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獎勵的“海洋生態走廊”的建造速度比較快,不到一個月就能完工,而李瑤林額外建的隧道、樓梯工期長一點,但也能趕在元旦之前投入運營。
距離新的一年還有不到兩個月,李瑤林看了眼今年前三個季度的財務報表,發現自從投資了文創產業園,這花錢就跟流水一樣,但好消息是營業額早已突破了3億。
想到來年的海域使用麵積會變更為3萬公頃,李瑤林激動的同時又覺得這麽大片海域太誇張了,真成海上霸主,國家第一個查的就是她吧?還不如換一塊地給她,她轉手也能賣個幾億。
正做著賣地發財的美夢呢,沈副經理就來跟她反映了一件事,說是假日酒店的一位住客反饋酒店的服務仍有不到位的地方。
酒店從某種角度說就是服務行業,所以聽說有服務不到位的地方,李瑤林自然要重視,她問:“如果是一般不到位的地方,你就可以自行處理,你來跟我說,可見這件事是你處理不了的,所以是什麽原因呢?”
沈副經理有些糾結地說:“他說不僅是酒店,連整座島都缺少無障礙設施,這對他那樣的盲人而言,不太便利。”
李瑤林怔了片刻之後,沉聲道:“是我考慮得不夠周到。”
沈副經理見狀,替她找補,說:“其實誰能料到會有盲人來海島旅遊呢,畢竟再好的景色他們也看不到……”
李瑤林懊惱地說:“是呀,因為我們以為他們看不到,所以就認為他們不需要我們的服務,也不用考慮他們帶來的那點微不足道的商業價值,從而忽視他們的存在……”
沈副經理覺得事情並沒有李瑤林說得那麽嚴重,畢竟那位客人也不是要投訴酒店,而是在酒店工作人員循例收集客戶的入住體驗時,對方輕描淡寫地提了一嘴,事後又說:“這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你們不用在意。”
不在意才怪了!
李瑤林得知對方仍在島上沒有離去,於是親自去見了對方。
讓她意想不到的是,對方這會兒正待在人魚廣場。他頭發灰白,穿得十分休閑,戴著一副墨鏡,正坐在人魚雕塑噴泉池邊,哪怕他持著手杖,別人也隻會把他當成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而不是一個盲人。
李瑤林主動開口打招唿:“陳先生,你好。”
陳先生豎起了食指:“噓——”
李瑤林不知道他這是在做什麽,但還是耐心地等著。
過了會兒,陳先生似乎有些懊惱:“沒了。”
李瑤林便問:“什麽沒了?”
“天籟之音。”
旁人聽到這沒頭沒腦的話隻會將他當成什麽怪人,李瑤林福至心靈,問:“是人魚歌聲嗎?”
陳先生大吃一驚,噌地站起來,還險些因為動作幅度過大,身體無法保持平衡而摔倒,在李瑤林伸手將要扶住他的時候,他自己抓著手杖穩住了身形。
他著急地問:“你也聽到了?!”
李瑤林卻覺得該吃驚的人應該是自己,她以為隻有自己能聽到那些夾雜在海風中傳來的似有似無的歌聲。
有時候遊客聽見了,也隻當是幻聽,並不會放在心上,像這位陳先生這般認真地留意它的人卻是罕見。
“我就知道,這不是幻聽!”陳先生十分高興地說。
他似乎想到了什麽,頓了下,問:“你是專程來找我的嗎?”
這島上也沒幾個人認識他,李瑤林一來到就是跟他打招唿,他也不是傻子,當即就想通了。
李瑤林說:“我叫李瑤林,是行舟島的島主,這次過來是專程向您道歉的,因我考慮不周,在開發的過程中忽略了一部分遊客的需求,給您帶來了不便。同時,我也是來向您道謝的,要不是您的反饋,我們可能會繼續忽略這件事情……”
陳先生有些驚訝,他沉默了一會兒,說:“舒雙說你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年輕人,果然是這樣。”
李瑤林沒想到對方跟舒雙認識,而舒雙向他提過她,顯然二人的交情匪淺。對方之所以會出現在這裏,大概也是舒雙推薦的。
陳先生卻沒糾結那些,他興致勃勃地問:“你為何稱那是‘人魚歌聲’?”
