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四爺府守孝開始,舒宜爾哈進入一種相對平靜的生活,她現在主要任務就是監督弘暄鍛煉身體好好學習,照顧小星星的衣食住行,其餘萬事不理。<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烏喇納喇氏卻沒這個福氣,俗話說權力越大責任越大,她既是雍親王府的女主人,就注定別想清閑,別的且不說,眼下就有一件為難事,要她費心勞神。
大格格出生於康熙三十四年,按照時下風俗,女孩子十二三歲就該考慮終身大事了,八旗秀女因要選秀,定親的年齡可能會推後一些,但成親卻不會太遲,宗室格格們不需要經選秀這一關,卻另有一大關卡,趕得不巧的話,說不定就要嫁到蒙古去,大格格的姑姑們大多都是這個結局,連她的堂姐們都有幾個沒能幸免。
胤禛比較喜歡女兒,大格格又是他的長女,他對大格格一向關愛有加,也不像對兒子那樣嚴厲,縱是李氏頻繁犯錯,胤禛也沒有遷怒過她的孩子們,且因為李氏被關的緣故,他對大格格還多了一絲縱容,他當然不希望大格格遠嫁,因此早就讓烏喇納喇氏留意大格格的親事。
按照烏喇納喇氏的本意,她是不想管大格格的閑事的,她也知道了早年李氏對她做的事,她能忍著不遷怒到大格格姐弟身上,已經是她心胸寬廣了,要她對他們特殊照顧,她可沒那個好心,隻是胤禛發話了,就沒有她拒絕的餘地,她不禁開始尋思自己能否從中得到好處。<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在後宅這個戰場上,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好人和壞人,烏喇納喇氏還算是個有底線的人,她並不會主動出手對付家裏的小妾和庶子女們,不過她也不會幫她們任何一個人,不管她們怎麽爭鬥,隻要不牽連到她頭上,她一律是裝作看不見的。
烏喇納喇氏跟李氏是真不對付,所以,她對李氏的孩子沒什麽好感,自己不會害這幾個,別人使點手段讓他們吃點虧受點罪,她也不會攔著,隻是想辦法抹掉自己知情的線索,裝成毫不知情的樣子,比如說當年武氏要害弘昀和弘時,她其實跟舒宜爾哈一樣,早就得了信兒,但是她卻什麽都沒做,反正這些人對她來說都是礙眼的存在,是死是活跟她有什麽關係?
烏喇納喇氏作為一手掌控胤禛後宅的女主人,她知道的比舒宜爾哈多得多,比如舒宜爾哈一直覺得武氏當年謀害弘昀的策略過於粗淺,一環扣一環的容易出岔子,她不知道武氏為什麽要采用這種成功率低的方法,烏喇納喇氏卻知道,武氏還留的有後手,後來弘昀一連吃了兩年的藥身體都不見好,反而越發虛弱,這就是武氏的手筆,武氏從一開始就沒想直接要弘昀去死,她原本的打算就是要弘昀長長久久的受罪,至於說弘時,那是人家的添頭,能成功幹掉他最好,不成功也無所謂,隻要弘昀能落水,武氏就成功了。
武氏的計劃不能說不好,可惜的是她沒想到舒宜爾哈會從中插一手,更沒想到的是胤禛會那麽幹脆利落,先是舒宜爾哈察覺到她圖謀不軌,因此弘昀身邊防護力量增強,原本計劃的讓弘昀泡個半死再救上來這一點就破產了,然後不等武氏修補漏洞,胤禛就強勢把她軟禁了,根本不聽她解釋,直接就定了她的罪,這是武氏失誤的第一點。
不過弘昀落水後生病調養,武氏原本安插的人就起了作用,那人受過武氏恩惠,對武氏忠心耿耿,即便武氏身死,他也一絲不苟的執行著武氏原本的計劃,弘昀連續幾年的飲食都有問題,長久吃著隻能傷元氣損根基,所以弘昀原本就不結實的身子骨,就越調理越虛弱,再多吃上兩年,弘昀也就是纏綿病榻的命了,這一步仍沒逃出武氏的計算。
偏偏這世上有句話叫世事難料,誰能想到白芷會發現不妥,而舒宜爾哈為了不連累自己想辦法把消息透給胤禛知道,胤禛細查之下,武氏原本的安排就暴露無疑,弘昀也就是身子根基受損,但仔細調理幾年,卻也不會再有性命之憂。
這其中的有些關竅,舒宜爾哈都是事後才明白的,而烏喇納喇氏仗著管家之便,早就有所察覺,不過一直冷眼旁觀罷了,就連舒宜爾哈生弘暄時李氏收買穩婆,烏喇納喇氏也知道,她同樣也沒管,李氏身邊的嬤嬤蠱惑宋氏的丫頭撞到舒宜爾哈,烏喇納喇氏提前也得了些風聲,她同樣什麽都沒做,在烏喇納喇氏心裏,當年她難產時沒人拉一把,現在別人是生是死又跟自己有什麽關係?不能保護好自己的女人,有什麽資格生兒育女?!
