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島,小雨初歇。
微風吹不動殘雲,天色依然陰沉沉的,看著就不讓人爽利。
看著天邊幾乎不動的烏雲,湯佳怡忍不住輕歎口氣。
世事果然難圓滿,享受了秋冬的溫暖,也要接受夏天的煩惱。
5、6月的初夏屬於梅雨季,小雨、中雨、大雨、雷雨,各種雨換著花樣造訪這片土地。別的雨還好,最煩人卻是柔柔細細的小雨,降溫效果不咋地,卻擅長滋養蘑菇培育黴菌,除了加濕器廠家,其他人恐怕都不會喜歡它們。
7、8月的盛夏更讓人難受,熱風從內陸吹來,灼膚燙喉,心裏既祈盼來場豪雨好降溫,又怕招來狂暴台風弄得一地狼籍還要收拾殘局,別提有多糾結了。
更加讓她糾結的,卻是被人喧賓奪主,裹攜著出現在本不需要過來的場合。
在她身邊,除了蜜蜂和佳境的員工代表,還有好幾個大腹便便、身具官氣的中年男女,主管文體事業的副省長、省體育局局長省田管中心主任、主管文體教衛新事業的副市長、市體育局的正副局長等等。再加上少不了的隨行下屬和本地媒體記者,烏泱泱著實有不少人。
想著這些煩心事,一架前藍後白雙發尾吊布局的飛機突然穿破雲層,出現在北麵的天空上,發動機的轟鳴聲遠遠傳來,頓時讓人精神一振。
不管怎麽樣,迴來了都是好事情。
看到飛機出現,周圍那幫人也都騷動起來,他們眼巴巴地離開空調房跑到機場來吸收飛機尾氣,可不就是等著這一刻麽?
人群外圍的記者也都興奮起來,紛紛舉起/抬起手中的相機以及攝像機,對準正在角落的青鳥號。雖說這架飛機已經上過好幾次新聞,但這畢竟是價值好幾億的土豪玩具,市民和網友都愛看,自然要趁機多拍幾張以備後用。
還好的是,今天上午的小雨並沒有導致航班擁堵,青鳥號沒怎麽等待就得到準許降落的指令,很快就平穩降落在跑道上,接著在塔台指揮下滑行到眾人所在的公務機停機坪附近。
眼見飛機過來,歡迎眾們立即行動起來,音樂走起鮮花搖起,極力營造熱鬧歡快的氛圍。
另外一麵,艙門緩緩打開,穿著製服的空姐和休閑打扮的馬競先後現身門口。
一眼看見地麵人群以及人群背後那條歡迎橫幅,馬競差點兒笑出聲來,“我去!咱現在也有這種待遇了?”
紅色的橫幅上,印著二十個蜜蜂韻黑體字:熱烈祝賀馬競獲得全運會馬拉鬆冠軍!載譽凱旋!”
在他的過往印象中,被官方組織機場接機,都是運動員、維和官兵、援外小隊,乃至緊急歸僑,如今驟然輪到自己頭上,卻是頭一次。
顯然,某人忘記了地方上每年都組織人手送迎兩會委員,而他自己也是後者中一員的事實。
一旁的乘務長心知肚明,卻也不點破,隻是說道:“這可是今年全運會第一枚金牌,省裏市裏有所重視也是應該的。等下應該還要給你發獎金和福利,不過肯定沒你的體育捐助多就是了。”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津門馬拉鬆比賽上,以剛剛從滬海飛往津門的馬競輕鬆跑出2小時3分的個人第三好成績,毫不意外地拿到賽會冠軍,一舉拿到兩枚金牌。其中一枚是津馬男子項目的金牌,另一枚是平行舉辦的第十三屆全運會的男子馬拉鬆金牌。
本屆全運會其實要到今年8月份才會正式開始,馬拉鬆項目算是提前舉行。這也意味著馬競這枚金牌是今年全運會首金,成功幫助閩省代表隊在獎牌榜上遙遙領先。
更加讓人感到興奮的是,因為正式比賽要到下半年的關係,他們將和半小時後獲得女子項目金牌的冀北隊一起,將這個排名一直保持很長時間。雖說國內搞體育的都是無神論者,但是好兆頭來臨,大家也不會拒絕,自然要大肆慶祝一番。
而且,正如乘務長說的那樣,這麽做未嚐沒有和某土豪拉關係,爭取更多體育捐助的意思在裏麵。國家撥款有限,發展群眾文體事業急需社會賢達們貢獻力量。
輕輕點頭,馬競沒在舷梯上等待太久,笑著衝下麵揮手致意,然後踩著剛剛鋪到腳下的紅地毯走到眾人麵前。
接下來,自然是學生獻花、領導致辭、代表發言、記者攝錄的固定流程。大家都是老司機了做起來毫無滯礙,輕輕鬆鬆就完成一整個流程。然後,人也迎了、照也拍了,該做的能做的差不多已經做完了,眾人便都有了各自離開做鳥獸散的打算。今天可是工作日,雖說文體衛新差不多都是冷衙門,但是也有一些工作急需處理。
就在此時,馬競卻出言叫住大家,笑著說道:“說起來,本來我就有件事情想要麻煩領導,索性擇日不如撞日,就在今天一並辦了吧!”
