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1000億的大項目著實震驚了不少吃瓜群眾。
尤其還是堂堂一位國家級的部~長同誌親自在媒體上公布的。
國外的各大組織和實驗室在震驚於華國大手筆的同時,也在紛紛評估著,他們之前的投入是不是太小氣了點?
差不多150億美金啊!
也就華國這個暴發戶能夠一口氣拿出來。
隻不過,本來華國已經在可控核聚變技術上領袖群雄了,他們投入的資金又比不上人家,未來在這項技術上麵的前途——無亮啊!
於是,羨慕嫉妒恨的同時,各自在私底下增加投資那就不提了;而且,對於華國有可能用到的一些進口設備和材料,這些人再一次進行了嚴格把控,禁止任何人對外出售。
而國內,看著電視畫麵上各大專家教授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的忽悠,仿佛可控核聚變項目馬上就能成功一般,劉峰的內心卻毫無波動,甚至於還很想笑;再看到台下觀眾那一片片心向往之的表情的時候,他真的笑了。
忽悠的最高境界,首先是把自己人也忽悠了,這才能夠取得別人的信任,在這方麵,戰忽局的同誌還是相當給力的。
……
日子一天天過去,就在各國加大投入對可控核聚變的研究的時候,劉峰的反物質工程也計劃得非常順利。
這這些天來,劉峰的生活忙碌而充實著,因為他基本上天天都在開會。
其中,有他的峰華研究所召開的內部會議,主要是為了分配一些與反物質工程有關的連帶項目研究,畢竟,國家喝酒吃肉,他也可以啃點骨頭喝點湯不是。
雖然不能排除他以權謀私的事實,但這種事情放到外麵,卻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甚至於對於國家來說,還是一種好事。
因為站在國家的層麵上,隻靠國家單位的研究不可能是麵麵俱到的,尤其是像一個大的係統工程這種,有些方向上麵根本沒有精力和資金去研究;再加上用私有製補充公有製不能企及的地方,也是國家的一種基本國策,因此任何人都不會說什麽。
除了峰華研究所的內部會議以外,當然也有華科院高能研究所的內部會議。
比如說在將大本營設立在秦皇島那邊的超級對撞機建設項目,作為副總設計師的劉峰自然是少不了參與的。
然而,更多的內部會議,主要還是集中在了京城正負電子對撞實驗室這邊。
雖然其改造工作全程都是由兄弟單位負責,但作為乙方負責人的他,和甲方的溝通絕對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於還非常頻繁。
當然了,除了這些會議以外,其他的會議還有很多,畢竟,對於如何實現反物質工程項目,在他的心裏早已經有了一張細致的藍圖,但光靠他一個人也是無法將這張藍圖實現的。
身為這個大型科研工程的主要負責人以及總設計師,他必須將這個龐大的項目割裂成一個個小的部分,然後分配給合適的人選,並且將那些難以解決的部分單獨拎出來,集中力量去解決掉。
比如反物質的大規模生產技術,配合著超級對撞機的建設和京城正負電子對撞機的改造,就是他自己親自領導的,而反物質的存貯技術,就分配給了以田學林院士為首的專家團隊。
至於其他的反物質應用項目方麵,更是多如牛毛,隨便舉個例子的話,比如說反物質發動機的研究,反物質武器和反物質炸彈的研究等等課題。
該分配人手的分配人手,該給經費的給經費,實在是沒有人挑大梁的話,就暫時擱置起來,等到他的實驗完成之後,自然會吸引到數不清的人才投入其中。
這一天,在京城正負電子研究所中,劉峰見到了田學林院士等人。
雖然田院士在彭寧離子阱技術上有豐富的研究經驗,但涉及到了反物質技術這種新穎的課題,有些方向自然會有所不同,比如如何減少反物質與正物質的接觸機會,以免二者的湮滅反應破壞係統穩定等,這是在其他的彭寧離子阱約束上從來沒有過的創新。
簡單地看了眼草圖上的設計理念後,劉峰便將它放了下來。
“辛苦了,田院士,你們打算怎麽做?”
