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ta眼的立意的確很像是《帶上她的眼睛》裏麵那種遠程眼鏡。<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各種全息攝像頭把周圍的畫麵拍下來通過網絡傳輸,使用者通過夢行者真實地看到千裏萬裏之外的一草一木,花開葉落。


    當然也隻是看起來很像,真實的技術差距還是很大的。畢竟現在的微波通信技術遠沒有小說中幻想的百年以後大規模普及的中微子通信技術那麽逆天,更何況這種全息街拍還有很多法律問題在裏麵。


    中微子是一種質量極小,又不帶電的中性基本粒子。由運動中微子構成的中微子束能以接近光速直線傳播,並極易穿透電磁波難以穿透的鋼鐵和海水,甚至整個地球,因此是一種十分誘人的信息載體,而且是軍用通信方式。


    傳統的電磁波通信技術隻能在空氣和外太空中進行,無法穿地也無法入水,雖然可以依靠有線線纜長途鋪路,以電離層和地麵的連續反射折射,以及太空衛星的信號中繼,人類早已實現了環球遠距離通訊,但是這些解決方案都不是非常完美。利用電離層反射實現遠程天波通訊,就要受到天空電離層活躍程度的影響,白天短波廣播信號傳不遠不清晰就是因為白天上空電離層太活躍的原因。


    使用地麵反射傳播信號的通信方式成為地波傳輸,使用頻率較小波長較大的中波和長波進行,地波貼地傳輸不受天氣情況影響,隻受地麵結構和地形影響,以往gps和北鬥係統還不普及時遠洋海船的遠程定位和通訊就是依靠各種長波地麵站來實現的。


    和平年代,地麵光纜天空衛星自然是最好的遠程通訊手段,但是在冷戰軍事對抗的大前提下,衛星可以被破解被摧毀,地麵光纜可以被竊聽被切斷,這時候直線傳輸無需線纜的中微子通信技術就越發被人看好起來。


    上世紀美蘇爭霸時期,美蘇雙方就曾經大力研發中微子通訊技術,最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核武庫的安全和指揮。冷戰時期蘇聯領導東歐國家組成的華約軍事集團和美國領導西歐英法西德等國組成的北約集團互相軍事對峙,當時號稱有大量核彈互相瞄準,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遊弋在大洋深處隨時戰備巡邏的核潛艇。


    深深地海水保護住了核潛艇的安全和隱秘,使其成為戰略核威懾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深厚的海水也因為導電性阻隔電磁波,使得潛艇的通訊指揮變得麻煩起來。一般潛艇都是依靠上浮然後釋放一個通訊浮標到海麵上,依靠浮標上的天線與基地或者其他艦船通訊。但是釋放浮標的行為會降低核潛艇的隱蔽能力,畢竟隻有深沉昏暗的海底才是最安全的。


    因此當時美軍就在研發可以讓核潛艇不必浮出水麵就能直接穿水使用的中微子通訊技術,蘇聯也不甘示弱,一頭紮了進去。


    結果就是被美國佬坑了,中微子通信技術和星球大戰計劃一樣,又是美國人忽悠人不償命挖下來的坑。


    中微子的穿透性的確強大,時不時就會有宇宙射線當中的天然中微子束穿過大氣穿透地球,但是什麽都沒有留下,完全無痕無跡。也就是說由於中微子束的穿透力實在逆天,如何接收中微子束,進而把其中加載的信息提取出來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使得接收端的製造和使用都變得麻煩重重。而在發射端,由於中微子實在太小,科學家們隻能知道其質量不足電子的萬分之一,但是卻根本無法測量其質量,因此如何激發這種微小微小的基本粒子就變得困難重重起來。現有激發中微子的設備都需要核反應堆配合,通過從核反應堆發射的各種各種射線當中努力篩選尋找中微子束,這種方法顯然是不經濟實用的。


    而且因為中微子束高穿透、直線傳播,使得中微子通信係統對遠距離定位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目前民用定位係統無法滿足的,就連軍用版gps厘米級定位精度都不一定能夠做到。<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就像是白天兩個人拿著激光筆在互相照射發信號一樣,如果不能精確找到對方相對自己的位置,激光筆激發的直線傳播激光束就基本不可能射到對方身邊產生反射斑點讓其看到。而中微子束可沒有反射這麽一說,尋找信號的難度比激光還要高些。


