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夫人道,“之前用了太久,謔了口,用磨刀石重新磨過了的。”
李昭伸手拿起那把菜刀,目光所至,刀口鋒利,被磨刀石磨的發亮。
此時那隻大黃狗不耐睡,伸個懶腰,站起身來搖尾巴,往眾人處繞了一圈,最後停在李昭腳邊,用鼻子嗅著,突然大聲“汪汪”吠個不停,晏歡歡與陳叔急忙攔在李昭前麵,慌慌亂亂用腳把狗踢走。
“這隻狗是你養的嗎?”李昭躲在晏歡歡身後,低頭問她。
晏歡歡搖頭道,“這不是我家的,是這個女人自己帶過來的。”
晏夫人慢悠悠叫了一聲,“大黃迴來,不可以這樣。”
那狗立刻乖覺的住了嘴,搖搖尾巴走開來,似乎還有些戀戀不舍,一步三迴頭的朝李昭看去。
晏歡歡有些奇怪,“佐史,您身上藏了肉骨頭嗎?”
李昭沒有理會她,隻問道,“晏夫人,這狗是您一直養著的嗎?”
晏夫人從砧板上拿起零碎的肉沫骨頭,往外一丟,那狗飛也似的衝出到了院子,晏夫人搽了搽手,“小婦人孤兒寡母,用來看家護院的,不小心衝撞到大人了,大人莫怪罪。”
李昭看著那條狗似乎若有所思,這時門口突然有些嘈雜,他們往外看去,隻見一個少年男子正與守門的差役爭吵,想要進來。
晏夫人瞧見忙輕喊,“那是小婦人兒子,請官老爺們讓他進來罷。”
那少年男子奔進來,扶住晏夫人的胳膊,一臉關切,“阿娘,你沒事吧?”
晏夫人含淚搖頭,“你怎麽這個時辰迴來了?”
“我聽人說官差又上我們家來了,就與老師告了假,急急忙忙趕來。”
楊詠德介紹道,“這便是晏全的繼子,原姓章,如今叫晏飛安,是縣裏洪舉人的學生。”
晏飛安將晏夫人護在身後,向楊詠德拱手行禮,“不知縣太爺二次登門,可是查訪到什麽了?”
這人生的眉目清秀,禮數周到,說話也客氣,可言語間總有些得理不饒人的倨傲。
孫向文攔在楊詠德之前開口,“此案不是尋常案子,是兩縣並查的大案,自然要審慎,本官來你這家中勘察,是簽了堂令,報了上官的,爾等莫要阻攔生事。”
晏飛安倒是平靜,“晚生並沒有阻攔,隻是詢問案情,到底查出什麽了,或者究竟有沒有太爺們說的兇案,還是太爺們公務繁忙,一時不察受人蒙蔽了。”
晏歡歡冷冷哼了一聲,“兄長,聽你這話,太爺們都是受我一個弱女子蒙蔽了,我可真有本事,能欺到官爺們麵前,我這麽有本事,怎麽還會被你們弄到家破人亡,自己也被賣人為奴!”
晏飛安蔑斜她一眼,“我並不知道你的想法,人心隔肚皮,自我母親嫁進來以後並未多少虧待過你,你如今卻是恩將仇報,活脫脫的白眼狼!”
晏歡歡被氣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她不想潑婦一般與這人爭吵。她記得李昭說過,沒有證據之前,一切爭論都沒有意義。
孫向文見這幾個人爭鋒相對,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隻好低聲問李昭,“佐史可看出什麽了?”
李昭望著那被挖的七零八落的院子,聲音不大,卻能讓在場的人都聽清楚,“這院中泥土多是黃棕壤,這是普通人家裏種植果菜最常見的土壤,可這葡萄棚架處卻略有不同,是暗棕色的。”
孫向文忙讓差役們拾了兩種泥土過來仔細分辨,土都是棕泥,隻有一個略黃,一個偏棕,不仔細留神是看不出來的。
李昭繼續道,“暗棕壤多在叢林密布之處,多腐殖物滋生,一般是不會出現在市井人家之中的,晏夫人,晏公子,請你們解釋一下。”
晏飛安冷笑一聲,“大人,我與我母親搬到這裏不過半年有餘,我怎麽知道這裏的土是何種顏色,這要等找到我那父親再問他了。”
李昭眼色沉厲的睨著他,“黃棕壤是舊土,土質已經略微沙化,可這暗棕壤卻是新土,潮濕的很。”
晏夫人在一旁哭了起來,“難不成這土壤不一樣,就是說我們殺人了不成,官老爺可不能這樣冤枉小婦人。”
楊詠德忙出來勸慰,“本官會據實調查,你們莫要再胡攪蠻纏。”
李昭沉默了一會兒,低聲吩咐孫向文,“今日先到這裏,葡萄架下的泥土,黃狗,廚房裏的剁骨刀,這些物證要一並帶走。”
孫向文點頭會意,張羅衙役們拿了一塊大麻布,包了一大包泥,又把刀包起來,牽了大黃狗準備離去。
晏夫人看要把狗帶走,忙上前攔住,“這大黃與小婦人相依為命數年,官爺們手下留情,不要將它帶走!”
