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月圓如銀盤,清冷生輝,熱鬧了一下午的杜家,也恢複了夜色一樣的寧靜


    “阿娘,錦娘姐姐這方帕子可繡得真好看”杜沅拿起那方針腳細密,配色清雅的半放蓮花帕看,輕輕展開,隱隱一縷淡香,茉莉、素馨、辛夷和著一絲沉香


    杜沅用力聞了聞


    “好香呀,阿娘可能聞出是哪家蒸的香?”


    “聞著倒是有些像香藥世家,柏家的花蒸”他家的香,味道清雅,經久不散,在大宋也是數一數二的了


    “錦娘姐姐真是手巧心細,做得這樣好,我該做些什麽還禮好呢”


    “還禮,阿姐要還甚禮”杜衡抱著弟弟,杜辰給推門,三人進來


    “阿沅說,今日錦娘送了她方帕子,她愛不釋手,正琢磨著如何換禮呢?”鄭氏一麵去提水壺,兌些熱水擰帕子,一麵說


    “哦,錦娘姐姐最善繡技了,阿娘已送了本針法,阿姐打算如何?”


    “阿娘!那,我借花獻佛可好?”


    鄭氏正拿著巾子服侍丈夫擦臉,


    “嗬~可還是惦記著娘這緙絲手藝?”鄭氏微轉了瑩白的側臉,揚眉笑問


    “嗯~這是知女莫若母~”杜沅幾步過來,仰頭賣乖巧


    “好,要阿娘如何?”杜辰過去接過小兒杜仲,杜衡端了水盆出去


    “爹啊,不如把私塾的學生遷到書院來,新收拾出來的篤行齋,就可充作學堂。這邊就留給阿娘授課,可好?“


    “那你且說說,你打算如何?”


    “爹啊,小娘子不比小郎君的,小小年紀就相看人家,作他人婦。若是夫朗是個成器也就罷了,若碰上個諢人,吃飯穿衣都顧不上,豈不可憐?若更多的姑娘都像錦娘姐姐,會門手藝,如此,也算是門營生,可換些家用不是?”


    杜沅語速不快,夫妻倆也麵麵相覷,這,自家這小娘子還真是,什麽都敢說?


    “你,你小孩子家家的,哪裏懂這嫁娶事”鄭氏嗔怪地拉過女兒,拉著她的手,撫著她的肉肉的臉頰


    “我是命好,投在了阿娘這裏。爹娘叫我讀書認字,許我自由,準我做歡喜的事。我怕我受不住這樣大的福氣。就想著,能多做些什麽。咱和大伯娘一起,辦個絲織班吧,也算是為大伯娘多教授,培養些織女,豈不兩全其美?”杜沅


    杜辰對兒女的教養,都是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則。


    對於杜沅,他更多的是引導,卻並不插手。大小的事都可得證,他這閨女,思慮謀事,不在他之下。若有人是生來就會,他家姑娘絕對算是其中之一。


    “你就寵著她吧,我聽你爹的,你去做罷”鄭氏笑歎


    晚間夫妻倆哄睡了小兒杜仲,夜話時,鄭氏輕歎


    “你這樣縱著她,往後她出門子了,可能適應?”


    杜辰手臂越過中間的杜仲,搭在裏側鄭氏的肩上,隔著輕薄的裏衣撫著圓潤的肩頭


    “咱家阿沅心氣兒可大著哩,未必聽你安排。兒孫自有兒孫福,何苦為了來日不確定的事,這會兒就圈著她,左右她也是在做善事,莫說女兒家,天下又有幾個男兒有她這般謀慮,肯這樣為他人計?”


