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鉤鐮槍,地趟刀
大宋處心積慮十六年,方知是水滸 作者:紫色之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會州城練軍,四萬餘兵馬,分開作訓,沒有一人落下。
趙檉於城內城外巡視,尤其在藤甲鉤鐮兵旁,觀看許久。
藤甲鉤鐮兵就是原本的藤甲軍分出五千人,佩上特製鉤鐮槍,演練魯達和徐寧兩個造出來的一路鉤鐮槍法。
這路鉤鐮槍法,於普通戰場廝殺並無太大作用,乃是專門針對鐵鷂子設計,招招式式都奔著攻擊鐵鷂子馬腿而去。
另外五千藤甲軍也沒有閑著,這些人不練鉤鐮長槍,趙檉和李彥仙設計出一套藤牌地趟刀的招法來給他們使用。
藤牌地趟刀,顧名思義,就是藤子盾牌加上單刀的打法。
盾牌配合單刀,軍中向來有此套路,但這藤牌地趟刀卻是兩人新研究出來的一門技藝,專為對付鐵鷂子後麵的橫山步跋子。
因為藤甲自身材質的特殊性,不懼水,桐油反複浸泡年月,也不懼火,又不怕刀砍斧剁,甚至由於韌性好,就是一般鈍器撞上,也會第一時間彈開泄力,遠比身穿鐵甲受到的傷害要輕。
所以藤甲應對具裝坐騎的踩踏撞擊,挨上那麽一下半下,未必會立刻受傷難動,尤其是委身於地,縮成一團,藏身在藤甲藤牌之下時,此刻仿佛鎧鼠犰狳一般,就算馬匹奔過,也難被直接傷害,而騎兵過去,後麵的橫山步跋子顯現出來,正好突襲對方。
橫山步跋子的本領大多在腿腳,奔跑如飛,來往有力,躲閃靈活,就算手中兵器運使如意,也離不開身形快速、雙腿壯健的輔助。
而藤甲兵伏於地上使用地趟刀,恰好是攻擊人下盤肢體的一種手段,正克製步跋子腿上的本領。
這地趟刀與鉤鐮槍不同,鉤鐮槍可以形容為一種戰術,因為針對馬腿,並非對人,雖是完整一路槍法,可與尋常本事並不一樣。
但地趟刀就是比較正常的刀法了,屬於一門軍械武藝。
江湖之上早有地趟腿、地趟拳等本領,可大多都是無賴混賬打法,在地上亂滾亂翻,也有手中暗藏匕首者,趁對方不注意,沒有武德,紮刺一番。
但江湖打法是江湖打法,江湖哪裏披甲?地趟一類的功夫,若是不批甲,則效果大大降低,畢竟一個肉蛋在地上亂滾,對方手上不管有沒有兵刃,其實都占了優勢。
至於險招惡招又非這些潑皮好漢能想出來,有些許齷齪手段根本不足以成事,所以地趟類的本領曆來難上桌麵,被人看輕。
但趙檉創的這路地趟刀法則不同,這是帶甲的打法,是軍械武藝,應用於軍中的。
藤甲雖然轉圜比不上布甲皮甲靈活,但滾於地上卻是要遠勝其他兩種,絲毫不硌不說,圓彈翻滾更是順滑應手。
而且藤甲體輕不沉重,在地上也並非鐵甲鋼甲能相較,運使地趟類武藝攻擊敵人,簡直最適合不過。
趙檉又何等本領,研究出這藤牌地趟刀來,走的是返璞歸真,大巧不工的路數,並沒有太過複雜的招式,便是平凡之中蘊藏精妙,但已堪稱絕藝一般存在了。
到時候戰場對上鐵鷂子,鉤鐮槍兵和地趟刀兵相互配合,一個對騎兵馬腿下手,一個對步跋子的人腿下手,這西夏重騎隻怕就要被大破了。
此刻魯達徐寧在訓練鉤鐮槍兵,李彥仙訓練地趟刀兵,這藤牌地趟刀法雖是趙檉創造,但扔給李彥仙後,對方還加入些東西,乃是戰場械鬥中的一些細節技巧,所以這招法也有李彥仙功勞,算兩人一同設計了。
趙檉裏裏外外看完之後,覺得暫時挑不出什麽毛病,便直接迴了監軍司。
元纓沒在司內,前兩日元夏等人以元家名義發誓投降後,趙檉便將幾個放了出來,並賞了套宅子居住。
元纓幾人每天廝混一起,演練武藝,比試刀槍,又在城中四處亂走。
趙檉卻也不管,由著她們來往奔耍,隻要不出什麽禍事就好,至於牢中僅剩的元極,也允許他們隨意探看,甚至送些好吃好喝。
元極此刻悲苦,琵琶骨還被穿著,身邊人卻一個個都投降了。
其中王黑山倒也罷了,隻是悲風堂元鏡的手下,元春元夏元秋元冬等人卻乃兄長弟妹,別管是嫡是庶,總是元家族人,這些人都投降了,尤其元春還改了名字,讓他每每想到都有些隔世之感。
