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女是個聰明的,幾句話就讓於文慧安靜了下來。


    “也是,那個小崽子才十歲,就敢這麽藏狂。


    朝堂上,不知道多少人要害怕。


    到時候,許是不用我們出手,就有人教訓他了。”


    說罷,她也有了心情,吩咐道。


    “讓灶間做道三鮮羹上來。”


    宮女有些為難,“那個…娘娘,您用慣那個廚子,和花房的小貴子是同鄉,經常走動,所以,他也被近衛軍孫帶走了。”


    “放肆!”


    於文慧狠狠摔了茶碗,“這日子到底什麽時候到頭兒啊!”


    這個時候,壽康宮的老嬤嬤從門外進來,笑道。


    “貴妃娘娘,這是因為什麽,如此大發雷霆?


    可是不好如此,氣大傷身。”


    於文慧下意識站了起來,問道。


    “嬤嬤怎麽來了,可是太後有吩咐?”


    老嬤嬤笑著行禮,應道。


    “太後聽說丞相大人的病一直不好,擔心您惦記。


    所以,想接您和二皇子到壽康宮住幾日。


    正好,您也抄寫幾本經書,給丞相大人祈福。”


    於文慧聽得眼睛亮了,這是壽康宮得了宮外的消息。


    難道家裏要動手了?


    她的憋屈日子要到頭了?


    “好,這就收拾東西,一會兒本宮就過去。”


    老嬤嬤很開離開了,大宮女也聰明的把消息散了出去。


    太後常年禮佛,貴妃也是常年幫忙抄寫經書。


    這是整個後宮和京都都知道的事,誰也沒覺得哪裏不對勁。


    但太和宮裏,吳總管接到消息,卻是囑咐葉遲。


    “吩咐下去,外鬆內緊,都給我打起精神,那邊怕是要動手了。”


    葉遲趕緊應道,“是,我這就去囑咐一圈兒。


    那邊終於要開始了,沒有千日防賊的,整天提著心也是耗神。”


    “快去吧,我也去稟告大先生一聲。”


    很快,整個太和宮都知道了消息。


    但第二日,眾人沒等到壽康宮什麽動靜,反倒是楚家老爺子和楚一鳴父子進宮了。


    這幾年,楚家異常低調,除了在文壇活躍,就是專心書院,從不涉足官場朝堂。


    去年的大考,楚家書院一舉考出去六個舉人,簡直轟動了整個京都。


    要知道舉人就是科考這條路上,最大的一個坎兒。


    童生是基本,秀才是入門,隻有邁過舉人這道門檻兒,才算有了做官的資格,有了考進士,做狀元的希望。


    雲起書院,重新開門兩年,收下的學子,多半是童生,秀才總共才十幾個,年歲也輕。


    沒想到,這次居然取中這麽多。


    有人私下說楚家是占了便宜,頂著皇後母族的名號,哪個考官敢不高看一眼。


    但考卷可是糊了名字,這理由也不成立啊。


    於是又有人說,得了皇上的特別關照。


    畢竟這幾年,皇上待楚家沒有一點兒怠慢。


    年節送節禮,四季果子,當真好似普通人家的晚輩孝敬長輩一般。


    但楚家,東西照收,請帖酒宴是從來不肯出席,更別說進宮了。


    後來,還是有消息七拐八拐從學院流出,總算解了眾人的疑惑。


    原來,雲起學院有個特別的小院兒,比照貢院所建,落雨的房子,挨近茅廁的考號,漏風的小隔間,一樣不差。


    每個月,學院的學子,都要輪番進去考一次。


    自己做飯,答卷,蜷縮著睡覺,完全就是大考的複製。


    學子們從最初的不適應,偷偷抱怨。


    到後來的如同家常便飯一般,無論是分到臭號還是房頂漏雨的房號,照舊能淡定的答題,保護卷子,吃喝睡。


    硬是把一件苦差,變成了日常鍛煉。


    所以,去年貢院大考時候,遇到了小雨天氣。


    旁人手忙腳亂,雲起學子卻應對自如,一點兒沒耽擱答卷。


    機會永遠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當旁人被雨水打濕了卷子,因為寒涼發燒被抬出去,雲起的學子們已經習以為常。還能給自己熬碗熱粥,喝的西裏唿嚕…


    消息傳開,有人佩服楚家這份心思和手段,更有人嫉妒抱怨楚家敝帚自珍。


    楚家聽說之後,索性大大方方同登門賓客展示書院的模擬考號,順帶提了提,這是當年皇後娘娘親手張羅的。


    於是,皇後的睿智遠見,再一次讓眾人驚歎…


    如今時隔三年,楚老先生父子再次進宮,別說外人驚訝多思。


    就是吳總管都是歡喜意外,趕緊一路迎到皇宮門口。


    “老太爺,您今日怎麽如此悠閑,來宮裏走走?


    太子殿下若是知道,必定要高興壞了。”


    楚老太爺拱手,笑道。


    “在家閑著無事,太子迴來也有段時日了,老夫過來看看。”


    楚一鳴擅長畫畫,觀察也更仔細一些,三人往宮裏走,路上無人,他就小聲問道。


    “宮裏還太平嗎,好似守衛更嚴了。”


    吳總管輕輕點頭,“殿下這幾日處置了幾個不開眼的,那邊怕是急了,估計要動手。


    但先生不要擔心,國舅爺和大先生都安排好了。


    崔將軍在內,陳將軍在外,足以護住太子殿下。”


    楚老先生同兒子對視一眼,倒是不算擔心。


    有洞天福地在,哪吒不會有性命危險,其餘的事,就算砸了,也有他爹拾掇爛攤子呢。


    哪吒今日沒去上書房,正同大先生和方玉說話。


    冬日天寒,但同樣這季節沒有水災和旱災,是修建水利的好時機。


    各州府的百姓,今年固定的徭役,就帶算用在這裏,順帶還要修一修路。


    朝廷要撥下大筆的銀錢,而這些銀錢是不是都用在工程上,是不是用在百姓的吃喝上,就不一定了。


    所以,還要派人下去監督,暗地裏探查,雙管齊下。


    監督之人,自然是禦史最好。


    暗查就要多考量一下,方玉提議是讓國子監和太學的學子們出京。


    幾人一組,有個照應。


    學子家裏為了孩子安全,自然也會安排人手。


    這般,學子們走出象牙塔,看看民生疾苦,也不至於把風花雪月當了整個世界。


    另外,他們最後是要交奏折的。


    當真有出色的人才,也能脫穎而出。


    若是他們家裏聰明,想到這一點,更會出錢出力。


    這件事,怎麽算,最後都是朝堂和百姓得益。


    大先生忍不住誇讚道,“仲良真是好法子,這樣的巧思,一舉多得,也就你能想到出來!”


    方玉倒是不肯居功,笑道。


    “偶爾有一次同皇後娘娘說起家裏幾個孩子的出路,她主張讓孩子們出去走動,體驗民生疾苦。


    我記得清楚,這次就拿過來,稍稍改一下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門團寵小嬌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期遲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期遲遲並收藏農門團寵小嬌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