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你很久沒過來了,可是有事?”


    陰影裏,有人輕輕點了點頭,問道。


    “主子那邊,一切都好?”


    “上個月傳了消息,還是老樣子。”


    漢子應了一句,又問道。


    “這裏已經兩年多了,我們是不是該請求撤退了?”


    陰影裏的人久久沒有應聲,漢子歎氣,勸道。


    “叔,即便當初那事有些倉促,有些錯處。


    但你守了兩年,也差不多了。


    不如多給些銀錢補償,就…這麽算了吧。”


    陰影裏的人卻是搖頭,“再等等,那姑娘正議親,等她成親,過了新婚夜,我們…再走。”


    漢子想了想,也是無奈。


    “好,這也是應該。


    我也聽說了,再有半年也差不多了。”


    陰影裏的人沒有再說話,擺擺手,很快沒了聲息。


    漢子等了等,確認來人已經走了,這才迴了家。


    婦人安頓了孩子,正站在門口張望,見他迴來就道。


    “你去個茅房,怎麽這麽久?”


    漢子沒有多說,扯了她進屋。


    “晚上風涼,趕緊睡吧。”


    婦人笑了,因為漢子的關心疼愛。


    漢子迴身望了一眼深沉的夜色,眼裏有掙紮。


    不隻是那人,他同樣不願割舍掉這裏的一切…


    日子一天天過,太陽越來越暖,山林和田邊地頭也越來越生機盎然。


    農人們早出晚歸,把家裏攢了一冬日的糞肥推去田裏,參上碎草和枯葉黑土,燒一燒,漚一漚,就是莊稼最好的肥料了。


    去年因為蝗災,雖然朝廷免了糧稅,但家家戶戶這一冬日也是不好過。


    煮紅薯吃到胃裏犯酸水,土豆吃到見了就想吐。


    終歸,所有人都是堅持了下來,隨著山林和大地一般,重新找到了生機。


    家家戶戶的半大小子或者丫頭們,拎了筐子,每日都往山上跑。


    隻為了挖點兒新鮮野菜迴來,換個口味。


    無論是焯水切碎摻在餅子裏,還是簡單拌一拌,都能得到全家的歡迎。


    方家比之旁人家裏還要忙碌三分,山上的梨園要打理,各個院子要收拾,魚塘要清理。


    田裏也要準備種莊稼,當然重點還是西瓜。


    全村都眼巴眼望的盼著,跟著方家一起發財呢。


    餃子館的生意也是慢慢紅火起來,給過往的商隊提供方便,也給家裏賺個日用銀子。


    一枝春裏,孩子們依舊是書聲琅琅。


    玉容院裏,孫老大夫閑不住,隔三差五也是喊了方圓兒一起上山。


    方圓兒有朱紅在身邊,方家還是不放心,山叔隻要閑著也會跟著一起。


    偶爾在院子裏遇到孫裕興,方圓兒同往日一般問好說話,落落大方。


    並沒有因為兩人可能會結親就如何拘束害羞,更沒有什麽特意避諱。


    這讓孫老大夫又是歡喜,又是擔憂。


    歡喜自然是孫媳婦兒比別的姑娘氣度好,擔憂就是兩個孩子並沒有什麽親近之意。


    不過,他想想各家,誰的親事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待得成親之後,同吃同睡,再慢慢培養感情也不晚。


    於是,老爺子也就不糾結了。


    方玉在府城求學,離得比較近,所以迴信也是先到了。


    對於妹妹的親事,他一直也是猶豫,懊惱於找不到可以放心托付妹妹一生的好男兒。


    如今妹妹年歲實在大了,比較而言,孫裕興也許是最好的選擇了。


    畢竟,孫老大夫幫忙加分不少。


    孫裕興缺點不少,但優點也很明顯,起碼是正人君子。


    以後就算不會同妹妹夫妻情深,也不會苛待。


    至此,同孫家結親,算是得到了方家上下一致讚成。


    消息雖然對著外人隱瞞的嚴嚴實實,但自家人卻是免不得有了幾分變化。


    孫老大夫祖孫倆的一日三餐更用心了,趙金蓮也催著方圓兒給老先生做些衣衫鞋襪。


    力圖讓閨女表現出極致的孝心,以後自然也會得到祖父全心的庇護。


    莊園已經建好兩年了,所有瑣事都成了習慣,有了定例。


    特別是今年添了不少人手,方老二一人就能打理妥當。


    餃子館那邊也是,不用費心半點兒。


    方圓兒當真清閑下來,也就沒了借口往外跑。


    除了三五日被允許出去走動,其餘時候都關在家裏,被老娘看著做針線,學做一個淑女…


    這一日,陳老夫人帶了芳姐兒過來走動。


    寶哥兒和金子在隔壁學堂讀書,如今也是忙人。


    每日都被魏先生留下的課業,折磨的被迫勤奮。


    這般相對來比,芳姐兒學點兒規矩,反倒好似很清閑。


    今日,交規矩的嬤嬤染了風寒,芳姐兒更空閑。


    陳老夫人心疼孫女,就帶來尋方圓兒一起玩兒。


    方圓兒見了芳姐兒簡直就是見了救星,兩人扔了針線,嘀嘀咕咕商量半晌,打算炸甜甜圈兒。


    這裏沒有各色輔助材料,說是甜甜圈兒,其實就是圓形的麻花,灑些糖霜。


    兩個姑娘,一個沒了嬤嬤管束,一個避開了嘮叨的老娘。


    別說做點心,就是幹活兒也是高興。


    連帶翠萍銀紅幾個日漸活潑的小丫頭們也跟著一起嘰嘰咋咋,幫忙外加搗亂。


    九兒性子溫和膽小,一直守在趙金蓮身邊,端茶倒水。


    趙金蓮心疼她懂事,就開始攆人。


    “九兒去跟著一起玩兒,這裏不用你伺候。”


    九兒這才紅著臉湊去了灶間,很快被方圓兒抓去燒火。


    這裏這沒有自動調節溫度的炸鍋兒,全靠燒火的人耐心把握。


    九兒這性子最合適了。


    陳老夫人聽著灶間裏說笑的熱鬧,忍不住羨慕。


    “我們年輕那會兒也這麽活泛,一晃兒就老了。”


    “可不是嘛,原本還能糊弄一下自己。


    如今三個孫子滿地跑,就是圓兒也要尋婆家了,真是騙都騙不過去了。


    真是老了!”


    趙金蓮這般說著,臉上可沒什麽遺憾,滿滿都是喜色。


    陳老夫人聽得好笑,就打趣道。


    “你這是同我顯擺得了個好女婿,是不是?”


    果然,趙金蓮笑了起來,應道。


    “也不知道能不能成,若是成了,倒也是個好姻緣。


    我啊,舍不得閨女,嫁得越近越好。”


    “我也是,恨不得把芳姐兒留身邊一輩子。


    可惜,她爹這個小官兒,閨女不出嫁是肯定不成了。”


    兩人說著閑話兒,做著針線,也是愜意舒心。


    很快,灶間那邊就送了新出鍋兒的點心,又甜又香,吃的兩人也是眉開眼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門團寵小嬌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期遲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期遲遲並收藏農門團寵小嬌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