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扭然後八拐,一棟掩映在綠樹叢中的三層磚樓現身眼前。


    白牆紅瓦中軸對稱、正中三角山牆大坡頂,看起來端莊肅穆,像是紀念堂、圖書館之類紀念建築。


    駐足觀瞧一番,劉海洋忍不住讚歎稱奇:“嗬,這棟樓好像有一百多年了吧?”


    不用別人迴答,他自己拿起手機隨便一掃,就看到了答案,“嘶,這棟救世醫院大樓是1898年蓋的,上個月剛滿119年,那邊威赫敏娜醫院大樓年輕點兒,112年,還真是夠老的。這麽久都還好好的,果然還是上個世紀的建材質量好啊!”


    “哪來那麽多怪話?”馬競翻了個白眼,“老房子結實不倒,是因為能倒的都已經倒掉了,剩下的自然各種長壽。論起材料強度、結構設計,一百年前的技術怎麽能和現在相比?”


    正所謂夫唱婦隨,馬競這邊發話了,湯佳怡也跟上補刀:“還有一點,那就是房子都需要養護維修,漏水、裂縫、沉降這些問題早發現早處理,損毀鏽蝕早拆除早替換,才能一直維持下去,留存下來的老房子都是有人管理保養的,那些少人維修的,基本上都有垮塌跡象,除非是古埃及金字塔、古瑪雅金字塔這種。”


    兩口子一通搶白,劉海洋全然不是辦法,轉頭看了眼張嘴欲言的趙柯,點頭道:“這倒也是。珂珂,你想什麽?”


    “呃,”趙柯把將欲出口的樓脆脆樓歪歪吞進肚子,腦筋飛轉,立時換了個問題:“這裏不是救世醫院舊址麽?那個威赫敏娜醫院是怎麽迴事?”


    低頭看了眼手機,老劉無奈攤手,“ar地圖是沒有。馬競,你們的產品也太差勁了吧?”


    馬競搖搖頭,接上話題:“跨應用跳轉這一塊正在做,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點一下名字就會跳轉百科了。”


    轉過頭來,他介紹道:“威赫敏娜是荷蘭女王的姓氏。這座醫院的創辦者鬱約翰博士是荷蘭裔美國人,當初他從美國帶來的捐款,自己設計建造了那邊那座醫院大樓。不過當時還是清朝光緒年間,社會風氣還很保守,女病人比較忌諱男醫生和男病人,有錢人家請醫生上門診治,沒錢就隻能在家硬挺著。所以約翰又從荷蘭的威赫敏娜女王那裏募了一筆錢,蓋了旁邊這座樓,稱為威赫敏娜醫院,算是一個班子兩塊牌子。”


    1888年(光緒十四年),27歲的醫博士鬱約翰(johnabrahamotte)攜妻子來鷺行醫傳教。他先在平和縣小溪鎮創辦救世醫院,診治大量病人。因為工作成果顯著,他在迴國述職後背美國歸正教會按立為牧師,然後募集到大筆捐款返迴,將救世醫院搬到現在這個地址。過土木工程的他還親自上陣,設計了眼前這座醫院大樓。


    除了救世醫院建築群,鬱約翰還是琴島地標建築八卦樓的設計者,可惜沒等這座有著顯眼紅色圓頂的建築最後完工,他就因為在1910年的鼠疫流行中接觸患者而染疾去世,長眠於琴島傳教士墓地。


    “原來是這樣!”趙柯點點頭,眼睛閃閃,“想不到這裏麵居然還有荷蘭女王的捐款,還有傳教士也不都是壞蛋嘛。”


    “大部分傳教士都是道德感和獻身精神的,隻要沒有牽扯到異端異教徒以及非人類,他們就會很好相處。引發各種問題的壞蛋也不是沒有,有些時候還很多,畢竟就連教廷都有醜聞,不過某些傑出傳教士還是很值得尊敬的。雖然他們想的是散播主的榮光,事實上卻也起到了促進文化交流,擴散科技術的作用。利瑪竇翻譯數天著作、湯若望傳播鑄炮技術、郎世寧介紹西方繪畫、錢德明研究東西詩賦音樂,以及鬱約翰開創閩南西醫教育,都是曆史留名的典型。”


    “起來前麵那幾個都是進過紫禁城的大人物,郎世寧給康乾雍都畫過像,傳教效果還沒有鬱約翰在小溪鎮治病救人來得好。雖他們用來治病救人的西醫西藥,而非‘治愈術’和聖水,但是挽救生命,傳播技術卻也是實打實的。”


    “不好意思,多了,”馬競搖搖頭,止住了這個話題。自己四人都不是信徒,但用這樣的口氣談論一位“白求恩式牧師”,還是顯得太過輕浮了些。


    抬頭看看,馬競一馬當先,大步向前。


    博物館入口在北麵,他們還要繞半圈才能過去。


    湯佳怡和助理們快步跟上,劉海洋卻落後幾步,拉住趙柯低聲問道:“珂珂,你不是以前常來這裏,是個琴島通還要給我當導遊,怎麽沒來過這邊?”


