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反物質工程最大的影響力,毫無疑問一定體現在能源與動力兩大方麵。


    能源就不用說了,足以改變整個世界體係的法寶,而反物質動力,也是一個能使人類真正進入到全民太空時代的偉大法寶!


    然而,就能源方麵來說,反物質發電的影響力其實還並沒有完全凸顯,隻有當其真的完全替代了火力發電或者其他發電方式的時候,才是它將影響力擴散到全社會的時候,而這段時間,正如政府高層的規劃當中所說,至少還需要一二十年。


    至於動力,反物質發動機的研製到目前為止也還未取得成功,就不用說其影響力了。


    兩大成就的影響力當前還未凸顯,反而是因為研究反物質工程而研究出來的一係列新材料,其影響力率先爆發出來。


    譬如說反物質示範堆當中用到的抗輻照、耐高溫、常溫超導電磁體材料等等,不僅僅是示範堆,用在其他工程上也有顯著的效用,尤其是常溫超導材料,其影響力甚至開始遍及華國三大支柱行業。


    首先,因為常溫超導材料的零電阻特性,給電子工業帶來了新的技術飛躍,越來越多的超精細電元件正在誕生。


    譬如華國軍工行業,就是率先吃到這口螃蟹的人。


    使用超導晶體管製作而成的集成電路元器件,直接導致了整個軍工部門的電子行業水平提升了一大截;據說因為使用這些超導元器件,軍方的戰鬥機、軍艦、導彈、衛星等各種武器,尤其是有芯片、處理器的,其運行效率和穩定性,足足提升了幾十乃至幾百倍!


    其他還有新式的電磁炮、航母電磁彈射器等,運用了新的常溫超導材料,其效果直線上升,然而儀器的體積卻直線縮小;還有超導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等,據說已經有科研單位研究了出來,其效率足足是傳統計算機的數千上萬倍!


    而除了超導材料的零電阻特性以外,利用超導材料的抗磁性(將超導材料放在一塊永久磁體的上方,由於磁體的磁力線不能穿過超導體,磁體和超導體之間會產生排斥力,使超導體懸浮在磁體上方,這就是磁懸浮的原理),國家工業部門聯合各大實驗室,已經在研究高速超導磁懸浮列車以及磁懸浮汽車,誓要對華國的交通行業做更加深層次的變革;


    除了交通以外,他們甚至還把超導材料的磁懸浮特性應用到了大型工程機械的研發上,可以使重要元件沒有摩擦力,讓機械的製動效率和速度大大增加,做到了現有大型工程機械做不到的很多功能。


    電子設備、機械製造、汽車交通,這可是華國經濟乃至世界主要大國重要的經濟支柱,一旦成果凸顯,甚至比“可控核聚變”的成功帶來的變革更加衝擊現有的世界秩序!


    其他還有如醫療、超導輸電等新技術,更是華國在今後幾年幾十年的重點布局方向。


    潤物細無聲,在其他國家都還沒有注意到的時候,華國早已經厚積薄發,若非因為常溫超導材料的產量限製,上述那些因為超導材料突破而成熟的新技術,恐怕瞬間就能大規模推廣開來,並且引起一場新的技術革命了!


    正是因為看到了常溫超導材料的巨大影響力,2013年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高層經過深思後,頒發給了崔崑院士。


    看到崔院士將大部分功勞都推到了自己身上,劉峰苦笑著搖了搖頭。


    說實話,材料的研究方向確實是他提出來的,但沒有崔老帶領的團隊深入地開發,一次又一次地嚐試,即便是他自己,想要研究出來,恐怕也不是這麽容易。


    他在其中最多起到了一個引領的作用,所有的成果,都是人家一次次實驗做出來的,真要讓他認領了這份功勞,他自己都覺得厚顏無恥。


    然而,在場的3000多位專家教授卻不這麽認為啊!


    一個個竊竊私語,不時地帶著崇拜和火熱的眼神望向他。


    “炸藥獎大佬果然厲害!”


    “連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人家都已經看不上了!”


    “也是,人家可是9511工程的總設計師,有了可控核聚變這樣的成果,其他邊角料又怎會放在心上!”


    “唉,要是我也能跟著這位大佬做研究就好了,連人家看不上的成果都能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哪怕我隻是給他打個下手也好啊!”


    “老崔這家夥運氣真好!當真是悔死我了,當初這家夥也讓我加入這項工程的時候,我竟然瞎了眼拒絕!唉!”


    “這位劉教授實在是太恐怖了,要知道今年6月份他才23歲啊!可看看人家的研究成果,哪一項不是驚天動地的?”


