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
華科院魔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收到劉峰答應前來參加交接儀式的消息,王育竹院士也早早地做好了準備。
他之所以邀請劉峰過來,一方麵自然是為了儀器的交接工作,另一方麵,其實還是因為他對劉峰這個人很感興趣。
作為有著“21世紀愛因斯坦”之稱、大統一理論的構造者,盡管劉峰至今還未取得一個國際性質的大獎,但其知名度和學術成果,早就已經取得了科學家們的認同。
王育竹院士自然也不例外。
因此便借著這一次儀器交接的機會,抱著試一試的心理邀請劉峰過來交流工作,沒想到還真的把這尊大神給請動了。
早上10點左右,以王育竹院士為首的幾位專家教授站在實驗室門口翹首以待,不一會兒,一輛黑色紅旗轎車停在了門口,車上施施然走下來一位俊朗的年輕人,不是劉峰又是何人?
王育竹也是一驚,雖然早就知道劉峰的年紀,但真正見識到這位的年輕的時候,他才感覺到了那種從骨子裏傳達出來的震撼,真天縱英才也!
迴過神來,連忙迎上前去:“你好你好,劉教授,久仰大名了,我是王育竹。”
“王院士你好,我是劉峰,久仰大名。”兩人握了握手。
說實話,對於王育竹院士,劉峰之前根本就不認識,還好在來之前惡補了一段老人家的相關資料,這才對他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
公開的資料上顯示,老人家是華國激光領域的專家,其主要成就是建立了華國第一個量子光學開放實驗室,率先開展了激光冷卻氣體原子的研究,首次提出將光頻移效應用於激光冷卻氣體原子,並且利用激光偏轉原子束驗證了亞泊鬆光子統計規律。
同時,老人家還開展了一維駐波場激光冷卻原子的研究,觀察到了低於多普勒極限溫度的現象,並且首次將多普勒效應用於原子幹涉儀,觀察到了原子幹涉現象;還利用固體微球腔量子電動力學效應,獲得了新的激光譜線。
雖然對於老人家從事的這方麵了解不多,但單單從公開的資料上,劉峰就觀察到了“首次”這個關鍵詞出現了好幾次,從這裏就能看出來,老人家在這個領域絕對是宗師級別的人物;更不用說,根據他的級別能夠得知到的,這位老先生,可是華國激光武器的領頭羊之一!
簡單的寒暄了兩句,這位王院士又向劉峰介紹了其他幾位教授,隨後幾人便走進了實驗室。
懷著崇敬的心情,劉峰也亦步亦趨地跟隨在老人家的身後,認真的聽著王院士介紹實驗室的情況以及一些激光領域的發展史。
其實,他之所以來到這裏的目的,一方麵是受了人家的邀請,參加儀器的交接工作,另一方麵,也未嚐沒有來到這裏打秋風的意思。
反物質工程涉及到的範圍之廣,當然也不隻是說說而已,在激光的應用領域,也有部分涉及,但他的團隊中,並沒有在這方麵特別精通的專家,為了以後工作的方便,他當然不肯當過這個送上門來的機會;
另一方麵,立誌於將峰華研究所打造成全世界科研聖地的他,自然不可能放過光學這一重大領域,這一次來,他也想順便挖幾個“不太得誌”的專家將骨幹搭建起來。
總結一句話,他是來挖牆腳的!
當然了,再順便問幾個問題,也是應有之意。
一邊走,王院士一邊給劉峰做著介紹。
“你現在看到的這間實驗室,全稱為華科院魔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公共技術服務中心,隻是一家對外展示的實驗室,負責接待外界的一些應用型課題。共有各類大型儀器設備29台,價值約15700萬元,平均每台儀器高達500多萬。當然,像這樣規模的實驗室,研究所這邊還有2間……”
滿滿的輕描淡寫道,在老先生的眼中,仿佛這些東西是如此的平常。
劉峰:“……”。
他隻感覺到了來自土豪的滿滿傷害。
光隻是儀器,竟然就價值近5個億,要知道,他的峰華研究所,可是涵蓋了物理,化學以及腦科學三大門類的研究機構,加上房子和人員開銷,也就差不多值這麽點錢。
激光研究所,果然不愧是華國最土豪的研究所啊!