    趙珂微微有些尷尬,小聲解釋道:“我平時就是偶爾接些網絡導遊的活兒,然後帶些外地女遊客上島遊覽一下。我們主要去海灘、八卦樓、菽莊花園還有小吃街這些知名景點,其他地方她們都嫌遠不去。這邊雖然距離遊客碼頭很近,一上岸就能看見,卻一直沒有過來,畢竟沒什麽有名景點。”


    老劉笑笑,貌似接受了對方的解釋,“那等下你一定要好好看看,外國文物館以後肯定會成為新的熱門景點。”


    女孩輕輕搖頭,“我看懸,大部分人去故宮,就是衝著皇宮大內去的。70%的觀眾隻走中軸線,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交泰殿、乾清宮、坤寧宮,三殿三宮走完了事,很少有人關心到底展出了什麽文物,以及具體形製的意義。故宮百萬文物,大部分沒人看又怕丟,隻好鎖在庫房裏。這些文物在故宮找不到展示機會不得不拿到外麵展覽,離了那個環境,還能剩下多少吸引力,著實存疑。”


    “而且這裏是醫院誒?誰沒事幹會跑去醫院參觀?就不怕鬧鬼麽?”


    “哈!原來珂珂你還怕鬼啊?”


    “誰我怕了?”趙柯嘴硬著反問,自己卻不再糾纏這個問題,頓了一下道:“再,琴島是以建築藝術、鋼琴音樂聞名的,來這裏都有那麽一絲文青情懷,對皇家禦用還有醫院的興趣其實不大,除非……”


    “除非什麽?”


    “除非是歐洲王室用過的文物。無論官方怎麽宣傳,琴島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這麽一絲洋味兒,道光、光緒用過的洋貨,哪有歐洲王室用過的東西有歐氣,能勾人?”


    “珂珂?”


    “怎麽了?”


    “你是不是不看清宮戲啊?步步、甄嬛這些,都沒看過?”


    “嗯,”趙柯大點其頭,“除了小時候啥也不懂,跟著家人看還珠以外,我再沒看過別的清宮戲,不合胃口。”


    “原來如此,”劉海洋了然地點點頭,明白了問題關鍵,女孩這是犯了以己度人的錯誤,她和她接觸的那些女文青遊客並不能代表全體遊客。


    “嘿,每年幾百萬人上島,總會有人對皇帝戴過的手表、用過的西餐刀叉感興趣的。而且,不要忘了,公立博物館是公益事業,財政全額撥款,不以賺錢為目的。還有很多私人博物館也是這樣,像是剛才咱們路過的那個西醫博物館,馬競就沒指望能夠賺錢。這個館立在這裏,有人來看當然好,沒人也沒關係,隻要能為‘博物館之島’增光添彩就好了。”


    他口中的西醫博物館,是馬競個人投資,在原宏寧醫院舊址上設立的醫主題博物館,主要展現過去200年間西醫西藥的飛速發展,或者早期西醫的“黑曆史”。


    在血液循環理論、細菌理論等科理論建立之前,歐洲的醫術,尤其是外科醫術其實非常地粗陋血腥,腳疼砍腳、手壞剁手,頭疼隻能開一劑阿片膏,遠不是已經進入“成熟”階段,開始追求天人合一至高精神境界的中醫可比。怎奈何,西醫拄著科與技術的拐棍一步步走了出來,而中醫卻遇到現代化難題,從此開始滑坡。


    其實從曆史源流來,號稱琴島第一座綜合醫院,乃至“閩南西醫黃埔軍校”的救世醫院舊址才是最合適的地方,隻可惜故宮方麵捷足先登,早在三年前就和鷺島文廣局簽署合作協議。馬競隻好退而求其次,聯係琴島管委會,把鼓新路44號的宏寧醫院舊址租了下來,改造成西醫博物館。


    起來宏寧醫院和救世醫院還有幾分淵源,他的創始人錫鴻恩曾在就是醫院任職,這座醫院最開始是他的私人診所。後來錫鴻恩離開琴島,宏寧醫院後繼乏力,被救世醫院吞並,接著又被本地醫生接盤,成立琴島私立醫院。


    宏寧醫院舊址的位置更加靠近島嶼中部,周邊遍布景點和商業設施,人流量雖不如正式景點,但是靠著免費參觀以及“馬競私人投資”的招牌,還是吸引了不少遊客到訪,實際情況並不像劉海洋的那麽淒慘。


    “什麽博物館島,旅館島才是真的!”


