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母親,難道還能害了你,自己的嫁衣自己繡,討個好彩頭,婚後美美滿滿,攜手白頭。”
沈妧覺得好笑:“依母親這麽說,公主的嫁衣不可能自己繡,難道她們不能和駙馬白頭了?”
“你這孩子,渾說什麽,有你這樣較真的,別家我管不著,但你是我女兒,你的嫁衣就得自己繡。”
或許是自己嫁人時有太多遺憾,姚氏希望女兒的婚姻能夠足夠美滿,期許太高,難免有些吹毛求疵。
沈妧多少能猜到母親的心結,也就嘴上貧兩句,姚氏怎麽說,她就怎麽做,半點不含糊。
埋頭苦幹,穿針引線,沈妧狀似漫不經心道:“母親,聽聞皇上要給四叔賜婚了,您猜會是哪家千金,皇上不是還有個沒了夫婿的小姑姑,二十出頭,你說會不會這位尊貴的金枝呢?”
姚氏正在幫著女兒挑繡鳳尾的彩線,聽到這話捋線的手頓了頓,麵上表情不顯,隻淡淡道:“誰透給你的消息,秦郡公?”
“前兩日女兒給祖母請安,在門外偷聽到的,惠宜公主不是來過一次咱府上,她似乎有意想促成她小姑姑和四叔的好事呢!”
這是自己如願嫁給了心上人,神清氣爽,閑著沒事,又做起了媒來。
“母親,母親,您在想什麽呢?為何魂不守舍的?”
沈妧那個急啊。
四叔都三十多了仍未娶妻,別說妾了,連一個通房都沒有,迴沈家的那一陣,更是有意無意找機會同母親會麵,打的什麽心思,她一個小姑娘都能看出來,別說姚氏這個熟透了的女人不懂。
沈恆雖說年紀不小了,可架不住皇帝器重,京裏沒少打他主意的高門大戶,如今又冒出個守寡的公主,母親若是再不表態,四叔心灰意冷,再有情也得涼了。
“阿妧,母親知道你什麽意思,你也不必再試探我,長輩的事,你別瞎操心,也管不了,母親現下唯一的期待就是看著你高高興興出嫁,其他的,休要再提了。”
第57章
沈妧一直覺得姚氏是個很堅強的女人, 盡管外表看起來很柔弱,跟她講話的聲音大了點都覺得是在冒犯她,但隻有和母親朝夕相處了十多年的女兒才知道, 姚氏是無欲則剛。
她唯一不能妥協的便是自己這個女兒, 也是她受製於人的最大軟肋, 其他方麵, 包括感情和婚姻,姚氏始終都很被動,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主動不強求更不可能作任何承諾。
這也是沈恆離開皖城時特意找沈妧私聊的原因。
沈妧的婚禮,他恐怕是沒空迴來了,而以姚氏的個性, 放妻書在手,一旦女兒嫁出了沈家, 她不會獨留,也沒有留下來的理由了。
沈恆不能不急。
他如今身兼兩職,一人恨不能變成三人,就是想和姚氏好好磨也抽不出丁點時間。
沈恆隻能將希望寄托在沈妧身上, 這個姚氏最在乎最親近的人, 多給姚氏吹吹枕頭風,讓她死水般平寂的內心再次掀起漣漪。
沈妧也想母親有個好歸宿,而不是一個人孤零零地終老,眼看著不到三個月她就要出嫁, 往後想見一麵都沒那麽容易, 不禁急了。
不說非要母親嫁給四叔,更多的是想母親給自己一個重新獲得幸福的機會, 而不是固步自封,作繭自縛。
顯然姚氏在這件事上和女兒沒有共識,無論內心真實想法如何,她並不想讓任何人窺見,包括自己的女兒。
———————
臘月二十四,小年,撣塵掃房子。
忙活的都是下人,老太太將幾房女眷叫到寶鬆院,團聚一屋熱熱鬧鬧吃個飯。
長輩一桌,小輩一桌,各有話題。
