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墨初一看見她,立刻上前來查看她燙傷的右手,見到上麵隻留下了淺淺的紅印子,方才放下心來。
“蘭蘭,下迴可要小心些了。”
“好。”夜蘭乖巧點頭。
兩人一起出發去鐵塔鎮,昨夜做的藥膏不算多也不算少,夜蘭這個小身板背起來有些吃力,白墨初主動提起背簍,背在自己身上。
一身黑色勁裝背起竹編的背簍,看起來倒多了一絲煙火氣息,白墨初衝夜蘭點了點頭:“我們走吧。”
路上,白墨初沒有說昨晚他去了哪裏,夜蘭也沒有主動問,兩人神色如常的走著,假裝什麽事也沒有發生。
路過一個岔路口時,忽然聽到了遠處傳來了嗩呐吹吹打打的聲音,兩人抬頭望去,遠遠的,一隊披麻戴孝的隊伍正在衝著他們走來。
按照當地習俗,死者為大,遇上這種情況,活人需得給死人讓路。夜蘭拉著白墨初退到土路邊上,等著那個抬著棺材的隊伍走過去。
很快,喪葬隊伍從他們身邊經過。為首的是敲鑼打鼓的樂人,接著,是一個滿臉悲痛的年輕男子,身旁跟著一個上了年齡的老人,她哭得傷心,幾次都差點昏厥過去,幸虧身邊有幾人扶著,這才一直撐到了現在。
人群後麵,是一個蓋著紅布的棺材,鄉村習俗,蓋紅布是有辟邪的作用。
這一群人哭得傷心,直讓聽者有落淚的衝動。
夜蘭抽了抽鼻子,低下頭跟著默哀。
前世即便她看過了不少病人,然而仍舊沒有看慣生死,不管是什麽人,隻要能救,她都願意去救,畢竟,人生在世,命就隻有一條,死了,就真的什麽都沒了。
喪葬的隊伍終於走完,土路因為有人經過而揚起的塵埃也逐漸落地。
夜蘭原本就低著頭,在看到地上的痕跡時,立刻瞪大了眼睛,想也不想就飛奔起來。
她攔在了喪葬隊伍的最前頭。
“停下來!我是一名大夫,棺材裏的人沒有死,你們把棺材打開,快讓我救她性命。”夜蘭著急地說道。
王懷瑾一臉不可置信地看著她,他還沒來得及說話,就聽到他身後有人大聲嗬斥道:“這是誰,哪來的瘋丫頭?快把她趕走,別耽誤了下葬的時辰。”
這是他二叔王傲奇的聲音。他二叔一向是個急性子,不怪他。
若是棺材中的人跟他沒有關係,他在送葬途中乍一看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和一個看起來奇奇怪怪的少年攔住了喪葬隊伍,跟他們說棺材裏的人沒有死,他也會以為他們是來搗蛋的。
可是如今棺材裏躺著的,是他難產而死的娘子,一屍兩命啊。若是他的妻子沒死,他將會擁有溫婉的夫人和活潑的孩子,那麽美好的生活,讓王懷瑾不敢放棄任何希望。
王懷瑾沉默著,他想看看眼前的姑娘是真的有本事,還是瘋瘋癲癲來搗蛋的人。
見眾人大都麵麵相覷,十分懷疑的表情,夜蘭再一次迅速說道:“請大家不要猶豫了,我確定棺材裏的人還有救,快放下棺材讓我救治,多耽誤一分,病人的危險就多一分。”
王傲奇上下打量了夜蘭一眼,嗤笑道:“你的意思是,鎮子裏坐館多年的大夫,還不如你一個從哪裏冒出來的小丫頭診斷的正確?”
夜蘭點頭:“的確如此。”
眾人立刻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夜蘭可沒時間等他們議論,她看出來了,這位走在前頭的年輕男子應該跟棺材裏的人關係最為密切,她直接走到王懷瑾麵前,微仰著臉說道:“公子,你難道不想讓棺材裏的人活過來嗎?”
想!怎麽會不想!做夢都在想!
王懷瑾一雙漆黑的眼睛緊緊地盯著她,緩緩地將心中的疑惑問出口:“你說我夫人沒有死,何以見得?”
