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米的擂台上,十多個文具盒大小的機器人分作兩邊鏖戰正酣。[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確切地說,是一群亮著藍燈的機器人包圍著中間的紅燈機器人,輪番攻打。後者看似勢單力孤、危若累卵,但藍隊一時半會卻也是拿之不下,看得一邊的圍觀群眾也是心憂不已。


    朱玲玲就在旁邊連聲催促,“快快快!你們就算放水想不要太明顯啊!”


    她這句話卻是有些胡扯了,看似人多勢眾的開發組,其實是被放水的那一邊。


    礙於技術限製,格鬥機器人的操作體驗遠遠談不上完美,笨重的頭部裝置、遲鈍的指令采集、淩亂的觸覺反饋、怪異的機器視角,感覺就像是靈魂被塞進老舊機器人裏麵,能夠讓它動起來已經算是成功,自然不能奢談運轉如意。


    然而玩不轉的隻是普通人,馬競就以極快的速度適應了還很簡陋的i/o係統,不斷提高著指令命中率。雖然機器人的力量速度完全沒有改變,但發揮出來的戰鬥力卻是水漲船高,開始時朱玲玲還能和他打個半斤八兩,後麵卻被輕鬆擊敗。換了其他人上來,也都紛紛變成經驗和技巧大禮包。


    項目組成員固然清楚遊戲規則、掌握常用技巧,但是麵對馬競還是討不了好,反倒加快了對方成長的速度。單挑不是對手、倆人三人組隊也沒能拿下,現在擺出了嚇人的十三打一,實際能夠湊到跟前去的依然隻有內圈三四人,威脅並沒有看起來那麽大。


    當然,多出來的人數還是有用的,隻要彼此配合互相掩護以傷換傷,完全能用更長的血條懟死對方。然而,朱玲玲卻看不下去了,出言催促加把勁。


    被她這麽一激,藍隊眾人的心態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有人求穩慢慢磨、有人爭功向前衝,還有人顧及老板想放水……,人心不齊配合反倒不如剛才。


    如果對麵是一般人,不說能不能從中發現破綻和機會,就算有所發現想要把握時機也非易事,可這些限製在馬競那裏全然不是問題,對手快他更快,左衝右突上竄下跳,很快就將對麵各個擊破,紛紛變成倒地上“死屍”,徹底拿下勝利。


    結果出爐,吃瓜群眾朱玲玲頓時傻眼,說不出話來。取下頭上裝置,開發眾們紛紛撲向各自的工作電腦,調出剛才的對戰數據,很快就傳出好幾聲鬼哭狼嚎。


    馬競的apm(每分鍾操作數)並不比他們高多少,但是eapm有效操作數的差距卻是倍數級的。這就像是武林高手對戰王八拳大師,後者的出拳頻率高但是有效性存疑,經常被人一招直取要害。


    雖然大家用的都是同款機器人,身形、力量、體重一模一樣,紙麵戰鬥力完全一致,但是馬競的反應更快、動作更準更及時,收拾他們這些“王八拳大師”,說不上手拿把掐卻也不算太難。(.無彈窗廣告)


    這樣的結果其實不出大家的意料,因為馬競玩遊戲的特色就是操作精準沒有浪費,不論是星際/魔獸/dota,還是跑酷/消除/rpg,都會被他玩出機器一般的精密感。據說很多遊戲的冷酷電腦都是參照他的操作風格來設計,眾人也都慕名挑戰過,今天終於真正見識到了,大家也是靈感如泉湧,對於係統的下一步改進產生了很多想法。然後就是自顧自的討論加爭論,反倒把馬競朱玲玲倆人晾在了一邊。


    至於為什麽某人換了操作界麵還能這麽淩厲迅捷,大家就隻能歸結於人家天賦異稟了,反正沒人敢把自家老板切片研究的。


    值得一提的是,切片研究隻需要切下一小塊薄片即可,通常並不致命。馬競就對自己做過多次切片實驗,血液、皮膚、肌肉組織,乃至腦脊液都被他檢查了好幾遍,確認現有的技術無法發現自己的秘密,這才慢慢放下心來。


