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臉色陰沉,聽到德妃坐視李氏害烏喇納喇氏,還在他身邊安插眼線,他整個人都不好了。要說德妃偏心,胤禛早就習慣了,他從小養在孝懿皇後身邊,跟德妃確實有失親近,他年幼時不知道彌補,等到想到彌補時已經晚了,母子倆隻剩了個麵子情,德妃對他冷淡之極,他不是沒有怨言,隻是那是親娘,他又能怎樣?隻想著大家就這樣過著吧,也許時間久了,彼此的芥蒂能淡化一些,沒想到,德妃對自己能漠視到這種程度,連自己嫡妻和嫡子的生死都不在意,就好像自己真的是個陌生人,胤禛隻覺得自己的心更涼了。
迴憶一下從前,幼年時胤禛自己都不知道德妃是自己親娘,對她能親近到哪兒去?甚至因為孝懿皇後跟德妃不對付的緣故,見了德妃也沒有好臉,他那時候又得寵,皇子們除了太子他是頭一份,腦子裏從沒有討好別人的概念,有時候脾氣上來了,對著太子都敢甩臉子,皇帝惱了,有孝懿皇後勸慰說合,太子也不跟他計較,仔細想想,那時候自己真是天真的可以。
等到孝懿皇後薨逝,胤禛的天突然塌了一半,原本慈祥和藹的皇父變得嚴厲苛責,本來就不親近的生母根本不願意養自己,原本巴結諂媚的宮人也忽然變了張臉,似乎每個人看自己的眼神都充滿了而已的嘲諷和蔑視,就好像忽然從天堂墜到了地獄,其中的落差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住的,天真執拗的胤禛自然深受打擊。
憑借心裏那股倔強,胤禛向皇帝請求,要為孝懿皇後守孝三年。皇帝允了,且在他大婚前親自教養了他一年多時間,一些原本嘲諷他的人見他仍被皇帝看重,加上太子顧念小時候的情分,對他一直照顧有加,又有孝懿皇後留下的財物私房,他的日子倒沒什麽難過的。隻是德妃看他的眼神越發冰冷。他那個時候就知道,自己和生母間的隔閡怕是一輩子都消不掉了,他也不敢奢望能得到德妃的母愛。不過是想著大家能相安無事也就罷了,結果德妃對他的怨恨比他想象的還要深,甚至牽連他的妻兒。
胤禛早過了需要母親嗬護的年紀,但被母親漠視到這個地步。他心裏仍受了很大傷害,以至於他都沒聽到舒宜爾哈話裏的另一個重點。那就是李氏並沒有指示那個嬤嬤做事,那麽,她背後的人又是誰?舒宜爾哈希望胤禛能徹查到底,說了兩遍胤禛都沒什麽反應。還是舒宜爾哈看他好像有些恍惚,伸手推推他,他才迴過神來。舒宜爾哈又重複一遍,才引起他的重視。
胤禛想了想現在的形勢。不禁歎口氣,說:“這事是要詳查,我會安排下去。現在外麵很亂,你給你娘家送個信,讓他們這段時間別亂跑,省的被人連累。”
舒宜爾哈默了默,知道他說的是太子被廢之事,她家也是人多勢眾的,四個伯父二十幾個堂兄弟,總要打個招唿,省的他們不小心踩雷,到時候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舒宜爾哈為了不讓自己家人掉坑裏去,早就給額爾赫和景顧勒送過信,交換過行事方針,告誡家裏人牢記“聖心獨斷”四個字,別想那些有的沒有的,倒也不太擔心家裏人忽然腦抽出昏招,不過這時候胤禛願意提點一句,表示他有意顧全自己家人,這份心意舒宜爾哈還是挺感動的,對胤禛的好感度有上升幾個百分點,遇事時願意保護自己人,而不是把自己人推出去擋槍,別管他對外人怎麽樣,跟他站在同一個戰壕裏,還是很有安全感的。
胤禛是家裏外頭兩頭煩,十三那邊求情沒求下來,太子的事連求情都不敢開口,隻能盡量照顧他的生活,同時照顧毓慶宮裏的大大小小。