老太太見崔氏麵容疾苦,愁眉不展,想到仍在牢中的長子,暗自唏噓,也是分外惆悵,又讓廚子燒了幾個崔氏愛吃的肘子,放在她桌前,改善一下心情。
崔氏滿心滿眼的苦楚,哪裏吃得下,愁得發際線都掉到往後挪了,成日裏靠著抹額打掩,才顯得沒那麽礙眼。
碗裏的飯才吃到一半,朱氏都數不清聽到崔氏多少聲歎氣了。
朱氏撂下了碗筷,也是一肚子的火。
想到丈夫辛辛苦苦在皖城經營,最後卻被年紀輕輕的後輩摘了桃,皇帝隻是口頭嘉獎幾句,賞了一些錢財,卻隻字不提升遷,朱氏覺得這臉打得實在是痛。
所以說皇權至上,攀上了皇家的人,路都順坦多了。
就在這時——
“老夫人,惠宜公主命人送了一對玉如意過來。”
管家捧著一個精美的紅木漆盒,在老夫人的示意下打開,白得剔透的玉料,一看就是上等貨,雕工也很細致,貢品也不過如此了。
老夫人看了兩眼就命嬤嬤收進屋裏,看樣子是很滿意,要珍藏了。
朱氏坐在老夫人旁邊,隔得近,看得也真切,不禁嘖了一聲:“這真是誰家娶了公主都是天大的福氣,稀罕物跟不要錢似的一樣樣送。”
惠宜公主夫唱婦隨,跟著容崢來到皖城有小半年了,比她那婆婆會來事,時不時送些禮品到沈家,頗有交好的意味。
朱氏也沒少受公主的禮,不好明說,但找著機會就要誇一誇,話裏的意思不言而喻。
四叔若是尚公主,他們二房也跟著沾光,到時求了公主弟妹,何愁女兒找不到顯赫婆家,何愁夫婿不能平步青雲。
崔氏如今恨透了容家的人,看不得朱氏惺惺作態,愛慕虛榮,冷笑道:“一個沒了丈夫的寡婦,就算鑲金帶玉又如何,要臉的話,就該老老實實守著夫婿的牌位孤寡一輩子。”
這話不可謂不重,默默無言的姚氏撥了撥碗裏的米飯,頓時胃口全無。
她身份到底不一樣了,也不便插嘴,忍著厭煩繼續用飯,權當自己聽不到看不見。
老夫人原本對崔氏就有些不滿,體恤她有丈夫卻不能團圓,一直壓著在,如今聽她這番不著調的言論,登時壓不住了,重重放下碗筷:“崔氏,禍從口出,老大都進去了,你怎麽還不知道好賴,這話若是被有心人傳了出去,別說我保不住你,就連整個沈家也要被你帶累。”
老太太已經很少當著眾人的麵發這麽大的火了。
莫說她們煩,她又何嚐不煩,偏偏一個個還那麽沒眼力見,說話不帶腦子,什麽都敢往外麵吐,真當皇帝重用老四,又有秦昇和容崢坐守皖城,他們就能高枕無憂了。
沈妧覺得好笑:“依母親這麽說,公主的嫁衣不可能自己繡,難道她們不能和駙馬白頭了?”
“你這孩子,渾說什麽,有你這樣較真的,別家我管不著,但你是我女兒,你的嫁衣就得自己繡。”
或許是自己嫁人時有太多遺憾,姚氏希望女兒的婚姻能夠足夠美滿,期許太高,難免有些吹毛求疵。
沈妧多少能猜到母親的心結,也就嘴上貧兩句,姚氏怎麽說,她就怎麽做,半點不含糊。
埋頭苦幹,穿針引線,沈妧狀似漫不經心道:“母親,聽聞皇上要給四叔賜婚了,您猜會是哪家千金,皇上不是還有個沒了夫婿的小姑姑,二十出頭,你說會不會這位尊貴的金枝呢?”
姚氏正在幫著女兒挑繡鳳尾的彩線,聽到這話捋線的手頓了頓,麵上表情不顯,隻淡淡道:“誰透給你的消息,秦郡公?”
“前兩日女兒給祖母請安,在門外偷聽到的,惠宜公主不是來過一次咱府上,她似乎有意想促成她小姑姑和四叔的好事呢!”
這是自己如願嫁給了心上人,神清氣爽,閑著沒事,又做起了媒來。
“母親,母親,您在想什麽呢?為何魂不守舍的?”
