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這塊水泥石碑為界,東邊不遠處就是躍進湖波光粼粼的水麵,西邊則是以前躍進農場的場部,不過如今都已經牆倒屋塌、垃圾滿地破敗的不成樣子。
兩邊山坡上梯田還好,雖然被野草灌木覆蓋,但依稀還可以看到山坡上一道道凸起的橫向紋路,而地麵上的農田阡陌卻已經是看不見了,隻有仔細觀察,才能從地上枯草的生長高度上辨認出哪裏原來是田地,哪裏原來是道路。
土路經過雨水浸泡,變得鬆軟長出了野草,不過下麵的土壤畢竟硬實,也沒有施過什麽肥料,長在上麵的牧草整體要比其他地方的低矮孱弱一些。
當初還林還草的時候,這邊統一種植的都是幾種本地常見的牧草,雖然因為久無人打理,生長地不是非常好,更有一些風吹鳥帶進來的野草入侵地盤與之分庭抗禮,但是基本的底子畢竟還在,而且這些牧草中的苜蓿也有固氮肥田的作用,土壤肥力應該還是有所提升的。
早在調查階段,工作人員就已經采集了牧草和雜草樣本進行了檢驗,確定都是果下馬可以吃的,而且營養都還不錯,並沒有什麽惱人的毒草之類,今後隻需要投入一些資金翻建供水設施,就能讓牧草產量大增,再加上下遊不遠處躍進湖的便捷水源,構成了最終選擇這裏的兩大因素。
當然,山穀再大畢竟不是大型牧場,指望飼料完全自給是不現實的,等到養殖基地運行起來,動物數量增加,對於牧草飼料的需求量也會大幅增加,到時候自然要從周邊農民手中大量收購。這才是楊縣方麵最為看中的地方,公司對牧草的收購,肯定能夠有效推進本地退耕還草工作,更何況農民增收可是政績考核重要項目,當然要賣力推進之。
眼前有幾百畝還算平坦地、覆蓋著黃中帶綠枯草的“草原”,眾人卻是沒有任何縱馬疾馳的意思,沒辦法,自家坐騎實在太小了,不好意思啊。
就算有人躍躍欲試,打算測試一下看看果下馬跑不跑得起來,但是看到其他人都下地放馬自去吃草撒歡,也就沒臉繼續虐待自己的坐騎,隻得訕訕地同樣放馬走開。
這趟出來,說是考察視察,其實更像是一次興之所至的春遊,所以大家的心情都很是放鬆,不然也不會選擇騎著小矮馬出來了,畢竟山下籌建指揮部裏就有好幾輛全地形車的說。(.好看的小說這種小馬載具的明星產品外麵賣得貴是因為隨行就市,但是兄弟公司采購就要便宜多了,各種打折沒說的,反正老板都是一家子。
小馬公司雖然以載人電動飛行器、無人駕駛汽車,乃至電動超跑等高科技產品而頻頻上新聞,但他們最主要的產品,還是那些普通的電動車輛。當然不是普通電動自行車之類,而是檔次稍微高一些的觀光車、巡邏車,乃至全地形摩托這些。
這些車型雖不常見,但是售價比以前賣過的老人代步車貴多了,利潤空間甚至比之普通經濟型轎車還要高。所以別看小馬公司經常搞一些燒錢研究,但在馬競另外出錢負擔研究經費的情況下,公司整體的財務還是很健康的。
其實在這個時間點上跑到山上來春遊還是有些早了,雖然向陽處的草木已經開始返青吐露新芽,但是背陰處的植物卻還都是枯黃一片,甚至偶爾還能看到白色的殘雪積冰,這樣自然沒有什麽好景致,所以眾人隻在草場邊緣稍微轉了轉就轉頭往迴走了。
至於那十來匹果下馬,倒是不用替它們擔心,這些小馬好歹也都是成年馬了,自理能力肯定是沒問題的,而且這片山穀相當封閉,除了眾人上來時那條山道,就再沒有什麽好走的路徑了,不用擔心有什麽大型獵食性動物或者人摸上來。
繞過已經變成殘垣斷壁,確切說是建築垃圾堆的農場場部,眾人迴到了剛才的石碑那裏,剛才上來時大家都已經把帶來的行李雜物什麽的都缷在了這裏,現在迴來正好開始準備野炊。
