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來的三位評審,其中一個是宋澈的老熟人。
顧華年,工程院的醫學院士。
一進來,顧華年的目光也率先鎖定了宋澈,臉上露出慈祥的笑意,彼此心照不宣的微微點頭。
隨即,宋澈又看向了顧華年身旁的兩個評委,頓時目光一凝。
這兩人中的一個,他也認識,很早以前在報刊和學術典籍裏看到過。
韋西平,中央保健委員會的顧問專家,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燒傷研究所所長、燒傷整形科名譽主任,一級教授、博士(後)導師!
除此之外,韋西平還擁有一連串的榮譽頭銜,譬如首屆“華夏醫師獎”,解放軍四總部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總後勤部“優秀科技人才建設伯樂獎”,首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軍隊建設項目)、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野戰外科學)學科帶頭人,受到過諸多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可以說,這是一個集實力和榮譽的醫學至高存在!
大概是部隊的背景和經曆,使得韋西平的身上自帶著一股剛毅渾厚的威壓。
他一進門,目光如炬的掃視過去,令這些刺頭們的心頭不同程度的顫了一下,連一直吊兒郎當的胡芝書都下意識的改變坐姿,正襟危坐、不敢造次。
騫誌飛見狀,心下一陣嘚瑟,心想總算有治得了你們的大佬了,當下就殷勤又客氣的道:“諸位,我給大家隆重介紹一下,韋西平韋教授,解放軍總醫院的……還有這位,顧華年顧教授,工程院的醫學院士……”
相比剛烈的韋西平,嫻雅溫婉的顧華年無疑很平易近人。
這也符合了時下許多節目在選擇評委的特點:剛柔並濟,方能讓節目既有看點,又張弛有度。
介紹完兩人,大家的目光轉移到了剩餘的那個老者。
相比戎裝的韋西平和休閑裝的顧華年,這位老者卻是穿著傳統的中山裝,戴著黑框眼鏡,極富學者氣質。
宋澈不認識。
而且憑借感覺,他隱約覺得這個人的氣質和形象,不像是一個醫生……
“這位是葛東旭教授,燕京大學醫學院的教授、博士導師,醫史學研究中心的主任,《中華醫史雜誌》總編輯和名譽主委。”騫誌飛這般介紹道。
聞言,宋澈的心頭頓時雪亮。
沐春風和吳元奇也煞有介事的打量著葛東旭。
隻有小蠻、龍源山和胡芝書還一臉呆萌,渾然不了解這個身份的含金量。
乍一聽,葛東旭的這些頭銜加一起,牌麵都沒韋西平和顧華年來得大。
按世俗的眼光標準來衡量,也確實如此。
但對於資深的內行來說,這個身份,卻是相當特殊!
這個身份,在圈內,通常來說,被稱為醫史學家。
顧名思義,一種將考古和醫學結合在一起的頭銜。
或許很多人都會納悶,考古不就是考察古文物嘛,考察古代醫學做什麽?
但別忘了,古代醫學和古代文物一樣,都蘊含著曆史的文化沉澱和故人的智慧結晶。
甚至,考古的分支學科裏,還有單列出來的疾病考古學,但凡考古遺址中出土了和醫藥學有關的考古,都可統稱為藥物考古。
值得一提的是,華夏傳統的藥物學,在古代被稱為【本草】,寓意“以草為本”,因此藥物考古又可稱為“本草考古”。
總說現代的中醫之所以式微,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很多正統的中醫學術失傳斷層了,弄得當今的中醫們學了個不三不四。
而醫史學家,恰恰是將這些埋藏在曆史黃土下的醫學文化重新發掘出來的考古者!
他們的使命,就是複原古代藥物應用的曆史與文化,探索先民與藥物的關係,複原、重建人類利用藥物的曆史。
這個學派,在西方最先誕生,華夏這邊的開創者,是著名醫史學家王吉民,他在民國時期就意識到了傳統中醫很可能會被西方醫學全麵取代,為了保存傳統醫學文化的火種,他於1936年開始籌辦醫史博物館,兩年後正式成立,首開醫學文物和文獻征集之先河!
當時曾有人問王吉民先生保存這個作甚,王吉民有言:“即便目前西洋醫學被證明比傳統中醫更快捷有效,但這不能證明中醫就是要被放棄的曆史遺物,這是老祖宗們幾千年積累下來的傳家寶,丟不得!我能力有限,重振不了中醫的旗幟,隻能將它保存傳承下去,留給後人,讓後人去評判!如果後人能利用我保存的中醫去多救幾個人,那我今天的付出就值得了!”