當然是因為它當初是隨著海火的出現而傳出來的,後來李瑤林才知道那頭特殊的儒艮也是在海火出現的時候,悄然來到行舟島的,它的聲音喚來了儒艮族群,因此她將那道歌聲稱之為“人魚歌聲”。
不過這些,她沒法跟陳先生如實說,隻道:“因為……這裏是人魚廣場,生活著一群‘美人魚’,您所聽到的天籟之音,不正是人魚的歌聲嗎?”
陳先生哈哈一笑,說:“人魚歌聲……確實隻有人魚才能唱出如此美妙的、動聽的歌曲。”
他頓了下,突然問:“聽說行舟島的文創產業園有一個舞台?”
“是,我預備請一些民間藝術團不定期地上台表演,比如粵劇、木偶戲、碧灣區傳統歌舞鼇魚舞,或許還能辦一些音樂節之類得活動。”
陳先生說:“那我可以申請在那兒開音樂會嗎?”
李瑤林:“?”
她說:“那邊還沒建好。”
“沒關係,我的曲子也還沒寫好,等我寫好了,那兒估計也建好了……”
李瑤林這時才知道原來這位陳先生是國際上享譽盛名的鋼琴家、作曲家,他年輕的時候就以被冠以“天才作曲人”之稱,並且在世界各地都辦過獨奏音樂會。但好景不長,他被診斷患上青光眼,並且在這五年之內,他的視力漸失。
這對他而言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他的音樂之路極有可能會因此而被斷送。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彷徨和痛苦的掙紮之後,他慢慢地振作起來,去上盲人學校、學習盲文,然後繼續他的音樂事業,將他失去光明後的經曆化為音符,通過指尖訴諸世人。
可生活的磨礪還在繼續,有人不喜歡他失明後的作品,將之與以前的作品對比,然後感慨他是江郎才盡。
他無法忍受這種別人否認他的才華之事,漸漸地,他開始逃避與人的往來,脾氣也變得異常暴躁,連音樂也無法安撫他的內心。
就在這時,他收到了一張從內地寄過來的明信片,這是舒雙給他的生日禮物,盡管旁人認為這張明信片很廉價,但他卻異常珍視,因為在獲得這張明信片開始,他發現自己的內心似乎平靜了下來。
家裏的菲傭也在跟人吐槽時說他已經很久都沒有發過脾氣了。
他這才去聯係舒雙,然後舒雙建議他到行舟島上享受幾天假期。
雖然內心經過了幾次鬥爭,可他最終還是出現在了這裏。
因為看不見,他無法欣賞這裏的風景,但他可以聽、可以感受。最終,他在人魚廣場聽到了一道非常奇妙的聲音。
“你聽,這是誰在唱歌?”陳先生問他的助理。
助理迷茫地向四周張望,迴答說:“老師,並沒有人在唱歌呀!”
陳先生一度懷疑是自己的病情加重,導致幻聽了,但是無所謂,這天籟之音讓他聽得如癡如醉,不僅忘卻了煩惱,還如舒雙所說的,靈感如泉水般湧現。
他每天都要來人魚廣場,但有時候能聽到那些天籟之音,有時候聽不到。
助理勸他迴香港去檢查身體,他原本打算明天迴去,可李瑤林的出現讓他改變了主意。
陳先生再次對李瑤林說:“我就知道,那不是幻聽,我們都聽見了!”