    “悲哀,今後數十年咱們竟然都要和這個怪物同處一個時代!”


    “咱們這些老家夥還好,看看我們的下一輩甚至是下下一輩,有這位的鋒芒存在,他們才是最慘的啊!”


    台下的竊竊私語並沒有影響到台上的頒獎典禮。


    崔崑院士發言完畢,在一片熱烈地掌聲當中,大長老和他又相繼為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等其他幾項重量級獎勵獲得者頒了獎。


    然而,讓劉峰意想不到的是,除了崔崑院士以外,海軍工程大學的連翰飛校長,這一次竟然也斬獲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雖然不是特等獎,卻也讓劉峰小小的驚訝了一把。


    因為連校長研製出了華國唯一具備全天時、全天候、超視距、海空兼容對海探測能力的雷達裝備,並且突破了新體製對海探測雷達的關鍵技術,解決了在強海雜波、電台幹擾及大氣噪聲背景下信號處理和目標檢測的問題,軍方甚至因此已經開始建造華國第一個新體製的雷達站。


    不得不說,在全國數十所雷達研究實驗室中,連校長率領的海工大實驗室,這一次可是足足露了一個大臉,讓其他的雷達專家們恨得牙癢癢!


    當然了,如果讓這位也上台做個發言的話,恐怕大體上也會和崔崑院士一樣,把功勞大部分都安裝在咱們的劉教授身上了。


    畢竟,他連翰飛之所以能有今天,還不是因為劉教授提供給他的那種新材料?


    除了崔崑院士和連翰飛校長以外,這一次獲得其他獎勵的再也沒有劉峰的熟識,因此,劉峰也就沒有太過關注其他的獲獎者。


    再一次熱烈地掌聲送給台上的獲獎者後,按照慣例,接下來將會由會議主持人,也就是二長老代表丞相府,向全體獲獎人員表示熱烈祝賀,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向參與和支持華國科技事業的外國專家表示衷心感謝等等。


    然而,本屆大會注定與眾不同。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後,由大長老接過了話筒,親自為在9511示範堆工程當中做出傑出貢獻的研究人員,親自頒發了特殊製造並且專門命名的十六枚金色功勳獎章——‘壯誌淩雲’勳章!


    壯誌淩雲,其含義就不用解釋了。


    至於這些勳章,是由直徑8厘米,99.9%的純金鑄造的,重量515克,配有綬帶,也可懸掛佩於胸前。


    勳章上的主體圖案由五星、青雲、橄欖枝和光芒線構成,獎章中心的五星代表的自然是華夏ren民gonghe國;


    而青雲既象征著華夏民族堅韌不屈、奮發向上的精神,又象征著民族偉大複興的事業因此而青雲直上;


    橄欖枝則表明我國研製“9511”工程的目的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發展,造福世界的決心;


    至於光芒線,顧名思義,象征著反物質工程就像太陽的光芒一般,源源不斷地給世界提供能量。


    除了這些圖案意外,獎章還配有大長老的親筆簽章證書,並用紅木盒包裝,其規格、材質、圖案和證書等方麵,突出了這是gonghe國最高等級獎章的特征!


    該獎章設計之端莊、章型之宏偉、製作之精良、包裝之華麗,堪稱華國曆史上最為精美絕倫的勳章(唯有造型幾乎相同的‘亮彈衣星’勳章可以媲美,而該勳章中青雲的位置是長城,象征的是國防的堅若磐石。),更由於數量現隻頒發了16枚,甚至比‘亮彈衣星’的23枚,還要顯得珍貴!


    至於獲得了獎章的名單,目前為止,有王貽芳、田學林、錢正英、李正武、王承書、黎永豐、蔡吉人、崔崑、方守賢、何祚庥、陳學東、馬明偉、卓洪波、馮端、張期正、席樂邦共16人。


    當然了,之所以隻有16人,是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有反物質發動機等大項目沒有完成,屆時比如金東寒院士等人自然也有機會獲得‘壯誌淩雲’。


    低頭看著脖子上懸掛的功勳獎章,王貽芳激動得話都說不出來。


    萬萬沒想到,他一個搞高能物理、超級對撞機的人,此生竟然還能夠獲得堪比‘亮彈衣星’勳章的‘壯誌淩雲’勳章!


    這讓他感覺自己似乎正處於夢中一樣,端著獲獎證書的雙手更是隱隱有些顫抖起來。


    如果這不是夢,那麽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收了一個寶貝徒弟啊!