    至於把身體切成無數薄片,自然也是有的。不過那是為了逐層掃描建模,從而建立高精度身體模型,蜜蜂教育製作vr教材時就購買過這類數據。此種做法費時費力,通常隻會選擇身體健康無變異的捐獻樣本,以便取得最大代表性。


    當然有代表性的人物也不是不能切,比如愛因斯坦的大腦就被切片研究了,並且為喧囂已久的“大腦開發學”所用,成了該理論最為著名的例證。


    大腦開發度不足本是一百年前雞湯勵誌文的觀點,後來被人雜糅進部分腦科學論文,最終變得像模像樣,迷惑了包括很多專業人士在內的社會大眾。


    事實上,高冗餘度隻是某些人造產品才具有的特性,生物圈的普遍規律是“適者生存、夠用就好”,原始人類根本不需要一顆開發度隻有10%的大腦,因為負擔太大有礙生存。人類大腦的進化更多是軟件層麵的,利用神經突觸的自組裝特性不斷強化記憶力、計算力和判斷力,但是和大腦開發卻是兩迴事。


    與其寄希望於大腦開發,還不如期待神經芯片技術真正實用化。馬競的超級記憶力和心算速度就都是e7u芯片的功勞,他能夠在擂台一挑十三,第一功臣同樣是這顆芯片。


    腦波控製、觸覺反饋的touchsim看起來很神奇,本質上還是輸入輸出技術,和鍵盤與顯示器並沒有本質區別。腦波控製其實是建立特定腦波信號與單詞的對應表,如果信號匹配則輸入指定鍵值,相當於在頭上扣個虛擬的鍵盤;觸覺反饋同樣也有觸覺位置和腦信號的對應表,輸出的觸覺坐標被轉換成特定信號,直接傳輸給大腦。


    由於省掉了手指和眼睛這兩個中間環節,直接經由腦機接口控製設備,理論上應該可以提高效率節省時間。然而,現階段腦機技術的精確度和效率還遠不能和鍵盤、顯示器相比,蜜蜂研究院現在已經刷新世界最好水平,整體上距離完美還有長路要走。


    讓大家使用頭盔控製機器人,其實卻是捆住了大家的手腳,反而限製了實力發揮,其中自然包括馬競。好在他還可以玩優化,鍵盤可以背鍵位、顯示器能夠改位深度,touchsim當然也能優化一番提高效率。


    蜜蜂腦機技術的原始資料本就是馬競提供的,來自他對e7u腦機接口的持續研究。對於由其派生而出的touchsim,馬競自然有很多優化的辦法,他所使用的就是“附加轉譯層”,由體內芯片輸出模擬腦波,完美匹配頭戴設備。看似多此一舉,但是就像給鍵盤換軸一樣,輸入效率反而大大增強。


    再加上e7u提供的“腦後雷達”,讓他遍觀周圍不懼偷襲,戰鬥力自然水漲船高。


    事實上,要是不使歪招,馬競也就是普通玩家的水平,也就能欺負欺負小助理。


    想到這裏,他下意識地看向了對方,然後就看到朱玲玲徑直朝自己走來,小聲道:“老板,我要跟你道歉,你大殺四方一挑十三是真有實力,是我眼瞎看錯了!”


    擺擺手示意無事,馬競解開束縛帶從架子上走下,隨意說:“想說什麽就直說吧,別拐彎抹角的看著別扭。”


    得此鼓勵,朱玲玲眼睛頓時一亮,大睜雙眼問道:“我就是想問一下,您這兒還收徒弟嗎?要是能學到你一半成本事,我應該就可以打職業了吧?”


    馬競恨鐵不成鋼地瞪了她一眼,“你呀,真是鑽到錢眼裏去了。電競冠軍是那麽好拿的?再說了,單人項目現在沒落了,人氣高獎金多的都是moba項目,你現在有幾個隊友了?還是說你準備把業餘時間都放在肉鬆餅上?”