    簡單來說,正是因為中微子不容易吸收能量被激發,從而產生中微子束,或者說中微子射線,才使得中微子射線攜帶的能量不容易被其他粒子吸收拿走,這樣才產生了中微子束極強的穿透性。


    所以說中微子通信技術最大的優點是高穿透性帶來的直線傳播,使得它可以穿水穿鐵穿牆穿山穿地球好似無所不能。可它最大缺點也是高穿透性,因為高穿透性使其激發難、調製難、定向難、接收難。


    這樣就不難接受,為什麽蘇聯倒閉解體之後,中微子通訊技術迅速被打入冷宮,無人問津了。


    與之相比,另一種“科幻級”通信技術:量子通信倒還看起來更加靠譜一些,現在國內外也有不少研究成果,甚至還有小規模的量子通信試驗網。同樣的,現階段的量子通信技術也是為軍用目的服務的。


    量子通信的原理是讓兩個或者多個基本粒子在特定條件下處於一種奇妙的“量子糾纏態”狀態,此時它們之間似乎有心靈感應一樣,對其中一個粒子進行操作改變其狀態,與之糾纏的其他粒子無論離的多遠的狀態也會“瞬間”改變,被科學家們稱為“鬼魅似的遠距作用”。


    因此理論上可以借助量子糾纏原理,實現點對點通信和即時瞬間通信。尤其是量子通信的點對點還沒有中微子通訊需要精確定位的麻煩。


    這些奇妙的能力,使得量子通信技術成了科幻小說、科幻遊戲裏麵的常客甚至標配,隨身信息終端要是沒有量子通信和全息影像都不意思出來見人。


    不過就像中微子通信技術有很多技術難關難以跨越一樣,量子通信技術也有很多難關在阻礙著它的實用化。其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核心技術量子糾纏態的獲取上麵。兩個量子通信客戶端之間要建立聯係,必須相互之間各自持有至少一個處在量子糾纏態的基本粒子,比如光子,這一對糾纏的光子就是有遠程通信的媒介。而快速低成本製造糾纏光子,尤其是遠程製造糾纏光子的技術現在還不成熟,而且量子糾纏態暫時也不能夠長期保持。


    因此現在的量子通信技術傳輸信息的能力還非常有限,成本也很高,目前隻是在一些高保密場合利用量子糾纏態無法被截取的原理作為密碼傳輸手段。


    在得到e7u以後,馬競曾經以為自己可以通過分析破解e7u上攜帶的外星科技成為21世紀的特斯拉加愛迪生,但結果就是他最後不得不承認是他自己想多了。


    雖然e7u的效果看得見摸得著嗅得到聽得見,偏偏e7u本身在哪裏始終找不到。


    經過兩年的研究,除了可以用設備觀測到他的確有不怕高頻電擊,體力充沛、記憶力驚人等外觀表征以外,e7u在他身體上造成的一係列改變:記憶蛋白、計算蛋白、通信皮膚都沒有被任何人類的研究設備檢測出來,他的身體從內到外所有檢測數據都是正常的!


    e7u明明就在自己體內,並且照常發揮著作用,但就是找不到看不見。


    要不是心思稍顯遲鈍,不夠敏感,馬競沒準都已經開始懷疑人生,認為自己瘋掉了或者說是在做夢了。


    尋找e7u的努力失敗了,馬競熄了研究破解e7u的心思,隻能把它當成工具,用來研究改進現有的技術。而作為各種科幻故事裏的明星產品,懸浮、超導、全息技術、虛擬現實、腦波通訊、中微子通訊、量子通訊這些技術很自然地進入了他的視野當中。


    借助鷺大圖書館的藏書和在線數據庫,馬競查閱了大量書籍與各國研究論文。雖然沒有真正設計並且進行實驗,但是借助e7u這個裝在身體裏麵的超級計算機,馬競實現了遠超各種科研民工的超大的閱讀量,完全可以說是紙上談兵級別的專家了。


