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門外,崔琰已經帶了五百近衛軍在等著了。
二十車的果子,裝的滿滿的,尤其最上邊裝的十個果籃,裏麵居然是黃橙橙的香蕉,惹得附近的人都翹腳兒看著。
這香蕉是最近一兩年由百果園傳出的新鮮果子,香甜軟糯,最得老人孩子的喜歡。
但價格實在是貴,一根就要一二兩銀子。
如今一次就是十籃子,簡直太大氣了。
不過,想想百果園背後的東家是皇後娘娘,這事也就不驚奇了。
五百近衛軍都是臉上帶笑,抬頭挺胸,威武之極。
崔琰見帝後一家三口出來,趕緊高聲號令近衛軍單膝跪地。
皇上抬抬手,吩咐道。
“保護好太子,盡早迴來。”
“是,皇上!”
崔琰高聲應了,又笑嘻嘻轉向皇後。
“娘娘,這些果子可有我們兄弟的?”
“有,都有。
不過,運送一趟不容易,還是多讓一些給營裏的兵將。
你們在宮裏,不會少了這些。
馬上橋安縣那邊的西瓜就要開園了,有你們吃厭煩的時候。”
方圓兒拍拍兒子,哪吒跳上大王的後背,同爹娘擺手告別。
崔琰等人也轟然上馬,很快都跑的沒了影子。
夫妻倆又牽手往迴走,到了太和宮,一個在前殿處理政事,一個迴後邊忙著開烤爐。
楚家那邊定了後日,安葬楚星晴。
方圓兒雖然沒有得到生母的養育,但對她當年舍命庇護自己,依舊感恩。
更何況趙金蓮沒少囑咐,要她不能怠慢了這事,讓楚家傷心。
所以,她想來想去,決定這次下葬,所有的祭品和麵點都親手準備。
太和宮後殿的烤爐,平日用的並不多,畢竟有空間在,想吃點心迴去拿就是了。
今日難得,兩個烤爐都被燒熱了。
灶間的大鍋也架上了大籠屜,準備蒸花饃。
晴紅銀紅和春桃等丫頭們自然都要一起忙碌,邊說笑邊幹活,很是熱鬧。
方圓兒正教丫頭們用新木梳給花饃做點綴的時候,秋雅就迴來了。
她挽了袖子幫忙,眾人就問道。
“你怎麽迴來了,朱紅呢?
那個姓於的可會表麵一套背後一套了,朱紅脾氣不好,不是她的對手吧?”
“是啊,別惹得朱紅發脾氣,人家再說咱們太和宮欺負人!”
“哎呀,放心。”
秋雅擺擺手,笑得古怪,“怪不得人家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那個姓於的就是秀才,滿肚子心眼兒,朱紅姐姐就是兵。
管你耍什麽心眼,就是直來直往應對。
昨日那個姓於的,兩刻鍾就要更衣一次,說是吃壞了肚子。
進去更衣就不出來,明顯偷懶呢。
結果,朱紅停了她的飯菜,生生餓了她一日。
朱紅說了,不吃就不用更衣了,也不會肚子疼了。
姓於的,差點兒氣瘋了。
今早起來臉都白了,吃了三個饅頭,兩碗粥!”
“哈哈哈!”姑娘們樂瘋了,“活該,就該這麽整治她!”
“對,父債女償!”
“誰讓他們一家子都壞心眼算計,活該!”
方圓兒也是聽得忍不住笑,“朱紅怕是要把她氣死了。”
“是啊,姓於的還要端貴女架子。
朱紅說,出宮的才是貴女,留在宮裏的都一樣是奴婢。
姓於的,氣得廢了一張紙,又要從頭抄寫,後來她連話都不敢說了。”
秋雅得意,難得誇讚朱紅。
“就該朱紅姐姐這樣的治她!”
“太後那邊沒人過去攔著?”
“當然攔著了,但朱紅姐姐說了。
一個奴婢,皇後娘娘都使喚不動,這是大不敬。”
眾人邊說邊笑,幹活兒都變得輕鬆愉快了。
第二日,晴紅幾個親自押著馬車,拉著祭品送到楚家。
跟隨她們一起的,還有宣旨太監。
皇上封了妻子生母為三品的誥命夫人,這般葬禮就更隆重了。
方家老少都在楚家幫忙,楚夫人感激,更高興的還是雲氏。
她一個人忙碌壞了,有了劉氏和王氏幫忙,簡直是解了燃眉之極。
方家買下的小莊子,這麽短的功夫,已經有出產了,送來不少新鮮菜蔬,殺了三頭豬,五隻羊。
城裏的鋪子送了海鮮和果子,加上方圓兒親手張羅的祭品和待客點心,也就齊全了…
待得挪墳結束,入土為安。
微服出宮的方圓兒,上前磕頭燒了紙。
楚老太爺扶著閨女墳頭,放聲痛哭。
“星晴啊,以後爹去九泉之下見你,也不怕了。
你的閨女,爹給你找迴來了!
