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沿江大道走不遠,往西一條寬闊的道路,兩行柳樹排列兩邊,翠綠成蔭。
沈至清看著柳樹,心想,用不了多久,這些葉子就會掉光,到時候,光禿禿的一片,也不知道會是什麽樣的風景。
如果自己記得沒有錯的話,再往前麵走不遠,就是陳家莊了。
雇的這一輛馬車,倒也順心,馬的脖子上還掛著鈴鐺,隨著嗒嗒的馬蹄聲,節奏倒也悅耳。
估摸著過了半個時辰,馬車就到了陳家莊的村口。
沈至清下了馬車,看到一老者坐在樹下的椅子上,一動也不動,樣子顯得十分悠閑。
順著老者的目光往上看去,原來,樹枝上掛著兩個鳥籠子,兩隻畫眉正翹著尾巴,對嘴叫,非常好聽。
沈至清向前走了兩步,對著那個老者施了一禮,說道:“老人家,一向可好?”
老者聽鳥叫聽的入神,好像什麽都沒有聽見,沈至清又提高了嗓門兒,把話說了一遍,老者這才迴過頭來。
一看有人問話,急忙問道:“你有什麽事啊?”
沈至清說:“請問老人家,陳成的家住何處?怎麽走?”
老者聽完以後,臉上就露出了疑惑的神情,“你是什麽人?找陳成有什麽事兒?”
沈至清說:“我是寧誌縣的差人,受人之托,捎一封書信給他!”
“是誰,誰讓你捎的信?”
老者的神情有些異樣,沈至清想了想,迴答道,“一個叫馬龍的。”
一聽說是馬龍,老者立刻著急的問,“我那外甥馬龍怎麽了?怎麽會是衙門裏捎過來的信?”
沈至清一聽忙問道,“難道您就是陳成老人家?”
老者點了點頭,皺著眉頭說:“正是老朽!”
還以為自己打聽陳成需要一段時間,可沒想到,眼前的這個老者就是,這讓沈至清喜出望外。
“老人家,這件事情真是一言難盡!”
陳成急忙說道:“此地不是講話之所,請到家裏來!”
由於心裏著急,陳成也不管鳥籠和椅子了,急匆匆的帶著沈至清朝家裏走。
沈至清說道:“老人家,我這裏有馬車,不如,你上車吧!”
陳成看了看沈至清,隨後點頭,一起坐上了馬車。
馬車走了大約有一炷香的時間,就在一片樓房瓦舍麵前停了下來。
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宅子,紅油漆刷的特別亮,門樓高大門頭橫匾,書有“陳宅”兩個燙金的大字。
門框左右寫有對聯,上聯寫“忠厚傳家久”,下聯書“詩書繼世長。”
沈至清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個有身份的人,
進了大門,來到客廳,陳成讓家人獻上香茶,這才問:“官差大人,究竟是怎麽迴事?”
沈至清拿出書信遞給陳成,又把馬龍的事情簡單的說了一遍,陳成看完書信,沉思了一會兒,說道:“官差大人,你是馬龍的恩人,也就是我陳成的恩人,恩人不要著急走,在老朽這裏住幾天,我一定好酒好肉的款待!”
沈至清卻說:“我沒有時間,馬龍女兒的信,我還得送過去!”
陳成說,“請問官差大人,書信現在在哪裏?”
沈至清從懷裏摸掏出信件來,說,“這不是嗎?”
陳成說,“恩人不要去送了,把這封信給了我便是,我先到馬家莊去看看我那外重外甥女兒,再到寧誌縣的大牢裏去探監!”
沈至清說道:“那也好,倒省了我不少事兒!”
說完以後,就把給馬翠英的信交給了陳成。
陳成讓家人擺上酒席,叫上趕車的把式,一同就餐。
陳在吃飯的時候,頻頻給沈至清敬酒:沈至清一一答謝。
推杯換盞之間,陳成從沈至清的嘴裏了解事情的真相,可沈至清還是隱瞞了一些事情,至少,沒有把馬翠英已經死了的消息告訴陳成。
沈至清有些不可置信的說,“說實話,我還以為馬龍的舅舅是一個老態龍鍾的人,沒想到,你和馬龍這歲數看起來差不多呀?”