而且,窺一斑可見全豹,隻是華科院旗下的研究所,就有3間這樣規模的實驗室,更何況還有工程院和武器研究院旗下的激光實驗機構了。
劉峰也不得不感慨人家的財大氣粗,甚至對於自己想要在這裏挖牆腳的那點小確幸,都開始懷疑起來。
當然了,人家雖然財大氣粗,但取得的成果絕對對得起這個價值。
拋開民用領域不說,單單隻是軍用領域,華國在激光武器方麵,至少領先m國和毛熊10年時間!
沒錯,這不是吹牛。
表麵上,在世界範圍內,毛熊在激光領域理論研究上處於領先地位,m國與色列國在激光武器應用中處於領先地位,而華國卻悄無聲息,甚至於在國人心目中,華國的激光武器是落後的,然而真是這樣這樣嗎?
實際上,華國的激光武器早就領先m國據世界第一,這是有根據的:
在新興激光的軍事技術應用方麵,由於我們與m國起步點相差不大,尤其是馬祖光教授,在新興激光的軍事技術應用方麵是公認的世界權威,如果不是牽涉到軍事機密,2000年獲諾貝爾獎的絕對不會是毛熊人!
在量子點激光器方麵的理論研究中,華國早就處於世界最領先的地位。
華國的超強功率的固態激光器,發射的激光束可在3千公裏的距離獲得每平方厘米35k焦耳能量密度,此能量密度比攻擊導彈所必需的破壞閾高出近1個數量級以上,遠遠超過了m國10k焦耳的最先進水平。
粗略推算,這種攻擊激光雷達的有效殺傷力超過了3萬公裏,被國外的軍事專家稱之為萬裏長矛!
其威力可以在激光雷達偵測到目標後的瞬間直接將目標摧毀,比起傳統的電磁雷達更具優點,尤其是針對隱形飛機,在它的眼中更是報漏無疑。
劉峰了解到,某位老軍工專家得知數千裏之外的的靶標被激光雷達擊毀後,激動得淚流滿麵,仰天大唿:“這是我們華國人研製的武器!是全世界最好的武器!這是全世界最尖端的點穴武器!”
這才使有位著名的戰略軍事專家在媒體上自豪的宣稱:m國的隱形飛機敢來華國轟炸,來一架打落一架,一個不剩。
之所以能夠這麽兇殘,是因為華國的攻擊激光雷達包含了世界最尖端的四大核心技術:其一是激光材料的自主研發和製造,其二是掌握了激光輻射材料物理機理及成像圖譜研究的核心原理;其三,掌握了一次性快速跟蹤定位控製技術;其四是激光成像技術的突破。
這幾大核心技術,使得華國在激光武器領域的先進程度遠超m毛。
而劉峰定製的那台超高能激光儀器之所以能夠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裏就能製造完成,也與華國在這些方麵的技術優勢脫不了幹係。
……
參觀完實驗室後,又舉行了儀器的交接儀式。
當然,所謂的交接儀式,無非就是擺好造型拍幾張照、說幾句話而已,其中並沒有任何波瀾的地方。
之後才是真正的正題,王院士和劉峰單獨來到了辦公室,自然少不得一番促膝長談。
對於劉峰的學識,王育竹老先生是真的感覺到了:無論是在高能物理還是在分子化學,甚至於在他的優勢領域激光技術方麵,劉峰都能言之有物,講解得條理清晰。
然而,最讓老先生驚訝的,還是劉峰的舉一反三,之前他提到的好幾個問題,劉峰都能在幾個不同的方向上給他做解釋,甚至連困擾了他好長時間的某些問題,都在劉峰的啟發下有了解決的思路。
如此博學多才的年輕人,堪稱國士無雙,真不為過了!
以至於王院士感慨不已道:“天下才華有10鬥,劉教授獨占8鬥,真再世曹子建也!”
