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七月初四,德妃去世滿二十七個月,雍親王府難得宴請賓客一迴,這些年胤禛在朝堂上辦差,稱得上兢兢業業,也著實辦了幾件利國利民的大事,雖說因追討欠銀的緣故,得罪了不少人,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朝臣對胤禛稱讚有加,雍親王府上請客,隻要收到請帖的都到了,除服宴辦的很是體麵。[]
弘暄半大不小的年紀,因府上孩子少,也跟著弘昀、弘時招待客人,他和弘時在上書房念書,各自都有交好的小夥伴,也算是開始交際了,他們現在的小夥伴日後都算是各自的人脈,舒宜爾哈雖然沒有親見,也聽說弘暄表現的可圈可點,得了不少讚譽。
辦過除服宴,另一件事也就提上了日程,府上開始準備迎娶側福晉事宜,因年氏是皇帝親賜,所以需要一個儀式,內務府會準備一份聘禮,還要欽天監算一個吉日,辦一個比娶福晉略微簡略的婚禮,把年氏迎娶進府,如同當年舒宜爾哈一樣。
府上這種婚喪大事,隻有烏喇納喇氏才有資格操辦,她素來把管家權抓的緊,不是極特殊情況,別人一絲邊兒也摸不到,這時候也不例外,不過大家驚奇的發現,她竟然把大格格帶在身旁,一些不太緊要的事交給大格格負責了。
宋氏納悶了半天,私下裏對舒宜爾哈說:“咱們府上這位怎麽改了性兒,舍得讓大格格管家?”
舒宜爾哈笑而不語,她聽胤禛提過一句,說是大格格的親事要在年前定下,不出意外的話,明年秋或是後年春,大格格必然要出嫁的,不趕緊教教管家理事,等嫁出門什麽都不會,丟的可是烏喇納喇氏的臉,庶女的教養不好,人家隻會說是她這個當嫡母的沒教好,為母不慈這種名聲,烏喇納喇氏可是一點兒都不想沾,她當然要趁現在指點指點大格格。(.棉、花‘糖’小‘說’)
宋氏也不是蠢人,看舒宜爾哈笑得古怪,仔細一想,也就猜出個大概,她自從有了三格格,是什麽事都會往棉棉身上想的,立時就開始盤算棉棉的教養問題,她自己沒那個才能,就想找幾個教養嬤嬤教導,不過她又沒有門路,也不得寵,怕自己在胤禛麵前說話沒分量,目光就看向舒宜爾哈,舒宜爾哈被她看的一愣,問她有什麽事,她小心的說了,舒宜爾哈沒想到她想的還挺遠,好笑道:“棉棉才幾歲,你也太著急了些,等過兩年再考慮也不遲。”
宋氏也知道這事非一日之功,當下不提,暫且放下心裏,跟著眾人一起看熱鬧。
欽天監給了兩個好日子,一個是八月初九,一個是九月十三,為了日期更寬裕些,胤禛選了九月十三的吉日,烏喇納喇氏已經操辦過一迴,這次也算駕輕就熟,又有一定的規製在,且準備時間比較充分,所有的一切都在井井有條的進行中。
舒宜爾哈全程旁觀,心裏對烏喇納喇氏又添一份佩服,給自己丈夫納妾,非但不能有一絲不滿,還要表現的很高興很歡迎,這份忍功著實難得,換成是她,即便表麵上看不出什麽,背地裏也要生一場氣的,她可沒這麽賢惠。