夜蘭伸出手來,示意王懷瑾跟著她走,直走到蓋著大紅布的棺材後頭,夜蘭才停住了腳步,她把手指向了棺材後頭的地麵上。
眾人一見,皆愕然。
隻見他們一路走來的路麵上,鮮紅的刺眼的鮮血赫然蔓延了一路,幾乎每走幾步,就會有一片,看起來觸目驚心。
隱隱的,王懷瑾似乎聽到了有水滴的聲音,滴答,滴答,一聲一聲極其微弱。然而,在看到了地上的鮮血之後,這幾乎弱不可聞的聲音,就像擂鼓聲一般,一下一下,在他耳邊炸開。
他幾乎是下意識地看向了棺材底下,那裏,鮮紅的鮮血正順著棺材縫瘋狂地往外湧出,不過停住了這一會兒,棺材底下已經積攢了一大片的鮮血。
“這是鮮血,不是淤血,說明棺材中的人並沒有斷氣,她還有救。”夜蘭指著鮮血,萬分肯定地說道。
王懷瑾立刻抬頭:“二叔,把棺材打開。”
“不可。”王傲奇想也不想地就拒絕了:“芝丫頭已經走了,再開棺材驚動故人,太不吉利了。”
說罷,他催促王懷瑾道:“再不走,真要耽誤了時辰了,你忘了先生給芝丫頭算的,巳時下葬,來世她會投個好胎。”
王傲奇招唿眾人繼續往前走,王懷瑾突然死死地撲在了棺材之上:“二叔,蘭芝還有救,你讓他們把棺材打開,要不然,咱都別走了。”
王傲奇氣得張嘴就要罵他,左腿忽然被人緊緊抱住,他低頭,看到抱住他的人,慌忙就要把她拉起來:“鄭娘子,你這是做什麽?你快起來,這真是要折煞我了。”
鄭娘子就是方才站在王懷瑾旁邊,哭得極為傷心的上了年紀的老人,她是王懷瑾的嶽母,也就是棺材內女子的親娘。
隻見她紅腫著雙眼,沙啞著嗓子向著王傲奇哀求道:“他二叔,求你了,讓這位小大夫救救我閨女吧,不管救得了還是救不了,起碼讓她試一試啊!若是,若是,真救不成,我會給芝兒多燒點紙,她會諒解的。”
鄭娘子是王家村裏唯一的寡婦,丈夫去得早,她一個人不辭辛勞的帶大了王蘭芝,卻不想如今白發人送黑發人,這幾日她差點要隨孩子而去了。
“蘭蘭,下迴可要小心些了。”
“好。”夜蘭乖巧點頭。
兩人一起出發去鐵塔鎮,昨夜做的藥膏不算多也不算少,夜蘭這個小身板背起來有些吃力,白墨初主動提起背簍,背在自己身上。
一身黑色勁裝背起竹編的背簍,看起來倒多了一絲煙火氣息,白墨初衝夜蘭點了點頭:“我們走吧。”
路上,白墨初沒有說昨晚他去了哪裏,夜蘭也沒有主動問,兩人神色如常的走著,假裝什麽事也沒有發生。
路過一個岔路口時,忽然聽到了遠處傳來了嗩呐吹吹打打的聲音,兩人抬頭望去,遠遠的,一隊披麻戴孝的隊伍正在衝著他們走來。
按照當地習俗,死者為大,遇上這種情況,活人需得給死人讓路。夜蘭拉著白墨初退到土路邊上,等著那個抬著棺材的隊伍走過去。
很快,喪葬隊伍從他們身邊經過。為首的是敲鑼打鼓的樂人,接著,是一個滿臉悲痛的年輕男子,身旁跟著一個上了年齡的老人,她哭得傷心,幾次都差點昏厥過去,幸虧身邊有幾人扶著,這才一直撐到了現在。
人群後麵,是一個蓋著紅布的棺材,鄉村習俗,蓋紅布是有辟邪的作用。
這一群人哭得傷心,直讓聽者有落淚的衝動。
夜蘭抽了抽鼻子,低下頭跟著默哀。
前世即便她看過了不少病人,然而仍舊沒有看慣生死,不管是什麽人,隻要能救,她都願意去救,畢竟,人生在世,命就隻有一條,死了,就真的什麽都沒了。
喪葬的隊伍終於走完,土路因為有人經過而揚起的塵埃也逐漸落地。
夜蘭原本就低著頭,在看到地上的痕跡時,立刻瞪大了眼睛,想也不想就飛奔起來。
她攔在了喪葬隊伍的最前頭。
“停下來!我是一名大夫,棺材裏的人沒有死,你們把棺材打開,快讓我救她性命。”夜蘭著急地說道。
王懷瑾一臉不可置信地看著她,他還沒來得及說話,就聽到他身後有人大聲嗬斥道:“這是誰,哪來的瘋丫頭?快把她趕走,別耽誤了下葬的時辰。”