至於食材,除了上山時自帶的一些肉菜以及麵餅,周圍剛剛發芽的野菜以及湖裏的魚也在計劃的食譜上麵。
初春動物還不太活躍打獵不易,而且一不留神還會打到三有動物,還是釣魚比較安全方便一些,因此來時很多人都準備了魚竿漁具,可就等著這一釣呢。
對釣魚沒興趣的人自然是各自散開,撅著屁股在草叢中尋找野菜,不過從他們大唿小叫互相打鬧的神態來看,已經基本不用指望這幫人能找到多少野菜了。
倒是麵前的水庫應該能夠帶給大家驚喜,他們不但帶來了本地資深釣友推薦的魚餌,還攜帶了大殺器,最新款的尋魚雷達,收獲還是很有保障的。
新版尋魚雷達主要是增加了移動能力,它現在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自主移動,從而能夠擴大聲呐搜尋魚類的範圍,而且定位算法也得到了加強,可以多機聯動共享數據,對水庫這種大型水域魚類的定位精度提高了不少,唯一的麻煩就是需要等待時間。
這些東西上麵還搭載了類似小型無人機的bds北鬥定位鎖,檢測到進入魚類保護區或者休漁區域,還會自動關閉拒絕工作。
不過眼下的躍進湖顯然不是這兩種地方,眾人把自己帶著的尋魚雷達丟進水裏,這些像飛碟一樣的厚盤子落水後浮在水麵上,很快就開始晃晃悠悠地移動開了。等待它們掃描建立水底與魚群的3d模型這段時間,眾人都各自分散開,尋找自己中意的釣點去了。
馬競和湯佳怡當然是走在一起,沿著水庫邊緣的水泥小道朝前走去。
躍進水庫的堤壩是填石塞土形成的土石壩,雖沒有現代水庫鋼筋水泥壩體的幾何美感與工業力量感,卻也勝在穩重結實而且更加自然,經曆了幾十年的風吹雨打,這道壩體已經被高高矮矮的植被重新覆蓋,遠遠看去一片鬱鬱蔥蔥與兩邊的山體連為一體不分彼此,讓這個水庫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漂亮的永久堰塞湖。
地震、泥石流形成的不穩定堰塞湖是懸在頭頂隨時可能傾倒的水盆子,當然是人見人恨的危險,必須盡快排除險情。
而那些永久堰塞湖卻大多成了當地人引以為傲的風景名勝。想想也是,在群山之間出現了一片靜水,倒映著頭頂天光雲影與兩岸山巒峰岩,山很近水很近天也很近,很自然就能引起人們的喜愛之情,瑞法交界處的日內瓦湖是西歐第一大湖,吸引無數遊人前往獨家休憩,而國內的鏡泊湖和五大連池等也都是遠近聞名,遊人如織。
躍進湖的水麵是一個豆芽形,細長的西端連接著上遊的小溪,其實就是原本的河道,不過裏麵滿是幹燥的卵石,水量卻是沒有多少。越往東去水麵越來越開闊,隻在靠近水壩的地方才開始收口縮減寬度。
站在岸邊看向水麵,近岸的湖水清澈透明,可以輕易看清水底的石塊沉樹以及偶爾經過的遊魚。抬頭遠望,越往湖心水色越深,映照著天空的多多白雲,隨著山風吹拂水麵,湖水上泛著一縷縷弧線波紋,連帶著雲影也是散碎聚合不定,看起來分外悠然。
實際上現在這片水麵還不是躍進湖的全盛狀態,等到了多雨夏季,倆人旁邊不遠處布滿卵石的岸灘甚至腳下的水泥小道,都有可能被淹沒在水麵之下,這從旁邊山體以及護欄上的水漬痕跡就能看出來。
退耕還林之後,上遊兩岸山坡植被得到恢複,增強了土壤的蓄水能力,使得林間的山泉出水量有所增加,而水庫本身又少了每年供應農業灌溉的負擔,一增一減之下,繞是上遊來水隻是一條小溪流,水庫的水位慢慢開始上漲,水域麵積也有所擴大。
