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一凡看著那白影消失在雲端,心中突然對修真有了強烈的興趣,追著李伯問道:“在這裏,隻要修仙就能飛嗎?”
李伯一邊忙著農活,一邊笑道:“可沒那麽簡單,世上修仙的人何止千萬,又有幾個能禦空飛行,就算你能禦空飛行,又有幾人能成就大道,超脫輪迴?難啊!,難於上青天啊!”
卓一凡已經無心幹活,仰望著碧藍的天空,想象著飛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那是兒時的夢想,那是夢中的情景,可是在這裏,不做夢,也可以像鳥一樣飛翔!
中午休息,卓一凡迫不及待地追問李伯關於修仙的事。李伯雖然是農戶,但對諸多掌故了解頗多,見他心急難耐,隻好細細地解說。
傳說宇宙洪荒,盤古開天,混沌既分,陰陽剖判,輕者上浮而為天,濁者下凝而為地。而在這一方天地,雖有九州之分,卻有上中下之別,上者在天,中在地,下者陰,原本就是一體。
天地茫茫之間,世間萬物生靈,都無外乎神、仙、人、獸、鬼之分。神、仙居九天,人、獸居五州,鬼魂居幽冥。但在這其中,有一些人通過修煉是可以通達兩界之間。是人,卻可通神;是鬼,卻可通仙;是獸,卻可為人。天地之間雖有五類之分,卻無一定的界限,神仙也是人來作,獸鬼也要人來當。人為萬物之靈長,上可為神,為仙,下可為鬼,為獸。一念之差而已。
李伯說的這些道理,卓一凡聽得似是而非,不過中心意思倒是明白,人是可以修煉成仙的,即便不能成為長生的神仙,但至少在天上飛是不成問題的,能翱翔於藍天,對他的誘惑已經足夠了。
“李伯,你說說,怎麽才能修煉成仙?”
可能是這個問題問的過於籠統,李伯愣了一下,想了半天,才說:“其實簡單地說,修仙就是修心,就是要超脫塵世。”
卓一凡晃了晃頭:“不懂。”
“天地日月,山河大川,花木山石,鳥獸魚蟲,莫不是靈秀之氣聚居之地,隻要你有毅力,隻要你有緣分,隻要你運氣好,修仙之途,並不是高不可攀。五州之內,名山大川深處,在那雲蒸霧靄之間,便有極多的修仙者。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個修真的世界,小孩子一出生,就會被帶去驗骨,隻有那些資質差,不適合修仙的人,才會過著平常老百姓的生活。”
卓一凡終於明白了一點,原來這裏是這個規矩,真是太神奇了。他有點奇怪,問道:“李伯,你隻是個農戶,怎麽知道這麽多?”
李伯眼神一閃,向西邊遙遠的天空望去,好像在那蔚藍色的天空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神秘的世界。李伯歎了口氣:“因為我以前也是個修仙者。”
“你也修過仙?真看不出來!”卓一凡驚訝地張大了嘴,實在是看不出來。
李伯並不在意,說道:“我六歲在西州昆侖山紫霞真人門下做外侍弟子,所謂外侍弟子,還算不上真是的入門弟子,說白了就是在昆侖門下做些灑掃、采藥、打柴之類的粗活,當然也能得到一點點的修煉機會,學會一些低微的法術。”李伯看卓一凡驚訝,就又笑道:“別瞧不起外侍弟子。昆侖山是天下修煉的名門正派,五大派之首,弟子何止千萬,能上昆侖山的人,包括外侍弟子在內,也不過三千之數。想當年,我的修煉資質在青陽府可也是前十的。”
卓一凡心裏將信將疑,李伯不是吹牛吧,有那麽好的前途,你不在昆侖山修煉,迴來種地幹嘛?難道種地比修煉成仙還吸引人?
