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山口地勢高聳,氣候寒冷潮濕,空氣稀薄,生態環境獨特,自然景色壯觀。這裏群山連綿起伏,雪峰突兀林立,草原草甸廣袤。尤其令人感到奇特的是,這裏到處是突兀嶙峋的冰丘和變幻莫測的冰錐,以及終年不化的高原凍土層。冰丘有的高幾米,有的高十幾米,冰丘下麵是永不枯竭的涓涓潛流。一旦冰層揭開,地下水常常噴湧而出,形成噴泉。而冰錐有的高一二米,有的高七八米。這種冰錐不斷生長,不斷爆裂。爆裂時,有的噴漿高達二三十米,並發出巨大的響聲。昆侖山口的大片高原凍土層雖終年不化,但凍土層表麵的草甸上卻生長著青青的牧草。每到盛夏季節,草叢盛開著各種鮮豔奪目的野花,煞是好看。


    吳量一路流光掠影,急速前進,不出數日,就來到昆侖山脈。


    離昆侖山口不遠的東西兩側,海拔6000米以上的玉虛峰和玉仙峰亭亭玉立,終年銀裝素裹,雲霧繚繞,形成聞名遐邇的昆侖六月雪奇觀。玉虛峰,位於昆侖山口東麵。這是一座海拔6500多米的雪山冰峰,峰頂高聳巍峨,山體通坡凍封雪裹,山腰白雲繚繞,看上去猶如一位銀裝素裹,婷婷玉立的女子,昂然挺立在群山之上。玉虛峰相傳為玉皇大帝的妹妹玉虛神女居住的地方。傳說,當年玉皇大帝見昆侖山雄偉高大,氣勢軒昂,景象萬千,且離天庭很近,便在昆侖山頂修建了一座軒轅行宮。玉帝的妹妹玉虛得知後,很不服氣,說玉帝霸占的地方太多了,不僅占了天上,還要把地上的好地方也據為已有。玉帝沒有辦法,隻好把其中的一座山峰讓給了玉虛。玉虛便在這座山峰上為自己修築一座冰清玉潔、俏麗奇美的行宮,而且經常帶著眾姐妹到此遊玩,所以,這座山峰就叫玉虛峰。


    在山腳下,吳量定住身形,抬眼望去,心中震撼無比。“壯哉!奇哉!立於塵而拔於天,藐萬物而守人間!雖然不能確定這是不是真的昆侖,單單這氣勢,恐怕這地球除了最高峰,還沒有能出其右者啊,果然不愧為天下萬山之祖,天下靈脈至尊,至尊昆侖啊!”吳量看著這莽莽昆侖山,不禁感歎道。用精神力探查了一下,發現離自己不遠的地方有一塊碑,便展開身形急速過去,到那一看,原來是昆侖山山口的標記碑。


    此碑分為主碑、副碑、陪碑、雕塑、底盤五部分,材質為漢白玉。主碑高4.767米,是昆侖山口海拔高度的千分之一,碑底座用花崗岩塊石砌成9.6平方米基礎,象征她屹立在祖國960萬平方公裏的堅實土地上。看了一下,吳量又發現昆侖山山口標記碑南側立有昆侖山山口紀念碑及傑桑?索南達傑紀念碑,紀念這位為保護可可西裏野生動物而捐軀的藏族優秀兒子。快速用精神力掃描了一下,沒有發現什麽,便轉身向昆侖山山頂奔去。


    現在都已經是差不多進入冬季了,吳量也多穿了幾件衣服,但是在一路施展輕身術的同時仍然需要不斷的調節氣息,以適應這高原的氣候;並且將浩氣運轉體內經脈,源源不斷的提供能量,確保體溫正常。一路全力鋪展開精神力,對自己周身幾十裏的範圍進行全方位探查。如果有人的並且這個人的眼裏很好的話,,或許會看到一個人影在山間不斷的跳躍和移動身形,同時快速的向昆侖山的山頂逼近。


    其實吳量也是也搞不清楚那座山峰才是昆侖山的最高峰,隻是爬到這座山的頂峰之後,發現還有比這更高的山,於是,又向那座看起來顯得更高的山奔去。如此循環往複,吳量用了將近一天的時間在山間奔跑跳躍,依舊沒有找到昆侖山的最高峰,或者成為主峰更為準確一點,反正吳量現在是到了這座山頂,卻又發現另外的山更高,沒辦法,隻好不斷的爬山、登山,再下山,然後又登山。半天下來,吳量除了知道幾座山已經不算是昆侖主峰,其他的一無所獲,到處都是莽莽山海,鬱鬱山林,莽昆侖果然是不同凡響啊!


