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第三百二十三章 灰燼(四)
少帥,夫人又要鬧離婚 作者:一念成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詒雲臉上淡淡的,自己倒了熱水燙腳,並不怎麽抬眼去看行知。生性外向的行知就很不自在,沒話找話地要把家裏死沉沉的空氣攪動開來。
他誇張地嗅著小鼻子,大唿小叫說:“母親還煨了雞湯?是特地給我喝的嗎?”
說著他就要往廚房裏跑,這到底是叫詒雲莫名有些感傷起來,不過冷臉喝住她:“站著!那雞湯沒你的分。”
行知一時間很是尷尬,委屈地叫一聲:“母親!”
詒雲別過臉去,揩了揩眼角的淚水,自知是方才口氣說重了,不過對行知道歉:“對不住,行知,我沒控製好脾氣。”
琦君在一旁替詒雲解釋說:“雞湯是煨給畢叔叔喝的,母親說要送他飽飽地上路。”
行知自然也曉得這件事情了,這麽一聽,小小的孩子心中一抖,看著詒雲浮在油燈光下的凝重的麵孔,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而後,他扭轉頭,腳步不無沉重地走出門去。
琦君追上來問她一聲:“弟弟,你不在樓下睡?”
行知一下子停住腳,迴轉身,問:“姐姐,我是不是不該同母親說那番話。”
琦君搖搖頭:“也不好怪你的,這事情,誰都沒辦法。”
行知眼睛裏暗淡下去,跟著也搖搖頭。
........
第二天中飯前,詒雲把雞湯熱了,連瓦罐放進一隻竹籃裏,吩咐琦君送到畢初的牢房裏去。
琦君問母親:“人家能讓我去送飯嗎?”
詒雲咬牙切齒說:“不讓送,你就找你舅舅去。人救不下來,總不能連頓牢飯都不讓送。你舅舅他要說個不字,從此我不認他這個弟弟。”
甚少聽母親說這樣重的話,琦君臉上哀哀的,眼淚又要下來的樣子。
她拎著很重的竹籃出門,一路想著如果人家不讓她進去,她該怎麽找舅舅說話。她希望倬銘舅舅不會拒絕她送這罐雞湯。
母親的性子剛強,是說到做到的人,可是善良的琦君不願意看到任何不好的結果。
她走上橋,忽然看見從河邊一拐一拐走過來的一群士兵,顯然是剛從戰場上下來的。琦君很久沒有看見過這種畫麵,不由得想起了父親顧鈞儒的身影。
她想著,這會要是父親在就好了。
那些士兵,看得出來,從前眉眼裏總是萬事不愁的神氣,現在這張張臉卻是胡子拉碴,兩頰瘦得削了進去,使一張緊閉的嘴巴帶著男人的邋遢勁。
他們穿一身破爛的美式軍裝,腰裏掛著褐色皮製手槍盒,卻因為腿腳的關係,再也走不出從前的那股勁頭。
琦君停了下來,呆呆地看著這些過路的士兵,心裏湧上來的又是另一種哀傷。
她心下想著,會不會,父親迴來的時候,也是這副光景?
到了監獄以後,監獄長把畢初的牢門打開,讓琦君進去看一看畢初。牢裏的管事都知道這是個上頭點了名的重要犯人,在上峰沒有決定如何處理之前,他們的責任是要保證該犯好好活著。
雖然倬銘並沒有具體交代,但是大家都知道,琦君是蘇倬銘的外甥女,因而也不會為難這麽一個孩子。
再說這畢初在獄中沒有受到過分的折磨,每天醫官還要定時來給他清理傷口,換上新藥。算下來,也多是虧著倬銘在暗中擔待了。
琦君到底年紀小,耳聽著監獄長在走廊裏走來走去的腳步聲,多少有些害怕。不過她還是一言不發地埋頭將那籃子放下。
畢初幾次想引她說話,她閉住嘴就是不開口。琦君倒不是怕這個畢叔叔,隻是想起影姨,又想起母親,到底也不知曉可以說些什麽。
畢初知道琦君內向,就笑笑:“少奶奶讓小小姐給我送雞湯,倒是承她有心了,還請小小姐迴去替我謝過少奶奶。”
琦君自語道:“母親倒是自己想來送的,可是……”
畢初說:“少奶奶到底是個好人,照我們申城的老規矩,來給我這個死囚犯送行。”
琦君的手一抖,手裏拿著的一個碗不自覺地掉在了地上,一聲清脆的響,瓷碗片子四濺,濃烈的雞湯味在牢房裏彌漫開來。
監獄長慌忙探進一個頭:“怎麽樣,你沒事吧?”