差役們喝了一聲,“這些都是物證,爾等休要攔路,否則將你們一起帶走。”
晏夫人被恫嚇住,靠在晏飛安懷裏嗚嗚直哭。
李昭與孫向文等人早已當先出去,楊詠德坐進轎子,心中總有些不快,這二進宮也沒有查出個好歹來,可是礙著孫向文的麵子也不好說些什麽,隻好暫且先看下去,他身邊那個佐史究竟有沒有本事。
差役們開道迴去,到了衙門,楊詠德還有幾宗案件需要審理,便去了公堂,李昭與孫向文進了內衙,看見廖和與棠墨白正站在門口等他們。
孫向文安排他們去了楊詠德安排給自己的書齋。
李昭往下首處的一張太師椅上坐下。
廖和與棠墨白朝他叩拜行禮。
孫向文在一旁剛要開口,李昭頗為疲累的揉揉一側太陽穴,聲音清清和和有些沒力氣,“孫縣令,如今在外,我是你的佐史,您隻管在上首坐下,免得隔牆有耳,徒惹是非。”
孫向文不免撓頭,“殿下…不,佐史,怎麽知道下官要說什麽,如此便恕下官失禮了。”
孫向文便往堂上坐了,又讓外麵的差役拿了李昭要的物證進來。
李昭指著那把剁骨刀,“麻煩孫縣令差人去縣裏的鐵匠鋪問問是誰家的手筆,找個同樣形製的迴來對比一下。”
“另外這些泥土,得去眉縣附近的樹林尋,主要注意晏家與那個晏飛安學堂之間的路上有無茂密樹林,極有可能便是埋屍之所,去的時候帶上那隻狗,狗要餓著,不能吃飽。”
“還有,請孫縣令全力尋找那漢源縣牙婆的下落,牙婆的口供是關鍵一步,怕隻怕…。”
李昭沒有說下去。
孫向文問,“殿下…佐史,是怕那牙婆遭人毒手了?”
李昭點頭,“也許…不至於,不過還請您盡快安排人手查訪。”
孫向文應下來,又問,“您覺得這起案子究竟如何?”
李昭眉頭略蹙,低著頭喝了一盞茶水,“未見屍骨,一切都無法定論。”
孫向文點頭稱是,又歎一聲,與眾人告辭,出去布置。
李昭伸手拿起那把菜刀,目光所至,刀口鋒利,被磨刀石磨的發亮。
此時那隻大黃狗不耐睡,伸個懶腰,站起身來搖尾巴,往眾人處繞了一圈,最後停在李昭腳邊,用鼻子嗅著,突然大聲“汪汪”吠個不停,晏歡歡與陳叔急忙攔在李昭前麵,慌慌亂亂用腳把狗踢走。
“這隻狗是你養的嗎?”李昭躲在晏歡歡身後,低頭問她。
晏歡歡搖頭道,“這不是我家的,是這個女人自己帶過來的。”
晏夫人慢悠悠叫了一聲,“大黃迴來,不可以這樣。”
那狗立刻乖覺的住了嘴,搖搖尾巴走開來,似乎還有些戀戀不舍,一步三迴頭的朝李昭看去。
晏歡歡有些奇怪,“佐史,您身上藏了肉骨頭嗎?”
李昭沒有理會她,隻問道,“晏夫人,這狗是您一直養著的嗎?”
晏夫人從砧板上拿起零碎的肉沫骨頭,往外一丟,那狗飛也似的衝出到了院子,晏夫人搽了搽手,“小婦人孤兒寡母,用來看家護院的,不小心衝撞到大人了,大人莫怪罪。”
李昭看著那條狗似乎若有所思,這時門口突然有些嘈雜,他們往外看去,隻見一個少年男子正與守門的差役爭吵,想要進來。
晏夫人瞧見忙輕喊,“那是小婦人兒子,請官老爺們讓他進來罷。”
那少年男子奔進來,扶住晏夫人的胳膊,一臉關切,“阿娘,你沒事吧?”
晏夫人含淚搖頭,“你怎麽這個時辰迴來了?”
“我聽人說官差又上我們家來了,就與老師告了假,急急忙忙趕來。”
楊詠德介紹道,“這便是晏全的繼子,原姓章,如今叫晏飛安,是縣裏洪舉人的學生。”
晏飛安將晏夫人護在身後,向楊詠德拱手行禮,“不知縣太爺二次登門,可是查訪到什麽了?”