劉峰自然滿口謙虛:“哪裏哪裏,王院士繆占了,小子何德何能,當得起您老如此稱讚?”
曹子建?
這家夥的下場可不怎麽妙啊!
搖著頭,劉峰轉移話題道:“對了,王教授,我對激光約束核聚變這一塊兒頗感興趣,但苦於沒有具體的研究內容,您老能給我講解一下嗎?”
不得不說,核聚變和反物質兩大技術,某些方麵實在是太相似了,尤其是在控製和約束領域。
他之所以對激光約束核聚變這一塊兒感興趣,除了出於科學家自身的好奇以外,另一方麵,也是在反物質工程研究當中的觸類旁通。
無論是反物質製造過程當中的反物質約束和分離,還是貯存過程當中的彭離子阱技術,甚至於應用當中對反物質的控製,激光也絕對是一種可堪造就的手段,不說他現在還沒有完全解決這些方麵的問題,即便是解決了,多一種手段,說不定能夠節約很多的成本呢?
尤其是華國在這方麵還遙遙領先的時候,他就更不可能放過在這方麵的研究。
隻不過,說實在的,這方麵的研究都是機密技術,之前他也不是特別的重視這個方向,因此在這個領域的知識乏陳可善,直到這時候想起來,便順水推舟,想要一探究竟。
“激光約束核聚變啊!”
王育竹院士似乎想到了什麽,一時間,又是一番感慨,麵露緬懷之色。
其實,早在1964年的時候,我國著名物理學家王淦昌院士就提出了激光核聚變的初步理論,從而使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科研工作走在了當時世界各國的前列。
此外,餘敏院士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激光通過入射口、打進重金屬外殼包圍的空腔、以x光輻射驅動方式實現激光核聚變的概念。
於是在1974年,我國采用一路激光驅動聚氘乙烯靶發生了核反應,並觀察到了氘氘反應產生的中子;在1986年,我國激光核聚變實驗裝置“神光”終於研製成功,使得我國的氫彈技術再次向前邁進了一個台階。
至此以後,激光核聚變技術仿佛沉寂了一般,再沒有什麽東西爆料出來。
劉峰可不相信,在這方麵華國沒有繼續研究下去,唯一的解釋就是,這方麵的技術都是絕密的,想要爆料的時候才會爆料,而以華國當前在氫彈技術上的獨領風騷,恐怕再也不會有爆料的機會了。
王育竹院士的反應,也證明了他的推測。
“其實,這方麵我們也一直在做研究,也有了某些成果,但說實話,除了能夠在氫彈技術上得以運用以外,其他方麵,甚至於可控核聚變方向,都不足以大用,你真的想要了解這方麵的內容嗎?”
劉峰點了點頭:“是的,我的項目很有可能會運用到這方麵的技術。”
王院士若有所思。
“這樣吧,劉教授,我並不能給你一個肯定的答複。雖然不知道你現在在從事何種項目,但涉及到了氫彈技術的問題,這方麵你隻能向上麵打報告了,經過允許之後,我才能向你透露這裏麵的內容。”
劉峰點了點頭。
果然,咱們華國在這方麵確實是有技術儲備的,對此,他也越發的好奇。
“那好,等我迴去以後向上麵打報告。到時候,您老可不要吝嗇才是。”
王院士笑了笑:“能夠給大名鼎鼎的劉教授解惑,哪個敢敝帚自珍啊!”
兩人都笑了。
雙方隨後的交流,各自都是收獲滿滿。
最後,劉峰還是厚著臉皮讓王院士給推薦幾個在激光技術上造詣深厚的老教授。
一時間,老先生也是哭笑不得:“你呀你,哪有像你這般直接向人家的‘老板’挖牆腳的?”
然而,老先生終究還是厚道人,最終還是給劉峰推薦了幾位即將退休的老教授,甚至還把自己的弟子也推薦了一位給他。
果然,朝中有人好辦事,這種事情,如果讓他自己去找的話,不說能不能找到,即便找到了,恐怕也隻是些歪瓜裂棗,挑不起大梁的人吧?
哪像這般,都是人家研究所裏麵的精英人才!