別管烏喇納喇氏這想法是不是偏激了,這都是她受過教訓後領悟出來的,若不是生弘暉時找了算計,後來又被人換了熏香,她不會時隔八年才生下二格格,若不是沒有防範好,弘暉不會成為十四皇子謀害弘皙等人的替死鬼,十幾年的皇家生活,早把烏喇納喇氏心中的柔軟磨的差不多了,她現在對自己女兒之外的所有人,都沒了同情憐惜的心思。
但是別管烏喇納喇氏心裏怎麽想,她都不能直白的對胤禛說,他的孩子跟她沒關係她不想管之類的話,所以胤禛把大格格的親事交給她操辦,她就隻能想辦法往好了辦,要給大格格找個好人家,這並不是為了大格格,而是為了她自己的名聲。
原本烏喇納喇氏心裏有個想法,她娘家年輕一輩並沒有太出色的人,所以她娘家侄子們若是有一個能夠尚主,對家族來說也是件好事,隻是娘家侄子們不夠出彩,尚主的話還差點,能考慮的就是跟四爺府結親,看在她的麵上,這個還有點可能,而鑒於早年皇帝頒布的三代以內近親不得結親的政令,二格格是別想了,大格格倒是可以考慮,烏喇納喇氏娘家有三四個侄子都跟大格格年歲相當,值得烏喇納喇氏籌劃一二。(未完待續。)
烏喇納喇氏卻沒這個福氣,俗話說權力越大責任越大,她既是雍親王府的女主人,就注定別想清閑,別的且不說,眼下就有一件為難事,要她費心勞神。
大格格出生於康熙三十四年,按照時下風俗,女孩子十二三歲就該考慮終身大事了,八旗秀女因要選秀,定親的年齡可能會推後一些,但成親卻不會太遲,宗室格格們不需要經選秀這一關,卻另有一大關卡,趕得不巧的話,說不定就要嫁到蒙古去,大格格的姑姑們大多都是這個結局,連她的堂姐們都有幾個沒能幸免。
胤禛比較喜歡女兒,大格格又是他的長女,他對大格格一向關愛有加,也不像對兒子那樣嚴厲,縱是李氏頻繁犯錯,胤禛也沒有遷怒過她的孩子們,且因為李氏被關的緣故,他對大格格還多了一絲縱容,他當然不希望大格格遠嫁,因此早就讓烏喇納喇氏留意大格格的親事。
按照烏喇納喇氏的本意,她是不想管大格格的閑事的,她也知道了早年李氏對她做的事,她能忍著不遷怒到大格格姐弟身上,已經是她心胸寬廣了,要她對他們特殊照顧,她可沒那個好心,隻是胤禛發話了,就沒有她拒絕的餘地,她不禁開始尋思自己能否從中得到好處。<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在後宅這個戰場上,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好人和壞人,烏喇納喇氏還算是個有底線的人,她並不會主動出手對付家裏的小妾和庶子女們,不過她也不會幫她們任何一個人,不管她們怎麽爭鬥,隻要不牽連到她頭上,她一律是裝作看不見的。
烏喇納喇氏跟李氏是真不對付,所以,她對李氏的孩子沒什麽好感,自己不會害這幾個,別人使點手段讓他們吃點虧受點罪,她也不會攔著,隻是想辦法抹掉自己知情的線索,裝成毫不知情的樣子,比如說當年武氏要害弘昀和弘時,她其實跟舒宜爾哈一樣,早就得了信兒,但是她卻什麽都沒做,反正這些人對她來說都是礙眼的存在,是死是活跟她有什麽關係?