李伯似乎猜到了他的心思,說道:“修仙的人,按照程度不同,一曰練力,二曰練氣,三曰練神,三練之後才能脫離凡人體質,達到修仙的基本要求,稱為超凡。超凡之後,才算是真正開始了修仙的征途,分為五境,一曰培真,二曰虛空,三曰歸元,四曰化境,五曰金丹,金丹既成,羽化飛升,大道通天,超度迴輪。”
卓一凡心神具蕩,眼光迷離,想象著那些羽化飛升的仙人,那該多神氣。他原先隻想在天上飛幾圈的想法是不是太低了,原來,能飛和成仙,根本就差著四萬八千裏。
“修煉到什麽程度,能在天上飛?”他問的比較實際,還是先別想成仙了,在天上飛看起來也不是容易的事。何況什麽事都得一步步來。
“按理說修煉到培真之境的後期,就可以了。但是也不是一概而論,很多因素都會影響你的修為,像元神、法力、意念等都不是輕而易舉可以修煉的。”
算了,算了,這一陣接受的信息太多,腦子一下處理不過來,不過他還是問了一個最想知道的問題:“李伯,你不在昆侖山修煉,怎麽迴來種地?”他知道這個問題問的不合時宜,但確實想知道,因為這能檢驗一下李伯的話是真是假。
李伯神情一黯,那張被太陽曬的黝黑的臉上很是沮喪,歎了口氣道:“我從六歲到昆侖山,每天除了執事之外,其餘的時間都在勤奮修煉,廢寢忘食,可是練到三十幾歲,仍然不能成功超凡,到達培真之境,師傅說我不適合修真,再待在昆侖山也是虛耗時光,於是就命我下山,過凡人的生活。”
李伯苦笑了一下,說道:“我修煉三十年,付出了多少辛苦,居然連修仙的初級之境也達不到,一聽到師傅讓我下山,也就心冷了,下決心不在修仙,去過凡人的日子。我下山迴到家鄉,娶妻生子,以種田為生,雖然再也無緣仙界,但日子過得平淡逍遙,漸漸地就把修仙的事不放在心上,一晃又過了三十年了。”
卓一凡不住搖頭:“可惜了!要是我,才不會下山。”
李伯笑道:“這世上一切都是緣,修仙也要有仙緣,勉強不得。再說做一個凡人也不錯,秋收冬藏,天倫之樂,那像修仙終日餐風飲露,膽戰心驚,別人看著風光無限,其間險惡隻有自己知道。”
卓一凡不信地說:“那為什麽那麽多人要修仙?”
李伯歎道:“畏死。”
卓一凡道:“我也怕死。”
李伯哈哈一笑:“生老病死,人之必經,天之倫也,何必要逆天行事,修仙雖可成就大道,但畢竟是有違天理,大多數人的修為不夠,是要遭天譴的。那麽多的修仙高士,每每緊要關頭,都突破不了魔障,也是天道使然而已。”
卓一凡說:“那大家都不要修仙好了。”
李伯搖頭道:“不是那樣,因為每個開始修仙的人,都認為自己是出類拔萃,與眾不同的,隻有在功虧一簣之時,才有所頓悟,但為時已晚。我離開昆侖三十年,這些年才漸漸領悟了一些道理。”
卓一凡問:“李伯,你還能使用靈力嗎?”
李伯無所謂地將手一攤:“我的功力早就散了。沒有靈力更好,我憑力氣幹活,心裏倒是更安穩了。”
李伯吃了午飯躺在一棵大樹下小憩一會,而卓一凡卻沒那心思,胡亂吃了一些飯,就躺在樹蔭下想著李伯剛才說的話。李伯的意思他還是聽明白了,修仙不是什麽人都修的,資質、緣分不夠的人,是沒有機會的,可以說機會是非常渺茫的。
他完全理解修仙的難度,如果簡單的話,那天上不是飛滿了仙人,那還成何體統,換句話說,仙人不也貶值了。可是,他還想試一試,盡管聽起來修仙很難,前途未卜,但他不想在這個村子裏種一輩子的田,當一輩子的農民,想飛的感覺在腦子裏縈繞不去。
下午,李伯繼續幹他的農活,而他卻顯得無精打采,秧苗插的歪出老遠,拖泥帶水的腳不時把秧苗踩倒。
李伯見他魂不守舍,就說:“你還在想修仙的事?”
