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時光,轉瞬即逝。


    這日上午,天清氣朗,惠風和暢,長安城外,大軍列隊,旌旗蔽野,槍戟如林,曹真身披精良鎧甲,騎著西域良駒,端的是意氣風發、威風凜凜。


    「出發!」


    見時辰已到,曹真拔出佩劍,向天一指,下達了開拔的軍令。十餘萬魏軍當即兵分兩路,一路往南向子午道進發,一路朝西向武功殺去,霎時之間長安城外塵土飛揚、聲勢震天。


    曹真親自率領的中路軍乃是魏軍主力,計有精騎兩萬、步卒八萬,以夏侯霸為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徑往子午道北口趕去。


    曹真、劉曄坐鎮中軍,張合為後隊,又有張虎、樂綝、秦基、解威等一幹將校隨征。


    這張虎是曹魏名將張遼之子,擅騎射,有智略,承襲父爵後官至偏將軍。而樂綝則是另一位曹魏名將樂進之子,果斷勇敢,有其父之風,眼下也是官居偏將軍一職。


    二人雖是將門虎子,但眼下的官職都不太高,為了振興門楣、不墮其父五子良將的威名,這才跟隨曹真出征,想要在西線戰場建立一番功業。


    曹魏西路軍由夏侯儒統率,帳下大將有郭淮、費曜、郝昭等,這一路軍雖然隻有三萬人,但俱是騎兵,戰力也不可小覷。


    夏侯儒以費曜為先鋒,郝昭領後隊,自與郭淮坐鎮中軍,騎兵奔馳速度甚快,但西路軍的主要任務是牽製楊清部,因此夏侯儒用兵十分謹慎,趕至槐裏後就按兵不動,加派斥候先往武功打探。


