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宜爾哈和耿氏開誠布公的談了一次,兩人都放開了許多,既然已經把最壞的情況攤開了講過了,事情好像就變得沒那麽糟糕了,也許兩人以後都會改變心思,但是現在,她們說的話確實是出於真心,她們是真的珍惜彼此間的感情,不想跟對方反目。<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她們兩個恢複正常,宋氏的感觸是最明顯的,她覺得院子裏的低氣壓一下子就消失了,心裏頭好奇是怎麽迴事,分頭追問耿氏和舒宜爾哈,不過這種話題,兩人都有些不好跟宋氏講,但是不說吧,又有些影響和諧,最後還是耿氏坦率,很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架勢,把自己的心裏路程簡略的說了一遍,宋氏這時候才意識到,原來她們這個小團體,剛經曆了一場差點解散的危機,而她對此幾乎全然不知,宋氏說不上心裏是什麽滋味。
要說怪罪舒宜爾哈和耿氏吧,那也算不上,宋氏雖然不算多聰敏的人,也知道這種事不是特別信任的人,人家根本不會告訴她一個字,現在就這麽直白的跟自己說了,她還有什麽好埋怨的?但若是說她心裏一點兒芥蒂都沒有,那也不是這麽迴事,她多少還是有些不舒服的,有一點被人排斥的感覺,還有一點別人都有兒子就自己沒有的怨念。
宋氏到底也是明事理的人,知道自己不該想這麽多,也就盡力壓下了各種紛雜的思緒,從另一個角度發現了自己沒兒子的優越性,最起碼自己就不用頭疼這個問題,這麽一想,宋氏奇妙的湧起一種平衡感,果然養兒子也好,養女兒也好,就沒有省心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她還是多想想女兒的未來吧,別人的兒子以後怎樣,這個話題她就不摻和了。<strong></strong>
三人小組就這麽恢複了正常,但是,府裏不正常的人多了去了,到現在還沒恢複也不是一個兩個,以烏喇納喇氏為代表的女人們,各有各的盤算和想法,輕易不會讓外人知曉,小一輩們也並非就安然無憂了,孩子也有孩子的煩惱,何況是皇家的孩子,那叫一個早熟啊,府裏的男孩子們,對於胤禛當了太子的感觸,明顯比女人們想的更多更遠。
弘昀作為胤禛現在的長子,他想的就更多了。
以前,胤禛還隻是個親王,家裏兄弟們爭的,隻是個世子之位,就這樣,競爭雖然不激烈,但也有人早早開始埋伏筆了,弘昀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隻覺得無奈又好笑,權利,果然是最引人迷醉的東西,沒幾個人能逃得過,為了爭奪權力地位,人可以變得如此醜陋,弘昀一方麵覺得這些人可笑,一方麵又為他們覺得可悲。
人常說安靜的孩子心思多,弘昀就是這方麵的翹楚,他因為身體差,平均一年有三四個月都在養身體,所以待在屋裏的時候很多,大家都怕他累著,別說習武鍛煉了,就是看書時間略久一點,馬上就要有好幾個人出來勸,要他多休息,不要勞神累心,他知道那些人是為他好,但是,什麽都不讓做,隻是躺著很無聊的,弘昀真的是個很會為他人著想的孩子,他不會讓別人為難,也不會對別人的好意視而不見,所以,即便無聊,他也很聽話的“靜養”著。
一個人無聊的躺著的時候,弘昀就會想很多事情,有時候是迴憶以前,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分析各種情況,他雖然身體不好,但也想成為一個頂天裏的男兒,他的體力值雖然低下,但在智商上卻從來沒有不自信過,他從小就知道自己聰明,現在,他無所事事,把所有的聰明勁兒都開發出來,結果自然是喜人的。