    站在已經是第十二座高峰的山頂上,吳量發現自己的浩氣用隻剩下一點點了,於是,隻好盤膝,開始了這一天的第五次調節氣息,迴複一下力量。兩個小時之後,吳量就恢複好了,這次吳量發現恢複時間又變短了十多分鍾,不知道是因為山高了,上麵靈氣更為充足,還是有別的什麽原因。


    站起身來,兩手負於身後,抬眼望去,入目的都是白雪皚皚,不知絕巔在何處,隻緣此處高峰多。吳量無法,隻能如此一步一步的尋找,終於吳量發現了一點端倪,這同樣是精神力探查的結果,吳量發現這裏的天地靈氣似乎隨著吳量越來越深入昆侖山,而變得越來越濃鬱了許多,這點還可以從吳量調息時間變為一個鍾頭那裏得到旁證。發現了這一現象之後,吳量就鎖定天地靈氣變化的方向,逐漸往昆侖山深處挺進。


    隨著天地靈氣越來越濃,吳量基本上隻要調息一下就可以繼續前進,雖然極目望去,山還是山,但是吳量堅信靈氣匯集的中心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也有可能是昆侖山主峰所在。畢竟龍脈所在的源頭,肯定是靈氣最為豐富的地方,而這龍頭就應該是主峰了,吳量自己在心中分析到。


    很塊,夜幕已經降臨,月華從天直射而下,普照在人間,無論高山還是河流,無論大樹還是小草,無論是什麽東西,隻要存在於月光能照到的地方,無一遺漏。


    吳量趁著夜色又行了近兩個時辰,終於來到了昆侖山裏靈氣聚集最稠密的地方,出乎意料的是,這個地方居然是一個處在半山腰的山穀,而且是一個氣候怡人的綠色山穀,顯然不同於外麵的冰天雪地,這讓吳量感到很是奇怪,畢竟像這種很明顯的違反自然之理的存在,已經是非人間的了。


    走進山穀,吳量用精神力小心翼翼的觀察山穀的情況,按照一般的常識,像這種顯然是人工的東西,應該有主人存在,即使主人不存在了,能夠製造出這麽奪天地之理的地方,這個主人一定留下什東西,或許還有一些機關存在,所以,小心一點才是良策。(.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山穀並不是很大,倒像是傳說中的洞天福地,經過自己精神力的徹底掃描,吳量什麽東西都沒有發現,估計是主人有準備的離去,什麽東西都沒留下。從穀中一片和諧安靜,並無一點人氣(比如茅屋,石桌之類的東西),吳量覺得這個主人應該屬於那種層次比較高的修真者,至少已經達到辟穀境界了,不過從山穀周圍的那些巨石和山形,吳量覺得這山穀周圍倒像是布下一個大陣。吳量盤膝坐下來,全力釋放精神力,仔細分析這個大陣的構造.


    “一數坎兮二數坤,三震四巽數中分;五寄中宮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結果吳量發現這個陣是並不是按照先天八卦和先天易理布置的,而是根據後天八卦和五行變化來布的,按照自己的推斷和自己一路行來的發現,吳量覺得這個陣勢將昆侖山方圓五百裏的天地靈氣全部聚攏到這個山穀,並且形成一股能量罩,恰好在一定程度上隔絕了穀內與外界的熱量交換,從而造成了穀內綠意盎然的環境。


    雖然自己以前沒有學過陣法,僅僅是接觸到一些關於陣法的知識,對於布陣還一竅不通,但這個陣勢並不是防禦性或者攻擊性的大陣,僅僅是用來聚集靈氣而已,估計是傳說中的聚靈陣,所以,利用一下還是可以的,吳量一邊思考,一邊摸索這個大陣的布陣之法,希望能夠無師自通。