華科院魔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收到劉峰答應前來參加交接儀式的消息,王育竹院士也早早地做好了準備。
他之所以邀請劉峰過來,一方麵自然是為了儀器的交接工作,另一方麵,其實還是因為他對劉峰這個人很感興趣。
作為有著“21世紀愛因斯坦”之稱、大統一理論的構造者,盡管劉峰至今還未取得一個國際性質的大獎,但其知名度和學術成果,早就已經取得了科學家們的認同。
王育竹院士自然也不例外。
因此便借著這一次儀器交接的機會,抱著試一試的心理邀請劉峰過來交流工作,沒想到還真的把這尊大神給請動了。
早上10點左右,以王育竹院士為首的幾位專家教授站在實驗室門口翹首以待,不一會兒,一輛黑色紅旗轎車停在了門口,車上施施然走下來一位俊朗的年輕人,不是劉峰又是何人?
王育竹也是一驚,雖然早就知道劉峰的年紀,但真正見識到這位的年輕的時候,他才感覺到了那種從骨子裏傳達出來的震撼,真天縱英才也!
迴過神來,連忙迎上前去:“你好你好,劉教授,久仰大名了,我是王育竹。”
“王院士你好,我是劉峰,久仰大名。”兩人握了握手。
說實話,對於王育竹院士,劉峰之前根本就不認識,還好在來之前惡補了一段老人家的相關資料,這才對他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
公開的資料上顯示,老人家是華國激光領域的專家,其主要成就是建立了華國第一個量子光學開放實驗室,率先開展了激光冷卻氣體原子的研究,首次提出將光頻移效應用於激光冷卻氣體原子,並且利用激光偏轉原子束驗證了亞泊鬆光子統計規律。
同時,老人家還開展了一維駐波場激光冷卻原子的研究,觀察到了低於多普勒極限溫度的現象,並且首次將多普勒效應用於原子幹涉儀,觀察到了原子幹涉現象;還利用固體微球腔量子電動力學效應,獲得了新的激光譜線。
雖然對於老人家從事的這方麵了解不多,但單單從公開的資料上,劉峰就觀察到了“首次”這個關鍵詞出現了好幾次,從這裏就能看出來,老人家在這個領域絕對是宗師級別的人物;更不用說,根據他的級別能夠得知到的,這位老先生,可是華國激光武器的領頭羊之一!
簡單的寒暄了兩句,這位王院士又向劉峰介紹了其他幾位教授,隨後幾人便走進了實驗室。
懷著崇敬的心情,劉峰也亦步亦趨地跟隨在老人家的身後,認真的聽著王院士介紹實驗室的情況以及一些激光領域的發展史。
其實,他之所以來到這裏的目的,一方麵是受了人家的邀請,參加儀器的交接工作,另一方麵,也未嚐沒有來到這裏打秋風的意思。
反物質工程涉及到的範圍之廣,當然也不隻是說說而已,在激光的應用領域,也有部分涉及,但他的團隊中,並沒有在這方麵特別精通的專家,為了以後工作的方便,他當然不肯當過這個送上門來的機會;
另一方麵,立誌於將峰華研究所打造成全世界科研聖地的他,自然不可能放過光學這一重大領域,這一次來,他也想順便挖幾個“不太得誌”的專家將骨幹搭建起來。
總結一句話,他是來挖牆腳的!
當然了,再順便問幾個問題,也是應有之意。
一邊走,王院士一邊給劉峰做著介紹。
“你現在看到的這間實驗室,全稱為華科院魔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公共技術服務中心,隻是一家對外展示的實驗室,負責接待外界的一些應用型課題。共有各類大型儀器設備29台,價值約15700萬元,平均每台儀器高達500多萬。當然,像這樣規模的實驗室,研究所這邊還有2間……”
滿滿的輕描淡寫道,在老先生的眼中,仿佛這些東西是如此的平常。
劉峰:“……”。
他隻感覺到了來自土豪的滿滿傷害。
光隻是儀器,竟然就價值近5個億,要知道,他的峰華研究所,可是涵蓋了物理,化學以及腦科學三大門類的研究機構,加上房子和人員開銷,也就差不多值這麽點錢。
激光研究所,果然不愧是華國最土豪的研究所啊!