馬某人的請求不複雜,他要為全市8000名一線環衛工送溫暖,哦不,是送涼爽,因此特地邀請各位領導和媒體同仁一同前往見證。
全省首富的麵子自然是要給的,眾人自是欣然同意,還叫上了其他人。然後正在各自辦公室忙碌的市環衛局長、區環衛處長便被打電話叫了出來,連同匆匆趕來負責城建環衛的黃副市長,一體加入這支臨時組建的參觀慰問團之中。
環衛工平時都是三班倒工作,此刻隻有下午班的兩千多人還在班上。這些人分布在城市各個角落,把他們全部集中起來顯然不太現實,所以機場附近一家環衛站便被選中,成為接受捐贈物資的代表。
因為要等待環衛工集中起來,湯佳怡終於找到空檔和馬競聊了聊天。
“話說,你那個私生子呢?”
馬競笑笑,“你說‘嚕嚕’啊,我把他留在上交了,這會兒可能已經被大卸八塊、切片研究了吧。”
在前幾天的riscv會議上,馬競拿出旗下數字生物公司打造的智能模擬嬰兒“嚕嚕”作為示例,留下一堆抱小孩哄小孩的親密照片,然後被人斷章取義,歪解出了一個“私生子緋聞”,很是鬧騰了一陣。
當然,到了現在事情已經塵埃落定,造謠的公號大v已經封號,那隻機器人也被馬競送給了上交機動學院。
聽見這話,女士也笑了,“最該切片的應該是你才對,耐克的人連f1賽道都用上了,到現在也沒能突破2小時,體育界肯定有的是人想要切你的片。”
聳聳肩,馬競得意道:“可惜,他們注定要失望了。”
笑著搖搖頭,湯佳怡跳過這個話題,問道:“今年夏天真的會更熱麽?14、15、16,已經連著熱了三年了,怎麽著也該降降溫了吧?”
“嘿!哪有什麽‘應該’啊?全球變暖、地球暴走,什麽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是啊,什麽情況都有可能發生,”重複著對方的說法,湯佳怡話音一轉,“所以變熱變冷都有可能,萬一涼夏派是正確的呢?”