    宋代著名大詩人陸遊有句詩說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科研論文當中包含的信息並不保證全麵及時,而且也不排除其中出現部分錯誤失誤甚至造假內容的可能。


    因此他陸續花費了數百萬元來為自己的“興趣愛好”買單。


    雖然暫時他的研究還是在重複感興趣的實驗,驗證論文結論的層次上,並沒有多少開創性的研究,但還是獲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


    像是讓他認清了中微子通信和量子通信技術短時間內暫時無法取得突破,前者在中微子發射器和接收器的小型化低廉化上麵卡殼,後者也在量子糾纏發生器上麵卡殼,因此暫時沒有使用價值。


    他也因此熄了十年內給《大明ol》建成全球統一百萬千萬在線服務器的打算,隻能通過借助蜂群加速網絡盡量擴大單一服務器的覆蓋範圍。


    而夢行者項目則是馬競這些研究成果當中成功轉化為產品的其中一個。其中除了馬競獨門的仿雙眼視覺圖像壓縮還原技術用到了e7u以外,其他技術都是地球上的現成技術。而這種仿雙眼視覺技術,其實是通過e7u觀察研究他自己的雙眼,最終得出的仿生學成果。


    沾了e7u就在體內的光,他可以隨意屏蔽每一根視神經傳來的視覺信號,對其他人神秘無比難於下手的眼睛對馬競來說就是一個生物版攝像頭罷了。


    不過既然他這裏出了成果,現在相關領域當中,已經有人轉變研究方向,從研究誌願者的眼睛變成了拆解研究夢行者了。畢竟眼球解刨隻能到視網膜層次,到不了細胞層次,而夢行者的拆解分析卻可以到二極管層次。


    馬競的機器碼編程雖然因為可讀性差難於分析修改,但也不是絕對無法破解。它其實隻能防止別人盜用代碼,使得盜用行為留下證據易於起訴。這種防範對於民用產品防止侵權已經能夠起到較好的作用了,但要是別人出於研究以及軍事用途破解他的夢行者的話,他也沒轍。


    誰要是要是通過拆解分析,複製一個硬件配置一模一樣的夢行者眼罩,應該也是可以被夢行者的驅動程序識別以及正常驅動的。不過目前還沒有見到夢行者的“高仿機”,偶爾有模仿夢行者製作頭戴式顯示器的廠家也隻有樣品圖片沒有實際產品。至於這種樣品是不是真的存在,是不是具有描述的所有功能,那就隻有天知地知他爹知了。


    反正就是夢行者家庭版之所以沒有在國內大量上市,除了囤積居奇給蜜蜂sure店造噱頭招人氣的這個主觀原因,夢行者深受各級科研機構和電子行業廠家喜愛,直接在出廠階段就將內銷份額完全包圓這個客觀原因也很重要。


    這些購買者裏麵,既有打算破解然後生產高仿山寨的,也有一些軍事科研機構的身影。


    其實頭戴式顯示器本身就是從軍用設備上發展起來的,最早就是戰鬥機駕駛員的頭盔顯示係統。通過將敵我識別、武器射程、速度角度等信息顯示在頭盔屏幕上,可以實現目視瞄準、先敵開火、快速反應等多種有效增強戰鬥機戰鬥力的效果。


    其中目視瞄準技術和夢行者眼罩所使用的頭部跟蹤技術比較類似,通過傳感器收集飛行員的頭部以及眼球的朝向數據,與屏幕上敵機雷達信息進行匹配,從而實現自動瞄準,有效縮短了飛行員尋敵瞄準開火的時間。在超音速空戰時代,幾個毫秒的反應時間差距就是幾米甚至十幾米的空間距離,可能眨眼功夫就會生死立判,因此能夠幫助飛行員更快出手的目視瞄準技術如今已經成為各國先進戰機的標配。


    夢行者使用的虛擬實境顯示技術也使得全封閉不透明駕駛艙成為了可能。雷達尋敵空空導彈超視距攻擊的流行趨勢本身已經大大降低了駕駛艙透明玻璃的存在意義,完全可以在駕駛艙全封閉以後,通過各種儀表設備來讓駕駛員獲知外界信息。


