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門來診病的都是窮人,就是有些能買的起藥,也要哭窮幾句,不願給診金藥費啊。


    這般下來,開業三日,不但沒進賬,不但沒賺錢,反倒搭了幾十兩…


    他突然對藥鋪的前景,很是擔憂。


    方家眾人都惦記藥鋪如何,畢竟這是閨女生完孩子後,想要做的事,也是閨女安身立命的根基。


    結果,聽說方老二為了患者太多,送藥太多而抱怨,從趙金蓮到王氏,一人送了他一個大白眼。


    “這是積德的好事,旁人找還找不到你,你倒是為了幾兩銀子這麽抱怨。”


    趙金蓮第一個支持閨女,“我這裏出一百兩,送去藥鋪舍藥,多救幾個孩子,也是給咱們家裏積福了。”


    “娘,我也出二十兩。”


    “我也是。”


    王氏和劉氏也是緊跟著,“這是好事兒,更何況還是妹妹的藥鋪。


    再說了,這是揚名的時候,以後消息傳開了,藥鋪生意自然好了。”


    方老二哭笑不得,被修理的老老實實接了銀子,早出晚歸,及兢兢業業打理藥鋪。


    方圓兒同劉大夫義診結束,又開始在各個村子間走動。


    有人慢慢就認出了她的身份,私下也提起當初那件“醜事”。


    但如今,眾人說起已經完全變成了同情和憐憫。


    畢竟一個女子遭遇了那樣的事,還能自學醫術,開藥鋪義診為孩童們解除病痛。


    這是多心善,多堅強啊。


    更何況,孩子是所有家庭的希望所在,孩子恢複了健康,就分外的感激。


    有些婦人抱了孩子,甚至為當初說過的閑話兒道歉。


    更有些人家,因為孩子病愈,挎了籃子,頂風冒雪到方家大院道謝,送上一串幹蘑菇或者一些農貨兒。


    不論貴賤,總是一片心意。


    方家上下更是因此高興之極,趙金蓮甚至偷偷抹了眼淚…


    日子過得飛快,很快就是臘月中了,藥鋪裏終於終於有人拿了銀子來買藥。


    若是家裏在附近,劉大夫都要去看看病症。


    若是家裏遠的,藥鋪也仔細寫了成藥的用法用量,對應的症狀。


    又讓買主寫下因為用法用量錯誤,導致的錯誤,藥鋪概不負責。


    這般之後,才會售賣。


    雖然有些麻煩,但康寧藥鋪的成藥,藥效確實非常好,家底富厚的人家,都買一些,放到給遠方親人的節禮裏。


    倒是讓藥鋪的生意,迎來了一個小高峰。


    而方家的年禮裏,自然也少不了這些。


    郭榮一年在京都和金河縣之間最少走三趟,端午中秋和過年。


    基本同路的商隊,他都熟悉了。


    這次,他帶了花二和花三兩個,照舊趕了兩輛馬車到京都。


    不必說,路上吃了不少辛苦。


    但見到做官的三爺,還是讓他們分外高興。


    方玉一身七品官袍,按理品級最低了,但穿在他身上,卻極是端方,神色間的穩重和正氣,讓人見了就敬三分。


    大考之後,進了吏部當差,他就買了個小院子,搬出了辛家。


    這倒不是他忘恩負義,也是辛先生的決定。


    朝廷中,嚴禁結黨營私,雖然人人私下都有幾個前朋好友,怎麽可能不走動。


    但明麵上,還是要避諱幾分。


    這次,郭榮帶了馬車就直接到了掛著方府的小院子。


    吳嫂子簡直歡喜壞了,做了一桌兒的好飯菜。


    方玉陪著吃了一會兒,問明白家裏瑣事,就開始添寫禮單。


    原本就備下的一些,就等家裏這兩車東西送到,湊到一起,就能送出去了。


    先生,同窗,同僚上司,送多少送什麽,都是大學問。


    一個錯處,就容易得罪人。


    他倒是不怕得罪人,但誰也不願意多條惡狗擋路啊。


    陳武陳安父子,連同吳岩,吃過飯就匆忙出門,開始分別去送禮了。


    方玉則帶了一籃子紅彤彤的大蘋果去了衙門。


    幾位同僚本來在喝茶閑話兒,幾他過來就笑道。


    “不是說你們家裏來人了嗎,還以為你下午要請假,我們都替你同大人說好了。”


    方玉笑著應道,“多謝各位關照,家裏送了一些果子,極新鮮。


    我一時高興,就送來一些給大夥兒嚐個新鮮。”


    說罷,他就喊了小吏去洗果子。


    京都之地,天子腳下,雖然冬日,果子難得,倒也不是特別難得。


    能進吏部的,家裏都有些底蘊,不差幾個果子。


    但伸手不打笑臉人,他們也願意捧個場兒。


    結果,這果子卻讓他們很是驚喜。


    汁水兒十足,清脆,果香濃鬱,真是比之前吃過的都要好。


    眾人忍不住就誇讚起來,而吃人家的嘴短,免不得又要同方玉多閑話兒幾句。


    “你這幾日還去濟安堂那邊教書嗎?”


    濟安堂是城裏專門收留孤寡的地方,也是年節時候,富貴人家想要展現善心的地方。


    方家小院兒附近有一座,方玉平日常去教授孩子們寫算。


    他剛進吏部時候,同僚們就打聽清楚了,有說好的,也有背後不屑嘲笑的。


    但方玉卻一直堅持下來,慢慢也讓眾人消除了沽名釣譽的嘲諷。


    方玉這會兒笑著應道,“那些孩子們還算刻苦,半年時間,已經可以應付簡單寫算了。


    前幾日有幾個進了酒樓商鋪做夥計,也可以養家糊口了。”


    “當真?那方大人可是沒有白費心血。”


    眾人吃著果子,剩下幾個也分了,打算帶迴去哄哄孩子。


    隔壁的房間的兩個郎中,聽到動靜,也沒攔阻。


    因為他們家裏必定也收到了一份兒,方玉行事穩妥,從不會在這樣的小事兒上出錯。


    原本他們也以為方玉能考入進士榜,調任吏部,實在是運氣好。


    但相處下來,他們倒也對這個寒門出身的小子刮目相看。


    與其說運氣好,不如說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罷了。


    天色黃昏時候,方玉才下衙迴家,冬日的夕陽沒有夏日的燦爛,很是寡淡。


    但照在身上,還是有幾分暖意。


    方玉沒有乘坐馬車,慢慢在路上走著,一步一個腳印。


    不快,卻穩妥之極…


    不說京都,隻說一場落雪過後,大年就到了。


    家家戶戶為了年夜飯的飯桌兒忙碌,孩子們穿了新衣新鞋,拿了點心瘋跑,也不管是不是灌了一肚子的冷風。


    盡情揮灑著他們的歡喜!


    方圓兒帶了桃紅幾個,忙了好幾日,讓葉家院子內外都是香氣和歡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門團寵小嬌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期遲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期遲遲並收藏農門團寵小嬌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