    不知不覺中,吳量就陷入到對陣勢的推演之中,精神力不斷的掃描分析,結合後天卦象的變換,再更具五行氣象的生死相克之道,從外表看來,吳量似乎現在正在入定,但是雙手卻在不停地變換手勢,好像是在比劃道教的一些手形,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在撚訣,而且時快時慢,看樣子,吳量似乎忘記了自己還要尋找昆侖山主峰的目標。


    在吳量的腦海中,此時正在緊張的工作著,隨著精神力不斷的掃描出結果,吳量在腦海中也不斷的分析這些信息,而一身的浩氣更是由於身處靈氣之中,再加上精神力一直在運用,所以很自然的慢慢按照以往的運功路線,開始運轉起來。


    時間在不知不覺之中緩緩的流逝而去,吳量從最初的分析推演這似乎是聚靈陣的大陣布陣之法,到發現了其中蘊含的五行與八卦,再到自己用精神力模擬布陣,到現在,已經深深地陷入到陣法的演化之中。先是聚靈陣,接著是加強版的聚靈陣,再到隻擁有能量護罩的大陣,再到隻具有聚靈作用的聚靈陣,吳量慢慢的解剖這個大陣,希望能夠更深層次的理解陣法之術。隨著自己興趣越來越濃,吳量根本不在意自己到底已經花了多少時間,餓了的時候就吃點幾個餅幹充饑,咳了就弄點泉水來喝,然後運轉浩氣調息一下,


    剛開始的時候,還是一天左右就活動一下,沒多久,就變成兩三天就從推演中醒來一次,吳量對此並沒有發現,因為手機已經沒電了,看不到時間,所以隻能在餓得時候起來活動活動,所以除了感覺到體內靈氣越來越多,也沒發現自己的其他變化,依舊吃飽了就推演陣術,餓了有起來吃東西,樂此不疲。


    “五行四象全藉土,九宮八卦豈離壬。”吳量口中念道,“道自虛無生一氣,便從一氣產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然後起身而立,突然兩眼精光閃爍,身形突然迅速變換,招式隨身而起,在原地卷起一陣陣狂風。


    原來吳量在入定當中不斷的推演陣法之術,隨著自己不斷深入解剖,四象五行、九宮八卦,都被自己全部用來研究這陣法到底蘊藏著什麽樣的玄機,終於,自己悟到了一點天地之間的變化,即所謂的陣法之道都脫離不了太極八卦,五行易理,用五行流行之數來說,那就是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以陰陽對待之數來說,那麽就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總不離乎太極。因而重之則變為六十四卦;因而事之則為三百八十四爻;積而終於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之數總不外乎八卦;八卦不外乎五行;五行不外乎陰陽;陰陽不外乎太極;太極不外乎無,然則八卦五行總屬一也。


    吳量從頓悟中醒來之後,剛一運氣調息,立刻發現自己的浩氣和天地靈氣在體內已經壯大到了難以置信的程度,如果再不釋放出去,或者將其壓縮,很有可能爆體而亡,於是,立刻展開身形,全力演練有自己所創,而且是自己最強大的,也是最耗費內力的功法――無極混元功。


    這無極混元功共計一百零八式,全部以天罡地煞命名,天罡部分從“天魁式”一直到“天巧式”,共三十六式;地煞部分從“地魁式”一直到“地狗式”,共七十二式;按每式十種變化,總計一千零八十種變化,當初吳量之所以能夠突破元氣之境,就是有這套功法相助,今天又遇到了類似當初的情況,吳量毫不猶豫的再次選擇了無極混元功。


    一邊施展無極混元功,一邊思考對應體內浩氣與靈氣之策,吳量不經意間,又陷入了武學的領悟中去。


    “練武強身,行俠天下,以惡製惡,以毒攻毒,以殺止殺……”


    “武學,拳腿掌指,刀槍劍棍,一切要義,莫過於空無一求全……”