和地球相比,人類還是太渺小了些,想要摸透地球君的底細,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拜密集精細的自動監測網絡和越來越強的超算技術所賜,氣象學家可以較為精準地預測短期天氣。然而當時間尺度拉長到以月和年為單位的中長期,預測結果就開始捉摸不定起來。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時常會得截然相反的結果。
以2017年北半球夏季氣溫為例,有人認為將會變得更熱,提議備戰酷夏;有人覺得有拉尼娜在,應該會有充足雨水來緩解高溫;也有人覺得先前連熱三年,應該輪到一個涼夏。三派都有自己的數據和推理,卻都缺乏強有力的證據來說服對手。
馬競顯然認同第一種看法,並為此做了很多準備。除了建倉吸納一批空調股,打算蹭一波高溫題材股的行情,他還安排手下研製空調衣,打算開發這一全新品類,如今也是陸續有了成果。
“怕什麽?”馬競淡然笑笑,“隻要不是‘後天’那種全球冰封,這些消夏裝備都不愁賣不掉,區別隻是銷售快慢而已。”
湯佳怡不以為然地吐出一個“嘁”字,不屑道:“網上隨便一搜,就能看到先後有很多件空調衣被發明出來,卻沒一件被推向消費市場,說明這塊市場顯然小的可憐,小心賣個幾年也賣不掉。”
“沒關係,”馬競繼續表示淡定,“實在不行就免費送人,8000件我都送了,再多個十萬件也不算啥。”
“十萬件?都是空調版?”湯佳怡好笑地看著自家先生。
空調衣這個概念並不新鮮,它大概分成風冷、固冷、液冷三大流派。
風冷結構很簡單,在衣服上掛個朝裏吹的便攜風扇幫助吹幹上身汗液,就能起到一定的輔助降溫效果,說起來應該叫做風扇衣才對。
因為成本低廉結構簡單,兼且功率偏低,這種“風扇衣”的製冷效果相當有限,遇到今天這種高濕環境就會因為汗液蒸發不暢而抓瞎,而南方的夏天向來潮濕。
固冷結構直接在衣服上鑲嵌固體降溫片,比如小冰袋或半導體製冷片,從而為特定區域皮膚帶來涼爽(因為肌肉和血管分布差異,人體不同位置的發熱程度各不相同)。隻是可惜,冰塊的比熱容隻是水的一半,降溫效果持續不了太長時間。而半導體製冷片同樣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用在“冰火振衣”這種體驗型家用遊戲外設倒還罷了,用來製冷降溫就會顯得很不經濟。
至於液冷結構,卻是結構最複雜的,它的核心部分是一件灌滿冷卻液的細管馬甲,冷卻液被泵機驅動著在管網中循環流動,將人身上多餘的熱量帶到背後的換熱單元,然後釋放出去。這玩意兒以前用在宇航服、高爐防護服等特種製服裏麵,屬於高精尖技術,現在則因為pc水冷技術的擴散普及而大大降低了門檻。
連接在冷卻管網上的換熱單元可以有三種選擇,冰塊、半導體、空調壓縮機,前者結構簡單成本最低,卻需要攜帶大量冰塊以便延長工作時間;半導體方案最為輕便,但是功耗偏大且成本較高,續航時間也有些坑,隻適合不差錢的土豪;壓縮機方案能效比最高,可惜成本和重量也是最高。
綜合各種情況,馬競果斷舍棄不經濟的半導體方案,確定了風扇版、冰塊版、空調版三種空調衣方案。它們的重量和成本依次升高,但綜合製冷效果也是逐級升高。
所以當他聽見妻子的反問,確實立即變了臉色,“怎麽可能?微型壓縮機一件就要好幾百,十萬套就是幾千萬,我可送不起。隻能拿便宜量多的冰塊版還有風扇版湊數。”
“切!”女士撇撇嘴,“你剛才的豪氣呢?”
馬競也不怎麽著惱,“有就不錯了。即便是風扇版和冰塊版,也不見得能有多少產能。”
說起來,他忽然對空調衣起了興趣,旗下氣候研究所認為今年會更熱隻是個由頭,這幫人雖然出身大氣科學係,但平時研究的內容都是曆史天氣再現、遊戲引擎天氣模塊開發之類的活計,學術權威性和說服力委實沒有多少。真正讓他決意進軍消暑裝備領域的,其實是無人機業務遭遇到的監管危機。因為預期銷量可能下跌,他需要想辦法消納空餘出來的電機產能,這才想到了同樣需要強力電機的空調衣。
不過這隻是以防萬一的補充手段,隻要無人機還能賣得動,斷沒有輕易挪移產能,舍大就小的道理。
湯佳怡點點頭,接受了這個解釋,然後問道:“你那些空調衣好像都沒有太陽能吧?為什麽不裝個太陽能呢?這樣不是更加環保更加輕便麽?”
