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人還罷了,王氏和劉氏卻是聽得眼睛發亮。


    她們不敢開口,就偷偷瞧著公婆的臉色。


    方老漢一向是兒女好,他就好。


    至於趙金蓮,已經習慣閨女兒子折騰了。


    畢竟,家裏院子的新院子,山頭兒,都是這麽來的。


    隻有好處,沒壞處。


    她索性擺了手,應道。


    “你們想開就開吧,我跟你爹都老了。


    以後家裏的事,你們商量著來,我跟你爹給你們打下手。”


    這是答應了?


    眾人都是歡喜,紛紛應著。


    “娘可不老,娘可是咱們家的錢匣子。”


    “就是啊,我還指望娘給我看孩子呢。”


    果然,趙金蓮很快就眉開眼笑了,方老漢摸索著手裏煙袋鍋兒,也是憨笑不止。


    方老大肯出力,方老二跑外最是精明,方玉畫圖,方圓兒做了總指揮。


    第二日一早兒,吃過飯,兄妹幾個就出門了。


    方老二直接去了縣衙,打算尋上次的師爺,把村路和官路交叉口的地皮買下來。


    方玉和方圓兒兩個邁步丈量,算計著要蓋三間木房子,外加一個停車馬的大草棚。


    如今已經天寒地凍,打地基不現實。


    木房子簡單,地基也不過是多埋幾根柱子罷了。


    至於大草棚,可以供給路過的客人們暫時托付車馬。


    方老大拿了鐮刀和火折子,弟弟妹妹劃好了大概的範圍。


    他就動手開始割草,簡單清理一個邊界出來。


    這時候,方老二也風風火火趕了迴來,不等跳下馬車,他就喊道。


    “大哥,老三,圓兒,我買到了,哈哈,買到了!”


    一張黃色的契紙,被塞到了方玉手裏。


    方圓兒趕緊湊過去探看,路口方圓一畝,以後就是方家的地盤兒了。


    而且餃子館都上了府衙的檔子,取名叫平安餃子館,直接落到了趙金蓮的名下。


    也就是說同方家沒幹係,方家不會被視為商戶,自然也不耽擱方玉的科考。


    “太好了,這一冬日,咱家可是有營生了。”


    方圓兒歡唿,方老大和方玉也是笑了。


    “我留下放荒,老二去尋人砍樹建房子,爭取半個月就開張。”


    方老大難得做主一把,顯見也是期待家裏的買賣興隆。


    方玉要幫忙,被方老大攆著帶了方圓兒迴去。


    “天氣冷,別凍壞了妹子,你們迴去,我一個人就成。


    也不知道是不是要下雪,要快點兒幹活兒才成。”


    “不會下雪,大哥,起碼半個月不會下雪,足夠咱家建木房子了。”


