就會分裂繁殖,這使得它們體內的澱粉/蛋白質含量通常處在僅僅夠用的低水平,需要人工誘導乃至轉基因技術,才能達到論文和新聞稿宣稱的高含量。
第三,浮萍的食用部分不是種子塊根這樣的器官,細胞壁明顯較厚。想要依靠人類的牙齒和腸胃完成破壁,難度比正常糧食要大很多。而且浮萍富含酸澀的結石物質草酸,偶爾當菜吃可以用過熱水的辦法除去,天天當飯吃還要另想辦法除去。
培育高澱粉浮萍發酵製取燃料酒精,倒是不用為破壁和草酸煩惱,但是依然存在投資成本的問題。根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優化方案,小規模製取浮萍燃料能和原油價格100美元/桶的汽油比成本,若是進一步放大規模,成本還能下降30%。然而近幾年的國際油價較為低迷,各種代用燃料的聲勢不複當初,暫時還沒有成規模的浮萍酒精項目。
鑒於浮萍的遠大前景和不成熟現狀,佳境農牧對其保持高度關注,一方麵跟蹤並資助大學裏的研究,另一方麵則克製產業化的衝動,隻是少量種植作為積累數據和經驗之用。
雖然《火星日記》是娛樂性質的網絡真人秀,但是籌備委員會的工作態度卻是很嚴謹的。
因為距離太陽比地球遠,火星的日照強度隻有地球的四成。而因為重量隻有地球的十分之一導致火星引力隻有地球的38%,可以對抗太陽風吹襲的磁場又在幾十億年前就消失了,火星自然無法保持足夠濃密的大氣層,地麵大氣壓居然不到地球的0.7%,約為500~700帕。
雖然火星大氣含有95%的二氧化碳,但因為太過稀薄溫室效應不夠顯著,冬季夜間氣溫低至零下140攝氏度,夏季白天氣溫可達30攝氏度,晝夜溫差非常大。
晝夜溫度變化劇烈,會帶來強烈的空氣對流。而因為空氣稀薄而幹燥,火星上的大風經常變成沙塵暴,雖然風速不快、風壓不大,但是持續時間和影響範圍卻很強大,大約每5.5個地球年就會發生一次席卷全球的塵暴。灰塵遮天蔽日影響能見度,進而會對太陽能發電、日光種植造成不利影響。
基於這樣的日照氣象條件,傳統的露地種植注定無法在火星上展開。而若是進行室內種植,最好的方案自然是建起植物工廠,使用燈光照射、無土栽培技術培育農作物。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植物工廠技術已經接近成熟,表現出了立體種植、不占耕地、高效生長、單位麵積產量巨大、無公害無病蟲等優點,隻是還有著設備投資大、能耗高、隻能培養少數作物等固有缺點無法克服。
因為地狹人稠、率先發明led燈,島國企業最早投入到植物工廠的建設運營之中,十年時間建起上百座工廠。雖然工廠可以靠近城市,無需像普通蔬菜那樣從外地甚至外國運來,但植物工廠自身的成本依舊不低,百多家工廠裏麵能賺到錢的隻有20%,剩下六成不賺不賠,還有10%的企業處於虧損狀態。
不過若是把地點搬到火星上麵,植物工廠的高成本就不是問題了,它的成本再高也比跨越幾億公裏從地球運糧送菜來的劃算。
若要在火星搞植物工廠,小麥玉米土豆等不耐積水的作物首先需要排除。水稻雖然可以水培,但是完全長成需要1200~1500小時的日照時數,種水稻就像是在用電造糧食,實在難稱劃算。
相比這些傳統糧食作物,喜歡溫暖濕潤可以被改造成水培植物的天南星科植物,以及完全水生、體型微小的浮萍則是比較適合的水培糧食作物,前者富含澱粉與微量元素,後者生長速度快產量巨大,都是不錯的選擇。
本著科學的態度,“火星日記”籌委會將這些植物列入第一批“火星植物”,特意找到有這方麵經驗的佳境農牧尋求合作。雙方一拍即合,專門隔出部分水培車間加以改造,建成一條利用水培植物淨化汙水、製取飲用水和食品的聯合生產線。
因為這套生產線將會應用在位於高原上的“火星基地”,所以年後再次集結的真人秀選手們都被請到這裏,現場學習水培生產線的管理維護,同時試吃各種“火星主糧”。馬競他們看望慰問參賽選手,自然也得來這邊。
“的確很獨特,”湯佳怡點點頭,“咱們等下也要吃?”
