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方玉坐了馬車,隨機走了幾個村子,眼見學堂雖然破,但拾掇的很是幹淨,甚至還砌了爐子。
於是,他又吩咐眾人準備大木板,刷上黑漆。
空間裏的小學,早就用上了黑板和粉筆。
石灰不是什麽稀罕東西,金河縣附近就有一座,尋了馬車過去拉上一些迴來。
簡單做成粉筆,就夠學校用一陣了。
如今為了支援橋安縣這邊,方老二特意多做不少,這會兒已經在空間了。
隨後可以同小先生們一起送過來。
空間裏,被選中做小先生的孩子們興奮之極。
雖然家裏千好萬好,但對於外邊的世界,誰不好奇向往呢。
當年,他們還小的時候,經曆了那樣的兇險。
可幾年過去,他們早就被治愈,又學了本事,就好像等待試飛的小雛鳥,滿滿的信心和歡喜。
其餘沒有選上的孩子,真是沮喪又羨慕。
但九兒幾個管理員處理這樣的小事,簡直得心應手。
不過是吃飯時候,笑罵幾句。
“都打起精神來,這樣蔫巴巴可沒用。
想要出去,給家裏做事,就好好學習。
以後機會多著呢,京都那邊,善緣堂的推拿技師都被搶瘋了。
朵五和朵六兩人也是忙的腳不沾地,恨不得趕緊抓幾個人去幫忙呢。
家裏從來不缺生意,也不缺活計,就缺得用的人手。
再過個一二年,你們就是不想出去,主子都要攆人了。
就怕到時候你們沒有本事,出去也給主子丟人。”
“當真?主子會讓我們都出去!”
孩子們立刻精神起來,紛紛驚喜問道。
“不出去的話,留你們在這裏做什麽,白吃飯啊?
養你們這麽大,供你們讀書,教你們一身本事,難道是主子閑著沒事兒了?
一群小傻子,都趕緊吃飯,吃完去好好學習。
咱們三爺眼見是官做的越來越大,人手多少都不夠用。
咱們神主更是滿肚子的好生意,樣樣都是財路。
都等著你們出力呢,你們居然還以為自己被剩下了!”
九兒幾個嗔怪加笑罵,讓孩子們輕易就安了心,越發努力學習,盼著以後出去大展身手。
方圓兒聽說後,趁著這個機會,給孩子們按照各自的興趣,分了一下團隊。
有喜歡算學,喜歡經商的,以後可以送去鋪子,可以負責查賬。
有喜歡種莊稼的,以後就留給方老漢和方老大。
有喜歡打理雜事,管理人手,以後就交給方老二。
有喜歡習武的,多跟著半神族,再加一門兵法課,慢慢再把現代特種兵的訓練法子融入進去。
有琴棋書畫天分的,暫時有方玉教授,以後出去再尋找好先生拜師。
有喜歡醫術的,就多跟著孫老大夫。
即便短時間成不了神醫,但簡單的病症會診治,以後在藥鋪醫館打個下手也好。
就是實在沒什麽擅長的孩子,也可以做後勤。
做飯,運輸,都需要人手。
這麽分了主要學習方向後,學校的文化課就是隔一日學一上午,其餘時間都由孩子們跟著各自的先生去自由安排。
於是,空間裏處處都有孩子們的身影,比之平日可是熱鬧很多。
不說這些,隻說方圓兒抽了個空閑,送了七十二個小先生們到了橋安縣後院兒。
方玉早在後邊的街巷裏租了一座小院子,隔壁就住了沈老夫人。
正房加廂房共九間,足夠住下小先生們了。
沈老夫人聽說之後,主動讓家裏奴仆幫忙把院子打掃幹淨,甚至燒了熱炕。
待得見到小先生,比她想象中還小,她真是驚奇又心疼。
“這麽小的孩子,居然就做先生了?家裏都放心?”