就像舒宜爾哈感慨的那樣,胤禛對外人再狠再刻薄,也不能否認他是個恩怨分明的人,以前太子對他一直照顧有加,他剛開始辦差和剛開府時,太子都幫了他不少忙,後來兩人有些疏遠,太子也沒做過陷害他的事情,直到弘暉出意外,胤禛查了一圈,查到的結果是太子借弘皙身邊的人,準備給弘昱和弘晟一點教訓,弘暉是誤中副車,因為這個事,胤禛對太子有心結,後來對他有所疏遠,太子也沒對他做什麽,現在太子被拘禁了,讓胤禛不管不問,他是真做不到,何況邊上還有個直郡王虎視眈眈的,想要作踐太子,這是胤禛所不能容忍的,頂著直郡王的壓力,胤禛還是把太子照顧的挺好。
胤禛此番作為,固然有人稱讚,但也少不了說三道四的,說他沽名釣譽的人一撥接一撥,他跟八皇子小團夥關係是不錯,可是在皇位的誘惑下,這點關係真不值什麽,那三人該給他使絆子使絆子,該潑髒水潑髒水,見了麵照樣四哥四哥叫的親熱,表麵一套背地一套,麵上一團火底下一把刀,這些技能皇家的孩子都是宗師級。
當然也不是說胤禛就真是白蓮花純潔無辜了,他該還手是也沒留過情,給別人扣黑鍋時更是毫無心理負擔,政治鬥爭都是這樣,沒誰清白無辜,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隻看誰更技高一籌,勝者為王敗者寇,隻有最後勝利了,才有資格說別人是錯的。
其實說白了,怎麽上位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上位以後做了什麽,比如說李世民,誰都知道玄武門,弑兄殺弟登上皇位又怎麽樣?人家照樣是千古一帝,比如說朱棣,他是成功把自己侄子趕下台了,所以他是永樂大帝,誰在乎他的皇位來的?胤禛現在雖然沒有這麽清晰的認知,但是他卻知道,太子已經被廢,自己能做的就是迎難而上,成功還好,若是失敗,他的結局簡直不用想象,在爭奪皇位的鬥爭中,他沒資格失敗。(未完待續)r466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迴憶一下從前,幼年時胤禛自己都不知道德妃是自己親娘,對她能親近到哪兒去?甚至因為孝懿皇後跟德妃不對付的緣故,見了德妃也沒有好臉,他那時候又得寵,皇子們除了太子他是頭一份,腦子裏從沒有討好別人的概念,有時候脾氣上來了,對著太子都敢甩臉子,皇帝惱了,有孝懿皇後勸慰說合,太子也不跟他計較,仔細想想,那時候自己真是天真的可以。
等到孝懿皇後薨逝,胤禛的天突然塌了一半,原本慈祥和藹的皇父變得嚴厲苛責,本來就不親近的生母根本不願意養自己,原本巴結諂媚的宮人也忽然變了張臉,似乎每個人看自己的眼神都充滿了而已的嘲諷和蔑視,就好像忽然從天堂墜到了地獄,其中的落差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住的,天真執拗的胤禛自然深受打擊。
憑借心裏那股倔強,胤禛向皇帝請求,要為孝懿皇後守孝三年。皇帝允了,且在他大婚前親自教養了他一年多時間,一些原本嘲諷他的人見他仍被皇帝看重,加上太子顧念小時候的情分,對他一直照顧有加,又有孝懿皇後留下的財物私房,他的日子倒沒什麽難過的。隻是德妃看他的眼神越發冰冷。他那個時候就知道,自己和生母間的隔閡怕是一輩子都消不掉了,他也不敢奢望能得到德妃的母愛。不過是想著大家能相安無事也就罷了,結果德妃對他的怨恨比他想象的還要深,甚至牽連他的妻兒。