特別是到了夏季以後,經常在暴雨後出現水麵大漲,大量湖水從泄流槽傾瀉而下的情況,據說到那時即使在幾公裏外的鎮子上也能看到由白茫茫的“白豆芽”,卻是湖麵以及泄流槽上空水汽形成的特殊圖景。
隻可惜這個景色隻是雨季專屬,等到上遊大雨停歇來水減少,v字形泄流槽又會變得幹涸,像現在這樣隻餘一條細細水線穿過窄窄的底部靜靜流淌出去。一路上的草木植被顯然也是受其恩惠被其滋潤,可以明顯看到泄流槽附近的植物好明顯濃密一些。
大概看了下堤壩外的懸崖,倆人就轉身往迴走,同時小聲點評起這邊的景色來。
公允的說,躍進湖的風景還是不錯的,至少這清澈的湖水和帶著森林草木清香的山風給它加了不少分,隻可惜這裏的位置還是太偏僻了些,連縣城裏的釣友都不怎麽愛來這裏垂釣,就更加不能指望其他市民和遊客會有這個閑心,有專程跑十幾公裏山路來這邊的閑功夫,還不如去公園裏多蹬幾圈鴨子船呢。
當然,要是躍進湖的湖麵再大幾倍,或者風景再上升幾個檔次,這點兒距離也就不算什麽了,地方大可看可玩的項目就多了,自然能吸引更多遊客。就算到時候變不成國際有名的湖泊景區,也完全可以頂著“xx天池”、“小鏡泊”之類的名號出來收門票賺錢了。
但是,彼之遺憾,正是我之大幸。湯佳怡得意地伸出雙臂作懷抱日月狀:“要不是這裏怎麽也開發不起來,又怎麽會輪到我輕鬆加愉快地拿下這裏,高調承包了這個大魚塘呢?”
“要知道,這年頭能否承包魚塘,可是檢驗總裁身家的最低標準。身為佳境農牧的溫柔總裁,我也承包了一片魚塘,就是我身後這裏,馬上我就要開始釣魚啦!”
馬競在旁邊扶額,“看來當初讓她上2站,完全是個錯誤呀!這顯然是歪了啊!”
湯佳怡自然不是釣魚愛好者,承包魚塘霸氣釣魚什麽的,隻是為了凹造型拍短片罷了。就在她做出這番豪邁姿態時,一台手拋航拍器正好在她頭頂前麵不遠處懸停著,把這一幕都給拍攝了下來。
做戲當然要做全套,不但說要釣魚,還要真的釣魚,反正釣具什麽的都是帶齊了的,等到倆人走迴來,漁具漁夫椅什麽都已經全部鋪展開了。不過讓湯佳怡沒想到的是,她的視頻短片還沒上傳完成,浮子就已經開始上下晃動了。
一時間,她也不知道該吐槽山區信號差,還是山裏魚沒見識了。
經過一番熱烈地搏鬥,確切說是湯佳怡在旁邊熱烈加油,馬競手抓竿與魚搏鬥,那條魚終於被提了上來。不用稱重,馬董自信斷言道:“六斤一兩,不錯不錯,哈哈!”
海魚可以長到數百公斤,但是內陸河湖裏麵的淡水魚就很難長到那麽大了,有個一米長、百斤重就已經是淡水巨無霸了,六斤多絕對不算小魚了。
躍進湖以前畢竟是魚塘,雖然荒廢了,但是顯然當然投在湖裏的魚並沒有盡數逃逸或者死亡,應該還有很多生存在這片水域當中。即便是失去了飼料肥料催肥,但是靠著日積月累還是攢出了一個個胖大的身板兒。而且因為這裏被釣友光顧的少,這些魚也都不怎麽怕鉤子,咬鉤非常快。
似乎是受到了旗開得勝的鼓勵,湯佳怡感覺到她的釣魚魂覺醒了,於是決定繼續釣下去。就連手機也都被她塞進了口袋裏麵,專心致誌地開始釣大魚。至於原先設想的拍視頻、玩梗發圍脖的計劃,自然被她徹底丟在了腦後。
很快她就又有了收獲,雖然隻有一斤多,而且還是最普通的草魚,還是把她樂得不行,專門和這條魚合影留念。反倒是剛才那條六斤的,卻沒有混到和美女合影的機會,可能湯美女覺得當時自己出力太小,不好意思貪功吧。
貌似的確是冬天把魚兒都餓著了,其他人那兒也在不停上魚,各種喊叫咋唿不停,就連那些野菜黨們也被吸引過來,各種圍觀加油點評,氣氛頓時熱鬧起來。手機用戶請訪問m.