陳成笑著說:“恩人呀,我姐姐有了馬龍以後,我母親才生下了我,我們這是大外甥小舅舅,從歲數上,我還小他兩歲呢!”
沈至清一聽,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麽迴事兒。
酒足飯飽以後,沈至清要起身告辭,陳成再三挽留不住,就讓家人拿來了五十兩紋銀,算是答謝。
沈至清說道,“老人家,說句掏心窩子的話,你去了寧誌縣,怎麽著也得需要錢:這些錢我就不收下了!”
沈至清說的是實話,一想起馬龍和馬翠英的遭遇,沈至清的心裏就感覺一陣憋屈,自己來送信,可不是為了賺他這送信的錢。
陳成卻說:“恩人呀,這點小錢不算什麽,還望恩人務必收下,否則的話,就是小瞧老朽了!”
沈至清沒有辦法,隻好拿了銀兩,告別陳成,重新迴了寧誌縣的衙門。
沈至清走了以後,陳成就發起愁來,自己是有些家底的,人丁也算興旺,用別人的話說,就是小日子過得還可以。
今天,聽說外甥家裏出了這種事兒,當舅舅的能不管嗎,這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簡單的和家裏交代了一番,就讓下人套上馬車,帶足了銀兩直奔馬家莊。
陳成從家裏起身的時候,剛過午時,半個時辰就來到江邊,乘船過江上岸,一路馬不停蹄,日頭將落的時候,就到了馬家莊。
馬龍的家就住在村頭,車到馬家莊口,陳成下車上前叩門,才發現大門落鎖,家裏居然沒有人。
“這是怎麽迴事,家裏怎麽能沒人呢?”
陳成正在疑惑,身後就響起一個聲音,“您是誰?請問找誰呀?”
陳成轉過身去,看到一位年輕的小夥子,就謙虛的迴答道:“我來訪親戚,這家的人都去了哪裏?”
“你找馬叔啊,也不知道他去哪裏了,他有一個女兒,最近這段時間,也沒見過他的女兒,這門都鎖了一陣子了!”
陳成聽完以後,眉頭皺成了一個疙瘩,心裏也升起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翠英一個女孩子家,能去哪裏呢?
沈至清看著柳樹,心想,用不了多久,這些葉子就會掉光,到時候,光禿禿的一片,也不知道會是什麽樣的風景。
如果自己記得沒有錯的話,再往前麵走不遠,就是陳家莊了。
雇的這一輛馬車,倒也順心,馬的脖子上還掛著鈴鐺,隨著嗒嗒的馬蹄聲,節奏倒也悅耳。
估摸著過了半個時辰,馬車就到了陳家莊的村口。
沈至清下了馬車,看到一老者坐在樹下的椅子上,一動也不動,樣子顯得十分悠閑。
順著老者的目光往上看去,原來,樹枝上掛著兩個鳥籠子,兩隻畫眉正翹著尾巴,對嘴叫,非常好聽。
沈至清向前走了兩步,對著那個老者施了一禮,說道:“老人家,一向可好?”
老者聽鳥叫聽的入神,好像什麽都沒有聽見,沈至清又提高了嗓門兒,把話說了一遍,老者這才迴過頭來。
一看有人問話,急忙問道:“你有什麽事啊?”
沈至清說:“請問老人家,陳成的家住何處?怎麽走?”
老者聽完以後,臉上就露出了疑惑的神情,“你是什麽人?找陳成有什麽事兒?”
沈至清說:“我是寧誌縣的差人,受人之托,捎一封書信給他!”
“是誰,誰讓你捎的信?”
老者的神情有些異樣,沈至清想了想,迴答道,“一個叫馬龍的。”
一聽說是馬龍,老者立刻著急的問,“我那外甥馬龍怎麽了?怎麽會是衙門裏捎過來的信?”
沈至清一聽忙問道,“難道您就是陳成老人家?”
老者點了點頭,皺著眉頭說:“正是老朽!”
還以為自己打聽陳成需要一段時間,可沒想到,眼前的這個老者就是,這讓沈至清喜出望外。
“老人家,這件事情真是一言難盡!”
陳成急忙說道:“此地不是講話之所,請到家裏來!”