卓一凡默默地點了點頭。
李伯歎息道:“村裏的少年隻要資質好些的,都去修仙了,不能修仙的反而被人看不起。我家成良,資質不高,不能修仙,他最近也打算帶碧兒去青陽山照骨泉驗骨,看看資質適合修仙不。”
“照骨泉?那裏可以驗骨嗎?”卓一凡又一次抓住了李伯的話頭。
李伯無奈地直搖頭:“我看你也不是個一輩子甘當農戶的人,年紀輕輕還是早尋前程吧。萬一得成大道,也不枉在這世上活一迴。”說著,他向東一指,說道“此去三十裏就是青陽府,青陽府西門外十裏有座青陽山,乃是碧雲山仙遊宮在本府的一個屬地。山上石隙天生活水,匯聚成泉,泉中生有靈光,能照驗凡人的骨質,想要修仙的孩童都會去那裏照驗一下。”
卓一凡:“那什麽樣的骨質是可以修仙的呢?”
李伯道:“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東南西北中,金木水火土,對應世間五色,木呈綠,火呈紅,金呈黃,水呈黑,土呈褐。隻要照骨泉能顯示出其中一種顏色,則說明是符合五行仙骨中的一種,就可以進行修煉。當然,顯示的顏色越多,說明五行仙骨的資質越好,修煉成仙的機會就越大,但是五行仙骨俱全者,據說一千年,才能出一個人,傳說中的上一個五行仙骨俱全的,就是西州昆侖山已仙逝的老掌門靈虛真人,據說靈虛真人修煉九百年,已達“化境”的最高層,隻差一步就可進入‘金丹’之期,但終於無法突破至‘金丹’之境。”
李伯慨歎不已:“隻從靈虛真人之後,天下群山的修仙之士,別說達到‘金丹’之境,就連能達到‘化境’的也寥寥數十人而已。”
李伯一邊忙著農活,一邊笑道:“可沒那麽簡單,世上修仙的人何止千萬,又有幾個能禦空飛行,就算你能禦空飛行,又有幾人能成就大道,超脫輪迴?難啊!,難於上青天啊!”
卓一凡已經無心幹活,仰望著碧藍的天空,想象著飛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那是兒時的夢想,那是夢中的情景,可是在這裏,不做夢,也可以像鳥一樣飛翔!
中午休息,卓一凡迫不及待地追問李伯關於修仙的事。李伯雖然是農戶,但對諸多掌故了解頗多,見他心急難耐,隻好細細地解說。
傳說宇宙洪荒,盤古開天,混沌既分,陰陽剖判,輕者上浮而為天,濁者下凝而為地。而在這一方天地,雖有九州之分,卻有上中下之別,上者在天,中在地,下者陰,原本就是一體。
天地茫茫之間,世間萬物生靈,都無外乎神、仙、人、獸、鬼之分。神、仙居九天,人、獸居五州,鬼魂居幽冥。但在這其中,有一些人通過修煉是可以通達兩界之間。是人,卻可通神;是鬼,卻可通仙;是獸,卻可為人。天地之間雖有五類之分,卻無一定的界限,神仙也是人來作,獸鬼也要人來當。人為萬物之靈長,上可為神,為仙,下可為鬼,為獸。一念之差而已。
李伯說的這些道理,卓一凡聽得似是而非,不過中心意思倒是明白,人是可以修煉成仙的,即便不能成為長生的神仙,但至少在天上飛是不成問題的,能翱翔於藍天,對他的誘惑已經足夠了。
“李伯,你說說,怎麽才能修煉成仙?”