李瑤林微微一笑,並沒有說話。
……
陳先生不走了,他決定在這裏長住。
至於住到什麽時候?他覺得可能要住到自己開完獨奏音樂會。
助理都傻了,以自己還有工作為由,申請迴香港。
陳先生也沒有阻攔,因為李瑤林開始在島上和文創產業園增加無障礙設施,比如在綠道處增加盲道,把各處的標識、溫馨提示等牌子換成有盲文的牌子,還增建了無障礙洗手間……
最讓陳先生驚喜、讓其助理也放心迴香港,將他獨自留在島上的原因是李瑤林從人才市場雇了條機械導盲犬,它能帶陳先生去任何安全的地方,至於生活上,陳先生自己能料理,實在料理不過來的也能找酒店的服務員幫忙。
而這條機械導盲犬的時薪是100元,李瑤林則是以一百元一天(8小時)的價格租給陳先生的……畢竟陳先生財大氣粗,住的是兩千多元一晚的海景房,還一住就是幾十天,機械導盲犬的租金,就當是給他的優惠了。
作者有話說:
關於海洋生態走廊的麵積,希望我沒算錯數。
——
第106章 太瘋狂了
陳先生住在島上後,為了方便開展工作,他以每個月5.5萬元的價格在行舟島租了一艘遊艇,專門給助理往返碼頭與島嶼用的。
鑒於他每個月都能給行舟島帶來十八萬元的收益,李瑤林沒有要求他的助理一定要買到門票才能登島,不過那些想來拜訪他的客人沒有這個待遇,還是得老老實實地買票排隊登島。
陳先生在行舟島長住的消息傳了出去,他的粉絲、學生以及想與他交流音樂的友人才開始注意到這座位於中國大陸南邊一個偏僻城鎮邊上的小旅遊島。
他的友人曾經邀請他到維也納居住,作為音樂之都,可以在那兒放鬆心情,也能繼續感受濃厚的音樂氛圍,這或許有助於他繼續音樂事業。還有人邀請他到西班牙的巴利阿裏群島,然而他統統拒絕了。
大家還以為他不喜歡旅遊,卻沒想到他會選擇到這麽一座名不見經傳的旅遊島上長住。
友人聯係陳先生時,他很高興地說他來年準備在這座小城市舉辦獨奏音樂會,因為他最近創作了很多新曲子,準備在音樂會上演奏出來。
具體什麽日子?陳先生也不清楚,因為李瑤林隻說產業園的舞台大約明年能完工,他想,按照一般工程的工期,怎麽也得到明年的下半年……
友人沉思,這座小島莫非有什麽獨特的魅力吸引著陳先生?而且他好像在哪裏聽說過這座島。
在網上一搜,好家夥,這不就是最近在推特、ins、facebook等社交軟件上很多人討論的中國網紅景點嗎?據說這兒有建在海裏的酒店,不是坦桑尼亞那種漂浮酒店,它水下的房間是完全由有機玻璃打造的,一般人還真不敢住。
有一位喜歡刺激的美國遊客睡在那裏,半夜被美國的朋友打電話吵醒,閑聊中,他隨意地瞥了玻璃幕牆一眼,透過床頭燈透出的暖光,他看到一張形似外星人的臉,嚇得他差點就被送去見上帝。
後來他才發現那不是外星人臉,而是一隻正沿著玻璃向上遊動的鱝的腹部,因其口與腮皆在腹部,所以乍看之下就像一張臉貼著玻璃正盯著熟睡中的他。
雖然被嚇個半死,但他不僅沒有不滿,反而更加興奮——畢竟他來這兒就是為了追求刺激。
他把這個遭遇發到了推特上,被世界各地網友嘲笑的同時,這個海底酒店也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因此討論度很高。
陳先生的友人琢磨著有機會也要去一趟行舟島,可很快他就發現自己太過想當然了,這行舟島限製了每天隻能4000人登島,他想去還不一定能搶得到票!
倒是同一家公司開發的銀色沙灘可以免費遊玩,那些打算現場排隊買票的海外遊客就喜歡在排隊買票之前去那兒衝浪。
“太瘋狂了,這座小島真有這麽大的魅力?”