    “武者,重心不重行,一切武功,悉數由心;武道,形神聚散,一切奧義,皆源本心。練武之人,不求蠻力以勝強,行功煉氣,禦強示弱,卸柔以剛……”


    “武道,但求見性明心,心神合一,無礙無故,無招勝有招……”


    “武,是一種境界,不求千萬人吾往矣,隻求不戰而屈人……”


    在吳量的武學領悟之境中,各種不同的武學頓悟被吳量一一的想了出來,可是又被否定掉,因為這些境界堪堪隻適合後天境界的武者,對於更深層次的武道卻缺陷頗多,吳量不得不尋找正確的武學奧義。


    大腦轉的飛快,身形招式也如影隨形,吳量覺得自己的浩氣和天地靈氣似乎融合的程度越來越大,所謂儒者正心,釋者明心,道者觀心,那麽,武者是什麽心?吳量在自己的心裏大吼著,希望自己能夠早點明悟,早點擺脫現在困境。


    “武道!你到底是什麽?”吳量從領悟狀態醒來,大吼一聲。


    原來,吳量想到自己現在是後天巔峰境界,下一個境界應該是先天境界,同時,按照推測,也應該是引氣入體的中期階段。根據現在的狀況,很明顯的是體內的力量已經超過了現在的身體承受能力,如果按照先前的推測,自己真武同修,必須是兩者同時突破方能成功,而自己剛才很明顯的隻是運用武學去化解,根本沒有想到以修真之法,引氣入體,結合武道一起煉氣。這真是越急越忙,幸好即時想到,否則非爆體不可,吳量心中暗自尋思到,然後盤膝坐下,開始真武同時煉氣。


    精神力鋪展開來,收斂心神,融歸萬物,直至天人一體,吳量很快的就恢複了往日練功打坐時的狀態,體內浩氣和靈氣在修真心法的作用下,慢慢的恢複了平靜,感覺到這一效果,吳量終於放下心來,之後就真正的放開心神,而出乎他的意料的是,這一次徹底放開心神,吳量又找到了當初在無名小穀入定冥想的那種境界,這一次,吳量再也沒有刻意留神,終於,心神全部融入了這莽莽昆侖之中。


    如此,也不知過了多少時間,吳量是不知道的,自從入定之後,吳量已經沉浸到那中與天地一體的境界了。


    終於,七天過後,吳量終於從空冥境界中醒過來了,調息一遍後,吳量驚喜的發現浩氣已經不存在了,體內現在流動的是浩氣和天地靈氣徹底融合之後形成的新的液態能量體,估計是進化之後的浩氣與靈力吧,吳量心中想到,然後又檢查了一下自己的引氣修為,不過這不查則以,一查嚇一跳。吳量發現自己已經達到了引氣後期的修為,直接跨越了引氣中期的修為。如此一來,吳量覺得奇怪了,難道自己已經步入了先天境界?可是怎麽沒有感覺到力量啊?吳量一想到力量,馬上運轉全身新的力量。


    刹那間,吳量覺得自己完全可以擺脫地球引力了,於是不由自主的將身體拔空而起,生了幾丈之後,吳量終於摸索到這淩虛度宇的禦空之術了,然後右手伸出,依舊是“擒龍手”中的“長空汲水”,地下一塊約上十噸重的巨石被淩空攝取,而這僅僅是吳量隨意的出手,可見自己先在功力之強,與當初不可同日而語了。反觀精神力,吳量發現精神力已經進化成修真者的神識了,而且探查範圍更為廣大,幾乎方圓五百裏的範圍都可以收入神識掃描範圍內,得到信息也遠比精神力來的清楚和豐富。


    緩緩落迴地麵,神光內斂,吳量知道自己真的步入了先天,但是反觀周身與自己,沒有想象中的天地變色,也沒有什麽自己身穿破爛,渾身長毛,吳量覺得好高興,看來時間並沒有過去多少。


    突然,吳量長身而起,身形猛地飛出綠穀,停在半空,仰天長嘯:“啊――哦――嗷――”到最後,變狼嚎了,吳量急忙停住,然後調息了一下,終於滿意的笑了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修真奧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量子弦的思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量子弦的思考並收藏修真奧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