“那是自然,”馬競毫不猶豫道:“這東西又沒有毒性,就當是吃浮萍菜。”
漁民靠湖吃湖,常吃的蔬菜都是湖裏出產,其中自然少不了浮萍。隨著旅遊業發展,各種浮萍菜都被開發出來,端上了漁區和臨水風景區的餐桌。
聽見這話,湯佳怡卻是搖了搖頭,“完全不是一迴事好麽?浮萍菜是菜,咱們等下要吃的是浮萍飯。”
下意識搖搖頭,她又說道,“等下我試試,要是不好吃,還是直接吃其他菜品算了。”
除了浮萍,這裏還種植/培養了芋頭、魔芋、蘑菇以及蚯蚓。前兩者也是水培作物,後兩者則是處理有機垃圾,提供蛋白質的分解者,生態地位頗為重要,同樣有“前往火星”的資格。
另外一邊,比起浮萍還有蚯蚓,蘑菇以及來自芋頭(芋艿)和魔芋(蒟蒻juruo)的“魔芋豆腐”、芋頭飯貌似更加正常。提供這些,也有防止選手們厭食、餓肚子的考慮在裏麵。
帶著同樣恢複上班的助理,佳境集團的兩位創始人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走進這家立體工廠。
因為早就來過幾次,一行人沒有走標準的參觀路線,而是換上無塵衣走進無塵區,徑直前往分隔出來的水培車間。
種菜當然不需要穿什麽特別的衣服,但是走高端路線的植物工廠卻不一樣。很多植物工廠都是led廠家投建,用來宣傳自家產品,順便摸索未來發展方向,這些企業大多有著無塵設備的豐富使用經驗,很容易就想到“無塵室種菜”的主意。用上半導體工廠、醫院手術室才會用到的無塵室,自家的產品就能多一層無菌無蟲無農藥、免洗即食的賣點,對提高產品價格大有裨益。
既然是行業成功經驗,佳境植物工廠也不會視而不見,同樣用上了無塵係統。
和新聞報道裏的植物工廠不同,擺在他們眼前的車間泛著紫色幽光,配合包裹全身的無塵衣,看起來很有幾分神秘感。
太陽光是多種顏色的混合光,但植物把綠色波段反射出來,主要吸收紅藍兩端的光。早期植物工廠基於傳統習慣普遍使用白光,後來為了實現最大的電能利用率,又都改用特別挑選的紅藍光作為照射燈光,兩種光混合在人看來便是紫光。
雖然知道老板老板娘過來是為了看火星項目,這邊的負責人還是忍不住摻了些“私貨”進去,前往浮萍培養區的路上,他見縫插針地介紹起了自家團隊的功勞:“原本我們隻能種植生菜、小青菜、小白菜、萵筍、黃瓜、番茄等常見蔬菜,市場競爭力有限,一度陷入虧損。後來攻克了水仙和白掌、紅掌等天南星科花卉的水培技術,才算是稍微賺到了些錢。”
“不過我們並沒有滿足,目前正在研究人參、金線蘭、南非冰菜等生長條件嚴格、但價值也更高的經濟作物,目前已經實現實驗室小規模種植。”
這一塊不歸馬競管,他沒有說話,隻是禮貌點頭。湯佳怡等這位主管說的差不多,果斷抬手製止對方繼續吹噓,點頭開口:“做的不錯,不過咱們做這個主要還是為了向外推廣。除了積累技術,還得留意推廣事宜,這次的火星項目就是一個不錯的契機。”
“這是自然,”主管忙不迭點頭,“我們準備了一隻精幹隊伍,務必確保這次的節目不出問題。”
“不用怕出問題,”這時馬競插話進來,“咱們這是真人秀,偶爾出些小毛病也是亮點,隻要咱們別煩愚蠢錯誤就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