可憐的孩子,你怎麽就這麽沒福氣,看不到這日啊!”
楚家都是哭的淚人一樣,方家眾人也是抹眼淚,趕緊勸慰。
到底讓楚家人收了悲聲,迴了家。
因為是白事,不好太過操辦。
楚家隻放了十桌兒酒席,前院後院兒各五席麵,招待的都是親朋好友。
但院外卻放了流水席,招待附近百姓吃羊湯麵條…
忙完這件事,月份也就到了七月,一年中最熱的季節,也是西瓜開園的時候。
橋安縣的西瓜一如既往的大批量運往京都,得益於方玉前幾年的賣力推廣。
如今不隻橋安縣,附近幾個縣也都開始種西瓜。
所以,原本極昂貴的西瓜,如今也因為一斤十文錢的便宜價格,走進了尋常百姓家裏。
但凡日子過得去的,有些家底兒的,白日裏買上一個,扔到井裏鎮著,晚上吃過飯,大刀切開,一家人搖著蒲扇,吃著西瓜,就是最歡快的時光了。
方玉雖然離開橋安縣,但在橋安百姓心裏,他卻是永遠的父母官。
西瓜剛開園,瓜農們就摘了最早熟的主根西瓜送到了京都。
方玉無論是給銀子,還是推辭,都不成。
最後隻能收下,分給了刑部衙門和大理寺的同僚,別說主官,就是小吏們,下衙時候都能抱一個迴家。
而接下來,每天都有一車,從來不多也不少。
顯見是瓜農們約定好了,甚至排了隊。
方玉無奈,隻能吩咐善緣堂,到橋安縣開展了一次長達半個月的義診。
看診,開藥方,抓藥,都不要一文錢。
這就是對百姓們愛戴的迴饋,也是百姓們最喜歡的方式。
於是,方家楚家,幾處鋪子,甚至辛家,都不缺西瓜吃了。
方圓兒在宮裏,都吃過橋安縣的西瓜了…
二十車的果子,裝的滿滿的,尤其最上邊裝的十個果籃,裏麵居然是黃橙橙的香蕉,惹得附近的人都翹腳兒看著。
這香蕉是最近一兩年由百果園傳出的新鮮果子,香甜軟糯,最得老人孩子的喜歡。
但價格實在是貴,一根就要一二兩銀子。
如今一次就是十籃子,簡直太大氣了。
不過,想想百果園背後的東家是皇後娘娘,這事也就不驚奇了。
五百近衛軍都是臉上帶笑,抬頭挺胸,威武之極。
崔琰見帝後一家三口出來,趕緊高聲號令近衛軍單膝跪地。
皇上抬抬手,吩咐道。
“保護好太子,盡早迴來。”
“是,皇上!”
崔琰高聲應了,又笑嘻嘻轉向皇後。
“娘娘,這些果子可有我們兄弟的?”
“有,都有。
不過,運送一趟不容易,還是多讓一些給營裏的兵將。
你們在宮裏,不會少了這些。
馬上橋安縣那邊的西瓜就要開園了,有你們吃厭煩的時候。”
方圓兒拍拍兒子,哪吒跳上大王的後背,同爹娘擺手告別。
崔琰等人也轟然上馬,很快都跑的沒了影子。
夫妻倆又牽手往迴走,到了太和宮,一個在前殿處理政事,一個迴後邊忙著開烤爐。
楚家那邊定了後日,安葬楚星晴。
方圓兒雖然沒有得到生母的養育,但對她當年舍命庇護自己,依舊感恩。
更何況趙金蓮沒少囑咐,要她不能怠慢了這事,讓楚家傷心。
所以,她想來想去,決定這次下葬,所有的祭品和麵點都親手準備。
太和宮後殿的烤爐,平日用的並不多,畢竟有空間在,想吃點心迴去拿就是了。
今日難得,兩個烤爐都被燒熱了。
灶間的大鍋也架上了大籠屜,準備蒸花饃。
晴紅銀紅和春桃等丫頭們自然都要一起忙碌,邊說笑邊幹活,很是熱鬧。
方圓兒正教丫頭們用新木梳給花饃做點綴的時候,秋雅就迴來了。
她挽了袖子幫忙,眾人就問道。
“你怎麽迴來了,朱紅呢?