可能是這個問題問的過於籠統,李伯愣了一下,想了半天,才說:“其實簡單地說,修仙就是修心,就是要超脫塵世。”
卓一凡晃了晃頭:“不懂。”
“天地日月,山河大川,花木山石,鳥獸魚蟲,莫不是靈秀之氣聚居之地,隻要你有毅力,隻要你有緣分,隻要你運氣好,修仙之途,並不是高不可攀。五州之內,名山大川深處,在那雲蒸霧靄之間,便有極多的修仙者。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個修真的世界,小孩子一出生,就會被帶去驗骨,隻有那些資質差,不適合修仙的人,才會過著平常老百姓的生活。”
卓一凡終於明白了一點,原來這裏是這個規矩,真是太神奇了。他有點奇怪,問道:“李伯,你隻是個農戶,怎麽知道這麽多?”
李伯眼神一閃,向西邊遙遠的天空望去,好像在那蔚藍色的天空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神秘的世界。李伯歎了口氣:“因為我以前也是個修仙者。”
“你也修過仙?真看不出來!”卓一凡驚訝地張大了嘴,實在是看不出來。
李伯並不在意,說道:“我六歲在西州昆侖山紫霞真人門下做外侍弟子,所謂外侍弟子,還算不上真是的入門弟子,說白了就是在昆侖門下做些灑掃、采藥、打柴之類的粗活,當然也能得到一點點的修煉機會,學會一些低微的法術。”李伯看卓一凡驚訝,就又笑道:“別瞧不起外侍弟子。昆侖山是天下修煉的名門正派,五大派之首,弟子何止千萬,能上昆侖山的人,包括外侍弟子在內,也不過三千之數。想當年,我的修煉資質在青陽府可也是前十的。”
卓一凡心裏將信將疑,李伯不是吹牛吧,有那麽好的前途,你不在昆侖山修煉,迴來種地幹嘛?難道種地比修煉成仙還吸引人?
李伯似乎猜到了他的心思,說道:“修仙的人,按照程度不同,一曰練力,二曰練氣,三曰練神,三練之後才能脫離凡人體質,達到修仙的基本要求,稱為超凡。超凡之後,才算是真正開始了修仙的征途,分為五境,一曰培真,二曰虛空,三曰歸元,四曰化境,五曰金丹,金丹既成,羽化飛升,大道通天,超度迴輪。”
卓一凡心神具蕩,眼光迷離,想象著那些羽化飛升的仙人,那該多神氣。他原先隻想在天上飛幾圈的想法是不是太低了,原來,能飛和成仙,根本就差著四萬八千裏。
“修煉到什麽程度,能在天上飛?”他問的比較實際,還是先別想成仙了,在天上飛看起來也不是容易的事。何況什麽事都得一步步來。
“按理說修煉到培真之境的後期,就可以了。但是也不是一概而論,很多因素都會影響你的修為,像元神、法力、意念等都不是輕而易舉可以修煉的。”
算了,算了,這一陣接受的信息太多,腦子一下處理不過來,不過他還是問了一個最想知道的問題:“李伯,你不在昆侖山修煉,怎麽迴來種地?”他知道這個問題問的不合時宜,但確實想知道,因為這能檢驗一下李伯的話是真是假。
李伯神情一黯,那張被太陽曬的黝黑的臉上很是沮喪,歎了口氣道:“我從六歲到昆侖山,每天除了執事之外,其餘的時間都在勤奮修煉,廢寢忘食,可是練到三十幾歲,仍然不能成功超凡,到達培真之境,師傅說我不適合修真,再待在昆侖山也是虛耗時光,於是就命我下山,過凡人的生活。”
李伯苦笑了一下,說道:“我修煉三十年,付出了多少辛苦,居然連修仙的初級之境也達不到,一聽到師傅讓我下山,也就心冷了,下決心不在修仙,去過凡人的日子。我下山迴到家鄉,娶妻生子,以種田為生,雖然再也無緣仙界,但日子過得平淡逍遙,漸漸地就把修仙的事不放在心上,一晃又過了三十年了。”
卓一凡不住搖頭:“可惜了!要是我,才不會下山。”
李伯笑道:“這世上一切都是緣,修仙也要有仙緣,勉強不得。再說做一個凡人也不錯,秋收冬藏,天倫之樂,那像修仙終日餐風飲露,膽戰心驚,別人看著風光無限,其間險惡隻有自己知道。”
卓一凡不信地說:“那為什麽那麽多人要修仙?”