田院士:“在舊有的彭寧離子阱裝置上,我們已經將其改造完成,也希望通過這一次的實驗,做一下評估。”
劉峰點了點頭:“可行是可行,隻不過這裏麵還要經過部分改動。”
田院士沒有說話,而是等待著劉峰繼續說下去。
然而,劉峰也並沒有沒做任何解釋,隻是隨手取過了一張a4紙在桌上攤開,接著拿起了簽字筆,在上麵隨手寫畫了起來。
隨著各項工程的不斷開展,有些時候,跟在工程人員身邊,很多東西劉峰卻看不懂,因此,為了進一步地和他們做好溝通,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苦學鑽研後,他也終於漸漸的在工程學學科上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
看著劉峰畫圖的動作,田院士眯了眯眼睛,瞳孔中閃過了一絲意外的神色。
“你還懂機械工程製造?”
“略懂一點兒而已。”劉峰淡淡地笑了笑,繼續在草稿紙上作圖。
聽到這個解釋,田院士一臉不相信的表情。
雖然他隻是科學院院士,不是隔壁工程院的,但在機械工程方麵的造詣,也很是不俗,不然也不會帶隊設計出各種結構的彭寧離子阱裝置了。
在他看來,就這嫻熟的筆畫,沒有個三五年的從業經驗,是不可能做到的。
這位劉教授,不僅在物理和化學上有著宗師般的水平,連機械工程等方向,都有這般造詣,真是天縱奇才啊!
更關鍵的是,這家夥才僅僅19歲!
真是讓人難以置信!
心中對劉峰越發佩服起來。
不管田院士如何做想,劉峰隻是一心一意地專注於手上的工作。
先是用線條簡單地勾勒出了彭寧離子阱裝置的輪廓,然後再在此基礎上簡單地勾勒出了他要修改的部分結構。
“這一次我們的實驗很有可能收集到大規模的反物質粒子,因此,無論是在裝置的容量和安全性上,我們都必須要做相應的修改,你看看……”
聽著劉峰的解釋,再盯著圖上越來越多、越來越清晰的線條,田院士也漸漸的看出了一些門道,心下卻越發震撼了。
“這,這是要收集多少反物質啊!”
“其實也並不多,”停下了手中的簽字筆,劉峰對著這張草圖看了看,十分滿意地點了點頭,“也就1毫克而已……”
尤其還是堂堂一位國家級的部~長同誌親自在媒體上公布的。
國外的各大組織和實驗室在震驚於華國大手筆的同時,也在紛紛評估著,他們之前的投入是不是太小氣了點?
差不多150億美金啊!
也就華國這個暴發戶能夠一口氣拿出來。
隻不過,本來華國已經在可控核聚變技術上領袖群雄了,他們投入的資金又比不上人家,未來在這項技術上麵的前途——無亮啊!
於是,羨慕嫉妒恨的同時,各自在私底下增加投資那就不提了;而且,對於華國有可能用到的一些進口設備和材料,這些人再一次進行了嚴格把控,禁止任何人對外出售。
而國內,看著電視畫麵上各大專家教授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的忽悠,仿佛可控核聚變項目馬上就能成功一般,劉峰的內心卻毫無波動,甚至於還很想笑;再看到台下觀眾那一片片心向往之的表情的時候,他真的笑了。
忽悠的最高境界,首先是把自己人也忽悠了,這才能夠取得別人的信任,在這方麵,戰忽局的同誌還是相當給力的。
……
日子一天天過去,就在各國加大投入對可控核聚變的研究的時候,劉峰的反物質工程也計劃得非常順利。
這這些天來,劉峰的生活忙碌而充實著,因為他基本上天天都在開會。
其中,有他的峰華研究所召開的內部會議,主要是為了分配一些與反物質工程有關的連帶項目研究,畢竟,國家喝酒吃肉,他也可以啃點骨頭喝點湯不是。
雖然不能排除他以權謀私的事實,但這種事情放到外麵,卻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甚至於對於國家來說,還是一種好事。
因為站在國家的層麵上,隻靠國家單位的研究不可能是麵麵俱到的,尤其是像一個大的係統工程這種,有些方向上麵根本沒有精力和資金去研究;再加上用私有製補充公有製不能企及的地方,也是國家的一種基本國策,因此任何人都不會說什麽。
除了峰華研究所的內部會議以外,當然也有華科院高能研究所的內部會議。