    方圓兒說的篤定,方老大也就放了心。


    路口這邊燃起青煙,村人自然也是看得見。


    冬日閑著無事,很快就有人來湊熱鬧。


    聽說方家又要開餃子館,買了路口的地皮。


    村人都是羨慕,有了先前搶收那事兒,這一次沒人提工錢,都是紛紛嚷著要幫忙。


    方家也沒拒絕,說好一日兩頓飯,管飽兒。


    於是,二三十號村人就熱熱鬧鬧又開始了新工程。


    裏正胡大伯和村老兒們閑著無事,就過來看個熱鬧。


    對於方家日子的紅火,他們也是樂見其成。


    畢竟人人都愛比較,村裏人有方家領頭,不努力都不成啊。


    往年這個時候,村裏人不是閑話兒就是睡覺,已經開始貓冬兒了。


    今年卻有十幾個進城去尋雜工活計了,聽說也是打算建新院子呢。


    雖然,他們幹一輩子也不見得能建成方家那般,但目標總是要有的。


    萬雲山上,旁的沒有,樹木可比比皆是。


    眾人砍了樹迴來,樹幹留下建房子,樹枝就堆起來做柴火。


    停車馬的草棚是最先建起來的,遮風也能暫時歇腳兒。


    方家送來午飯和晚飯,眾人留湊一起說笑吃喝。


    方家有方圓兒這個吃貨在,家裏銀錢也足,自然不會虧待幹活兒的村人們。


    中午是五花肉燉豆腐,晚上就是羊雜湯加發麵餅。


    眾人吃的滿意之極,這力氣也就不肯吝惜。


    眨眼間就是十二三日過去,三間通長的大木房子就建起來了。


    房子是坐東朝西,西邊麵對大路,北邊就是通往村裏的土路。


    屋裏靠牆砌了兩鋪大炕,鋪了嶄新的草席。


    草席上又放了炕桌兒,桌下有棉花兒坐墊兒,備著怕冷的客人在炕上吃飯。


    在土炕和窗子中間,還砌了兩個土爐子,爐子燒火,暖了一側的火牆。


    熱氣從火牆通過,最後在房頂的煙囪排出去。


    爐子燒水泡茶,火牆取暖,兩邊都方便。


    而房子中間靠後,還搭了一個櫃台,備著平日算賬,招唿客人。


    櫃台一側是通往後廚的小門兒。


    所謂後廚,其實類似於後罩房。


    同木房子通常,靠牆搭建了兩座灶台,四口灶眼兒,燒水煮餃子時候,前邊的大炕也就熱了。


    其餘地方也寬敞,存放米麵或者包餃子,都不至於轉不開身體。


    為了家裏女眷出入方便,另外還在角落開了個後門。


    平日出入就可以不走前邊大堂了。


    而後門外堆著柴垛,擋風也遮耳目。


    存車的草棚在南邊,背風處開門,也不怕有怪味道吹屋裏來。


    趙金蓮先前還說,一切交給兒女們張羅。


    但這會兒哪裏還忍得住啊,帶了兩個兒媳,這裏擦擦,那裏抹抹。


    還一疊聲喊了閨女列單子,鍋碗瓢盆都要添不少。


    村裏人也是頂了冷風走來,進屋轉轉,大炕上坐坐,都是跟著高興。


    眾人提前完工,卻沒吃夠方家的好飯菜。


    大壯和強子幾個同方老二交好,就玩笑說道。


    “不如,我們在上山打幾日柴火吧。這麽大的房子可是缺不了燒火柴!”


    “就是啊,以後家裏來客人,我再被擠出來,可是有地方睡了。


    這大炕燒起來太熱乎了,睡著一定舒坦。”


    方老二也是瞧著那些樹枝,怕是不夠燒。


    眾人這般,簡直正合他心意,於是就應道。


    “成啊,大夥兒賣點兒力氣,打點兒好柴火。


    我讓家裏包餃子,完工時候,請你們吃頓好的!”


    “哈哈,這可是你說的,賴不掉!”


    “賴掉也不行,咱們都記著呢。”


    都是年輕人,吆喝起來,聲音都要掀翻房頂兒。


    方老漢在另一邊陪著胡大伯等人說話,見此就邀請道。


    “到時候,也請老哥哥幾個來嚐個新鮮。”


    胡大伯等人也沒推辭,笑道。


    “好,我讓家裏小子買掛爆竹,到時候也熱鬧熱鬧。”


    說笑間也就這麽定了下來。


    方老二趕了馬車跑了幾趟城裏,買細麵,豬肉,調料,鍋碗瓢盆,茶壺茶碗,忙的是不亦樂乎。


    方圓兒關了自家院門兒,手把手的教老娘和嫂子,合麵,調餡兒,包餃子。


    什麽活計都是,在於用心,很多小竅門兒不起眼兒,卻能起大作用。


    怎麽合麵,餃子皮勁道,調餡兒時候放調料的正確順序,甚至是煮餃子,不同餡料都有不同的時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門團寵小嬌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期遲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期遲遲並收藏農門團寵小嬌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