方玉送了小先生們安頓,就笑著應道。
“老夫人放心,這些都是我們家裏自小收養的孩子。
看著年歲小,其實他們已經讀了幾年書了,教個寫算肯定能勝任。”
沈老夫人連連點頭,她眼見其中還有不少小姑娘,更是感慨。
“你們家裏真是心善,小女孩也教了讀書,真是大功德啊。”
正巧,方圓兒從外邊進來,同沈老夫人行禮。
沈老夫人更是歡喜了,不說先前方圓兒幫沈君澤尋了藥草,上次見麵更是救了她一命呢。
眾人說了幾句話,小先生們安頓了行李,就結伴去街裏遊玩了。
方玉等人也不擔心,畢竟這是他的地盤,報上方家的名號。
隻要孩子們不主動惹禍,就沒誰敢動他們。
孩子們在空間裏,債花或者秋收,都是有零錢賺的。
雖然沒有很多,但一人手裏湊個一二兩銀子還是容易。
所以,晚上時候,這個抱了一袋子糖炒栗子,那個舉著糖葫蘆,都是喜笑顏開。
第二日,方玉親自送小先生們到各個村子。
昨晚,小先生們已經抓鬮過了,一組一個村子,沒什麽挑揀的餘地,全靠運氣。
各村老少等在村口,結果見到車上下來的小先生,居然隻有十歲左右,而且還是小姑娘,眾人神色很是驚奇。
“方大人,這…這是先生?”
方玉笑道,“是啊,以後這兩位小先生就住在學堂裏。
吃穿用度等物,我都讓人準備了。
大夥幫忙,給她們打一些柴火,冬日取暖就好。
至於他們的本事如何,大夥兒晚上來學堂聽聽就知道。
相信不會讓大夥兒失望的。”
“不敢,不敢,大人言重了。”
村人們趕緊行禮,先生又不要束脩,也不用村裏出糧食,他們若是還挑揀,就太不識抬舉了。
很快,小先生們被迎了進去。
學堂的三間房子很舊,但拾掇的幹淨,牆壁裂縫都堵的嚴實,窗紙也是新糊的。
東屋的大炕上,靠著東邊山牆擺了一塊大大的黑板,不遠處擺了炕桌兒,席上也是桌椅,瞧著能做個三五十人。
中間堂屋裏,新砌了兩個鍋灶,燒火時候,各管一屋的大炕。
西屋就是兩個小先生的住處了,鋪了新炕席,放了兩個簡單的木櫃。
兩個小先生忙著搬了行李,兩床新被褥枕頭,一人一個裝了衣服的包裹。
其餘就是一隻小箱子,箱子裏是兩盒子粉筆,一些紙墨筆硯之類,甚至還有糖果點心,顯見都是教學“道具”。
屋外,楊光等人幫忙搬了米麵肉蛋,甚至是各色調料。
這些都忙完,方玉等人就走了,忙著去下一個村子了。
於是,他又吩咐眾人準備大木板,刷上黑漆。
空間裏的小學,早就用上了黑板和粉筆。
石灰不是什麽稀罕東西,金河縣附近就有一座,尋了馬車過去拉上一些迴來。
簡單做成粉筆,就夠學校用一陣了。
如今為了支援橋安縣這邊,方老二特意多做不少,這會兒已經在空間了。
隨後可以同小先生們一起送過來。
空間裏,被選中做小先生的孩子們興奮之極。
雖然家裏千好萬好,但對於外邊的世界,誰不好奇向往呢。
當年,他們還小的時候,經曆了那樣的兇險。
可幾年過去,他們早就被治愈,又學了本事,就好像等待試飛的小雛鳥,滿滿的信心和歡喜。
其餘沒有選上的孩子,真是沮喪又羨慕。
但九兒幾個管理員處理這樣的小事,簡直得心應手。
不過是吃飯時候,笑罵幾句。
“都打起精神來,這樣蔫巴巴可沒用。
想要出去,給家裏做事,就好好學習。
以後機會多著呢,京都那邊,善緣堂的推拿技師都被搶瘋了。
朵五和朵六兩人也是忙的腳不沾地,恨不得趕緊抓幾個人去幫忙呢。
家裏從來不缺生意,也不缺活計,就缺得用的人手。
再過個一二年,你們就是不想出去,主子都要攆人了。
就怕到時候你們沒有本事,出去也給主子丟人。”
“當真?主子會讓我們都出去!”
孩子們立刻精神起來,紛紛驚喜問道。
“不出去的話,留你們在這裏做什麽,白吃飯啊?
養你們這麽大,供你們讀書,教你們一身本事,難道是主子閑著沒事兒了?
一群小傻子,都趕緊吃飯,吃完去好好學習。
咱們三爺眼見是官做的越來越大,人手多少都不夠用。
咱們神主更是滿肚子的好生意,樣樣都是財路。
都等著你們出力呢,你們居然還以為自己被剩下了!”