兩邊山坡上梯田還好,雖然被野草灌木覆蓋,但依稀還可以看到山坡上一道道凸起的橫向紋路,而地麵上的農田阡陌卻已經是看不見了,隻有仔細觀察,才能從地上枯草的生長高度上辨認出哪裏原來是田地,哪裏原來是道路。
土路經過雨水浸泡,變得鬆軟長出了野草,不過下麵的土壤畢竟硬實,也沒有施過什麽肥料,長在上麵的牧草整體要比其他地方的低矮孱弱一些。
當初還林還草的時候,這邊統一種植的都是幾種本地常見的牧草,雖然因為久無人打理,生長地不是非常好,更有一些風吹鳥帶進來的野草入侵地盤與之分庭抗禮,但是基本的底子畢竟還在,而且這些牧草中的苜蓿也有固氮肥田的作用,土壤肥力應該還是有所提升的。
早在調查階段,工作人員就已經采集了牧草和雜草樣本進行了檢驗,確定都是果下馬可以吃的,而且營養都還不錯,並沒有什麽惱人的毒草之類,今後隻需要投入一些資金翻建供水設施,就能讓牧草產量大增,再加上下遊不遠處躍進湖的便捷水源,構成了最終選擇這裏的兩大因素。
當然,山穀再大畢竟不是大型牧場,指望飼料完全自給是不現實的,等到養殖基地運行起來,動物數量增加,對於牧草飼料的需求量也會大幅增加,到時候自然要從周邊農民手中大量收購。這才是楊縣方麵最為看中的地方,公司對牧草的收購,肯定能夠有效推進本地退耕還草工作,更何況農民增收可是政績考核重要項目,當然要賣力推進之。
眼前有幾百畝還算平坦地、覆蓋著黃中帶綠枯草的“草原”,眾人卻是沒有任何縱馬疾馳的意思,沒辦法,自家坐騎實在太小了,不好意思啊。
就算有人躍躍欲試,打算測試一下看看果下馬跑不跑得起來,但是看到其他人都下地放馬自去吃草撒歡,也就沒臉繼續虐待自己的坐騎,隻得訕訕地同樣放馬走開。
這趟出來,說是考察視察,其實更像是一次興之所至的春遊,所以大家的心情都很是放鬆,不然也不會選擇騎著小矮馬出來了,畢竟山下籌建指揮部裏就有好幾輛全地形車的說。(.好看的小說這種小馬載具的明星產品外麵賣得貴是因為隨行就市,但是兄弟公司采購就要便宜多了,各種打折沒說的,反正老板都是一家子。
小馬公司雖然以載人電動飛行器、無人駕駛汽車,乃至電動超跑等高科技產品而頻頻上新聞,但他們最主要的產品,還是那些普通的電動車輛。當然不是普通電動自行車之類,而是檔次稍微高一些的觀光車、巡邏車,乃至全地形摩托這些。
這些車型雖不常見,但是售價比以前賣過的老人代步車貴多了,利潤空間甚至比之普通經濟型轎車還要高。所以別看小馬公司經常搞一些燒錢研究,但在馬競另外出錢負擔研究經費的情況下,公司整體的財務還是很健康的。
其實在這個時間點上跑到山上來春遊還是有些早了,雖然向陽處的草木已經開始返青吐露新芽,但是背陰處的植物卻還都是枯黃一片,甚至偶爾還能看到白色的殘雪積冰,這樣自然沒有什麽好景致,所以眾人隻在草場邊緣稍微轉了轉就轉頭往迴走了。
至於那十來匹果下馬,倒是不用替它們擔心,這些小馬好歹也都是成年馬了,自理能力肯定是沒問題的,而且這片山穀相當封閉,除了眾人上來時那條山道,就再沒有什麽好走的路徑了,不用擔心有什麽大型獵食性動物或者人摸上來。
繞過已經變成殘垣斷壁,確切說是建築垃圾堆的農場場部,眾人迴到了剛才的石碑那裏,剛才上來時大家都已經把帶來的行李雜物什麽的都缷在了這裏,現在迴來正好開始準備野炊。
至於食材,除了上山時自帶的一些肉菜以及麵餅,周圍剛剛發芽的野菜以及湖裏的魚也在計劃的食譜上麵。