沈妧那個急啊。
四叔都三十多了仍未娶妻,別說妾了,連一個通房都沒有,迴沈家的那一陣,更是有意無意找機會同母親會麵,打的什麽心思,她一個小姑娘都能看出來,別說姚氏這個熟透了的女人不懂。
沈恆雖說年紀不小了,可架不住皇帝器重,京裏沒少打他主意的高門大戶,如今又冒出個守寡的公主,母親若是再不表態,四叔心灰意冷,再有情也得涼了。
“阿妧,母親知道你什麽意思,你也不必再試探我,長輩的事,你別瞎操心,也管不了,母親現下唯一的期待就是看著你高高興興出嫁,其他的,休要再提了。”
第57章
沈妧一直覺得姚氏是個很堅強的女人, 盡管外表看起來很柔弱,跟她講話的聲音大了點都覺得是在冒犯她,但隻有和母親朝夕相處了十多年的女兒才知道, 姚氏是無欲則剛。
她唯一不能妥協的便是自己這個女兒, 也是她受製於人的最大軟肋, 其他方麵, 包括感情和婚姻,姚氏始終都很被動,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主動不強求更不可能作任何承諾。
這也是沈恆離開皖城時特意找沈妧私聊的原因。
沈妧的婚禮,他恐怕是沒空迴來了,而以姚氏的個性, 放妻書在手,一旦女兒嫁出了沈家, 她不會獨留,也沒有留下來的理由了。
沈恆不能不急。
他如今身兼兩職,一人恨不能變成三人,就是想和姚氏好好磨也抽不出丁點時間。
沈恆隻能將希望寄托在沈妧身上, 這個姚氏最在乎最親近的人, 多給姚氏吹吹枕頭風,讓她死水般平寂的內心再次掀起漣漪。
沈妧也想母親有個好歸宿,而不是一個人孤零零地終老,眼看著不到三個月她就要出嫁, 往後想見一麵都沒那麽容易, 不禁急了。
不說非要母親嫁給四叔,更多的是想母親給自己一個重新獲得幸福的機會, 而不是固步自封,作繭自縛。
顯然姚氏在這件事上和女兒沒有共識,無論內心真實想法如何,她並不想讓任何人窺見,包括自己的女兒。
———————
臘月二十四,小年,撣塵掃房子。
忙活的都是下人,老太太將幾房女眷叫到寶鬆院,團聚一屋熱熱鬧鬧吃個飯。
長輩一桌,小輩一桌,各有話題。
老太太見崔氏麵容疾苦,愁眉不展,想到仍在牢中的長子,暗自唏噓,也是分外惆悵,又讓廚子燒了幾個崔氏愛吃的肘子,放在她桌前,改善一下心情。
崔氏滿心滿眼的苦楚,哪裏吃得下,愁得發際線都掉到往後挪了,成日裏靠著抹額打掩,才顯得沒那麽礙眼。
碗裏的飯才吃到一半,朱氏都數不清聽到崔氏多少聲歎氣了。
朱氏撂下了碗筷,也是一肚子的火。
想到丈夫辛辛苦苦在皖城經營,最後卻被年紀輕輕的後輩摘了桃,皇帝隻是口頭嘉獎幾句,賞了一些錢財,卻隻字不提升遷,朱氏覺得這臉打得實在是痛。
所以說皇權至上,攀上了皇家的人,路都順坦多了。
就在這時——
“老夫人,惠宜公主命人送了一對玉如意過來。”
管家捧著一個精美的紅木漆盒,在老夫人的示意下打開,白得剔透的玉料,一看就是上等貨,雕工也很細致,貢品也不過如此了。
老夫人看了兩眼就命嬤嬤收進屋裏,看樣子是很滿意,要珍藏了。
朱氏坐在老夫人旁邊,隔得近,看得也真切,不禁嘖了一聲:“這真是誰家娶了公主都是天大的福氣,稀罕物跟不要錢似的一樣樣送。”
惠宜公主夫唱婦隨,跟著容崢來到皖城有小半年了,比她那婆婆會來事,時不時送些禮品到沈家,頗有交好的意味。
朱氏也沒少受公主的禮,不好明說,但找著機會就要誇一誇,話裏的意思不言而喻。
四叔若是尚公主,他們二房也跟著沾光,到時求了公主弟妹,何愁女兒找不到顯赫婆家,何愁夫婿不能平步青雲。
崔氏如今恨透了容家的人,看不得朱氏惺惺作態,愛慕虛榮,冷笑道:“一個沒了丈夫的寡婦,就算鑲金帶玉又如何,要臉的話,就該老老實實守著夫婿的牌位孤寡一輩子。”
這話不可謂不重,默默無言的姚氏撥了撥碗裏的米飯,頓時胃口全無。
她身份到底不一樣了,也不便插嘴,忍著厭煩繼續用飯,權當自己聽不到看不見。
老夫人原本對崔氏就有些不滿,體恤她有丈夫卻不能團圓,一直壓著在,如今聽她這番不著調的言論,登時壓不住了,重重放下碗筷:“崔氏,禍從口出,老大都進去了,你怎麽還不知道好賴,這話若是被有心人傳了出去,別說我保不住你,就連整個沈家也要被你帶累。”
老太太已經很少當著眾人的麵發這麽大的火了。
莫說她們煩,她又何嚐不煩,偏偏一個個還那麽沒眼力見,說話不帶腦子,什麽都敢往外麵吐,真當皇帝重用老四,又有秦昇和容崢坐守皖城,他們就能高枕無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