比如說在將大本營設立在秦皇島那邊的超級對撞機建設項目,作為副總設計師的劉峰自然是少不了參與的。
然而,更多的內部會議,主要還是集中在了京城正負電子對撞實驗室這邊。
雖然其改造工作全程都是由兄弟單位負責,但作為乙方負責人的他,和甲方的溝通絕對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於還非常頻繁。
當然了,除了這些會議以外,其他的會議還有很多,畢竟,對於如何實現反物質工程項目,在他的心裏早已經有了一張細致的藍圖,但光靠他一個人也是無法將這張藍圖實現的。
身為這個大型科研工程的主要負責人以及總設計師,他必須將這個龐大的項目割裂成一個個小的部分,然後分配給合適的人選,並且將那些難以解決的部分單獨拎出來,集中力量去解決掉。
比如反物質的大規模生產技術,配合著超級對撞機的建設和京城正負電子對撞機的改造,就是他自己親自領導的,而反物質的存貯技術,就分配給了以田學林院士為首的專家團隊。
至於其他的反物質應用項目方麵,更是多如牛毛,隨便舉個例子的話,比如說反物質發動機的研究,反物質武器和反物質炸彈的研究等等課題。
該分配人手的分配人手,該給經費的給經費,實在是沒有人挑大梁的話,就暫時擱置起來,等到他的實驗完成之後,自然會吸引到數不清的人才投入其中。
這一天,在京城正負電子研究所中,劉峰見到了田學林院士等人。
雖然田院士在彭寧離子阱技術上有豐富的研究經驗,但涉及到了反物質技術這種新穎的課題,有些方向自然會有所不同,比如如何減少反物質與正物質的接觸機會,以免二者的湮滅反應破壞係統穩定等,這是在其他的彭寧離子阱約束上從來沒有過的創新。
簡單地看了眼草圖上的設計理念後,劉峰便將它放了下來。
“辛苦了,田院士,你們打算怎麽做?”
田院士:“在舊有的彭寧離子阱裝置上,我們已經將其改造完成,也希望通過這一次的實驗,做一下評估。”
劉峰點了點頭:“可行是可行,隻不過這裏麵還要經過部分改動。”
田院士沒有說話,而是等待著劉峰繼續說下去。
然而,劉峰也並沒有沒做任何解釋,隻是隨手取過了一張a4紙在桌上攤開,接著拿起了簽字筆,在上麵隨手寫畫了起來。
隨著各項工程的不斷開展,有些時候,跟在工程人員身邊,很多東西劉峰卻看不懂,因此,為了進一步地和他們做好溝通,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苦學鑽研後,他也終於漸漸的在工程學學科上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
看著劉峰畫圖的動作,田院士眯了眯眼睛,瞳孔中閃過了一絲意外的神色。
“你還懂機械工程製造?”
“略懂一點兒而已。”劉峰淡淡地笑了笑,繼續在草稿紙上作圖。
聽到這個解釋,田院士一臉不相信的表情。
雖然他隻是科學院院士,不是隔壁工程院的,但在機械工程方麵的造詣,也很是不俗,不然也不會帶隊設計出各種結構的彭寧離子阱裝置了。
在他看來,就這嫻熟的筆畫,沒有個三五年的從業經驗,是不可能做到的。
這位劉教授,不僅在物理和化學上有著宗師般的水平,連機械工程等方向,都有這般造詣,真是天縱奇才啊!
更關鍵的是,這家夥才僅僅19歲!
真是讓人難以置信!
心中對劉峰越發佩服起來。
不管田院士如何做想,劉峰隻是一心一意地專注於手上的工作。
先是用線條簡單地勾勒出了彭寧離子阱裝置的輪廓,然後再在此基礎上簡單地勾勒出了他要修改的部分結構。
“這一次我們的實驗很有可能收集到大規模的反物質粒子,因此,無論是在裝置的容量和安全性上,我們都必須要做相應的修改,你看看……”
聽著劉峰的解釋,再盯著圖上越來越多、越來越清晰的線條,田院士也漸漸的看出了一些門道,心下卻越發震撼了。
“這,這是要收集多少反物質啊!”
“其實也並不多,”停下了手中的簽字筆,劉峰對著這張草圖看了看,十分滿意地點了點頭,“也就1毫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