初春動物還不太活躍打獵不易,而且一不留神還會打到三有動物,還是釣魚比較安全方便一些,因此來時很多人都準備了魚竿漁具,可就等著這一釣呢。
對釣魚沒興趣的人自然是各自散開,撅著屁股在草叢中尋找野菜,不過從他們大唿小叫互相打鬧的神態來看,已經基本不用指望這幫人能找到多少野菜了。
倒是麵前的水庫應該能夠帶給大家驚喜,他們不但帶來了本地資深釣友推薦的魚餌,還攜帶了大殺器,最新款的尋魚雷達,收獲還是很有保障的。
新版尋魚雷達主要是增加了移動能力,它現在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自主移動,從而能夠擴大聲呐搜尋魚類的範圍,而且定位算法也得到了加強,可以多機聯動共享數據,對水庫這種大型水域魚類的定位精度提高了不少,唯一的麻煩就是需要等待時間。
這些東西上麵還搭載了類似小型無人機的bds北鬥定位鎖,檢測到進入魚類保護區或者休漁區域,還會自動關閉拒絕工作。
不過眼下的躍進湖顯然不是這兩種地方,眾人把自己帶著的尋魚雷達丟進水裏,這些像飛碟一樣的厚盤子落水後浮在水麵上,很快就開始晃晃悠悠地移動開了。等待它們掃描建立水底與魚群的3d模型這段時間,眾人都各自分散開,尋找自己中意的釣點去了。
馬競和湯佳怡當然是走在一起,沿著水庫邊緣的水泥小道朝前走去。
躍進水庫的堤壩是填石塞土形成的土石壩,雖沒有現代水庫鋼筋水泥壩體的幾何美感與工業力量感,卻也勝在穩重結實而且更加自然,經曆了幾十年的風吹雨打,這道壩體已經被高高矮矮的植被重新覆蓋,遠遠看去一片鬱鬱蔥蔥與兩邊的山體連為一體不分彼此,讓這個水庫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漂亮的永久堰塞湖。
地震、泥石流形成的不穩定堰塞湖是懸在頭頂隨時可能傾倒的水盆子,當然是人見人恨的危險,必須盡快排除險情。
而那些永久堰塞湖卻大多成了當地人引以為傲的風景名勝。想想也是,在群山之間出現了一片靜水,倒映著頭頂天光雲影與兩岸山巒峰岩,山很近水很近天也很近,很自然就能引起人們的喜愛之情,瑞法交界處的日內瓦湖是西歐第一大湖,吸引無數遊人前往獨家休憩,而國內的鏡泊湖和五大連池等也都是遠近聞名,遊人如織。
躍進湖的水麵是一個豆芽形,細長的西端連接著上遊的小溪,其實就是原本的河道,不過裏麵滿是幹燥的卵石,水量卻是沒有多少。越往東去水麵越來越開闊,隻在靠近水壩的地方才開始收口縮減寬度。
站在岸邊看向水麵,近岸的湖水清澈透明,可以輕易看清水底的石塊沉樹以及偶爾經過的遊魚。抬頭遠望,越往湖心水色越深,映照著天空的多多白雲,隨著山風吹拂水麵,湖水上泛著一縷縷弧線波紋,連帶著雲影也是散碎聚合不定,看起來分外悠然。
實際上現在這片水麵還不是躍進湖的全盛狀態,等到了多雨夏季,倆人旁邊不遠處布滿卵石的岸灘甚至腳下的水泥小道,都有可能被淹沒在水麵之下,這從旁邊山體以及護欄上的水漬痕跡就能看出來。
退耕還林之後,上遊兩岸山坡植被得到恢複,增強了土壤的蓄水能力,使得林間的山泉出水量有所增加,而水庫本身又少了每年供應農業灌溉的負擔,一增一減之下,繞是上遊來水隻是一條小溪流,水庫的水位慢慢開始上漲,水域麵積也有所擴大。
特別是到了夏季以後,經常在暴雨後出現水麵大漲,大量湖水從泄流槽傾瀉而下的情況,據說到那時即使在幾公裏外的鎮子上也能看到由白茫茫的“白豆芽”,卻是湖麵以及泄流槽上空水汽形成的特殊圖景。
