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的鄉親們,沒事兒也喜歡到西山下轉悠。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去年方家趕在秋日栽種梨樹的時候,人人私下都搖頭。


    甚至說方家有錢燒傻了腦子,純粹就是往水裏扔錢呢。


    沒想到,一千多棵梨樹居然都成活了。


    如今滿山花開,他們但凡有空閑就要看幾眼。


    別說城裏那些富貴老爺,文人墨客,就是他們都從心裏歡喜。


    偶爾小子們從莊園裏迴家,露出那麽一字半句,也讓人羨慕的不成。


    莊園的房租可是明碼標價,想要算算方家的進項,也不算難。


    就憑借這半山梨花,一個花期,方家賺到的銀子,零頭兒都夠他們賺一輩子的。


    有人忍不住就道,“還是要讀書啊,讀書人就是聰明。


    方家這些恐怕都是方老三安排的,簡直讓一家人躺著賺錢!”


    “是啊,過幾日去學堂打聽一下,咱們也送家裏小子去學幾個字。


    哪怕考不了功名,起碼也腦子活絡啊。”


    滿山的梨花,居然還在村裏興起讀書熱。


    這絕對是意外的收獲了。


    第二日一早,官路上車馬不斷,都是奔著方家莊園而來。


    為了不顯得雜亂,所有車馬,幾乎都停在了餃子館的草棚裏。


    男女老少們踩著鋪滿鵝卵石的小路,走去莊園。


    路旁農田裏已經翻好了,露出黑黝黝的新土。


    隻有方家那幾十畝的半沙地,略有不同。


    有人好奇問起,聽說方家打算種西瓜。


    免不得又是一番議論,畢竟這東西太金貴,根本沒聽說有人種植。


    待得到了莊園,安頓到各自的住處,眾人就免不得上山了。


    前幾日,方圓兒早早就把半山草亭附近的梨樹挪走了幾十棵。


    這會兒草地上鋪了油氈,放上矮桌兒,桌下放草編的蒲團,別有一番野趣。


    桌上有茶水點心,很是豐盛。


    場地中間更有一張大桌案,放了文房四寶和鎮紙之類。顯見是供一眾文人們書畫之處。


    而草亭裏,則是各位先生評判之地,桌上的茶好了一等,點心也多了兩樣兒。


    詩會在巳時中舉行,還有一點兒空閑。


    所有人按捺不住,在梨花林間走動,賞花說笑,分外的愜意。


    待得時辰到了,不隻是眾位先生和學子們聚到了草亭。


    就是其餘來賞花的客人也來湊個熱鬧。


    而氣氛如此之好,景色如此之美,文思自然如同泉湧。


    好詩好詞,一首接一首,不斷被高聲誦讀。


    滿山的梨花都沾染了靈氣,越發聖潔起來…


    眾人興致極好,日頭偏西時候,才捧著咕嚕嚕叫個不停的肚子,戀戀不舍的結束了文會。


    而山下的酒席也準備好了,幾位先生捧著厚厚的文稿,喝一口酒,讚一聲好。


    最後選取了幾份最出色的,抄錄出來貼在了一枝春院子的外牆上。


    原稿子,他們還要帶迴城裏去,送給縣令大人親自評選。


    不想,第二日,縣令大人居然陪著老娘,帶了二夫人和孩子們來了莊園。


    不但親自點選了前三名,甚至還要陪老娘在這裏住兩日,賞花賞景。


    前三名的讀書人,都得了想要的厚禮。


    這下子,莊園裏更是人滿為患了。


    而方家也明白,縣令大人這是因為老娘的關係,給方家臉上添彩呢。


    這兩日,陳家人的所有飲食都是方圓兒一手打理。


    陳家老少吃的是人人滿意,賞花遊玩也是歡喜。


    就是那位二夫人,也很是端莊得體,請了趙金蓮過去說話,也不曾為難一句。


    好似當初要把方圓兒招到府裏做醫女奴婢,當真是她一時失言。


    方家小心防備這這位二夫人,倒也不必草木皆兵。


    井水不犯河水是最好的辦法。


    兩日後,陳大人帶了家裏老少迴城去。


    莊園裏也就徹底被賞花人擠的爆滿了。


    有些人不想留宿,也是花不起這份銀錢。


    但依舊想要在近處,賞梨花,嗅花香。


    方家有心放這樣的客人進來,又怕人滿為患,糟蹋了山上的梨花。


    到底還是方圓兒想了個主意,但凡上山賞花的客人,一人十文錢的進門費。


    若是不想交費,就一人發一個巴掌大的油紙袋子。


    撿拾樹下的梨花瓣,滿了一袋子,也可以抵得過進門費了。


    當然,不能故意搖晃梨樹,不能毀壞一枝半葉,否則還要罰銀子。


    這般,兜裏寒酸的客人們賞了花,方家也得了梨花,放進紗布袋子裏風幹。


    過一陣釀酒或者琢磨一些點心,香膏之類,都省了力氣再去收集。


    賞花,拾花都是風雅之事,很多客人即便付得起十文錢,也願意要個袋子撿花瓣…


    一晃兒就是半個月,滿山的梨花有的落了,有的又剛剛綻開花苞。


    山腳下的背靜之地,有養蜂人立了一百多蜂箱。


    勤勞的小蜜蜂們,每日都能采迴幾十斤梨花蜜。


    更為梨花間不斷授粉,保證了秋日掛果。


    方家也不是嗜錢如命,隻收了房費就足夠迴本了。


    於是,但凡入住了前八個院子的客人,離開時候,都會得到一小罐梨花蜜。


    罐子不過巴掌大小,但人人卻都是歡喜接下。


    出來賞花,這也算給家裏人帶個禮物了…


    方家老少先前因為預算的進項太多歡喜,這會兒就因為忙碌有多疲憊。


    十五個小廝根本不夠用,臨時又從村裏找了十幾個小媳婦兒,負責各個院子的打掃整理。


    每人每日有二十文的工錢,三頓飯。


    最重要的是,有出手闊綽的貴人,還會給打賞。


    這也讓所有人都是雀躍不已,做事很是積極勤快。


    眨眼就是五月末了,花期最盛的時候。


    趕來賞花的人也到了最多的時候,莊園裏住不下,或者住不起。


    有些人就另想他法,住到了村裏。


    家裏地方寬綽的,讓出一間房,一晚上賺個二三十文。


    若是再供給兩頓飯,還有幾十文。


    一日也能對付個百八十文,讓村裏各家都是喜出望外。


    有聰明的,甚至已經盤算要加蓋兩間廂房了。


    以後靠著大西山,靠著滿山梨花,年年都會有如此的盛會啊。


    就在這樣的忙碌中,村裏村外的糧種都種了下去。


    方家的花生地,村裏人搭把手,也種完了。


    但是輪到種西瓜的時候,卻是方家眾人親手完成的。


    方圓兒在自己院子裏扣了小棚子,假做育秧。


    其實,西瓜秧都是在空間裏養大的,每棵足有六七寸高,才被挪了出來。


    為了保證養分充足,地壟上,一尺長才挖一個坑,埋下一棵西瓜秧,仔細培土,澆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門團寵小嬌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期遲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期遲遲並收藏農門團寵小嬌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