“親,你有考慮過太陽能電池的發電功率麽?太陽能電池板在陽光強烈直射的時候,大約可以提供1.1到1.8瓦每平米的比輸出功率,城市建築遮擋陽光,肯定沒法滿功率。而一般小風扇的額定功率都是幾瓦的樣子,用幾十塊錢的充電寶可以輕鬆帶起,換成太陽能卻需要一兩個平米的電池板。所以,你懂的……”
當然,也不是沒有額定功率0.5瓦甚至更小的風扇與液流泵,可那樣的小玩意兒通常也沒什麽“力氣”,裝在空調衣上隻會淪為笑話。
(本章完)
微風吹不動殘雲,天色依然陰沉沉的,看著就不讓人爽利。
看著天邊幾乎不動的烏雲,湯佳怡忍不住輕歎口氣。
世事果然難圓滿,享受了秋冬的溫暖,也要接受夏天的煩惱。
5、6月的初夏屬於梅雨季,小雨、中雨、大雨、雷雨,各種雨換著花樣造訪這片土地。別的雨還好,最煩人卻是柔柔細細的小雨,降溫效果不咋地,卻擅長滋養蘑菇培育黴菌,除了加濕器廠家,其他人恐怕都不會喜歡它們。
7、8月的盛夏更讓人難受,熱風從內陸吹來,灼膚燙喉,心裏既祈盼來場豪雨好降溫,又怕招來狂暴台風弄得一地狼籍還要收拾殘局,別提有多糾結了。
更加讓她糾結的,卻是被人喧賓奪主,裹攜著出現在本不需要過來的場合。
在她身邊,除了蜜蜂和佳境的員工代表,還有好幾個大腹便便、身具官氣的中年男女,主管文體事業的副省長、省體育局局長省田管中心主任、主管文體教衛新事業的副市長、市體育局的正副局長等等。再加上少不了的隨行下屬和本地媒體記者,烏泱泱著實有不少人。
想著這些煩心事,一架前藍後白雙發尾吊布局的飛機突然穿破雲層,出現在北麵的天空上,發動機的轟鳴聲遠遠傳來,頓時讓人精神一振。
不管怎麽樣,迴來了都是好事情。
看到飛機出現,周圍那幫人也都騷動起來,他們眼巴巴地離開空調房跑到機場來吸收飛機尾氣,可不就是等著這一刻麽?
人群外圍的記者也都興奮起來,紛紛舉起/抬起手中的相機以及攝像機,對準正在角落的青鳥號。雖說這架飛機已經上過好幾次新聞,但這畢竟是價值好幾億的土豪玩具,市民和網友都愛看,自然要趁機多拍幾張以備後用。
還好的是,今天上午的小雨並沒有導致航班擁堵,青鳥號沒怎麽等待就得到準許降落的指令,很快就平穩降落在跑道上,接著在塔台指揮下滑行到眾人所在的公務機停機坪附近。
眼見飛機過來,歡迎眾們立即行動起來,音樂走起鮮花搖起,極力營造熱鬧歡快的氛圍。
另外一麵,艙門緩緩打開,穿著製服的空姐和休閑打扮的馬競先後現身門口。
一眼看見地麵人群以及人群背後那條歡迎橫幅,馬競差點兒笑出聲來,“我去!咱現在也有這種待遇了?”
紅色的橫幅上,印著二十個蜜蜂韻黑體字:熱烈祝賀馬競獲得全運會馬拉鬆冠軍!載譽凱旋!”
在他的過往印象中,被官方組織機場接機,都是運動員、維和官兵、援外小隊,乃至緊急歸僑,如今驟然輪到自己頭上,卻是頭一次。
顯然,某人忘記了地方上每年都組織人手送迎兩會委員,而他自己也是後者中一員的事實。
一旁的乘務長心知肚明,卻也不點破,隻是說道:“這可是今年全運會第一枚金牌,省裏市裏有所重視也是應該的。等下應該還要給你發獎金和福利,不過肯定沒你的體育捐助多就是了。”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津門馬拉鬆比賽上,以剛剛從滬海飛往津門的馬競輕鬆跑出2小時3分的個人第三好成績,毫不意外地拿到賽會冠軍,一舉拿到兩枚金牌。其中一枚是津馬男子項目的金牌,另一枚是平行舉辦的第十三屆全運會的男子馬拉鬆金牌。
本屆全運會其實要到今年8月份才會正式開始,馬拉鬆項目算是提前舉行。這也意味著馬競這枚金牌是今年全運會首金,成功幫助閩省代表隊在獎牌榜上遙遙領先。
更加讓人感到興奮的是,因為正式比賽要到下半年的關係,他們將和半小時後獲得女子項目金牌的冀北隊一起,將這個排名一直保持很長時間。雖說國內搞體育的都是無神論者,但是好兆頭來臨,大家也不會拒絕,自然要大肆慶祝一番。
而且,正如乘務長說的那樣,這麽做未嚐沒有和某土豪拉關係,爭取更多體育捐助的意思在裏麵。國家撥款有限,發展群眾文體事業急需社會賢達們貢獻力量。
輕輕點頭,馬競沒在舷梯上等待太久,笑著衝下麵揮手致意,然後踩著剛剛鋪到腳下的紅地毯走到眾人麵前。
接下來,自然是學生獻花、領導致辭、代表發言、記者攝錄的固定流程。大家都是老司機了做起來毫無滯礙,輕輕鬆鬆就完成一整個流程。然後,人也迎了、照也拍了,該做的能做的差不多已經做完了,眾人便都有了各自離開做鳥獸散的打算。今天可是工作日,雖說文體衛新差不多都是冷衙門,但是也有一些工作急需處理。
就在此時,馬競卻出言叫住大家,笑著說道:“說起來,本來我就有件事情想要麻煩領導,索性擇日不如撞日,就在今天一並辦了吧!”