舒宜爾哈腹誹著烏喇納喇氏的大度,卻不知道,烏喇納喇氏又不是聖人,普通女人該有的情緒她一樣不缺,她之所以表現的這麽淡定從容,不過是因為她對胤禛的情意,早被時間磨沒了,她現在根本不在乎胤禛寵誰,也不在乎胤禛多幾個少幾個女人,她在乎的隻有二格格和自己的地位,隻要不影響這兩樣,胤禛怎麽樣,她一點兒都不在乎。
烏喇納喇氏是個理智的人,她知道什麽什麽是能求的,什麽是求不到的,她也從來不會把情愛看的太重,早年的時候,她有聰明伶俐的嫡子,有丈夫的尊重信任,有良好的名聲,手握管家大權,她知道,這是她能得到的全部,至於說胤禛的愛情,烏喇納喇氏從來沒求過,她知道,身為皇子,尤其是有大誌的皇子,不會對哪個女人動情,所以她從來不奢求。
正是因為看得明白想得清楚,所以,烏喇納喇氏從來不會出手對付府裏的女人,她隻是對女人們的爭鬥視而不見,也因此,即便弘暉早逝,她也再不會有兒子,胤禛對她的態度也沒有太大改變,她的地位也不會動搖,隻有一個女兒的烏喇納喇氏,對很多事更不在乎了,所以,胤禛要納側福晉,對她來說真不是什麽大事,而是她又幾個表現的機會。
舒宜爾哈不了解烏喇納喇氏的心理,所以覺得人家大度又雍容,很有些管它風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動的風範,也可以理解成無欲所以無求,烏喇納喇氏沒有兒子,又占著嫡妻的位置,就很有些超然的感覺,府上的女人和胤禛的兒子們再如何爭鬥,對她都影響不大,所以她可以淡定的看戲,不在乎多一兩個演員。
相比之下,舒宜爾哈的牽掛就多了,胤禛若是止步於親王還好說,一個親王爵,爭鬥還不會太激烈,但若是胤禛再進一步,那麽,弘暄和弘昉就要麵臨皇位爭奪了,舒宜爾哈不希望因為自己的緣故,牽連弘暄和弘昉,所以,她需要在胤禛麵前好好表現,不說別的,最起碼不能得罪了胤禛去,有這麽個緣故在,舒宜爾哈行事自然少了兩分灑脫,多了些牽絆。
不管怎麽說吧,到了九月十三那天,從上午開始,府裏就鬧哄哄的,吃過午飯,安排好的轎子就出了門,一直等到天擦黑,才抬著新人進府,年側福晉在一院子各種心思裏,踏進了雍親王府,從此成為雍親王府一員。
舒宜爾哈帶著人招待各府的側福晉和庶福晉們,等到把她們全都送走,她才鬆了口氣,揉揉笑的有些僵硬的臉,若有所思的往西邊看了一眼,帶著弘昉開始用飯,把那些喧囂都丟到腦後。(未完待續。)
弘暄半大不小的年紀,因府上孩子少,也跟著弘昀、弘時招待客人,他和弘時在上書房念書,各自都有交好的小夥伴,也算是開始交際了,他們現在的小夥伴日後都算是各自的人脈,舒宜爾哈雖然沒有親見,也聽說弘暄表現的可圈可點,得了不少讚譽。
辦過除服宴,另一件事也就提上了日程,府上開始準備迎娶側福晉事宜,因年氏是皇帝親賜,所以需要一個儀式,內務府會準備一份聘禮,還要欽天監算一個吉日,辦一個比娶福晉略微簡略的婚禮,把年氏迎娶進府,如同當年舒宜爾哈一樣。
府上這種婚喪大事,隻有烏喇納喇氏才有資格操辦,她素來把管家權抓的緊,不是極特殊情況,別人一絲邊兒也摸不到,這時候也不例外,不過大家驚奇的發現,她竟然把大格格帶在身旁,一些不太緊要的事交給大格格負責了。
宋氏納悶了半天,私下裏對舒宜爾哈說:“咱們府上這位怎麽改了性兒,舍得讓大格格管家?”