這人生的眉目清秀,禮數周到,說話也客氣,可言語間總有些得理不饒人的倨傲。
孫向文攔在楊詠德之前開口,“此案不是尋常案子,是兩縣並查的大案,自然要審慎,本官來你這家中勘察,是簽了堂令,報了上官的,爾等莫要阻攔生事。”
晏飛安倒是平靜,“晚生並沒有阻攔,隻是詢問案情,到底查出什麽了,或者究竟有沒有太爺們說的兇案,還是太爺們公務繁忙,一時不察受人蒙蔽了。”
晏歡歡冷冷哼了一聲,“兄長,聽你這話,太爺們都是受我一個弱女子蒙蔽了,我可真有本事,能欺到官爺們麵前,我這麽有本事,怎麽還會被你們弄到家破人亡,自己也被賣人為奴!”
晏飛安蔑斜她一眼,“我並不知道你的想法,人心隔肚皮,自我母親嫁進來以後並未多少虧待過你,你如今卻是恩將仇報,活脫脫的白眼狼!”
晏歡歡被氣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她不想潑婦一般與這人爭吵。她記得李昭說過,沒有證據之前,一切爭論都沒有意義。
孫向文見這幾個人爭鋒相對,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隻好低聲問李昭,“佐史可看出什麽了?”
李昭望著那被挖的七零八落的院子,聲音不大,卻能讓在場的人都聽清楚,“這院中泥土多是黃棕壤,這是普通人家裏種植果菜最常見的土壤,可這葡萄棚架處卻略有不同,是暗棕色的。”
孫向文忙讓差役們拾了兩種泥土過來仔細分辨,土都是棕泥,隻有一個略黃,一個偏棕,不仔細留神是看不出來的。
李昭繼續道,“暗棕壤多在叢林密布之處,多腐殖物滋生,一般是不會出現在市井人家之中的,晏夫人,晏公子,請你們解釋一下。”
晏飛安冷笑一聲,“大人,我與我母親搬到這裏不過半年有餘,我怎麽知道這裏的土是何種顏色,這要等找到我那父親再問他了。”
李昭眼色沉厲的睨著他,“黃棕壤是舊土,土質已經略微沙化,可這暗棕壤卻是新土,潮濕的很。”
晏夫人在一旁哭了起來,“難不成這土壤不一樣,就是說我們殺人了不成,官老爺可不能這樣冤枉小婦人。”
楊詠德忙出來勸慰,“本官會據實調查,你們莫要再胡攪蠻纏。”
李昭沉默了一會兒,低聲吩咐孫向文,“今日先到這裏,葡萄架下的泥土,黃狗,廚房裏的剁骨刀,這些物證要一並帶走。”
孫向文點頭會意,張羅衙役們拿了一塊大麻布,包了一大包泥,又把刀包起來,牽了大黃狗準備離去。
晏夫人看要把狗帶走,忙上前攔住,“這大黃與小婦人相依為命數年,官爺們手下留情,不要將它帶走!”
差役們喝了一聲,“這些都是物證,爾等休要攔路,否則將你們一起帶走。”
晏夫人被恫嚇住,靠在晏飛安懷裏嗚嗚直哭。
李昭與孫向文等人早已當先出去,楊詠德坐進轎子,心中總有些不快,這二進宮也沒有查出個好歹來,可是礙著孫向文的麵子也不好說些什麽,隻好暫且先看下去,他身邊那個佐史究竟有沒有本事。
差役們開道迴去,到了衙門,楊詠德還有幾宗案件需要審理,便去了公堂,李昭與孫向文進了內衙,看見廖和與棠墨白正站在門口等他們。
孫向文安排他們去了楊詠德安排給自己的書齋。
李昭往下首處的一張太師椅上坐下。
廖和與棠墨白朝他叩拜行禮。
孫向文在一旁剛要開口,李昭頗為疲累的揉揉一側太陽穴,聲音清清和和有些沒力氣,“孫縣令,如今在外,我是你的佐史,您隻管在上首坐下,免得隔牆有耳,徒惹是非。”
孫向文不免撓頭,“殿下…不,佐史,怎麽知道下官要說什麽,如此便恕下官失禮了。”
孫向文便往堂上坐了,又讓外麵的差役拿了李昭要的物證進來。
李昭指著那把剁骨刀,“麻煩孫縣令差人去縣裏的鐵匠鋪問問是誰家的手筆,找個同樣形製的迴來對比一下。”
“另外這些泥土,得去眉縣附近的樹林尋,主要注意晏家與那個晏飛安學堂之間的路上有無茂密樹林,極有可能便是埋屍之所,去的時候帶上那隻狗,狗要餓著,不能吃飽。”
“還有,請孫縣令全力尋找那漢源縣牙婆的下落,牙婆的口供是關鍵一步,怕隻怕…。”
李昭沒有說下去。
孫向文問,“殿下…佐史,是怕那牙婆遭人毒手了?”
李昭點頭,“也許…不至於,不過還請您盡快安排人手查訪。”
孫向文應下來,又問,“您覺得這起案子究竟如何?”
李昭眉頭略蹙,低著頭喝了一盞茶水,“未見屍骨,一切都無法定論。”
孫向文點頭稱是,又歎一聲,與眾人告辭,出去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