    何止琴島如此,其他遊客雲集的知名社區,比如麗江古城、周莊古鎮,都有著數量龐大的酒店、旅館、民宿,遠高於正常社區該有的比例。在方便了外來遊客的同時,也在一步步擠占雜貨店、洗衣店、服裝店、五金店等社區小店的生存空間,進而帶來社區生態的扭曲,引起了很多問題。


    老劉笑著攬住她的腰,“嗬嗬,天大地大,吃住最大,沒有這麽多旅館飯店,景區直接就開不下去了!數量太多什麽的,還是讓景區管委會去操心吧!”


    看到掉隊兩人重新趕上了,馬競笑著打趣道:“你們倆這是做什麽去了?這點時間,貌似不夠用吧?”


    “能不能注意點兒形象?”劉海洋瞪他一眼,“珂珂拉著我了點兒閑話,你想到哪裏去了?”


    馬競沒有話,振肩轉身,大步朝院門口走去。


    驗過門票,一行幾人走進了博物館大樓。


    因為還沒有正式開業,這裏還處在員工比觀眾多的狀態下。好在這裏的講解員和保安都很有素質,年紀也比較大,看到馬競等人並沒有激動地上來要簽名,頂多是移動視線遠遠圍觀一下,倒也不至於太過尷尬。


    進門第一眼,便是擺放在大廳正中玻璃櫃內的“鎮館之寶”銅鍍金象駝花鍾。


    這座高斤兩米的多層大鍾由英國製造,呈典型的塔式造型,上下三層綴滿裝飾,金光燦燦的極其華麗複雜。底層的組鈴樂箱被布置成山石景觀,飾以蜥蜴、蛇﹑鶴動物,中間還有河流遊船的布景,中層的觀景平台上立著士兵、指揮官、侍女和大象,背馱四角銅鍍金花架,上接頂層的轉花機芯。整套座鍾足有五套機芯,分別上滿開動後,下麵八音伴奏,中間象鼻甩動、士兵旋轉瞭望,頂部寶星花緩緩轉動,熱鬧的印度風情撲麵而來。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鍾其實早就損毀,後來經過文物專家的巧手修複,方才重新恢複功能與外觀。


    趴在玻璃前看了好久,老劉直起腰來,指著兩個戴著頭巾的人物道:“這個還有這個,怎麽還有兩個阿三?”


    馬競正在用目光掃描這隻大家夥,聞言頭也不抬道:“印度可是英女王頭上的皇冠上的明珠,出現幾個印度人很正常嘛。”


    “這倒也是,不過介紹牌上不是這是滿清官員買給皇帝的貢品麽,放兩個阿三做什麽?大象周圍放兩個馬弁親兵,前頭換成虎衣藤牌兵,侍女也換成穿旗袍梳兩把頭的丫鬟,再刻點兒萬壽無疆鴻福四海之類的對聯,這樣才對味啊!”


    “可能是時間比較緊張,隻能去市場上買現貨,來不及進行刻字定製吧,”馬競隨口答道:“而且,就虎衣藤牌兵那種畫風,放到這上麵不怕笑場麽?”


    藤牌兵是滿清軍隊中的精英肉搏兵種,身穿黃底黑紋老虎衣,頭戴老虎帽,手拿單刀和繪有虎頭圖案的藤牌,遇敵時藤牌擋箭防鉛彈,刀砍馬腿克騎兵,很是威風了一陣子,直到天平天國時期還活躍在戰場上。


    因為造型實在特色,藤牌兵引起歪果仁的極大注意,留下不少繪畫作品,然後被人發掘出來,流傳於網絡。因為繪畫過程中的“失真”,油畫裏的虎衣看起來憨頭憨腦,毫無殺氣,感覺就像是缺少尾巴的老虎布偶裝,導致沒有一位編劇和導演願意將其引入自家影視劇,隻能在網絡上默默傳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超級U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紙火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紙火花並收藏超級U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