而且,窺一斑可見全豹,隻是華科院旗下的研究所,就有3間這樣規模的實驗室,更何況還有工程院和武器研究院旗下的激光實驗機構了。
劉峰也不得不感慨人家的財大氣粗,甚至對於自己想要在這裏挖牆腳的那點小確幸,都開始懷疑起來。
當然了,人家雖然財大氣粗,但取得的成果絕對對得起這個價值。
拋開民用領域不說,單單隻是軍用領域,華國在激光武器方麵,至少領先m國和毛熊10年時間!
沒錯,這不是吹牛。
表麵上,在世界範圍內,毛熊在激光領域理論研究上處於領先地位,m國與色列國在激光武器應用中處於領先地位,而華國卻悄無聲息,甚至於在國人心目中,華國的激光武器是落後的,然而真是這樣這樣嗎?
實際上,華國的激光武器早就領先m國據世界第一,這是有根據的:
在新興激光的軍事技術應用方麵,由於我們與m國起步點相差不大,尤其是馬祖光教授,在新興激光的軍事技術應用方麵是公認的世界權威,如果不是牽涉到軍事機密,2000年獲諾貝爾獎的絕對不會是毛熊人!
在量子點激光器方麵的理論研究中,華國早就處於世界最領先的地位。
華國的超強功率的固態激光器,發射的激光束可在3千公裏的距離獲得每平方厘米35k焦耳能量密度,此能量密度比攻擊導彈所必需的破壞閾高出近1個數量級以上,遠遠超過了m國10k焦耳的最先進水平。
粗略推算,這種攻擊激光雷達的有效殺傷力超過了3萬公裏,被國外的軍事專家稱之為萬裏長矛!
其威力可以在激光雷達偵測到目標後的瞬間直接將目標摧毀,比起傳統的電磁雷達更具優點,尤其是針對隱形飛機,在它的眼中更是報漏無疑。
劉峰了解到,某位老軍工專家得知數千裏之外的的靶標被激光雷達擊毀後,激動得淚流滿麵,仰天大唿:“這是我們華國人研製的武器!是全世界最好的武器!這是全世界最尖端的點穴武器!”
這才使有位著名的戰略軍事專家在媒體上自豪的宣稱:m國的隱形飛機敢來華國轟炸,來一架打落一架,一個不剩。
之所以能夠這麽兇殘,是因為華國的攻擊激光雷達包含了世界最尖端的四大核心技術:其一是激光材料的自主研發和製造,其二是掌握了激光輻射材料物理機理及成像圖譜研究的核心原理;其三,掌握了一次性快速跟蹤定位控製技術;其四是激光成像技術的突破。
這幾大核心技術,使得華國在激光武器領域的先進程度遠超m毛。
而劉峰定製的那台超高能激光儀器之所以能夠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裏就能製造完成,也與華國在這些方麵的技術優勢脫不了幹係。
……
參觀完實驗室後,又舉行了儀器的交接儀式。
當然,所謂的交接儀式,無非就是擺好造型拍幾張照、說幾句話而已,其中並沒有任何波瀾的地方。
之後才是真正的正題,王院士和劉峰單獨來到了辦公室,自然少不得一番促膝長談。
對於劉峰的學識,王育竹老先生是真的感覺到了:無論是在高能物理還是在分子化學,甚至於在他的優勢領域激光技術方麵,劉峰都能言之有物,講解得條理清晰。
然而,最讓老先生驚訝的,還是劉峰的舉一反三,之前他提到的好幾個問題,劉峰都能在幾個不同的方向上給他做解釋,甚至連困擾了他好長時間的某些問題,都在劉峰的啟發下有了解決的思路。
如此博學多才的年輕人,堪稱國士無雙,真不為過了!
以至於王院士感慨不已道:“天下才華有10鬥,劉教授獨占8鬥,真再世曹子建也!”
