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禮堂內,人山人海,座無虛席。


    坐在台下的,不僅僅隻有蜀川大學的學生,還有不少川大的講師、教授,以及從本市,甚至更遠地方趕過來的人。


    而除了那些學生、教授之外,還有蜀都市電視台的記者。


    一陣劈裏啪啦的閃光過後,攝像機鏡頭開啟,正對著台上的那人,而所有人也都屏住了唿吸,等待著那人的開講。


    看著台下的人頭攢動,劉峰不禁有些感慨。


    說起來,上一次辦講座,好像還是在水木大學,那一次,他挖來了吳清泉教授。


    到現在,差不多也有半年了吧,而不知道這一次,他又能有什麽收獲?


    看了眼手表,見時間差不多了,便向旁邊的工作人員點了點頭,示意可以開始了。


    站在話筒前清了清嗓子,劉峰緩緩開口說道。


    “很多人問過我,我們華國還有數億農民與農民工,還有一係列急待解決的環保問題,教育問題,醫藥健康問題等等;甚至於在很多基礎科學方麵,包括化學工藝、生命科學、凝聚態物理、天文物理、高精尖製造行業等等,和世界先進水平,都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因此,為什麽我們還要費力不討好的去研究什麽基礎物理,為什麽我們要投入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的資金去搞什麽超級對撞機?”


    “對於這兩個問題,我的迴答是,科學研究不能隻關注當下的投入和短期的收益,還應當有長遠的眼光和迎難而上的勇氣。”


    “從人類曆史發展曆程來看,對科技理論的總結和不斷的推陳出新才是社會知識不斷進步的強大動力。”


    “譬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在當初來看,那時候的科技,連飛機都沒有,更遑論建造出宇宙飛船了,除了解釋蘋果為什麽不往天上飛以外,對社會來說有任何的現實意義嗎?”


    “然而到了現在,衛星、宇宙飛船,我們人類早已經飛上了天空,走出了地球,萬有引力定律更是成為了我們探索宇宙的道路上舉足輕重的基礎定律!”


    “更不用說,每一項重大的科研工程,過程甚至比最終的結果更加重要。以航母技術為例,在對航母的研究當中,我們的材料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我們的精度加工也得以完善,我們的雷達,我們的飛機,我們的艦載集成技術,一係列重大工程的突破,在通往科技迷宮的最後出口,一路上不知道解決了多少難題,搞出了多少成果?影響到的又豈止是航空母艦?”


    “研究高能物理,除了對基礎工程的推動以外,對我們的核聚變、甚至是反物質、暗物質技術的發展,更有推動意義。就以大一統理論來說……”


    幾句話簡單講述了研究高能物理的作用後,劉峰從講桌上拿起了記號筆,轉身麵向了旁邊的白板,配合著通俗的語言講解,便開始講解起今天的主題來——大統一理論及後續發展研究。


    坐在台下撐著腦袋,眼睛滴溜溜的盯著白板,烏飛揚的右手卻在轉著筆;然而,一個不留神掉到了地上,等到他將筆撿起來,再次看向台前白板的時候,他卻一臉懵逼的發現,白板上的那一行行宛如天書的算式,他已經徹底看不懂了。


    一臉懵逼的看著劉峰手起筆落,烏飛揚忍不住問道,“他在寫什麽?”


    坐在他的旁邊,和他同樣讀物理專業的李洪濤張了張嘴,雖然他也沒看的很明白,但好歹他從頭到尾看下去了:“好像是某種暗物質理論的計算方式吧?我似乎在哪篇文獻中看到過。”


    烏飛揚:“暗物質?臥槽,不是說搞什麽科普講座嗎?這能叫科普?”


    李洪濤瞄了他一眼:“這個嘛,人家是當代最接近愛因斯坦的大佬,不講這些,還能給你講些瞎扯淡的玩意兒?”


    烏飛揚揉了揉兩邊的太陽穴:“問題是,他講這玩意兒有人能聽得懂?”


    說實話,對於自己的專業水平能力,他自問還是不錯的,畢竟,都是學物理的,誰還不是兩個肩膀扛個腦袋?


    但直到這一刻他終於發現,人家的肩膀就是不一樣,扛的腦袋比他的靈光多了!


    暗物質?沒有發現的東西才能叫暗物質!


    問題是,既然是全世界的科學家都沒發現的,你這樣搞,大家能夠看得懂才怪了!


    手上的筆頓了頓又頓,想要記點筆記,卻又不知道從何下手,烏飛揚隻能無奈地看著人家板書。


    李洪濤也頓了頓,筆尖仿佛有什麽東西黏住了,抬頭看了看大禮堂最前排的那幾位,卻發現不少人臉上帶著沉思:“咱們聽不聽得懂不重要,你看咱們物理實驗室的那幾個老教授,隻要人家聽得懂就行了!”


    烏飛揚向著李洪濤的視線方向看去,果然,那邊的幾個老教授正聽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歎了一聲:“唉,大佬果真是大佬,咱們還差得遠啦!”


    正如這兩人所說,在講座的後半段,劉峰所講的內容已經從淺顯易懂的那些科普性內容,深入到了大統一理論最核心的領域,甚至於推導到了如何發現一些暗物質粒子,如何解決反物質的部分難題的研究當中。


    關於大統一理論,他早已經寫過一篇論文,詳細闡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自然、科學等雜誌,各國的高能物理實驗室、世界高能物理協會等組織機構,都相繼刊登了他的這篇論文,甚至於不少實驗室已經將他的論文編成了教材,作為高能物理後續的研究指導理論。


    但相比起單純的論文,以及別人基於他的論文做出的總結性報告,自然是遠遠比不上他這寫論文作者鞭辟入裏的講解,更不用說後麵帶來的發散性的思維啟發了。


    對於理論物理領域的研究人員而言,劉峰在講座中講述的內容,絕對是大有裨益的。


    事實上,這也是很多教授從其他地方不遠千裏趕來的原因。


    如果不是時間不允許的話,說不準還會有國際友人專程坐飛機過來,從國外趕過來聽他的這場報告會。


    在白板上寫下了最後一行算式,劉峰的講解,同時也進入尾聲。


    看著台下聚精會神的聽眾們,他頓了頓,將記號筆放歸原處,繼續開口說道。


    “我們華國的超級對撞機,需要的不是一兩個、甚至於一兩百個人員,那是需要成千上萬名研究員共同努力才能玩得轉的大工程!”


    “而川大是我們物理學領域的王牌名校之一,在座的各位更是我們華國物理學領域的中流砥柱,我希望,在座的諸位都能盡快成長起來,加入到這項偉大的工程當中;如若不然,我們的超級對撞機,也隻能是徒自給別人做了嫁衣而已!”


    “因此,同誌們,未來的大國工程全靠你們了,加油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霸的微觀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出江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出江上並收藏學霸的微觀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