九兒幾個嗔怪加笑罵,讓孩子們輕易就安了心,越發努力學習,盼著以後出去大展身手。
方圓兒聽說後,趁著這個機會,給孩子們按照各自的興趣,分了一下團隊。
有喜歡算學,喜歡經商的,以後可以送去鋪子,可以負責查賬。
有喜歡種莊稼的,以後就留給方老漢和方老大。
有喜歡打理雜事,管理人手,以後就交給方老二。
有喜歡習武的,多跟著半神族,再加一門兵法課,慢慢再把現代特種兵的訓練法子融入進去。
有琴棋書畫天分的,暫時有方玉教授,以後出去再尋找好先生拜師。
有喜歡醫術的,就多跟著孫老大夫。
即便短時間成不了神醫,但簡單的病症會診治,以後在藥鋪醫館打個下手也好。
就是實在沒什麽擅長的孩子,也可以做後勤。
做飯,運輸,都需要人手。
這麽分了主要學習方向後,學校的文化課就是隔一日學一上午,其餘時間都由孩子們跟著各自的先生去自由安排。
於是,空間裏處處都有孩子們的身影,比之平日可是熱鬧很多。
不說這些,隻說方圓兒抽了個空閑,送了七十二個小先生們到了橋安縣後院兒。
方玉早在後邊的街巷裏租了一座小院子,隔壁就住了沈老夫人。
正房加廂房共九間,足夠住下小先生們了。
沈老夫人聽說之後,主動讓家裏奴仆幫忙把院子打掃幹淨,甚至燒了熱炕。
待得見到小先生,比她想象中還小,她真是驚奇又心疼。
“這麽小的孩子,居然就做先生了?家裏都放心?”
方玉送了小先生們安頓,就笑著應道。
“老夫人放心,這些都是我們家裏自小收養的孩子。
看著年歲小,其實他們已經讀了幾年書了,教個寫算肯定能勝任。”
沈老夫人連連點頭,她眼見其中還有不少小姑娘,更是感慨。
“你們家裏真是心善,小女孩也教了讀書,真是大功德啊。”
正巧,方圓兒從外邊進來,同沈老夫人行禮。
沈老夫人更是歡喜了,不說先前方圓兒幫沈君澤尋了藥草,上次見麵更是救了她一命呢。
眾人說了幾句話,小先生們安頓了行李,就結伴去街裏遊玩了。
方玉等人也不擔心,畢竟這是他的地盤,報上方家的名號。
隻要孩子們不主動惹禍,就沒誰敢動他們。
孩子們在空間裏,債花或者秋收,都是有零錢賺的。
雖然沒有很多,但一人手裏湊個一二兩銀子還是容易。
所以,晚上時候,這個抱了一袋子糖炒栗子,那個舉著糖葫蘆,都是喜笑顏開。
第二日,方玉親自送小先生們到各個村子。
昨晚,小先生們已經抓鬮過了,一組一個村子,沒什麽挑揀的餘地,全靠運氣。
各村老少等在村口,結果見到車上下來的小先生,居然隻有十歲左右,而且還是小姑娘,眾人神色很是驚奇。
“方大人,這…這是先生?”
方玉笑道,“是啊,以後這兩位小先生就住在學堂裏。
吃穿用度等物,我都讓人準備了。
大夥幫忙,給她們打一些柴火,冬日取暖就好。
至於他們的本事如何,大夥兒晚上來學堂聽聽就知道。
相信不會讓大夥兒失望的。”
“不敢,不敢,大人言重了。”
村人們趕緊行禮,先生又不要束脩,也不用村裏出糧食,他們若是還挑揀,就太不識抬舉了。
很快,小先生們被迎了進去。
學堂的三間房子很舊,但拾掇的幹淨,牆壁裂縫都堵的嚴實,窗紙也是新糊的。
東屋的大炕上,靠著東邊山牆擺了一塊大大的黑板,不遠處擺了炕桌兒,席上也是桌椅,瞧著能做個三五十人。
中間堂屋裏,新砌了兩個鍋灶,燒火時候,各管一屋的大炕。
西屋就是兩個小先生的住處了,鋪了新炕席,放了兩個簡單的木櫃。
兩個小先生忙著搬了行李,兩床新被褥枕頭,一人一個裝了衣服的包裹。
其餘就是一隻小箱子,箱子裏是兩盒子粉筆,一些紙墨筆硯之類,甚至還有糖果點心,顯見都是教學“道具”。
屋外,楊光等人幫忙搬了米麵肉蛋,甚至是各色調料。
這些都忙完,方玉等人就走了,忙著去下一個村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