……
行舟島的魅力自然是大的,這不tv有多個欄目都想以“汙水治理”“探索南海”“保護海洋瀕危動物”等為主題,到行舟島拍攝紀錄片。
李瑤林正愁文化展示廳建好後,led大屏上不知道放什麽呢,對方一提出來,她就順水推舟地應下來了,條件是等紀錄片出來後,她想放到展示廳上播放。
版權合作的事情談妥後,紀錄片欄目組的導演、兩個攝影師與兩個助理就收拾行李到油市了。
正好遇到行舟島的一些部門搬辦公室,導演想了想,改變了原來的拍攝計劃,決定從這兒開始拍攝。
因為行舟島文創產業園是最近半年才開始開發的,它的變化正好可以作為行舟島的開發過程的參考,畢竟行舟島開發已經一年半載,大家隻記得它如今的美麗,卻忘了過去被汙水、海洋垃圾所圍繞的模樣,沒有對比,大家就無法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鏡頭之下,行舟島的員工們乘坐班車來到辦公區。
他們顯得有些緊張和興奮,因為這是辦公區建成之後,他們第一次踏足這裏。
從西北門的停車場處下車,便可看見一條1.5米深、2米左右寬的河渠,這條河渠是很久以前人工開鑿的,原本滿是淤泥和臭水,後來經過鄉鎮政府的治理,衛生情況好了許多,但真正變得沒有一絲異味,淤泥也被清理過是在李瑤林開發產業園之後。
過了河渠便是一個個由花圃劃分開來的獨立小庭院,小庭院一隅種著樹。按照設計,這裏將會擺上遮陽傘、桌椅,作為員工、遊客休憩的小花園。
小花園之後是一條小徑,兩邊種滿了花草樹木,環境十分清幽,很容易就讓人忘記這裏是海邊。
都說花草多的地方容易滋生蚊蟲,可拍攝組卻發現,哪怕他們在草叢中蹲上許久,也未見有蚊蟲叮咬。
難道是冬天的緣故?
可油市的“冬天”不是還沒到麽?雖然已經到了十二月,但油市的氣溫依舊保持在25c左右,仍是蚊蟲肆虐的時期。
除了拍攝組之外,行舟島的員工似乎並沒有這方麵的困惑,他們說:“我們島上也是沒什麽蚊蟲的,滅蚊工作做得很好,所以都習慣了。”
距離新的一年還有不到兩個月,李瑤林看了眼今年前三個季度的財務報表,發現自從投資了文創產業園,這花錢就跟流水一樣,但好消息是營業額早已突破了3億。
想到來年的海域使用麵積會變更為3萬公頃,李瑤林激動的同時又覺得這麽大片海域太誇張了,真成海上霸主,國家第一個查的就是她吧?還不如換一塊地給她,她轉手也能賣個幾億。
正做著賣地發財的美夢呢,沈副經理就來跟她反映了一件事,說是假日酒店的一位住客反饋酒店的服務仍有不到位的地方。
酒店從某種角度說就是服務行業,所以聽說有服務不到位的地方,李瑤林自然要重視,她問:“如果是一般不到位的地方,你就可以自行處理,你來跟我說,可見這件事是你處理不了的,所以是什麽原因呢?”
沈副經理有些糾結地說:“他說不僅是酒店,連整座島都缺少無障礙設施,這對他那樣的盲人而言,不太便利。”
李瑤林怔了片刻之後,沉聲道:“是我考慮得不夠周到。”
沈副經理見狀,替她找補,說:“其實誰能料到會有盲人來海島旅遊呢,畢竟再好的景色他們也看不到……”
李瑤林懊惱地說:“是呀,因為我們以為他們看不到,所以就認為他們不需要我們的服務,也不用考慮他們帶來的那點微不足道的商業價值,從而忽視他們的存在……”
沈副經理覺得事情並沒有李瑤林說得那麽嚴重,畢竟那位客人也不是要投訴酒店,而是在酒店工作人員循例收集客戶的入住體驗時,對方輕描淡寫地提了一嘴,事後又說:“這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你們不用在意。”
不在意才怪了!