    而完全模擬現實的虛擬實境技術可以將雷達以及各種傳感器探測器收集到的數據具象化,給予駕駛員最直接形象的視覺聽覺體驗,無疑是其中最有吸引力的解決方案之一。它能讓不透明的艙殼重新變“透明”,甚至還能夠獲得真正全方位無死角的視野,自己的身體以及飛機機體再也不會成為遮擋視線的阻礙。


    當然,以目前虛擬實境技術對計算機硬件的要求,可能暫時還不會有機載虛擬實境設備,因為這東西功耗太大,發熱太多,穩定性也不夠高。


    經過多年發展軍用設備固然看重先進性與戰鬥力,但是穩定與成本也是重要考量指標,甚至是更加重要的考量指標。


    不過地麵科研以及訓練對於設備穩定性的要求就低多了,馬競就發現有相當數量內銷版夢行者至今沒有聯網注冊。每一個銷售出去的夢行者組件都有自己的機器碼,如果安裝運行這些設備的計算機運行了《朝天擂》、《大明》單機和網遊版、蜜蜂ta眼、幻想魔眼等支持vr虛擬實境的軟件,就會在蜜蜂的服務器上麵留下注冊記錄。


    除非這部分設備至今未開封使用,或者被物理斷網沒有與互聯網相連接。被囤積未開封使用的情況可能性不大,畢竟電子產品不斷發展進步,永遠不會出現新不如舊的情況,沒有任何囤積意義,那麽就隻可能是這部分夢行者被斷網使用這種情況了。


    貌似有關科研機構的“研發”活動進行地很順利,馬競沒過多久就在某個中航旗下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模擬飛行訓練係統上麵看到了夢行者眼罩的身影。


    雖然外殼換成了經典綠色叢林迷彩的工程塑料,但是夢行者標誌性的頭戴式平板顯示器、雙目鏡、控製器、體感手套的配置組合完全沒有變化。倒是底下的全向跑步機沒有出現,而是換成了一款具有多個旋轉自由度的可動座椅,能夠模擬飛行員在空中的各種運動姿態。


    對於人家這種把幾千塊的夢行者家庭版采購迴去,搭配到電動座椅上麵然後賣十幾萬的好事,馬競並沒有多少羨慕嫉妒恨的心裏,畢竟人要有自知之明,以蜜蜂現在的關係,雖然已經去爭取國防供應商了,但是這一塊的水深如何根本不把穩。以蜜蜂幾次嚐試進入地方教育部門集中采購列表失敗的經曆,他對此完全不抱希望。


    說起來馬競雖然一直對包括教育行業在內的行業應用市場不怎麽感興趣,但是架不住其他股東有想法,因此蜜蜂科技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裏麵也曾經開發出了一些麵向教育領域的產品,不過最終結果都不怎麽好。也就是依靠還在連載更新的《蜜蜂都知道》動畫片小小維持著存在感。


    而現在蜜蜂軟件和蜜蜂電子合作,攜夢行者全球獨一份的氣勢,打造蜜蜂ta眼品牌,再次殺入了教育領域。


    不同於其他競爭對手的用特製設備掃街拍攝全景地圖,積累數據庫的方法,蜜蜂ta眼項目特別強調了公益性質,分為兩個子項目:蜜蜂我想看和蜜蜂實驗室。


    後者就是一個虛擬實境版的實驗室,提供小學初中高中所有人教版課本配套實驗,以及中英文場景對話模擬功能,這是打算把夢行者作為遠程教育設備進行推廣。


    而前者,則是一個遠程視頻預約係統。用戶可以在蜜蜂ta眼的網站上告訴蜜蜂我想看哪裏,蜜蜂將會按照排名先後順序聯係相應地方的管理者,安排蜜蜂的全景攝像車入場拍攝最終製作成鎖路徑虛擬實境視頻,提供給預約用戶。


    這兩個子項目都具有很明顯的公益性質,蜜蜂這是用陽謀大勢來碾碎那些曾經阻擋他們車輪的門檻。實踐證明,這一招的效果相當好,公布短短一個月,蜜蜂ta眼就已經走進了12家最知名景區和28家高校,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聲譽。手機用戶請訪問m.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超級U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紙火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紙火花並收藏超級U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