琦君掩飾地說:“沒事,叔叔,你去拿把笤帚來就好。”
監獄長就去找笤帚。趁這工夫,畢初盯住琦君的眼睛說:“小小姐,請你替我做一件事:將來要是疏影問起,你千萬勸她不要悲傷,她是容易衝動的人,我怕她想不開……”
琦君急急地壓著聲說:“畢叔叔放心,我會的。”
畢初又說:“你告訴少奶奶,從我宣誓效忠少帥的那一天起,我就是準備著為少帥而死的。僥幸活下來這麽多年,為少帥和申軍做了這麽多事,我已經很滿足了。我唯一對不起的就是疏影,她跟著我吃了太多的苦……”
監獄長的腳步聲又響起來,琦君忙用袖子擦一擦眼睛,請監獄長把房間裏的瓷器碎片掃幹淨,而後她拎了籃子,也不敢迴頭地出門去了。
琦君在走廊盡頭的門外意外地碰到了舅舅倬銘。
琦君的眼睛此刻還紅紅的,倬銘隻看她一眼便在心裏明白了一切。兩個人一時間都有點尷尬,互相盡力迴避著對方的注視。
倬銘沒話找話地說:“你來看畢叔叔?”
琦君嗯了一聲,鼻音有點重。停了一會兒,琦君試探著開口:“舅舅?”
倬銘自然之道她想說什麽,不過抬手捂住她的嘴,看看四周無人,使個眼色示意她跟上他。
他們走進監獄裏專為他這個頂頭上司備下的辦公室,倬銘隨手關好門,走到琦君麵前,從口袋裏掏出一份文件。
琦君年紀雖小,可是到底經著這些年疏影的管教,也學會了不少字。她接過去看,倒是也瞧得清楚意思,原來是蔡賢親筆批示的行刑令,旁邊還有他特意加批的一句話,要求在用刑之後,必須將畢初的人頭掛在城牆上示眾三日,以告誡那些“投敵叛國”之人。
琦君到底是經不住事情,這個時候,小手不由自主地哆嗦起來。她抬了頭,麵色灰白地望著倬銘:“舅舅,這是剛來的命令?”
倬銘微微闔眼答:“是,電報剛剛發過來。”
他誇張地嗅著小鼻子,大唿小叫說:“母親還煨了雞湯?是特地給我喝的嗎?”
說著他就要往廚房裏跑,這到底是叫詒雲莫名有些感傷起來,不過冷臉喝住她:“站著!那雞湯沒你的分。”
行知一時間很是尷尬,委屈地叫一聲:“母親!”
詒雲別過臉去,揩了揩眼角的淚水,自知是方才口氣說重了,不過對行知道歉:“對不住,行知,我沒控製好脾氣。”
琦君在一旁替詒雲解釋說:“雞湯是煨給畢叔叔喝的,母親說要送他飽飽地上路。”
行知自然也曉得這件事情了,這麽一聽,小小的孩子心中一抖,看著詒雲浮在油燈光下的凝重的麵孔,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而後,他扭轉頭,腳步不無沉重地走出門去。
琦君追上來問她一聲:“弟弟,你不在樓下睡?”
行知一下子停住腳,迴轉身,問:“姐姐,我是不是不該同母親說那番話。”
琦君搖搖頭:“也不好怪你的,這事情,誰都沒辦法。”
行知眼睛裏暗淡下去,跟著也搖搖頭。
........
第二天中飯前,詒雲把雞湯熱了,連瓦罐放進一隻竹籃裏,吩咐琦君送到畢初的牢房裏去。
琦君問母親:“人家能讓我去送飯嗎?”