馬某人的請求不複雜,他要為全市8000名一線環衛工送溫暖,哦不,是送涼爽,因此特地邀請各位領導和媒體同仁一同前往見證。
全省首富的麵子自然是要給的,眾人自是欣然同意,還叫上了其他人。然後正在各自辦公室忙碌的市環衛局長、區環衛處長便被打電話叫了出來,連同匆匆趕來負責城建環衛的黃副市長,一體加入這支臨時組建的參觀慰問團之中。
環衛工平時都是三班倒工作,此刻隻有下午班的兩千多人還在班上。這些人分布在城市各個角落,把他們全部集中起來顯然不太現實,所以機場附近一家環衛站便被選中,成為接受捐贈物資的代表。
因為要等待環衛工集中起來,湯佳怡終於找到空檔和馬競聊了聊天。
“話說,你那個私生子呢?”
馬競笑笑,“你說‘嚕嚕’啊,我把他留在上交了,這會兒可能已經被大卸八塊、切片研究了吧。”
在前幾天的riscv會議上,馬競拿出旗下數字生物公司打造的智能模擬嬰兒“嚕嚕”作為示例,留下一堆抱小孩哄小孩的親密照片,然後被人斷章取義,歪解出了一個“私生子緋聞”,很是鬧騰了一陣。
當然,到了現在事情已經塵埃落定,造謠的公號大v已經封號,那隻機器人也被馬競送給了上交機動學院。
聽見這話,女士也笑了,“最該切片的應該是你才對,耐克的人連f1賽道都用上了,到現在也沒能突破2小時,體育界肯定有的是人想要切你的片。”
聳聳肩,馬競得意道:“可惜,他們注定要失望了。”
笑著搖搖頭,湯佳怡跳過這個話題,問道:“今年夏天真的會更熱麽?14、15、16,已經連著熱了三年了,怎麽著也該降降溫了吧?”
“嘿!哪有什麽‘應該’啊?全球變暖、地球暴走,什麽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是啊,什麽情況都有可能發生,”重複著對方的說法,湯佳怡話音一轉,“所以變熱變冷都有可能,萬一涼夏派是正確的呢?”