胤禛早過了需要母親嗬護的年紀,但被母親漠視到這個地步。他心裏仍受了很大傷害,以至於他都沒聽到舒宜爾哈話裏的另一個重點。那就是李氏並沒有指示那個嬤嬤做事,那麽,她背後的人又是誰?舒宜爾哈希望胤禛能徹查到底,說了兩遍胤禛都沒什麽反應。還是舒宜爾哈看他好像有些恍惚,伸手推推他,他才迴過神來。舒宜爾哈又重複一遍,才引起他的重視。
胤禛想了想現在的形勢。不禁歎口氣,說:“這事是要詳查,我會安排下去。現在外麵很亂,你給你娘家送個信,讓他們這段時間別亂跑,省的被人連累。”
舒宜爾哈默了默,知道他說的是太子被廢之事,她家也是人多勢眾的,四個伯父二十幾個堂兄弟,總要打個招唿,省的他們不小心踩雷,到時候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舒宜爾哈為了不讓自己家人掉坑裏去,早就給額爾赫和景顧勒送過信,交換過行事方針,告誡家裏人牢記“聖心獨斷”四個字,別想那些有的沒有的,倒也不太擔心家裏人忽然腦抽出昏招,不過這時候胤禛願意提點一句,表示他有意顧全自己家人,這份心意舒宜爾哈還是挺感動的,對胤禛的好感度有上升幾個百分點,遇事時願意保護自己人,而不是把自己人推出去擋槍,別管他對外人怎麽樣,跟他站在同一個戰壕裏,還是很有安全感的。
胤禛是家裏外頭兩頭煩,十三那邊求情沒求下來,太子的事連求情都不敢開口,隻能盡量照顧他的生活,同時照顧毓慶宮裏的大大小小。
就像舒宜爾哈感慨的那樣,胤禛對外人再狠再刻薄,也不能否認他是個恩怨分明的人,以前太子對他一直照顧有加,他剛開始辦差和剛開府時,太子都幫了他不少忙,後來兩人有些疏遠,太子也沒做過陷害他的事情,直到弘暉出意外,胤禛查了一圈,查到的結果是太子借弘皙身邊的人,準備給弘昱和弘晟一點教訓,弘暉是誤中副車,因為這個事,胤禛對太子有心結,後來對他有所疏遠,太子也沒對他做什麽,現在太子被拘禁了,讓胤禛不管不問,他是真做不到,何況邊上還有個直郡王虎視眈眈的,想要作踐太子,這是胤禛所不能容忍的,頂著直郡王的壓力,胤禛還是把太子照顧的挺好。
胤禛此番作為,固然有人稱讚,但也少不了說三道四的,說他沽名釣譽的人一撥接一撥,他跟八皇子小團夥關係是不錯,可是在皇位的誘惑下,這點關係真不值什麽,那三人該給他使絆子使絆子,該潑髒水潑髒水,見了麵照樣四哥四哥叫的親熱,表麵一套背地一套,麵上一團火底下一把刀,這些技能皇家的孩子都是宗師級。
當然也不是說胤禛就真是白蓮花純潔無辜了,他該還手是也沒留過情,給別人扣黑鍋時更是毫無心理負擔,政治鬥爭都是這樣,沒誰清白無辜,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隻看誰更技高一籌,勝者為王敗者寇,隻有最後勝利了,才有資格說別人是錯的。
其實說白了,怎麽上位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上位以後做了什麽,比如說李世民,誰都知道玄武門,弑兄殺弟登上皇位又怎麽樣?人家照樣是千古一帝,比如說朱棣,他是成功把自己侄子趕下台了,所以他是永樂大帝,誰在乎他的皇位來的?胤禛現在雖然沒有這麽清晰的認知,但是他卻知道,太子已經被廢,自己能做的就是迎難而上,成功還好,若是失敗,他的結局簡直不用想象,在爭奪皇位的鬥爭中,他沒資格失敗。(未完待續)r466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