……實乃國士無雙!
“葛叔叔。”
這時,樂城居然站起來,彬彬有禮的跟葛東旭欠身問候。
宋澈一怔,沒想到這個桀驁不馴、脾氣粗暴的二世祖,居然還有如此恭順的一麵。
不過平心而論,就算不認識,宋澈、吳元奇等人,都對醫史學家有一種天然的好感和敬意。
這個職業和考古學家類似,往往寂寂無名,又沒多少利益可圖,還肩負著傳承醫學文化火種的使命,典型的錢少事多離家遠。
隻有品德高尚的醫者,且懷揣著對醫學純粹的熱愛,才能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下來。
葛東旭也對樂城報以微笑,還抬手輕輕拍了拍樂城的肩膀,道:“你父親的身體還好吧?”
“沒大礙,多休養一些時日就行了。”樂城迴道。
“那就好……唉,你也要爭氣,可別再讓你父親操心了,這麽大歲數的人了,該頤養天年了。”葛東旭教誨道。
樂城非但沒有抵觸,反而很幹脆的點頭應允了。
“葛教授,我依稀有聽聞過您的事跡……”吳元奇沉吟迴憶了一下,道:“我曾經看過您發表在《中醫年鑒》上的文章,是關於良渚遺址、河姆渡遺址等考古中發現的醫藥文物,我看完之後,啟示頗多、受益良多。”
葛東旭點頭笑道:“對,十幾年前的事了,居然還有人記得。”
“葛叔叔的手筆又豈止這麽些,滿城漢墓、威武漢墓、長沙馬王堆墓……但凡涉及到醫學文物的遺址考古裏,基本有葛叔叔的參與。”樂城猶如一個小迷弟,侃侃講述著葛東旭的非凡事跡。
不用細說,就知道這些曆史文化遺址裏,都保存著或多或少的醫藥文物,通過這些醫藥文物,不僅可以補充這些古文明的內容,還能推演出這個文明裏的古人們是如何治病的。
這些都是千金難買的醫學寶典啊!
“這麽一說,我也想起來曾經看過葛教授的那篇《中醫考古及出土文物研究》了,失敬失敬。”沐春風也連忙跟進拍馬屁。
顧華年,工程院的醫學院士。
一進來,顧華年的目光也率先鎖定了宋澈,臉上露出慈祥的笑意,彼此心照不宣的微微點頭。
隨即,宋澈又看向了顧華年身旁的兩個評委,頓時目光一凝。
這兩人中的一個,他也認識,很早以前在報刊和學術典籍裏看到過。
韋西平,中央保健委員會的顧問專家,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燒傷研究所所長、燒傷整形科名譽主任,一級教授、博士(後)導師!
除此之外,韋西平還擁有一連串的榮譽頭銜,譬如首屆“華夏醫師獎”,解放軍四總部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總後勤部“優秀科技人才建設伯樂獎”,首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軍隊建設項目)、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野戰外科學)學科帶頭人,受到過諸多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可以說,這是一個集實力和榮譽的醫學至高存在!
大概是部隊的背景和經曆,使得韋西平的身上自帶著一股剛毅渾厚的威壓。
他一進門,目光如炬的掃視過去,令這些刺頭們的心頭不同程度的顫了一下,連一直吊兒郎當的胡芝書都下意識的改變坐姿,正襟危坐、不敢造次。
騫誌飛見狀,心下一陣嘚瑟,心想總算有治得了你們的大佬了,當下就殷勤又客氣的道:“諸位,我給大家隆重介紹一下,韋西平韋教授,解放軍總醫院的……還有這位,顧華年顧教授,工程院的醫學院士……”
相比剛烈的韋西平,嫻雅溫婉的顧華年無疑很平易近人。
這也符合了時下許多節目在選擇評委的特點:剛柔並濟,方能讓節目既有看點,又張弛有度。
介紹完兩人,大家的目光轉移到了剩餘的那個老者。
相比戎裝的韋西平和休閑裝的顧華年,這位老者卻是穿著傳統的中山裝,戴著黑框眼鏡,極富學者氣質。
宋澈不認識。
而且憑借感覺,他隱約覺得這個人的氣質和形象,不像是一個醫生……
“這位是葛東旭教授,燕京大學醫學院的教授、博士導師,醫史學研究中心的主任,《中華醫史雜誌》總編輯和名譽主委。”騫誌飛這般介紹道。
聞言,宋澈的心頭頓時雪亮。
沐春風和吳元奇也煞有介事的打量著葛東旭。
隻有小蠻、龍源山和胡芝書還一臉呆萌,渾然不了解這個身份的含金量。
乍一聽,葛東旭的這些頭銜加一起,牌麵都沒韋西平和顧華年來得大。
按世俗的眼光標準來衡量,也確實如此。
但對於資深的內行來說,這個身份,卻是相當特殊!