李瑤林得知對方仍在島上沒有離去,於是親自去見了對方。
讓她意想不到的是,對方這會兒正待在人魚廣場。他頭發灰白,穿得十分休閑,戴著一副墨鏡,正坐在人魚雕塑噴泉池邊,哪怕他持著手杖,別人也隻會把他當成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而不是一個盲人。
李瑤林主動開口打招唿:“陳先生,你好。”
陳先生豎起了食指:“噓——”
李瑤林不知道他這是在做什麽,但還是耐心地等著。
過了會兒,陳先生似乎有些懊惱:“沒了。”
李瑤林便問:“什麽沒了?”
“天籟之音。”
旁人聽到這沒頭沒腦的話隻會將他當成什麽怪人,李瑤林福至心靈,問:“是人魚歌聲嗎?”
陳先生大吃一驚,噌地站起來,還險些因為動作幅度過大,身體無法保持平衡而摔倒,在李瑤林伸手將要扶住他的時候,他自己抓著手杖穩住了身形。
他著急地問:“你也聽到了?!”
李瑤林卻覺得該吃驚的人應該是自己,她以為隻有自己能聽到那些夾雜在海風中傳來的似有似無的歌聲。
有時候遊客聽見了,也隻當是幻聽,並不會放在心上,像這位陳先生這般認真地留意它的人卻是罕見。
“我就知道,這不是幻聽!”陳先生十分高興地說。
他似乎想到了什麽,頓了下,問:“你是專程來找我的嗎?”
這島上也沒幾個人認識他,李瑤林一來到就是跟他打招唿,他也不是傻子,當即就想通了。
李瑤林說:“我叫李瑤林,是行舟島的島主,這次過來是專程向您道歉的,因我考慮不周,在開發的過程中忽略了一部分遊客的需求,給您帶來了不便。同時,我也是來向您道謝的,要不是您的反饋,我們可能會繼續忽略這件事情……”
陳先生有些驚訝,他沉默了一會兒,說:“舒雙說你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年輕人,果然是這樣。”
李瑤林沒想到對方跟舒雙認識,而舒雙向他提過她,顯然二人的交情匪淺。對方之所以會出現在這裏,大概也是舒雙推薦的。
陳先生卻沒糾結那些,他興致勃勃地問:“你為何稱那是‘人魚歌聲’?”
當然是因為它當初是隨著海火的出現而傳出來的,後來李瑤林才知道那頭特殊的儒艮也是在海火出現的時候,悄然來到行舟島的,它的聲音喚來了儒艮族群,因此她將那道歌聲稱之為“人魚歌聲”。
不過這些,她沒法跟陳先生如實說,隻道:“因為……這裏是人魚廣場,生活著一群‘美人魚’,您所聽到的天籟之音,不正是人魚的歌聲嗎?”
陳先生哈哈一笑,說:“人魚歌聲……確實隻有人魚才能唱出如此美妙的、動聽的歌曲。”
他頓了下,突然問:“聽說行舟島的文創產業園有一個舞台?”
“是,我預備請一些民間藝術團不定期地上台表演,比如粵劇、木偶戲、碧灣區傳統歌舞鼇魚舞,或許還能辦一些音樂節之類得活動。”
陳先生說:“那我可以申請在那兒開音樂會嗎?”
李瑤林:“?”