和地球相比,人類還是太渺小了些,想要摸透地球君的底細,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拜密集精細的自動監測網絡和越來越強的超算技術所賜,氣象學家可以較為精準地預測短期天氣。然而當時間尺度拉長到以月和年為單位的中長期,預測結果就開始捉摸不定起來。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時常會得截然相反的結果。
以2017年北半球夏季氣溫為例,有人認為將會變得更熱,提議備戰酷夏;有人覺得有拉尼娜在,應該會有充足雨水來緩解高溫;也有人覺得先前連熱三年,應該輪到一個涼夏。三派都有自己的數據和推理,卻都缺乏強有力的證據來說服對手。
馬競顯然認同第一種看法,並為此做了很多準備。除了建倉吸納一批空調股,打算蹭一波高溫題材股的行情,他還安排手下研製空調衣,打算開發這一全新品類,如今也是陸續有了成果。
“怕什麽?”馬競淡然笑笑,“隻要不是‘後天’那種全球冰封,這些消夏裝備都不愁賣不掉,區別隻是銷售快慢而已。”
湯佳怡不以為然地吐出一個“嘁”字,不屑道:“網上隨便一搜,就能看到先後有很多件空調衣被發明出來,卻沒一件被推向消費市場,說明這塊市場顯然小的可憐,小心賣個幾年也賣不掉。”
“沒關係,”馬競繼續表示淡定,“實在不行就免費送人,8000件我都送了,再多個十萬件也不算啥。”
“十萬件?都是空調版?”湯佳怡好笑地看著自家先生。
空調衣這個概念並不新鮮,它大概分成風冷、固冷、液冷三大流派。
風冷結構很簡單,在衣服上掛個朝裏吹的便攜風扇幫助吹幹上身汗液,就能起到一定的輔助降溫效果,說起來應該叫做風扇衣才對。
因為成本低廉結構簡單,兼且功率偏低,這種“風扇衣”的製冷效果相當有限,遇到今天這種高濕環境就會因為汗液蒸發不暢而抓瞎,而南方的夏天向來潮濕。
固冷結構直接在衣服上鑲嵌固體降溫片,比如小冰袋或半導體製冷片,從而為特定區域皮膚帶來涼爽(因為肌肉和血管分布差異,人體不同位置的發熱程度各不相同)。隻是可惜,冰塊的比熱容隻是水的一半,降溫效果持續不了太長時間。而半導體製冷片同樣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用在“冰火振衣”這種體驗型家用遊戲外設倒還罷了,用來製冷降溫就會顯得很不經濟。
至於液冷結構,卻是結構最複雜的,它的核心部分是一件灌滿冷卻液的細管馬甲,冷卻液被泵機驅動著在管網中循環流動,將人身上多餘的熱量帶到背後的換熱單元,然後釋放出去。這玩意兒以前用在宇航服、高爐防護服等特種製服裏麵,屬於高精尖技術,現在則因為pc水冷技術的擴散普及而大大降低了門檻。
連接在冷卻管網上的換熱單元可以有三種選擇,冰塊、半導體、空調壓縮機,前者結構簡單成本最低,卻需要攜帶大量冰塊以便延長工作時間;半導體方案最為輕便,但是功耗偏大且成本較高,續航時間也有些坑,隻適合不差錢的土豪;壓縮機方案能效比最高,可惜成本和重量也是最高。
綜合各種情況,馬競果斷舍棄不經濟的半導體方案,確定了風扇版、冰塊版、空調版三種空調衣方案。它們的重量和成本依次升高,但綜合製冷效果也是逐級升高。
所以當他聽見妻子的反問,確實立即變了臉色,“怎麽可能?微型壓縮機一件就要好幾百,十萬套就是幾千萬,我可送不起。隻能拿便宜量多的冰塊版還有風扇版湊數。”
“切!”女士撇撇嘴,“你剛才的豪氣呢?”
馬競也不怎麽著惱,“有就不錯了。即便是風扇版和冰塊版,也不見得能有多少產能。”
說起來,他忽然對空調衣起了興趣,旗下氣候研究所認為今年會更熱隻是個由頭,這幫人雖然出身大氣科學係,但平時研究的內容都是曆史天氣再現、遊戲引擎天氣模塊開發之類的活計,學術權威性和說服力委實沒有多少。真正讓他決意進軍消暑裝備領域的,其實是無人機業務遭遇到的監管危機。因為預期銷量可能下跌,他需要想辦法消納空餘出來的電機產能,這才想到了同樣需要強力電機的空調衣。
不過這隻是以防萬一的補充手段,隻要無人機還能賣得動,斷沒有輕易挪移產能,舍大就小的道理。
湯佳怡點點頭,接受了這個解釋,然後問道:“你那些空調衣好像都沒有太陽能吧?為什麽不裝個太陽能呢?這樣不是更加環保更加輕便麽?”
“親,你有考慮過太陽能電池的發電功率麽?太陽能電池板在陽光強烈直射的時候,大約可以提供1.1到1.8瓦每平米的比輸出功率,城市建築遮擋陽光,肯定沒法滿功率。而一般小風扇的額定功率都是幾瓦的樣子,用幾十塊錢的充電寶可以輕鬆帶起,換成太陽能卻需要一兩個平米的電池板。所以,你懂的……”
當然,也不是沒有額定功率0.5瓦甚至更小的風扇與液流泵,可那樣的小玩意兒通常也沒什麽“力氣”,裝在空調衣上隻會淪為笑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