這個身份,在圈內,通常來說,被稱為醫史學家。
顧名思義,一種將考古和醫學結合在一起的頭銜。
或許很多人都會納悶,考古不就是考察古文物嘛,考察古代醫學做什麽?
但別忘了,古代醫學和古代文物一樣,都蘊含著曆史的文化沉澱和故人的智慧結晶。
甚至,考古的分支學科裏,還有單列出來的疾病考古學,但凡考古遺址中出土了和醫藥學有關的考古,都可統稱為藥物考古。
值得一提的是,華夏傳統的藥物學,在古代被稱為【本草】,寓意“以草為本”,因此藥物考古又可稱為“本草考古”。
總說現代的中醫之所以式微,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很多正統的中醫學術失傳斷層了,弄得當今的中醫們學了個不三不四。
而醫史學家,恰恰是將這些埋藏在曆史黃土下的醫學文化重新發掘出來的考古者!
他們的使命,就是複原古代藥物應用的曆史與文化,探索先民與藥物的關係,複原、重建人類利用藥物的曆史。
這個學派,在西方最先誕生,華夏這邊的開創者,是著名醫史學家王吉民,他在民國時期就意識到了傳統中醫很可能會被西方醫學全麵取代,為了保存傳統醫學文化的火種,他於1936年開始籌辦醫史博物館,兩年後正式成立,首開醫學文物和文獻征集之先河!
當時曾有人問王吉民先生保存這個作甚,王吉民有言:“即便目前西洋醫學被證明比傳統中醫更快捷有效,但這不能證明中醫就是要被放棄的曆史遺物,這是老祖宗們幾千年積累下來的傳家寶,丟不得!我能力有限,重振不了中醫的旗幟,隻能將它保存傳承下去,留給後人,讓後人去評判!如果後人能利用我保存的中醫去多救幾個人,那我今天的付出就值得了!”
……實乃國士無雙!
“葛叔叔。”
這時,樂城居然站起來,彬彬有禮的跟葛東旭欠身問候。
宋澈一怔,沒想到這個桀驁不馴、脾氣粗暴的二世祖,居然還有如此恭順的一麵。
不過平心而論,就算不認識,宋澈、吳元奇等人,都對醫史學家有一種天然的好感和敬意。
這個職業和考古學家類似,往往寂寂無名,又沒多少利益可圖,還肩負著傳承醫學文化火種的使命,典型的錢少事多離家遠。
隻有品德高尚的醫者,且懷揣著對醫學純粹的熱愛,才能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下來。
葛東旭也對樂城報以微笑,還抬手輕輕拍了拍樂城的肩膀,道:“你父親的身體還好吧?”
“沒大礙,多休養一些時日就行了。”樂城迴道。
“那就好……唉,你也要爭氣,可別再讓你父親操心了,這麽大歲數的人了,該頤養天年了。”葛東旭教誨道。
樂城非但沒有抵觸,反而很幹脆的點頭應允了。
“葛教授,我依稀有聽聞過您的事跡……”吳元奇沉吟迴憶了一下,道:“我曾經看過您發表在《中醫年鑒》上的文章,是關於良渚遺址、河姆渡遺址等考古中發現的醫藥文物,我看完之後,啟示頗多、受益良多。”
葛東旭點頭笑道:“對,十幾年前的事了,居然還有人記得。”
“葛叔叔的手筆又豈止這麽些,滿城漢墓、威武漢墓、長沙馬王堆墓……但凡涉及到醫學文物的遺址考古裏,基本有葛叔叔的參與。”樂城猶如一個小迷弟,侃侃講述著葛東旭的非凡事跡。
不用細說,就知道這些曆史文化遺址裏,都保存著或多或少的醫藥文物,通過這些醫藥文物,不僅可以補充這些古文明的內容,還能推演出這個文明裏的古人們是如何治病的。
這些都是千金難買的醫學寶典啊!
“這麽一說,我也想起來曾經看過葛教授的那篇《中醫考古及出土文物研究》了,失敬失敬。”沐春風也連忙跟進拍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