弘昀對朝政的大局觀非常的好,對人心的把握也屬一流,他對形勢的分析,是很多人都比不上的,雖然他看起來像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千金小姐,但是,他的眼界,絕非一般人可比,因為這份眼界,他很早就意識到,自己不是阿瑪心中的繼承人,這是因為自己的身體,而自己的親弟弟,則是因為性情不合適,能力也不足,從而失去繼承權。
弘昀比大多數人都要清醒,他也會分析府裏的形勢,所以,很容易就能看出來,目前是弘暄最有競爭力,但是弘曆在自家親額娘和福晉的支持下,也是有一爭之力的的,還有年側福晉等人未嚐沒有爭一爭的心思,這些弘昀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同時在心裏分析,哪一派的人獲勝的希望更大,他又該怎麽給自己和弟弟選一條平坦的路,弘昀年紀雖然不大,但是,早早失去母親的他,比一般人成熟的多,也有責任感的多。
以前弘昀最看好的就是弘暄。這個弟弟,算得上溫厚大度,性情沉穩有責任心,心機智慧都有,對敵人是狠了點,但對自己人很是袒護,跟弘時從小感情就好,兩人一處玩兒一起進宮讀書,相處的時間多了,自然比別的兄弟跟親近,別看弘時比弘暄大一個月,但是他卻是弘暄的小跟班,弘暄從小主意就正,能夠穩得住,不像弘時,有點耳根子軟,別人說什麽就信什麽,心也太軟,還經常爛好心,若沒有人看著,很容易就被人蒙蔽欺騙,這幾年在宮裏,也是弘暄護著弘時的時候多些,如此種種,弘昀心裏對弘暄還是挺感激的。
不管是從感情上,還是從能力上,弘昀都比較認可弘暄,他對舒宜爾哈的印象也比較好,到現在他都還記得,當年自己被人算計,若非舒宜爾哈幾次出手相幫,他可能都死兩三迴了,這麽大的人情,弘昀一直沒忘,所以,他心裏還是希望舒宜爾哈母子能夠上位的,因此,對於弘時跟在弘暄身後當小跟班的行為,弘昀從來沒有反對過,他甚至還在背後支持。
這就是胤禛成為太子之前弘昀的態度,但是,在胤禛當了太子之後,弘昀的心思,無可避免的也有了些變化……(未完待續。)
她們兩個恢複正常,宋氏的感觸是最明顯的,她覺得院子裏的低氣壓一下子就消失了,心裏頭好奇是怎麽迴事,分頭追問耿氏和舒宜爾哈,不過這種話題,兩人都有些不好跟宋氏講,但是不說吧,又有些影響和諧,最後還是耿氏坦率,很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架勢,把自己的心裏路程簡略的說了一遍,宋氏這時候才意識到,原來她們這個小團體,剛經曆了一場差點解散的危機,而她對此幾乎全然不知,宋氏說不上心裏是什麽滋味。
要說怪罪舒宜爾哈和耿氏吧,那也算不上,宋氏雖然不算多聰敏的人,也知道這種事不是特別信任的人,人家根本不會告訴她一個字,現在就這麽直白的跟自己說了,她還有什麽好埋怨的?但若是說她心裏一點兒芥蒂都沒有,那也不是這麽迴事,她多少還是有些不舒服的,有一點被人排斥的感覺,還有一點別人都有兒子就自己沒有的怨念。
宋氏到底也是明事理的人,知道自己不該想這麽多,也就盡力壓下了各種紛雜的思緒,從另一個角度發現了自己沒兒子的優越性,最起碼自己就不用頭疼這個問題,這麽一想,宋氏奇妙的湧起一種平衡感,果然養兒子也好,養女兒也好,就沒有省心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她還是多想想女兒的未來吧,別人的兒子以後怎樣,這個話題她就不摻和了。<strong></strong>
三人小組就這麽恢複了正常,但是,府裏不正常的人多了去了,到現在還沒恢複也不是一個兩個,以烏喇納喇氏為代表的女人們,各有各的盤算和想法,輕易不會讓外人知曉,小一輩們也並非就安然無憂了,孩子也有孩子的煩惱,何況是皇家的孩子,那叫一個早熟啊,府裏的男孩子們,對於胤禛當了太子的感觸,明顯比女人們想的更多更遠。