烏喇納喇氏作為一手掌控胤禛後宅的女主人,她知道的比舒宜爾哈多得多,比如舒宜爾哈一直覺得武氏當年謀害弘昀的策略過於粗淺,一環扣一環的容易出岔子,她不知道武氏為什麽要采用這種成功率低的方法,烏喇納喇氏卻知道,武氏還留的有後手,後來弘昀一連吃了兩年的藥身體都不見好,反而越發虛弱,這就是武氏的手筆,武氏從一開始就沒想直接要弘昀去死,她原本的打算就是要弘昀長長久久的受罪,至於說弘時,那是人家的添頭,能成功幹掉他最好,不成功也無所謂,隻要弘昀能落水,武氏就成功了。
武氏的計劃不能說不好,可惜的是她沒想到舒宜爾哈會從中插一手,更沒想到的是胤禛會那麽幹脆利落,先是舒宜爾哈察覺到她圖謀不軌,因此弘昀身邊防護力量增強,原本計劃的讓弘昀泡個半死再救上來這一點就破產了,然後不等武氏修補漏洞,胤禛就強勢把她軟禁了,根本不聽她解釋,直接就定了她的罪,這是武氏失誤的第一點。
不過弘昀落水後生病調養,武氏原本安插的人就起了作用,那人受過武氏恩惠,對武氏忠心耿耿,即便武氏身死,他也一絲不苟的執行著武氏原本的計劃,弘昀連續幾年的飲食都有問題,長久吃著隻能傷元氣損根基,所以弘昀原本就不結實的身子骨,就越調理越虛弱,再多吃上兩年,弘昀也就是纏綿病榻的命了,這一步仍沒逃出武氏的計算。
偏偏這世上有句話叫世事難料,誰能想到白芷會發現不妥,而舒宜爾哈為了不連累自己想辦法把消息透給胤禛知道,胤禛細查之下,武氏原本的安排就暴露無疑,弘昀也就是身子根基受損,但仔細調理幾年,卻也不會再有性命之憂。
這其中的有些關竅,舒宜爾哈都是事後才明白的,而烏喇納喇氏仗著管家之便,早就有所察覺,不過一直冷眼旁觀罷了,就連舒宜爾哈生弘暄時李氏收買穩婆,烏喇納喇氏也知道,她同樣也沒管,李氏身邊的嬤嬤蠱惑宋氏的丫頭撞到舒宜爾哈,烏喇納喇氏提前也得了些風聲,她同樣什麽都沒做,在烏喇納喇氏心裏,當年她難產時沒人拉一把,現在別人是生是死又跟自己有什麽關係?不能保護好自己的女人,有什麽資格生兒育女?!
別管烏喇納喇氏這想法是不是偏激了,這都是她受過教訓後領悟出來的,若不是生弘暉時找了算計,後來又被人換了熏香,她不會時隔八年才生下二格格,若不是沒有防範好,弘暉不會成為十四皇子謀害弘皙等人的替死鬼,十幾年的皇家生活,早把烏喇納喇氏心中的柔軟磨的差不多了,她現在對自己女兒之外的所有人,都沒了同情憐惜的心思。
但是別管烏喇納喇氏心裏怎麽想,她都不能直白的對胤禛說,他的孩子跟她沒關係她不想管之類的話,所以胤禛把大格格的親事交給她操辦,她就隻能想辦法往好了辦,要給大格格找個好人家,這並不是為了大格格,而是為了她自己的名聲。
原本烏喇納喇氏心裏有個想法,她娘家年輕一輩並沒有太出色的人,所以她娘家侄子們若是有一個能夠尚主,對家族來說也是件好事,隻是娘家侄子們不夠出彩,尚主的話還差點,能考慮的就是跟四爺府結親,看在她的麵上,這個還有點可能,而鑒於早年皇帝頒布的三代以內近親不得結親的政令,二格格是別想了,大格格倒是可以考慮,烏喇納喇氏娘家有三四個侄子都跟大格格年歲相當,值得烏喇納喇氏籌劃一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