由於心裏著急,陳成也不管鳥籠和椅子了,急匆匆的帶著沈至清朝家裏走。
沈至清說道:“老人家,我這裏有馬車,不如,你上車吧!”
陳成看了看沈至清,隨後點頭,一起坐上了馬車。
馬車走了大約有一炷香的時間,就在一片樓房瓦舍麵前停了下來。
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宅子,紅油漆刷的特別亮,門樓高大門頭橫匾,書有“陳宅”兩個燙金的大字。
門框左右寫有對聯,上聯寫“忠厚傳家久”,下聯書“詩書繼世長。”
沈至清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個有身份的人,
進了大門,來到客廳,陳成讓家人獻上香茶,這才問:“官差大人,究竟是怎麽迴事?”
沈至清拿出書信遞給陳成,又把馬龍的事情簡單的說了一遍,陳成看完書信,沉思了一會兒,說道:“官差大人,你是馬龍的恩人,也就是我陳成的恩人,恩人不要著急走,在老朽這裏住幾天,我一定好酒好肉的款待!”
沈至清卻說:“我沒有時間,馬龍女兒的信,我還得送過去!”
陳成說,“請問官差大人,書信現在在哪裏?”
沈至清從懷裏摸掏出信件來,說,“這不是嗎?”
陳成說,“恩人不要去送了,把這封信給了我便是,我先到馬家莊去看看我那外重外甥女兒,再到寧誌縣的大牢裏去探監!”
沈至清說道:“那也好,倒省了我不少事兒!”
說完以後,就把給馬翠英的信交給了陳成。
陳成讓家人擺上酒席,叫上趕車的把式,一同就餐。
陳在吃飯的時候,頻頻給沈至清敬酒:沈至清一一答謝。
推杯換盞之間,陳成從沈至清的嘴裏了解事情的真相,可沈至清還是隱瞞了一些事情,至少,沒有把馬翠英已經死了的消息告訴陳成。
沈至清有些不可置信的說,“說實話,我還以為馬龍的舅舅是一個老態龍鍾的人,沒想到,你和馬龍這歲數看起來差不多呀?”
陳成笑著說:“恩人呀,我姐姐有了馬龍以後,我母親才生下了我,我們這是大外甥小舅舅,從歲數上,我還小他兩歲呢!”
沈至清一聽,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麽迴事兒。
酒足飯飽以後,沈至清要起身告辭,陳成再三挽留不住,就讓家人拿來了五十兩紋銀,算是答謝。
沈至清說道,“老人家,說句掏心窩子的話,你去了寧誌縣,怎麽著也得需要錢:這些錢我就不收下了!”
沈至清說的是實話,一想起馬龍和馬翠英的遭遇,沈至清的心裏就感覺一陣憋屈,自己來送信,可不是為了賺他這送信的錢。
陳成卻說:“恩人呀,這點小錢不算什麽,還望恩人務必收下,否則的話,就是小瞧老朽了!”
沈至清沒有辦法,隻好拿了銀兩,告別陳成,重新迴了寧誌縣的衙門。
沈至清走了以後,陳成就發起愁來,自己是有些家底的,人丁也算興旺,用別人的話說,就是小日子過得還可以。
今天,聽說外甥家裏出了這種事兒,當舅舅的能不管嗎,這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簡單的和家裏交代了一番,就讓下人套上馬車,帶足了銀兩直奔馬家莊。
陳成從家裏起身的時候,剛過午時,半個時辰就來到江邊,乘船過江上岸,一路馬不停蹄,日頭將落的時候,就到了馬家莊。
馬龍的家就住在村頭,車到馬家莊口,陳成下車上前叩門,才發現大門落鎖,家裏居然沒有人。
“這是怎麽迴事,家裏怎麽能沒人呢?”
陳成正在疑惑,身後就響起一個聲音,“您是誰?請問找誰呀?”
陳成轉過身去,看到一位年輕的小夥子,就謙虛的迴答道:“我來訪親戚,這家的人都去了哪裏?”
“你找馬叔啊,也不知道他去哪裏了,他有一個女兒,最近這段時間,也沒見過他的女兒,這門都鎖了一陣子了!”
陳成聽完以後,眉頭皺成了一個疙瘩,心裏也升起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翠英一個女孩子家,能去哪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