她說:“那邊還沒建好。”
“沒關係,我的曲子也還沒寫好,等我寫好了,那兒估計也建好了……”
李瑤林這時才知道原來這位陳先生是國際上享譽盛名的鋼琴家、作曲家,他年輕的時候就以被冠以“天才作曲人”之稱,並且在世界各地都辦過獨奏音樂會。但好景不長,他被診斷患上青光眼,並且在這五年之內,他的視力漸失。
這對他而言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他的音樂之路極有可能會因此而被斷送。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彷徨和痛苦的掙紮之後,他慢慢地振作起來,去上盲人學校、學習盲文,然後繼續他的音樂事業,將他失去光明後的經曆化為音符,通過指尖訴諸世人。
可生活的磨礪還在繼續,有人不喜歡他失明後的作品,將之與以前的作品對比,然後感慨他是江郎才盡。
他無法忍受這種別人否認他的才華之事,漸漸地,他開始逃避與人的往來,脾氣也變得異常暴躁,連音樂也無法安撫他的內心。
就在這時,他收到了一張從內地寄過來的明信片,這是舒雙給他的生日禮物,盡管旁人認為這張明信片很廉價,但他卻異常珍視,因為在獲得這張明信片開始,他發現自己的內心似乎平靜了下來。
家裏的菲傭也在跟人吐槽時說他已經很久都沒有發過脾氣了。
他這才去聯係舒雙,然後舒雙建議他到行舟島上享受幾天假期。
雖然內心經過了幾次鬥爭,可他最終還是出現在了這裏。
因為看不見,他無法欣賞這裏的風景,但他可以聽、可以感受。最終,他在人魚廣場聽到了一道非常奇妙的聲音。
“你聽,這是誰在唱歌?”陳先生問他的助理。
助理迷茫地向四周張望,迴答說:“老師,並沒有人在唱歌呀!”
陳先生一度懷疑是自己的病情加重,導致幻聽了,但是無所謂,這天籟之音讓他聽得如癡如醉,不僅忘卻了煩惱,還如舒雙所說的,靈感如泉水般湧現。
他每天都要來人魚廣場,但有時候能聽到那些天籟之音,有時候聽不到。
助理勸他迴香港去檢查身體,他原本打算明天迴去,可李瑤林的出現讓他改變了主意。
陳先生再次對李瑤林說:“我就知道,那不是幻聽,我們都聽見了!”
李瑤林微微一笑,並沒有說話。
……
陳先生不走了,他決定在這裏長住。
至於住到什麽時候?他覺得可能要住到自己開完獨奏音樂會。
助理都傻了,以自己還有工作為由,申請迴香港。
陳先生也沒有阻攔,因為李瑤林開始在島上和文創產業園增加無障礙設施,比如在綠道處增加盲道,把各處的標識、溫馨提示等牌子換成有盲文的牌子,還增建了無障礙洗手間……
最讓陳先生驚喜、讓其助理也放心迴香港,將他獨自留在島上的原因是李瑤林從人才市場雇了條機械導盲犬,它能帶陳先生去任何安全的地方,至於生活上,陳先生自己能料理,實在料理不過來的也能找酒店的服務員幫忙。
而這條機械導盲犬的時薪是100元,李瑤林則是以一百元一天(8小時)的價格租給陳先生的……畢竟陳先生財大氣粗,住的是兩千多元一晚的海景房,還一住就是幾十天,機械導盲犬的租金,就當是給他的優惠了。
作者有話說:
關於海洋生態走廊的麵積,希望我沒算錯數。
——
第106章 太瘋狂了
陳先生住在島上後,為了方便開展工作,他以每個月5.5萬元的價格在行舟島租了一艘遊艇,專門給助理往返碼頭與島嶼用的。
鑒於他每個月都能給行舟島帶來十八萬元的收益,李瑤林沒有要求他的助理一定要買到門票才能登島,不過那些想來拜訪他的客人沒有這個待遇,還是得老老實實地買票排隊登島。
陳先生在行舟島長住的消息傳了出去,他的粉絲、學生以及想與他交流音樂的友人才開始注意到這座位於中國大陸南邊一個偏僻城鎮邊上的小旅遊島。
他的友人曾經邀請他到維也納居住,作為音樂之都,可以在那兒放鬆心情,也能繼續感受濃厚的音樂氛圍,這或許有助於他繼續音樂事業。還有人邀請他到西班牙的巴利阿裏群島,然而他統統拒絕了。