    室內香爐內燃著親家配的香,驅蚊趕蟲


    屢屢白煙在窗外透進的月色裏,格外清晰飄渺


    翌日,杜沅抽午休時間寫了份企劃,散學後,就拉著杜衡一塊兒去了大伯家


    白氏很是眼饞弟媳那手緙絲技藝,若是她家得了這密法,那,這成都府的絲織行業,就得重排個名次論論高下了


    當即應下,又譴使女去喊了兩個女兒來


    杜沅領著兩個帶著幕籬,袖長遮手,裙長拖地的堂姐,後頭跟著個仆婦和使女,一行人往通和坊去


    杜沅到家,姑姑杜戌娘也已到了會兒了,幾人在屋內洗洗商討了這開課細則,講了所授針法,直講到李氏來敲門喊用飯,才停下


    兩日後,杜家織染貼出告示,要開絲織班,專收小娘子,教習刺繡技藝,不收學資,隻學成後,得進杜家秀坊做三年繡娘。期間不得另投他坊。


    一時間,鎮上都轟動了


    幾日功夫下來,報名來的竟有百十人,不得已,杜家趕緊截停來報名。


    就算如此,這杜家準備的齋房也是不夠放下這些人的,幾家人在鎮上到處尋摸,才租下了臨河的一排房屋,聯合來幾家人齊齊動手,收整了兩三日,才拾掇成了個繡院模樣


    掛上「繡苑」的招牌,定了日子,齊備了用具,安排了廚娘,一應俱全了,月下22才正式開課


    因著這批人多,就分了兩個班,鄭氏和戌娘兩人各自教授,錦娘秀娘姐妹則充當了輔導員的角色,幫著答疑解難,手把手傳授技藝


    繡苑這頭開得風生水起,那麵的書院,杜辰也和侯大商定了手藝課,書院裏每日下午,都能聽見刀劈竹筒,輕修竹篾的聲響


    到底七夕節上甘蔗節的熱鬧是打出去了,月底,縣衙主簿領著縣學的張夫子,一齊登了杜家的門,頗恭敬地討教,這治學事。


    坐了一下午,心滿意足地帶著珠算和口訣迴了


    杜沅是無心刺繡的,她坐不住,也可能是前世去醫院次數太多,對尖銳的物品,尤其針頭,真沒啥好感。繡院正常開課後,她就溜了


    她倒是對竹編興致頗大,可架不住,她才拿起刀劃著竹篾,秦夫子就喊她去商討醫術啊!


    單反她要是真會,真學醫的,那咱坐下聊個三天三夜,好好兒探討下學術,交流下研究成果,都沒問題啊!


    問題就出在,她是真沒學過啊!有賴於現代網絡的高速發達,知識井噴,她也關注過不少醫藥相關的專業博,瀏覽過不少專業貼,順帶手地記下了點


    這不,都用在這兒凹人設了,唉,


    她這半吊子存活差不多給秦老爺子都掏幹淨了,再聊,那必須露餡兒啊


    所以也隻能溜了,每天下午都往山頭上跑,她琢磨了下,下月後半旬得收水稻了,這半月,嫁接果樹吧,雖然春季最佳,但,也等不及了,先試試吧


    繪了圖紙給方叔,沒兩日就拿到了定製刀具,在紙上複原了以前村兒裏師傅的嫁接手法,又在腦子裏過了好幾遍


    她才開始正經嫁接這滿山的桃李


    瞧著閑置的倉庫那邊兒,這麽寬的地兒,她動了養蚯蚓的念頭


    蚯蚓可是好東西,生長快,能肥土,能做飼料養魚養雞鴨,雞鴨聖誕節,再研究下雞蛋的孵化,這,完美的產業閉環呀


    就在杜沅沉迷養殖業,嫁接果樹的時候,紫芝姐弟已產出來厚厚一冊繪本


    紫芝把本子遞給她看,嘖,果然,藝術是需要天分的!


    活了那麽些年,比不上人苦練半年,嘖,人比人,氣死人


    杜沅心裏雖然吐槽,也還是建議他們想寫短句,喊杜衡寫上


    才把這大冊繪本交給方叔,讓他去印刷,圖冊裏也有許家太和樓的盛景,一旦上架出售,相比,對太餓嘍發展成連鎖酒樓,是助益頗大呀


    雖然繪本難印,方叔也應了


    對哦!現在是1043年,活字印刷啊啊!畢老爺子就這幾年,得去見他爹了吧,想到曆史上,畢家後人藏起這門兒手藝,活生生讓這印刷術蒙塵多年,杜沅就氣悶


    扯了個彎子,說聽過路的商客說,杭州有個畢姓刻工,印刷技藝超前,有門絕技,可解這繪本難印的難。若得了這法子,對書局來說,對天下讀書人來說,都是天大的助益!


    方掌櫃對杜沅,也是深信不疑。數次聽杜沅安排,他都做成了的經驗告訴他,別問,去做就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客到江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杏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杏青並收藏蜀客到江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