劉峰自然滿口謙虛:“哪裏哪裏,王院士繆占了,小子何德何能,當得起您老如此稱讚?”
曹子建?
這家夥的下場可不怎麽妙啊!
搖著頭,劉峰轉移話題道:“對了,王教授,我對激光約束核聚變這一塊兒頗感興趣,但苦於沒有具體的研究內容,您老能給我講解一下嗎?”
不得不說,核聚變和反物質兩大技術,某些方麵實在是太相似了,尤其是在控製和約束領域。
他之所以對激光約束核聚變這一塊兒感興趣,除了出於科學家自身的好奇以外,另一方麵,也是在反物質工程研究當中的觸類旁通。
無論是反物質製造過程當中的反物質約束和分離,還是貯存過程當中的彭離子阱技術,甚至於應用當中對反物質的控製,激光也絕對是一種可堪造就的手段,不說他現在還沒有完全解決這些方麵的問題,即便是解決了,多一種手段,說不定能夠節約很多的成本呢?
尤其是華國在這方麵還遙遙領先的時候,他就更不可能放過在這方麵的研究。
隻不過,說實在的,這方麵的研究都是機密技術,之前他也不是特別的重視這個方向,因此在這個領域的知識乏陳可善,直到這時候想起來,便順水推舟,想要一探究竟。
“激光約束核聚變啊!”
王育竹院士似乎想到了什麽,一時間,又是一番感慨,麵露緬懷之色。
其實,早在1964年的時候,我國著名物理學家王淦昌院士就提出了激光核聚變的初步理論,從而使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科研工作走在了當時世界各國的前列。
此外,餘敏院士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激光通過入射口、打進重金屬外殼包圍的空腔、以x光輻射驅動方式實現激光核聚變的概念。
於是在1974年,我國采用一路激光驅動聚氘乙烯靶發生了核反應,並觀察到了氘氘反應產生的中子;在1986年,我國激光核聚變實驗裝置“神光”終於研製成功,使得我國的氫彈技術再次向前邁進了一個台階。
至此以後,激光核聚變技術仿佛沉寂了一般,再沒有什麽東西爆料出來。
劉峰可不相信,在這方麵華國沒有繼續研究下去,唯一的解釋就是,這方麵的技術都是絕密的,想要爆料的時候才會爆料,而以華國當前在氫彈技術上的獨領風騷,恐怕再也不會有爆料的機會了。
王育竹院士的反應,也證明了他的推測。
“其實,這方麵我們也一直在做研究,也有了某些成果,但說實話,除了能夠在氫彈技術上得以運用以外,其他方麵,甚至於可控核聚變方向,都不足以大用,你真的想要了解這方麵的內容嗎?”
劉峰點了點頭:“是的,我的項目很有可能會運用到這方麵的技術。”
王院士若有所思。
“這樣吧,劉教授,我並不能給你一個肯定的答複。雖然不知道你現在在從事何種項目,但涉及到了氫彈技術的問題,這方麵你隻能向上麵打報告了,經過允許之後,我才能向你透露這裏麵的內容。”
劉峰點了點頭。
果然,咱們華國在這方麵確實是有技術儲備的,對此,他也越發的好奇。
“那好,等我迴去以後向上麵打報告。到時候,您老可不要吝嗇才是。”
王院士笑了笑:“能夠給大名鼎鼎的劉教授解惑,哪個敢敝帚自珍啊!”
兩人都笑了。
雙方隨後的交流,各自都是收獲滿滿。
最後,劉峰還是厚著臉皮讓王院士給推薦幾個在激光技術上造詣深厚的老教授。
一時間,老先生也是哭笑不得:“你呀你,哪有像你這般直接向人家的‘老板’挖牆腳的?”
然而,老先生終究還是厚道人,最終還是給劉峰推薦了幾位即將退休的老教授,甚至還把自己的弟子也推薦了一位給他。
果然,朝中有人好辦事,這種事情,如果讓他自己去找的話,不說能不能找到,即便找到了,恐怕也隻是些歪瓜裂棗,挑不起大梁的人吧?
哪像這般,都是人家研究所裏麵的精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