    “我沒說要去打dota2啊,雖然國際邀請賽的獎金眾籌看起來好有誘惑力,”女助理拋出真實意圖,“老板,我的意思是,咱們可以模仿ti的賽製搞一個大腦挑戰賽,項目使用腦波控製遊戲,我想一定會有奇效的。”


    “唉,你們年輕人總想搞個大新聞,”馬競伸指虛點對方,接著話音一轉:“聽起來貌似不錯。我們手上有不少遊戲都可以改造成腦波操控,這下不愁東京展沒有新產品了。”


    tgs東京電玩展將於下月舉行,蜜蜂遊戲早就報上名並且準備好了參展產品。由於其是三大遊戲展中最後一個舉行的、地利優勢也不如cj,他們帶過去的都是些已經曝光甚至發售的“半新”產品,誠意稍顯不足。


    現在這個機器人格鬥賽更像小yi智能機器人的擴展mod,隻是增加了腦波控製技術和頭部顯示技術,就讓整個遊戲煥然一新。


    馬競觸類旁通,很快想到了另外兩個適合進行改造的遊戲,那就是《天空之子》和《飛艇大戰》。


    前者是一款模擬飛行題材的vr遊戲,玩家可以扮演蜜蜂、蝴蝶、喜鵲、巨鷹、飛馬、天使等現實和幻想生物,在高度還原的地球場景中飛行,體驗不同生物獨特的視角和生存方式,也可以單純享受旅遊、幹架、作死,和破壞的樂趣。


    後者則是由頗受歡迎的“臉球”遊戲簡化而來,蜜蜂甚至為其設計了一款模塊化廉價無人機“飛艇推進器”。把四個推進器直接組裝起來,它就是普通的輕量級無人機,可以遙控飛行、自動懸停,以及用於自拍跟拍,就是續航差了些。


    同時,這些推進器還可以分拆開來,將其加掛在氣球周圍,就能打造出簡單的********開出去互相傷(碰)害(撞),配合頭顯主視角食用效果更加美味。


    由於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玩法新奇,飛艇推進器很是流行一時,各種改造mod層出不窮,很多極客更是被觸發靈感,用它來改造其他模型玩具打造自己專屬的自製無人機。熱度高漲產品自然大賣,蜜蜂電子全球出貨百萬組,深鎮寨廠翻模仿製的山寨品也有不亞於此的出貨量。


    可惜這兩種遊戲都是成也簡單、敗也簡單,它們易上手易流行,同樣也容易過氣被遺忘,日活躍用戶掉到四位數,正需要一個熱點來提振人氣。


    馬競倒不指望能夠再賣多少隻出去,對其進行腦控改造更多是為了製造熱點,好把自家技術推銷出去。


    說起來都怪neurosky的老楊,“意念遊戲”這個概念已經被他們玩壞,給蜜蜂這樣的後來者增加了許多麻煩,畢竟消費者還是有記性的。


    “tgs還剩下不到一月時間,不知道這套係統趕不趕得上?現在這樣子可真拿不出手,”朱玲玲稍顯吃力地揚了揚手裏的頭盔。那東西就是n3a頭顯和腦波感應帽的簡單拚裝,外觀布滿電線和膠帶,看起來很是簡陋。


    “你就知足吧!”馬競嗤之以鼻,“至少我們已經實現了大腦i/o設備的無線化,國外同行還在為小型化而奮鬥呢。”


    話音一轉,他又說道:“嗯,現在的外觀是有些醜,迴頭3d打印個酷炫殼子裝在外麵,反正隻需要做幾台試玩設備亮個相,也無所謂效率了。”


    “對了,隻有這兩個遊戲還是顯得有些少,要不再加上《水槍少女》吧!”


    “那是當然!”馬競點頭讚同,同時低頭瞥了眼對方胸口,暗道你會感謝我的!


    《水槍少女》畢竟是fps,touchsim糟糕的動作控製肯定沒戲,不過觸覺反饋卻很適合這款產品,可以用來實現受擊反饋和搖晃反饋。


    從創建原型到完成上市,這款遊戲隻花了不到三個月時間,盡顯蜜蜂速度。


    上個月cj時遊戲已經基本完成,之所以沒有出現在現場,卻是因為它沒有拿到國行準生證。因為存在大量濕衣透視內容以及各種搖,版暑表示不修改材質絕對不讓過。


    修改材質取消部分物理效果其實很簡單,但是全球還是錯過了。好在整體的銷量也還不錯,收迴成本是肯定沒問題。這種情況下,給它來一下強心針的確是個好主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超級U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紙火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紙火花並收藏超級U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