隻可惜這個景色隻是雨季專屬,等到上遊大雨停歇來水減少,v字形泄流槽又會變得幹涸,像現在這樣隻餘一條細細水線穿過窄窄的底部靜靜流淌出去。一路上的草木植被顯然也是受其恩惠被其滋潤,可以明顯看到泄流槽附近的植物好明顯濃密一些。
大概看了下堤壩外的懸崖,倆人就轉身往迴走,同時小聲點評起這邊的景色來。
公允的說,躍進湖的風景還是不錯的,至少這清澈的湖水和帶著森林草木清香的山風給它加了不少分,隻可惜這裏的位置還是太偏僻了些,連縣城裏的釣友都不怎麽愛來這裏垂釣,就更加不能指望其他市民和遊客會有這個閑心,有專程跑十幾公裏山路來這邊的閑功夫,還不如去公園裏多蹬幾圈鴨子船呢。
當然,要是躍進湖的湖麵再大幾倍,或者風景再上升幾個檔次,這點兒距離也就不算什麽了,地方大可看可玩的項目就多了,自然能吸引更多遊客。就算到時候變不成國際有名的湖泊景區,也完全可以頂著“xx天池”、“小鏡泊”之類的名號出來收門票賺錢了。
但是,彼之遺憾,正是我之大幸。湯佳怡得意地伸出雙臂作懷抱日月狀:“要不是這裏怎麽也開發不起來,又怎麽會輪到我輕鬆加愉快地拿下這裏,高調承包了這個大魚塘呢?”
“要知道,這年頭能否承包魚塘,可是檢驗總裁身家的最低標準。身為佳境農牧的溫柔總裁,我也承包了一片魚塘,就是我身後這裏,馬上我就要開始釣魚啦!”
馬競在旁邊扶額,“看來當初讓她上2站,完全是個錯誤呀!這顯然是歪了啊!”
湯佳怡自然不是釣魚愛好者,承包魚塘霸氣釣魚什麽的,隻是為了凹造型拍短片罷了。就在她做出這番豪邁姿態時,一台手拋航拍器正好在她頭頂前麵不遠處懸停著,把這一幕都給拍攝了下來。
做戲當然要做全套,不但說要釣魚,還要真的釣魚,反正釣具什麽的都是帶齊了的,等到倆人走迴來,漁具漁夫椅什麽都已經全部鋪展開了。不過讓湯佳怡沒想到的是,她的視頻短片還沒上傳完成,浮子就已經開始上下晃動了。
一時間,她也不知道該吐槽山區信號差,還是山裏魚沒見識了。
經過一番熱烈地搏鬥,確切說是湯佳怡在旁邊熱烈加油,馬競手抓竿與魚搏鬥,那條魚終於被提了上來。不用稱重,馬董自信斷言道:“六斤一兩,不錯不錯,哈哈!”
海魚可以長到數百公斤,但是內陸河湖裏麵的淡水魚就很難長到那麽大了,有個一米長、百斤重就已經是淡水巨無霸了,六斤多絕對不算小魚了。
躍進湖以前畢竟是魚塘,雖然荒廢了,但是顯然當然投在湖裏的魚並沒有盡數逃逸或者死亡,應該還有很多生存在這片水域當中。即便是失去了飼料肥料催肥,但是靠著日積月累還是攢出了一個個胖大的身板兒。而且因為這裏被釣友光顧的少,這些魚也都不怎麽怕鉤子,咬鉤非常快。
似乎是受到了旗開得勝的鼓勵,湯佳怡感覺到她的釣魚魂覺醒了,於是決定繼續釣下去。就連手機也都被她塞進了口袋裏麵,專心致誌地開始釣大魚。至於原先設想的拍視頻、玩梗發圍脖的計劃,自然被她徹底丟在了腦後。
很快她就又有了收獲,雖然隻有一斤多,而且還是最普通的草魚,還是把她樂得不行,專門和這條魚合影留念。反倒是剛才那條六斤的,卻沒有混到和美女合影的機會,可能湯美女覺得當時自己出力太小,不好意思貪功吧。
貌似的確是冬天把魚兒都餓著了,其他人那兒也在不停上魚,各種喊叫咋唿不停,就連那些野菜黨們也被吸引過來,各種圍觀加油點評,氣氛頓時熱鬧起來。手機用戶請訪問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