弘昀作為胤禛現在的長子,他想的就更多了。
以前,胤禛還隻是個親王,家裏兄弟們爭的,隻是個世子之位,就這樣,競爭雖然不激烈,但也有人早早開始埋伏筆了,弘昀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隻覺得無奈又好笑,權利,果然是最引人迷醉的東西,沒幾個人能逃得過,為了爭奪權力地位,人可以變得如此醜陋,弘昀一方麵覺得這些人可笑,一方麵又為他們覺得可悲。
人常說安靜的孩子心思多,弘昀就是這方麵的翹楚,他因為身體差,平均一年有三四個月都在養身體,所以待在屋裏的時候很多,大家都怕他累著,別說習武鍛煉了,就是看書時間略久一點,馬上就要有好幾個人出來勸,要他多休息,不要勞神累心,他知道那些人是為他好,但是,什麽都不讓做,隻是躺著很無聊的,弘昀真的是個很會為他人著想的孩子,他不會讓別人為難,也不會對別人的好意視而不見,所以,即便無聊,他也很聽話的“靜養”著。
一個人無聊的躺著的時候,弘昀就會想很多事情,有時候是迴憶以前,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分析各種情況,他雖然身體不好,但也想成為一個頂天裏的男兒,他的體力值雖然低下,但在智商上卻從來沒有不自信過,他從小就知道自己聰明,現在,他無所事事,把所有的聰明勁兒都開發出來,結果自然是喜人的。
弘昀對朝政的大局觀非常的好,對人心的把握也屬一流,他對形勢的分析,是很多人都比不上的,雖然他看起來像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千金小姐,但是,他的眼界,絕非一般人可比,因為這份眼界,他很早就意識到,自己不是阿瑪心中的繼承人,這是因為自己的身體,而自己的親弟弟,則是因為性情不合適,能力也不足,從而失去繼承權。
弘昀比大多數人都要清醒,他也會分析府裏的形勢,所以,很容易就能看出來,目前是弘暄最有競爭力,但是弘曆在自家親額娘和福晉的支持下,也是有一爭之力的的,還有年側福晉等人未嚐沒有爭一爭的心思,這些弘昀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同時在心裏分析,哪一派的人獲勝的希望更大,他又該怎麽給自己和弟弟選一條平坦的路,弘昀年紀雖然不大,但是,早早失去母親的他,比一般人成熟的多,也有責任感的多。
以前弘昀最看好的就是弘暄。這個弟弟,算得上溫厚大度,性情沉穩有責任心,心機智慧都有,對敵人是狠了點,但對自己人很是袒護,跟弘時從小感情就好,兩人一處玩兒一起進宮讀書,相處的時間多了,自然比別的兄弟跟親近,別看弘時比弘暄大一個月,但是他卻是弘暄的小跟班,弘暄從小主意就正,能夠穩得住,不像弘時,有點耳根子軟,別人說什麽就信什麽,心也太軟,還經常爛好心,若沒有人看著,很容易就被人蒙蔽欺騙,這幾年在宮裏,也是弘暄護著弘時的時候多些,如此種種,弘昀心裏對弘暄還是挺感激的。
不管是從感情上,還是從能力上,弘昀都比較認可弘暄,他對舒宜爾哈的印象也比較好,到現在他都還記得,當年自己被人算計,若非舒宜爾哈幾次出手相幫,他可能都死兩三迴了,這麽大的人情,弘昀一直沒忘,所以,他心裏還是希望舒宜爾哈母子能夠上位的,因此,對於弘時跟在弘暄身後當小跟班的行為,弘昀從來沒有反對過,他甚至還在背後支持。
這就是胤禛成為太子之前弘昀的態度,但是,在胤禛當了太子之後,弘昀的心思,無可避免的也有了些變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