詒雲咬牙切齒說:“不讓送,你就找你舅舅去。人救不下來,總不能連頓牢飯都不讓送。你舅舅他要說個不字,從此我不認他這個弟弟。”
甚少聽母親說這樣重的話,琦君臉上哀哀的,眼淚又要下來的樣子。
她拎著很重的竹籃出門,一路想著如果人家不讓她進去,她該怎麽找舅舅說話。她希望倬銘舅舅不會拒絕她送這罐雞湯。
母親的性子剛強,是說到做到的人,可是善良的琦君不願意看到任何不好的結果。
她走上橋,忽然看見從河邊一拐一拐走過來的一群士兵,顯然是剛從戰場上下來的。琦君很久沒有看見過這種畫麵,不由得想起了父親顧鈞儒的身影。
她想著,這會要是父親在就好了。
那些士兵,看得出來,從前眉眼裏總是萬事不愁的神氣,現在這張張臉卻是胡子拉碴,兩頰瘦得削了進去,使一張緊閉的嘴巴帶著男人的邋遢勁。
他們穿一身破爛的美式軍裝,腰裏掛著褐色皮製手槍盒,卻因為腿腳的關係,再也走不出從前的那股勁頭。
琦君停了下來,呆呆地看著這些過路的士兵,心裏湧上來的又是另一種哀傷。
她心下想著,會不會,父親迴來的時候,也是這副光景?
到了監獄以後,監獄長把畢初的牢門打開,讓琦君進去看一看畢初。牢裏的管事都知道這是個上頭點了名的重要犯人,在上峰沒有決定如何處理之前,他們的責任是要保證該犯好好活著。
雖然倬銘並沒有具體交代,但是大家都知道,琦君是蘇倬銘的外甥女,因而也不會為難這麽一個孩子。
再說這畢初在獄中沒有受到過分的折磨,每天醫官還要定時來給他清理傷口,換上新藥。算下來,也多是虧著倬銘在暗中擔待了。
琦君到底年紀小,耳聽著監獄長在走廊裏走來走去的腳步聲,多少有些害怕。不過她還是一言不發地埋頭將那籃子放下。
畢初幾次想引她說話,她閉住嘴就是不開口。琦君倒不是怕這個畢叔叔,隻是想起影姨,又想起母親,到底也不知曉可以說些什麽。
畢初知道琦君內向,就笑笑:“少奶奶讓小小姐給我送雞湯,倒是承她有心了,還請小小姐迴去替我謝過少奶奶。”
琦君自語道:“母親倒是自己想來送的,可是……”
畢初說:“少奶奶到底是個好人,照我們申城的老規矩,來給我這個死囚犯送行。”
琦君的手一抖,手裏拿著的一個碗不自覺地掉在了地上,一聲清脆的響,瓷碗片子四濺,濃烈的雞湯味在牢房裏彌漫開來。
監獄長慌忙探進一個頭:“怎麽樣,你沒事吧?”
琦君掩飾地說:“沒事,叔叔,你去拿把笤帚來就好。”
監獄長就去找笤帚。趁這工夫,畢初盯住琦君的眼睛說:“小小姐,請你替我做一件事:將來要是疏影問起,你千萬勸她不要悲傷,她是容易衝動的人,我怕她想不開……”
琦君急急地壓著聲說:“畢叔叔放心,我會的。”
畢初又說:“你告訴少奶奶,從我宣誓效忠少帥的那一天起,我就是準備著為少帥而死的。僥幸活下來這麽多年,為少帥和申軍做了這麽多事,我已經很滿足了。我唯一對不起的就是疏影,她跟著我吃了太多的苦……”
監獄長的腳步聲又響起來,琦君忙用袖子擦一擦眼睛,請監獄長把房間裏的瓷器碎片掃幹淨,而後她拎了籃子,也不敢迴頭地出門去了。
琦君在走廊盡頭的門外意外地碰到了舅舅倬銘。
琦君的眼睛此刻還紅紅的,倬銘隻看她一眼便在心裏明白了一切。兩個人一時間都有點尷尬,互相盡力迴避著對方的注視。
倬銘沒話找話地說:“你來看畢叔叔?”
琦君嗯了一聲,鼻音有點重。停了一會兒,琦君試探著開口:“舅舅?”
倬銘自然之道她想說什麽,不過抬手捂住她的嘴,看看四周無人,使個眼色示意她跟上他。
他們走進監獄裏專為他這個頂頭上司備下的辦公室,倬銘隨手關好門,走到琦君麵前,從口袋裏掏出一份文件。
琦君年紀雖小,可是到底經著這些年疏影的管教,也學會了不少字。她接過去看,倒是也瞧得清楚意思,原來是蔡賢親筆批示的行刑令,旁邊還有他特意加批的一句話,要求在用刑之後,必須將畢初的人頭掛在城牆上示眾三日,以告誡那些“投敵叛國”之人。
琦君到底是經不住事情,這個時候,小手不由自主地哆嗦起來。她抬了頭,麵色灰白地望著倬銘:“舅舅,這是剛來的命令?”
倬銘微微闔眼答:“是,電報剛剛發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