那個姓於的可會表麵一套背後一套了,朱紅脾氣不好,不是她的對手吧?”
“是啊,別惹得朱紅發脾氣,人家再說咱們太和宮欺負人!”
“哎呀,放心。”
秋雅擺擺手,笑得古怪,“怪不得人家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那個姓於的就是秀才,滿肚子心眼兒,朱紅姐姐就是兵。
管你耍什麽心眼,就是直來直往應對。
昨日那個姓於的,兩刻鍾就要更衣一次,說是吃壞了肚子。
進去更衣就不出來,明顯偷懶呢。
結果,朱紅停了她的飯菜,生生餓了她一日。
朱紅說了,不吃就不用更衣了,也不會肚子疼了。
姓於的,差點兒氣瘋了。
今早起來臉都白了,吃了三個饅頭,兩碗粥!”
“哈哈哈!”姑娘們樂瘋了,“活該,就該這麽整治她!”
“對,父債女償!”
“誰讓他們一家子都壞心眼算計,活該!”
方圓兒也是聽得忍不住笑,“朱紅怕是要把她氣死了。”
“是啊,姓於的還要端貴女架子。
朱紅說,出宮的才是貴女,留在宮裏的都一樣是奴婢。
姓於的,氣得廢了一張紙,又要從頭抄寫,後來她連話都不敢說了。”
秋雅得意,難得誇讚朱紅。
“就該朱紅姐姐這樣的治她!”
“太後那邊沒人過去攔著?”
“當然攔著了,但朱紅姐姐說了。
一個奴婢,皇後娘娘都使喚不動,這是大不敬。”
眾人邊說邊笑,幹活兒都變得輕鬆愉快了。
第二日,晴紅幾個親自押著馬車,拉著祭品送到楚家。
跟隨她們一起的,還有宣旨太監。
皇上封了妻子生母為三品的誥命夫人,這般葬禮就更隆重了。
方家老少都在楚家幫忙,楚夫人感激,更高興的還是雲氏。
她一個人忙碌壞了,有了劉氏和王氏幫忙,簡直是解了燃眉之極。
方家買下的小莊子,這麽短的功夫,已經有出產了,送來不少新鮮菜蔬,殺了三頭豬,五隻羊。
城裏的鋪子送了海鮮和果子,加上方圓兒親手張羅的祭品和待客點心,也就齊全了…
待得挪墳結束,入土為安。
微服出宮的方圓兒,上前磕頭燒了紙。
楚老太爺扶著閨女墳頭,放聲痛哭。
“星晴啊,以後爹去九泉之下見你,也不怕了。
你的閨女,爹給你找迴來了!
可憐的孩子,你怎麽就這麽沒福氣,看不到這日啊!”
楚家都是哭的淚人一樣,方家眾人也是抹眼淚,趕緊勸慰。
到底讓楚家人收了悲聲,迴了家。
因為是白事,不好太過操辦。
楚家隻放了十桌兒酒席,前院後院兒各五席麵,招待的都是親朋好友。
但院外卻放了流水席,招待附近百姓吃羊湯麵條…
忙完這件事,月份也就到了七月,一年中最熱的季節,也是西瓜開園的時候。
橋安縣的西瓜一如既往的大批量運往京都,得益於方玉前幾年的賣力推廣。
如今不隻橋安縣,附近幾個縣也都開始種西瓜。
所以,原本極昂貴的西瓜,如今也因為一斤十文錢的便宜價格,走進了尋常百姓家裏。
但凡日子過得去的,有些家底兒的,白日裏買上一個,扔到井裏鎮著,晚上吃過飯,大刀切開,一家人搖著蒲扇,吃著西瓜,就是最歡快的時光了。
方玉雖然離開橋安縣,但在橋安百姓心裏,他卻是永遠的父母官。
西瓜剛開園,瓜農們就摘了最早熟的主根西瓜送到了京都。
方玉無論是給銀子,還是推辭,都不成。
最後隻能收下,分給了刑部衙門和大理寺的同僚,別說主官,就是小吏們,下衙時候都能抱一個迴家。
而接下來,每天都有一車,從來不多也不少。
顯見是瓜農們約定好了,甚至排了隊。
方玉無奈,隻能吩咐善緣堂,到橋安縣開展了一次長達半個月的義診。
看診,開藥方,抓藥,都不要一文錢。
這就是對百姓們愛戴的迴饋,也是百姓們最喜歡的方式。
於是,方家楚家,幾處鋪子,甚至辛家,都不缺西瓜吃了。
方圓兒在宮裏,都吃過橋安縣的西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