這是他二叔王傲奇的聲音。他二叔一向是個急性子,不怪他。
若是棺材中的人跟他沒有關係,他在送葬途中乍一看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和一個看起來奇奇怪怪的少年攔住了喪葬隊伍,跟他們說棺材裏的人沒有死,他也會以為他們是來搗蛋的。
可是如今棺材裏躺著的,是他難產而死的娘子,一屍兩命啊。若是他的妻子沒死,他將會擁有溫婉的夫人和活潑的孩子,那麽美好的生活,讓王懷瑾不敢放棄任何希望。
王懷瑾沉默著,他想看看眼前的姑娘是真的有本事,還是瘋瘋癲癲來搗蛋的人。
見眾人大都麵麵相覷,十分懷疑的表情,夜蘭再一次迅速說道:“請大家不要猶豫了,我確定棺材裏的人還有救,快放下棺材讓我救治,多耽誤一分,病人的危險就多一分。”
王傲奇上下打量了夜蘭一眼,嗤笑道:“你的意思是,鎮子裏坐館多年的大夫,還不如你一個從哪裏冒出來的小丫頭診斷的正確?”
夜蘭點頭:“的確如此。”
眾人立刻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夜蘭可沒時間等他們議論,她看出來了,這位走在前頭的年輕男子應該跟棺材裏的人關係最為密切,她直接走到王懷瑾麵前,微仰著臉說道:“公子,你難道不想讓棺材裏的人活過來嗎?”
想!怎麽會不想!做夢都在想!
王懷瑾一雙漆黑的眼睛緊緊地盯著她,緩緩地將心中的疑惑問出口:“你說我夫人沒有死,何以見得?”
夜蘭伸出手來,示意王懷瑾跟著她走,直走到蓋著大紅布的棺材後頭,夜蘭才停住了腳步,她把手指向了棺材後頭的地麵上。
眾人一見,皆愕然。
隻見他們一路走來的路麵上,鮮紅的刺眼的鮮血赫然蔓延了一路,幾乎每走幾步,就會有一片,看起來觸目驚心。
隱隱的,王懷瑾似乎聽到了有水滴的聲音,滴答,滴答,一聲一聲極其微弱。然而,在看到了地上的鮮血之後,這幾乎弱不可聞的聲音,就像擂鼓聲一般,一下一下,在他耳邊炸開。
他幾乎是下意識地看向了棺材底下,那裏,鮮紅的鮮血正順著棺材縫瘋狂地往外湧出,不過停住了這一會兒,棺材底下已經積攢了一大片的鮮血。
“這是鮮血,不是淤血,說明棺材中的人並沒有斷氣,她還有救。”夜蘭指著鮮血,萬分肯定地說道。
王懷瑾立刻抬頭:“二叔,把棺材打開。”
“不可。”王傲奇想也不想地就拒絕了:“芝丫頭已經走了,再開棺材驚動故人,太不吉利了。”
說罷,他催促王懷瑾道:“再不走,真要耽誤了時辰了,你忘了先生給芝丫頭算的,巳時下葬,來世她會投個好胎。”
王傲奇招唿眾人繼續往前走,王懷瑾突然死死地撲在了棺材之上:“二叔,蘭芝還有救,你讓他們把棺材打開,要不然,咱都別走了。”
王傲奇氣得張嘴就要罵他,左腿忽然被人緊緊抱住,他低頭,看到抱住他的人,慌忙就要把她拉起來:“鄭娘子,你這是做什麽?你快起來,這真是要折煞我了。”
鄭娘子就是方才站在王懷瑾旁邊,哭得極為傷心的上了年紀的老人,她是王懷瑾的嶽母,也就是棺材內女子的親娘。
隻見她紅腫著雙眼,沙啞著嗓子向著王傲奇哀求道:“他二叔,求你了,讓這位小大夫救救我閨女吧,不管救得了還是救不了,起碼讓她試一試啊!若是,若是,真救不成,我會給芝兒多燒點紙,她會諒解的。”
鄭娘子是王家村裏唯一的寡婦,丈夫去得早,她一個人不辭辛勞的帶大了王蘭芝,卻不想如今白發人送黑發人,這幾日她差點要隨孩子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