大家還以為他不喜歡旅遊,卻沒想到他會選擇到這麽一座名不見經傳的旅遊島上長住。
友人聯係陳先生時,他很高興地說他來年準備在這座小城市舉辦獨奏音樂會,因為他最近創作了很多新曲子,準備在音樂會上演奏出來。
具體什麽日子?陳先生也不清楚,因為李瑤林隻說產業園的舞台大約明年能完工,他想,按照一般工程的工期,怎麽也得到明年的下半年……
友人沉思,這座小島莫非有什麽獨特的魅力吸引著陳先生?而且他好像在哪裏聽說過這座島。
在網上一搜,好家夥,這不就是最近在推特、ins、facebook等社交軟件上很多人討論的中國網紅景點嗎?據說這兒有建在海裏的酒店,不是坦桑尼亞那種漂浮酒店,它水下的房間是完全由有機玻璃打造的,一般人還真不敢住。
有一位喜歡刺激的美國遊客睡在那裏,半夜被美國的朋友打電話吵醒,閑聊中,他隨意地瞥了玻璃幕牆一眼,透過床頭燈透出的暖光,他看到一張形似外星人的臉,嚇得他差點就被送去見上帝。
後來他才發現那不是外星人臉,而是一隻正沿著玻璃向上遊動的鱝的腹部,因其口與腮皆在腹部,所以乍看之下就像一張臉貼著玻璃正盯著熟睡中的他。
雖然被嚇個半死,但他不僅沒有不滿,反而更加興奮——畢竟他來這兒就是為了追求刺激。
他把這個遭遇發到了推特上,被世界各地網友嘲笑的同時,這個海底酒店也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因此討論度很高。
陳先生的友人琢磨著有機會也要去一趟行舟島,可很快他就發現自己太過想當然了,這行舟島限製了每天隻能4000人登島,他想去還不一定能搶得到票!
倒是同一家公司開發的銀色沙灘可以免費遊玩,那些打算現場排隊買票的海外遊客就喜歡在排隊買票之前去那兒衝浪。
“太瘋狂了,這座小島真有這麽大的魅力?”
……
行舟島的魅力自然是大的,這不tv有多個欄目都想以“汙水治理”“探索南海”“保護海洋瀕危動物”等為主題,到行舟島拍攝紀錄片。
李瑤林正愁文化展示廳建好後,led大屏上不知道放什麽呢,對方一提出來,她就順水推舟地應下來了,條件是等紀錄片出來後,她想放到展示廳上播放。
版權合作的事情談妥後,紀錄片欄目組的導演、兩個攝影師與兩個助理就收拾行李到油市了。
正好遇到行舟島的一些部門搬辦公室,導演想了想,改變了原來的拍攝計劃,決定從這兒開始拍攝。
因為行舟島文創產業園是最近半年才開始開發的,它的變化正好可以作為行舟島的開發過程的參考,畢竟行舟島開發已經一年半載,大家隻記得它如今的美麗,卻忘了過去被汙水、海洋垃圾所圍繞的模樣,沒有對比,大家就無法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鏡頭之下,行舟島的員工們乘坐班車來到辦公區。
他們顯得有些緊張和興奮,因為這是辦公區建成之後,他們第一次踏足這裏。
從西北門的停車場處下車,便可看見一條1.5米深、2米左右寬的河渠,這條河渠是很久以前人工開鑿的,原本滿是淤泥和臭水,後來經過鄉鎮政府的治理,衛生情況好了許多,但真正變得沒有一絲異味,淤泥也被清理過是在李瑤林開發產業園之後。
過了河渠便是一個個由花圃劃分開來的獨立小庭院,小庭院一隅種著樹。按照設計,這裏將會擺上遮陽傘、桌椅,作為員工、遊客休憩的小花園。
小花園之後是一條小徑,兩邊種滿了花草樹木,環境十分清幽,很容易就讓人忘記這裏是海邊。
都說花草多的地方容易滋生蚊蟲,可拍攝組卻發現,哪怕他們在草叢中蹲上許久,也未見有蚊蟲叮咬。
難道是冬天的緣故?
可油市的“冬天”不是還沒到麽?雖然已經到了十二月,但油市的氣溫依舊保持在25c左右,仍是蚊蟲肆虐的時期。
除了拍攝組之外,行舟島的員工似乎並沒有這方麵的困惑,他們說:“我們島上也是沒什麽蚊蟲的,滅蚊工作做得很好,所以都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