李伯歎道:“畏死。”
卓一凡道:“我也怕死。”
李伯哈哈一笑:“生老病死,人之必經,天之倫也,何必要逆天行事,修仙雖可成就大道,但畢竟是有違天理,大多數人的修為不夠,是要遭天譴的。那麽多的修仙高士,每每緊要關頭,都突破不了魔障,也是天道使然而已。”
卓一凡說:“那大家都不要修仙好了。”
李伯搖頭道:“不是那樣,因為每個開始修仙的人,都認為自己是出類拔萃,與眾不同的,隻有在功虧一簣之時,才有所頓悟,但為時已晚。我離開昆侖三十年,這些年才漸漸領悟了一些道理。”
卓一凡問:“李伯,你還能使用靈力嗎?”
李伯無所謂地將手一攤:“我的功力早就散了。沒有靈力更好,我憑力氣幹活,心裏倒是更安穩了。”
李伯吃了午飯躺在一棵大樹下小憩一會,而卓一凡卻沒那心思,胡亂吃了一些飯,就躺在樹蔭下想著李伯剛才說的話。李伯的意思他還是聽明白了,修仙不是什麽人都修的,資質、緣分不夠的人,是沒有機會的,可以說機會是非常渺茫的。
他完全理解修仙的難度,如果簡單的話,那天上不是飛滿了仙人,那還成何體統,換句話說,仙人不也貶值了。可是,他還想試一試,盡管聽起來修仙很難,前途未卜,但他不想在這個村子裏種一輩子的田,當一輩子的農民,想飛的感覺在腦子裏縈繞不去。
下午,李伯繼續幹他的農活,而他卻顯得無精打采,秧苗插的歪出老遠,拖泥帶水的腳不時把秧苗踩倒。
李伯見他魂不守舍,就說:“你還在想修仙的事?”
卓一凡默默地點了點頭。
李伯歎息道:“村裏的少年隻要資質好些的,都去修仙了,不能修仙的反而被人看不起。我家成良,資質不高,不能修仙,他最近也打算帶碧兒去青陽山照骨泉驗骨,看看資質適合修仙不。”
“照骨泉?那裏可以驗骨嗎?”卓一凡又一次抓住了李伯的話頭。
李伯無奈地直搖頭:“我看你也不是個一輩子甘當農戶的人,年紀輕輕還是早尋前程吧。萬一得成大道,也不枉在這世上活一迴。”說著,他向東一指,說道“此去三十裏就是青陽府,青陽府西門外十裏有座青陽山,乃是碧雲山仙遊宮在本府的一個屬地。山上石隙天生活水,匯聚成泉,泉中生有靈光,能照驗凡人的骨質,想要修仙的孩童都會去那裏照驗一下。”
卓一凡:“那什麽樣的骨質是可以修仙的呢?”
李伯道:“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東南西北中,金木水火土,對應世間五色,木呈綠,火呈紅,金呈黃,水呈黑,土呈褐。隻要照骨泉能顯示出其中一種顏色,則說明是符合五行仙骨中的一種,就可以進行修煉。當然,顯示的顏色越多,說明五行仙骨的資質越好,修煉成仙的機會就越大,但是五行仙骨俱全者,據說一千年,才能出一個人,傳說中的上一個五行仙骨俱全的,就是西州昆侖山已仙逝的老掌門靈虛真人,據說靈虛真人修煉九百年,已達“化境”的最高層,隻差一步就可進入‘金丹’之期,但終於無法突破至‘金丹’之境。”
李伯慨歎不已:“隻從靈虛真人之後,天下群山的修仙之士,別說達到‘金丹’之境,就連能達到‘化境’的也寥寥數十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