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族人占了這娘倆兒的房子,還不肯罷休,又要逼著婦人改嫁,得一筆聘金,孩子也要送去鐵匠鋪子做學徒。


    說是改嫁,對方卻是個地痞。


    說是鐵匠鋪學徒,不過是苦力。


    這是存粹把這娘倆兒往絕路上逼迫呢,小藥童也是心軟,一股腦兒把他們帶了迴來。


    這會兒,他總覺得好似犯錯了,一點兒不敢隱瞞,說個清楚。


    方圓兒自來到這個世界,就有父兄母親嫂子護著,遇到的惡人頂多是碎嘴婆娘。


    哪裏聽說過還有這樣虎狼一樣的族人啊!


    “就沒有王法了嗎,你們為什麽不去縣衙告狀!”


    那婦人掉了眼淚,抱著兒子哽咽。


    “我們孤兒寡母,族人一句為了我們好,就勝過我們一百句了。


    天下之大,無處容身。


    隻求小姐給我們一條生路,我們當牛做馬,必有後報。”


    顯見,路上小藥童已經把方家的情形說給這娘倆兒聽了。


    這婦人夫家姓吳,兒子叫吳岩。


    吳家在他們村裏因為兄弟多,族人占了小半個村子,所以很是囂張。


    其實放到整個縣城就不夠看了,特別是對上方家這樣的新貴。


    所以,對吳家母子來說是天大的災難,對於方家卻不是問題。


    這也是孫老大夫願意牽線搭橋的原因。


    畢竟,他不可能眼看著是麻煩,還要引到方家去。


    方圓兒又問了一些細節,比如吳嫂子擅長廚活兒,針線也不錯。


    吳岩讀過兩年書,基本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都熟悉。


    方圓兒滿意,就點頭同意了這事。


    “按照市麵的價格,你們母子兩個死契要三十兩的賣身銀子。


    若是你們沒有異議,就去縣衙簽一份契書吧。”


    “沒有,我們母子願意進方家做奴仆。


    一定一心一意為主家盡心,隻求主家保我們不受欺辱。”


    吳嫂子磕頭,想必賣身也是她實在無法之下的法子了。


    方圓兒親手扶了她們母子起來,應道。


    “我們家裏人很和善,不會苛待你們。


    以後天長日久,你們就知道了。”


    說著話兒,她從腰側的挎包裏,摸出一張二十兩的銀票,還有十兩銀子,直接遞給了吳嫂子。


    吳嫂子沒想到,還沒等簽契約,就能收到銀子。


    她心裏的幾分忐忑,也就消散很多,起碼主家行事不是小氣刻薄的。


    正巧,這個時候方老二趕了馬車來接,打算帶了妹妹再去接媳婦兒。


    聽說妹妹給家裏買了粗使婆子和書童,他也不驚訝。


    妹妹的主意大著呢,就是父母不同樣,她隻要認定了,也是要做的。


    更何況吳嫂子母子確實瞧著也不錯,是個本分人。


    他直接趕了馬車,帶了孫家的藥童和吳嫂子母子,就一起去了縣衙。


    縣衙裏都是人精,消息也靈通。


    後衙的老夫人從老家趕來的路上,得了方家的照拂。


    就是如今,老夫人也常帶了少爺小姐去方家走動。


    這幾乎是小吏和差役們都清楚的。


    於是,不同於前幾次,方老二這次被熱情迎了進去。


    這個喊著方二哥,那個倒茶拿點心,各個好似親兄弟一般親近。


    方老二也是禮數不缺,說笑間就把吳嫂子母子的契紙辦了,也上了檔子。


    待得出門時候,方老二邀請大夥兒去餃子館嚐個新鮮。


    眾人自然高高興興應了,花花轎子抬起來,都是臉上有光的事兒。


    待得辭別差役們,迴了孫家藥鋪,方圓兒謝過孫老大夫,約好下次過來給他帶好吃的。


    結果,不等上馬車。


    吳家的族人就唿啦啦十幾號找過來了,這個喊著孫老大夫要人,那個張羅要去衙門告狀。


    方圓兒把嚇得厲害的吳嫂子攆去車上,拉了吳岩站在車門邊。


    方老二拿出兩張契紙,冷著臉嗬斥。


    “睜開你們的眼睛,看好了!


    以後吳嫂子和吳岩兩個就是我方家的奴仆,別說打罵買賣,就是多說一句話,都要經過我們方家的同意!


    別怪我沒提醒你們,貪心是禍!適可而止,否則家破人亡,你們可怪不得誰!”


    說完,他跳上馬車,就出城去了。


    吳家人被唬了一跳,還想追上去的時候。


    藥鋪的小藥童已經幸災樂禍嚷開了,“有膽子,你們就去梨花坳要人。


    看看你們有沒有命出來!那可是方家!


    方家三公子剛剛中了府試的第三名,秀才老爺!


    同方家走動交好的,那是縣令家裏的老夫人!


    就你們這樣的,欺負孤兒寡母就算了,敢欺負方家!


    哼,有你們後悔的!”


    金河縣不大,什麽事幾乎都能傳開。三年一府試,整個縣城就中了兩個秀才。


    自然也是人人皆知!


    這是方玉低調,依舊閉門苦讀,除了先生和同窗,很少在外喝酒應酬。


    但這可不代表,縣城無人知道他的大名,不代表方家還是原來的平頭百姓!


    方家如今不算權貴,也是半個鄉紳了。


    而吳家隻是個小小地頭蛇,隻在村裏耍橫罷了。


    吳家人權衡半晌,到底灰頭土臉迴村去了。


    小藥童簡直歡喜的跳腳,得意的不成。


    正好孫裕興從縣學迴來,見他這個樣子,待得問明白,就道。


    “她每次來都沒好事,真是會惹是生非。”


    “少爺,您說什麽?”


    小藥童沒聽清,問了一句,惹得孫裕興瞪他,扭頭進了後院兒。


    不說藥鋪這邊,隻說方圓兒和方老二帶了吳嫂子母子,又接了王氏到家。


    全家也是看的無奈,丫鬟沒買迴來,倒是粗使婆子和書童先買齊全了。


    但人也退不迴去,身世又可憐,難得是本分老實的,就隻能接受了。


    於是,吳嫂子母子就在方家落了腳兒。


    吳嫂子住了耳房,吳岩跟著方玉在後院兒。


    雪一場接一場的下著,餃子館的生意卻一直紅火。


    就是村裏人閑下來,也願意到餃子館聚聚,說幾句閑話兒,看看熱鬧。


    一晃兒王氏和劉氏的肚子也過了三個月,兩人閑不住,每日都跑去餃子館幫忙幹活兒。


    而家裏留了趙金蓮,照看著繼續苦讀的兒子,淘氣的孫子,還有滿腦子古怪主意的閨女。


    當然,有了吳嫂子母子之後,家裏的活計不用她再沾手,也是輕快很多。


    可以給兩個未出世的孫子孫女做點兒針線了,另外也臨近年關,總有年貨要準備。


    吳嫂子勤快,話也不多,吳岩更是機靈,平日還同方玉開始重新讀書。


    這可把吳嫂子歡喜壞了,越發盡心盡力。


    這一日,方玉進城去給童先生交功課。


    迴來時候天色已經黑了,馬車上居然帶了個十歲左右的小姑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門團寵小嬌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期遲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期遲遲並收藏農門團寵小嬌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