舒宜爾哈笑而不語,她聽胤禛提過一句,說是大格格的親事要在年前定下,不出意外的話,明年秋或是後年春,大格格必然要出嫁的,不趕緊教教管家理事,等嫁出門什麽都不會,丟的可是烏喇納喇氏的臉,庶女的教養不好,人家隻會說是她這個當嫡母的沒教好,為母不慈這種名聲,烏喇納喇氏可是一點兒都不想沾,她當然要趁現在指點指點大格格。(.棉、花‘糖’小‘說’)
宋氏也不是蠢人,看舒宜爾哈笑得古怪,仔細一想,也就猜出個大概,她自從有了三格格,是什麽事都會往棉棉身上想的,立時就開始盤算棉棉的教養問題,她自己沒那個才能,就想找幾個教養嬤嬤教導,不過她又沒有門路,也不得寵,怕自己在胤禛麵前說話沒分量,目光就看向舒宜爾哈,舒宜爾哈被她看的一愣,問她有什麽事,她小心的說了,舒宜爾哈沒想到她想的還挺遠,好笑道:“棉棉才幾歲,你也太著急了些,等過兩年再考慮也不遲。”
宋氏也知道這事非一日之功,當下不提,暫且放下心裏,跟著眾人一起看熱鬧。
欽天監給了兩個好日子,一個是八月初九,一個是九月十三,為了日期更寬裕些,胤禛選了九月十三的吉日,烏喇納喇氏已經操辦過一迴,這次也算駕輕就熟,又有一定的規製在,且準備時間比較充分,所有的一切都在井井有條的進行中。
舒宜爾哈全程旁觀,心裏對烏喇納喇氏又添一份佩服,給自己丈夫納妾,非但不能有一絲不滿,還要表現的很高興很歡迎,這份忍功著實難得,換成是她,即便表麵上看不出什麽,背地裏也要生一場氣的,她可沒這麽賢惠。
舒宜爾哈腹誹著烏喇納喇氏的大度,卻不知道,烏喇納喇氏又不是聖人,普通女人該有的情緒她一樣不缺,她之所以表現的這麽淡定從容,不過是因為她對胤禛的情意,早被時間磨沒了,她現在根本不在乎胤禛寵誰,也不在乎胤禛多幾個少幾個女人,她在乎的隻有二格格和自己的地位,隻要不影響這兩樣,胤禛怎麽樣,她一點兒都不在乎。
烏喇納喇氏是個理智的人,她知道什麽什麽是能求的,什麽是求不到的,她也從來不會把情愛看的太重,早年的時候,她有聰明伶俐的嫡子,有丈夫的尊重信任,有良好的名聲,手握管家大權,她知道,這是她能得到的全部,至於說胤禛的愛情,烏喇納喇氏從來沒求過,她知道,身為皇子,尤其是有大誌的皇子,不會對哪個女人動情,所以她從來不奢求。
正是因為看得明白想得清楚,所以,烏喇納喇氏從來不會出手對付府裏的女人,她隻是對女人們的爭鬥視而不見,也因此,即便弘暉早逝,她也再不會有兒子,胤禛對她的態度也沒有太大改變,她的地位也不會動搖,隻有一個女兒的烏喇納喇氏,對很多事更不在乎了,所以,胤禛要納側福晉,對她來說真不是什麽大事,而是她又幾個表現的機會。
舒宜爾哈不了解烏喇納喇氏的心理,所以覺得人家大度又雍容,很有些管它風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動的風範,也可以理解成無欲所以無求,烏喇納喇氏沒有兒子,又占著嫡妻的位置,就很有些超然的感覺,府上的女人和胤禛的兒子們再如何爭鬥,對她都影響不大,所以她可以淡定的看戲,不在乎多一兩個演員。
相比之下,舒宜爾哈的牽掛就多了,胤禛若是止步於親王還好說,一個親王爵,爭鬥還不會太激烈,但若是胤禛再進一步,那麽,弘暄和弘昉就要麵臨皇位爭奪了,舒宜爾哈不希望因為自己的緣故,牽連弘暄和弘昉,所以,她需要在胤禛麵前好好表現,不說別的,最起碼不能得罪了胤禛去,有這麽個緣故在,舒宜爾哈行事自然少了兩分灑脫,多了些牽絆。
不管怎麽說吧,到了九月十三那天,從上午開始,府裏就鬧哄哄的,吃過午飯,安排好的轎子就出了門,一直等到天擦黑,才抬著新人進府,年側福晉在一院子各種心思裏,踏進了雍親王府,從此成為雍親王府一員。
舒宜爾哈帶著人招待各府的側福晉和庶福晉們,等到把她們全都送走,她才鬆了口氣,揉揉笑的有些僵硬的臉,若有所思的往西邊看了一眼,帶著弘昉開始用飯,把那些喧囂都丟到腦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