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章帝師提出來的


    在場之中,隻有蒙毅波瀾不驚,他是接觸過秦安的人。


    李斯聞言,笑道:“多謝馮相關心,我也隻是因為看到陛下辛勞才想出來的內閣之策。


    不過諸位大人不是來關心我如何想出的三策,而是來詢內閣,門下省和科舉製度的詳細內容吧。”


    眾人微微點頭。


    馮去疾再次說道:“還請李相如實相告。”


    “沒有問題。”李斯笑道,“內閣的主要運作方式很簡單,內閣大臣看過百官們的奏折後,將自己的建議是寫在一張紙上,貼在奏章上麵,這叫做“票擬”。


    始皇帝隻要看過我們在奏折上的建議,覺得可行就用紅字做稱為“批紅”。


    如此一來,陛下可以省去很多的時間去看奏折上的內容。


    等陛下的批紅下來了,內閣擬訂聖旨,然後交給門下省審批,門下省覺得可以,再將聖旨交給陛下。”


    “如門下省不同意呢?”馮去疾問道。


    “門下省不同意就會將不同意的原因說出來。最終還是要經過陛下同意才行。”李斯說道。


    蒙毅開口說道:“為何不再增加一個頒發聖旨的部門。”


    “頒發聖旨之事一向陛下決定,我等無權過問。”李斯說道。


    馮去疾說道:“李相果然想得周到。內閣之事,我們何時成立?還有門下省之事?”


    “越快越好,內閣有左右丞相和九卿擔任,不需要其他人幫忙。


    門下省卻需要不少文書官吏幫忙,並不是隻要幾個人審核聖旨就夠了,他們同時要了解奏折的事情。


    最重要的還是門下省會安排人去調查奏折之事,以及禦史大夫他們聞風所奏之事。


    如果是誣陷,或者奏折不符,那麽門下省會立刻擬訂新的聖旨,或者追迴發布出去的聖旨。”


    “這怎麽可以。”馮去疾說道,“聖旨豈可朝令夕改,天下誰還會聽從聖旨的命令?”


    “隻要在第二份聖旨中說明原委,百姓們一定會認同的。至於陛下的威信,嗬嗬……陛下身係大秦,為了大秦,陛下寧可拋棄自己的名聲。


    不然大秦帝師怎麽會出現,這個世上有誰能成為陛下的老師?”李斯笑著說道。


    對於李斯的話,眾人非常地認同,始皇帝就是這樣一個人,當中尉繚子看得最透徹。


    他認為始皇帝就是一個有求於人時可以虛心誠懇,一旦被冒犯時卻會變得極其殘暴,對敵人也毫不手軟的人。


    這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所以嬴政才能一統天下,就連西楚霸王項羽也隻能敢在嬴政死後起事。


    馮去疾再次開口說道:“李相,加上你我和九卿,一共十一人,難道十一人就能成立內閣?”


    李斯說道:“陛下一人都可以批改三千奏折。難道我們十一人就不行了嗎?


    內閣就是為了減輕陛下的部門,就是陛下看奏折的助手,幫助陛下處理政務的幫手。


    所以十一個人,我都覺得多,我甚至隻認為隻要七個人就夠了。”


    秦安告訴過李斯,內閣之人宜精不宜多,數量七個左右就行了,太多了沒有用。


    然而李斯將人數擴張到了十一人,兩個丞相和九卿都安排在一起了。


    不過,對大秦來說,這可能就是最好的安排了。


    九卿可是朝中最大的官職就,掌控了天下所有事物。


    “既然如此,我們十一人現在已經是內閣了,是否從今日起,我們就能幫助陛下看奏折,處理政事?”馮去疾再次開口道。


    “還不行,內閣的衙門要在宮中和陛下處理政事的章台宮很近的位置,等我們進入內閣衙門後,我們才能幫助陛下。”李斯說道。


    “雖然不能幫助陛下處理政務,但是我們可以商討科舉之事。科舉選拔人才,我等從來沒有聽過之事。


    所以有很多問題,我們要解決。”


    馮去疾說道:“沒錯,李相,你不妨說一說科舉製度的一些重要事情吧。”


    “好。”李斯應道,“實不相瞞,科舉製度不是我所而是帝師所想,很多事情我都不懂,還請馮相以及大家一起商討。”


    “李相,可否告知這帝師秦安到底是何許人也?”典客杜青開口詢問。


    他身為典客,位列九卿之一,雖然掌諸歸義蠻夷,但是有名望,有才能之人,就算沒有見過,聽總歸聽說過吧。


    可是這秦安恐怕沒我在人聽說過。


    “杜大人。”李斯歎口氣道:“你想知道,我可以告訴你,但是隻能私底下說,並且壓上你全族之性命,你可願意?”


    杜青一驚,道:“什麽?難道他一個人能抵得上大秦九卿之一全族人之命?”


    “不僅僅是你,在場所有人加起來都抵不上帝師的一條命。”李斯毫不猶豫的說道。


    “大家不用再比李相了。”蒙毅開口道,“陛下沒有透露帝師的具體情況,那就說明時候未到,大家還是忍一忍吧。”


    “蒙毅大人所言極是。”李斯說道,“諸位,帝師之事,陛下以後一定會說。


    現在我們還是商量一下關於科舉製度吧。”


    蒙毅開口道:“李相,我覺的應該將科舉製度的意向告知天下人,尤其是儒,墨,兵,法,醫,農六家之人。


    考試內容和這六家有關係,六家學識不同,因此考試內容也不同,考試的形式也不同。


    首先是文字考試,由六家代表出題,然後讓學生答題。33


    其次。兵,醫,農,墨四家再次進行考試。


    墨家考手藝。兵家考核帶兵打仗,農家考核種地,醫家就是救病治人。


    隻要兩次考核都通過者就能中榜,朝廷可以安排他們為官。最好再來一次麵試,由專業的人親自麵試。


    如此一來,不管是學識,技能還是心裏我們都能有所了解。”


    “有那麽複雜嗎?”付子康說道,“隻要此人人品好,有學問,我等就能推舉他為官,為何還要如此麻煩?”


    “沒錯,這個科舉製度實在是太麻煩了。”


    其他人紛紛點頭。


    馮去疾臉色一沉,這群蠢貨,忘記了剛剛李斯所說,這可是帝師所提的。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盛世天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盛世天下並收藏大秦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