    而如果這是夢,那麽就讓這個夢永遠不要醒來!


    除了王院士以外,其他10幾位獲獎的專家們,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尤其是李正武院士,他分明是被劉峰綁著送上這個舞台的啊!


    如果當初自己還是死硬地拒絕參加這項偉大的工程,或者就像自己的老友周作福一般,等到工程已經進行到了大半,這才加入,現在站在這個舞台上獲得‘壯誌淩雲’勳章的,就沒有他了!


    感謝劉峰,感謝劉教授!


    他不僅讓自己獲得了堪比‘亮彈衣星’事業的偉大榮譽,甚至還滿足了自己、滿足了他們那一代人的心願——可控核聚變!


    雖然,這是掛著羊頭賣著狗肉的‘可控核聚變’,但從另一種程度來說,它就是可控核聚變,甚至比可控核聚變還要優秀!


    還記得那是1958年春天,原子能研究所籌建熱核聚變研究室,他和大姐王承書被調到了這裏從事理論工作,並擔任華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熱核聚變研究室副主任,從那時候開始,可控核聚變研究的序幕被正式拉開。


    到現在,可控聚變的研究,已經走過了56個年頭!


    大半輩子的心血,幾乎經曆了三代人的時間,看著一位位當年的老友要麽分道揚鑣,要麽沒有挨過歲月的煎熬,他的心下又豈能不激動呢?


    而今,這項世紀工程終於完成了。


    而這場表彰大會,也算是為這轟轟烈烈的科研工程,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雖然,它最終卻成為了反物質示範堆……


    低頭看著胸前那枚金光閃閃的勳章,李院士擦了擦眼角,用隻有他自己才能聽見的聲音輕聲喃呢著:


    “老夥計們,我們成功了!”


    他依然記得,那是55年的初春,在周相的關照下,他和錢尮萬裏迢迢趕迴祖國,隻為了報效國家,報效民族、黚r/>


    然而,剛剛迴到祖國不久的他,原本的理想是成為一名核武器的設計師,結果陰差陽錯,讓他投身到了這轟烈烈的可控聚變研究的事業中。


    十年十年又十年……錢學升已經成為了錢大師,並且獲得了無比的榮譽,而他呢,卻一直在這條仿佛永遠充滿希望卻永遠看不到盡頭的路上……


    對此,他也後悔過,也迷茫過,然而最終還是義無反顧地堅持了下來。


    從理論設計到環流一號,從環流一號再到仿星器、托卡馬克,他幾乎走遍了華國可控聚變研究事業能夠走的所有道路!


    雖然,此刻的光景,他的夥伴們大部分都已經看不見了。


    但他相信著,若是他們在天有靈的話,一定會為他的今天,和他們一起做過的那些努力而驕傲和自豪!


    站在台上接受‘壯誌淩雲’表彰的16人,有14位都是院士,唯有卓洪波、馮端兩位教授,隻是普通的學者。


    看著台上和一幹院士大佬並排在一起的這兩人,尤其是卓洪波,還是自己的徒弟,何承弼和石樂容兩位院士既是尷尬,又是悔恨。


    若非當初他們堅定信心不退出反物質武器和彈藥的研究的話,現在站在台上的,又豈會輪得到他們兩人呢?


    這分明是自己拱手把功勞讓給他們的啊!


    後悔不迭。


    另一邊,坐在大會堂前排一側的周作福,表情複雜地摸著胸前小一號的勳章,心裏有點不是滋味兒。


    就因為當初自己的不看好,讓自己措施了這樣的榮耀,而相比於李正武和王承書,他周作福又豈會差到哪裏去?


    都是當初同一批投身到可控核聚變研究事業當中的人,都是研究這樣事業的一方諸侯,甚至當初他的職位還要比來兩人更高半級,這些年在可控核聚變事業上的成就,他也不比二人差多少,沒想到卻是一步落後步步落後,人家成了台上人,而自己卻是台下的看客……


    除了這16枚‘壯誌淩雲’勳章,如同周作福院士等人自然隻能是一百六十位先進個人獎其中之一了。


    然而,除了這176位功勳人員,大長老還頒發了4枚‘壯誌淩雲’團體獎章,獎勵給了反物質生產、存儲、發電以及武器的4大團隊;


    而除此之外,就是本場表彰大會的唯一一枚,也是最特殊,含金量最高的一枚勳章——‘國士’勳章了!


    沒錯,僅有這麽一枚!


    而其獲得者,正是當之無愧的——劉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霸的微觀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出江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出江上並收藏學霸的微觀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