    京兆太守顏斐統軍萬餘人留守長安,典農中郎將周卓、長安縣令王端協助顏斐守城並負責征調數十萬民夫為兩路大***運糧草。


    至於關中其他地方則以北麵的漆縣最為重要,曹真仍命戴陵率五千軍緊守城池擋住安定吳懿部南下的道路。


    魏軍大舉出動,早有探馬飛快報予諸葛亮等人知曉。武功距長安最近,坐鎮於此的楊清第一時間收到了三萬魏騎進駐槐裏的消息,當即喚來眾將商議軍機。


    待眾將到齊,楊清也不囉嗦,直截了當地說道:「諸位,探子來報,長安的十餘萬魏軍已於兩日前出動,曹真親率魏軍主力走子午道南攻漢中。


    而夏侯儒、郭淮、費曜等輩則引精騎三萬向我武功襲來,目前他們已至槐裏,不日就能殺到城下。所以諸位,大戰將至,還望君等各司其職、嚴陣以待。」


    「謹遵使君之命。」眾將高聲迴道。


    他們等了這一天已然等了許久,眼下戰事終於要打響,各個激動不已。


    關興道:「兄長隻管下令,我等敢不效死。」


    「請使君下令,末將等萬死不辭。」王平等人也附和道。


    楊清微微點了下頭,起身點將道:「王平何在?」


    「末將在。」


    楊清道:「命汝率五千無當飛軍駐守東寨。」


    「得令。」


    楊清繼續點將:「柳隱何在?」


    「末將在。」


    「命汝率五千州兵駐守南寨。」


    柳隱躬身領命:「得令。」


    這東寨和南寨皆是修築在武功城外的營寨,一個在東城,一個在南城,緊緊挨著城牆成掎角之勢,與城中守軍互相唿應。


    「安國,城中防務就交由你全權主持了。」


    關興抱拳笑道:「兄長放心,城裏城外加起來足有一萬五千精兵,再加上有堅城營寨固守,可謂地利、人和都在我們這邊,這樣小弟都還擋不住魏軍,日後也就無顏領軍了。」


    「哈哈,你的能力我自是放心,但也不能輕敵大意,郭淮、費曜、郝昭三人皆是魏國名將,夏侯儒雖然聲名不顯,但觀其這一年在關中練兵屯田


    、善養士卒,此人亦不是平庸之輩,我等仍須謹慎應對。」


    關興道:「兄長叮囑的是,小弟記住了。」


    「蔡炎、尹雲。」


    二將急忙起身答應:「在。」


    「汝二人立即趕迴郿縣、陳倉,堅守城池、衛護糧道,」


    「得令。」


    楊清道:「陶珙領五千州騎隨我渡過渭水前往美陽駐紮。」


    「遵令。」陶珙躬身應道。


    關興道:「兄長,按照之前的方略,你不是要留在武功與我等一道守城麽?何以要突然北上美陽?」


    「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之前我等預計殺來的敵軍至少會有相當一部分的步卒,哪知現在魏軍幾乎全是騎兵,如此一來魏軍的機動能力就大為增強。


    若其突然改變進攻方向殺往渭水以北的城池甚至去攻汧城,我軍全部集結在渭水以南的話很有可能追之不及,是以須得分出一支兵馬守在渭水北麵。


    我率軍駐在美陽,一來可以擋在魏軍進兵西北的中間,二來守城不能孤守乃是兵家至理,分兵在外可讓魏軍不敢全力壓上,且美陽距武功不足百裏,若武功有事,騎兵一天之內就可到達。」楊清解釋道。


    關興點頭道:「原來如此,還是兄長思慮周全。」


    「事不宜遲,我立即率軍出發,武功這邊就托付給你了。」


    關興抱拳道:「兄長放心,有小弟在此,定不讓魏賊放肆。」


    「如此就好。」


    楊清拍了拍關興的肩頭,又與王平、柳隱交代幾句,隨即領著五千州兵渡過渭水向美陽趕去。


    房陵,因縱橫千裏、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而得名,原為東三郡之一房陵郡的郡治,孟達投魏後魏廷合房陵、上庸兩郡為新城郡,房陵是為新城郡治。


    建興五年末,季漢發起收複東三郡戰役,孟達反正歸漢,季漢遂複設上庸郡,房陵隸屬之,因此現在沒有東三郡之稱隻有東二郡。


    房陵臨近荊襄,乃是漢中的東大門,位置十分重要,可眼下的房陵幾乎並未設防,城牆上見不到一兵一卒,四麵城門也是洞開,這種古怪的場景使得剛到此地的三萬魏軍震驚不已。


    「報,啟稟大將軍,城中沒有伏兵,據百姓說原本駐紮在此地的兩千蜀軍早在三天前就已撤走了。」一隊探馬從城裏奔馳出來,領頭之人急忙向陣前的司馬懿稟道。


    司馬懿眼睛微眯,似開似閉,並沒有立即迴應,仰著頭看向西方,好像在思索著什麽,片刻後睜開雙眼朝身旁的副將牛金說道:「傳令眾軍在城外安營紮寨,吾率中軍兩千人入城歇息。」


    「大將軍,會不會有詐?」


    司馬懿道:「不會有詐,房陵蜀軍應該是已經撤至上庸,李嚴這廝是想收縮兵力在上庸與我軍對峙。」


    「原來如此,大將軍明見。」牛金拱手讚道。


    司馬懿問道:「大司馬那邊還沒有消息麽?」


    「應該快了吧,我們都已經殺到房陵,大司馬他們怎麽都該出動了。」牛金道。


    話音剛落,一騎探馬從北麵飛快馳來:「報,啟稟大將軍,長安大軍業已出動,夏侯都督率軍三萬直取武功,大司馬率軍十萬取子午道南攻漢中。」


    「好啊,終於動了。他們要再不動,咱們還真不好繼續向前進軍了。」


    牛金道:「大將軍,之後我等該如何進兵,是休整一夜後殺向上庸?」


    「不急,將士們連著趕了十餘天的路,已是精疲力竭,先在房陵休整幾日,看看形勢如何發展再做計較。」


    牛金道:「是,末將明白了。」扭轉馬頭,趕往後隊,自去下達軍令,安排大軍


    紮寨。


    免費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季漢當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軍師中郎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軍師中郎將並收藏季漢當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