他本想嗬斥這些沒骨氣的,但他不僅琵琶骨被穿,就是嘴巴也每日給堵著,不到吃飯的時候,獄卒不會給他扯下來。
這樣元纓帶人來看他時,他隻能瞪眼靜聽,卻不能迴上一句。
元纓之前便是個愛說話的,雖然自小父母不在了,可性格卻未養成陰鬱模樣,反而活潑開朗,甚至有些話嘮也似。
聽著元纓喋喋不休地說著外麵如何如何,天有多藍,花草多美,風光多好,元極恨不得掙脫了繩索狠狠揍她一頓。
這實在是有些太折磨人,他在牢內被捆著失去武藝和自由,二十八妹居然念叨這些東西,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最可氣的是元纓巴拉巴拉說了一堆之後,便開始勸降,元極氣得七竅生煙,他心中是寧死也不肯投降的。
他和元纓幾個不同,也和元果不一樣,他不但是元家嫡係出身,更是元家家主一脈的人。
也就是說,他未來是有可能繼承元家家主位置的,如果他都投降了宋軍,那麽這事就不是簡單的暗底私鬥了,會同元果投降的事情一樣,上升到一個高度,西夏朝堂看待元家的高度。
他這種人都能投降,那麽元家還可不可信?靜妃還能不能再管悲風堂?甚至元家還有沒有必要繼續留下去?這些都會是皇帝和朝堂考慮的事情。
元極雖然對西夏軍國之事不關心,但對元家卻不能不管,不能因為自己一時貪生怕死,或者忍受不了磨難,就把元家帶入萬劫不複境地。
所以他不愛聽元纓平素勸降,甚至不想她們過來,甚麽苦難自家獨自承受就好了,過來看他幹什麽呢?他可不會軟骨頭投靠宋狗的!
可元纓哪裏知道他心中想法,每天必來牢中報道一次,仿佛完成日常任務。
這天勸降完之後,元纓帶著元夏等人出了牢門,去趙檉賞賜給幾人的宅子內吃了晚飯,然後背起小手,叼片柳葉,往監軍司走去。
進了監軍司大門,元纓直往後去,她和趙檉住的院子挨著,一般這個時間趙檉如果吃過晚飯,都會迴去住處,如果看見她就叫過去練槍,再從中挑些毛病,指點一番。
元纓走到後麵院落前,果然看到趙檉在院內站著,不由走進去想要開口招唿,卻是突然愣了起來。
隻見趙檉麵無表情站在那裏,目光悠遠瞅向前方,前方空空蕩蕩什麽都沒有。
可元纓記得這裏原本並非如此,而是有一顆樹的,不過眼下那樹哪裏去了?
她略微低頭,隻見地麵上灑著一層綠的白的碎屑,正隨著晚風鼓蕩吹起,飄飄乎乎朝著遠處刮去……
(本章完)
趙檉於城內城外巡視,尤其在藤甲鉤鐮兵旁,觀看許久。
藤甲鉤鐮兵就是原本的藤甲軍分出五千人,佩上特製鉤鐮槍,演練魯達和徐寧兩個造出來的一路鉤鐮槍法。
這路鉤鐮槍法,於普通戰場廝殺並無太大作用,乃是專門針對鐵鷂子設計,招招式式都奔著攻擊鐵鷂子馬腿而去。
另外五千藤甲軍也沒有閑著,這些人不練鉤鐮長槍,趙檉和李彥仙設計出一套藤牌地趟刀的招法來給他們使用。
藤牌地趟刀,顧名思義,就是藤子盾牌加上單刀的打法。
盾牌配合單刀,軍中向來有此套路,但這藤牌地趟刀卻是兩人新研究出來的一門技藝,專為對付鐵鷂子後麵的橫山步跋子。
因為藤甲自身材質的特殊性,不懼水,桐油反複浸泡年月,也不懼火,又不怕刀砍斧剁,甚至由於韌性好,就是一般鈍器撞上,也會第一時間彈開泄力,遠比身穿鐵甲受到的傷害要輕。
所以藤甲應對具裝坐騎的踩踏撞擊,挨上那麽一下半下,未必會立刻受傷難動,尤其是委身於地,縮成一團,藏身在藤甲藤牌之下時,此刻仿佛鎧鼠犰狳一般,就算馬匹奔過,也難被直接傷害,而騎兵過去,後麵的橫山步跋子顯現出來,正好突襲對方。
橫山步跋子的本領大多在腿腳,奔跑如飛,來往有力,躲閃靈活,就算手中兵器運使如意,也離不開身形快速、雙腿壯健的輔助。
而藤甲兵伏於地上使用地趟刀,恰好是攻擊人下盤肢體的一種手段,正克製步跋子腿上的本領。
這地趟刀與鉤鐮槍不同,鉤鐮槍可以形容為一種戰術,因為針對馬腿,並非對人,雖是完整一路槍法,可與尋常本事並不一樣。
但地趟刀就是比較正常的刀法了,屬於一門軍械武藝。
江湖之上早有地趟腿、地趟拳等本領,可大多都是無賴混賬打法,在地上亂滾亂翻,也有手中暗藏匕首者,趁對方不注意,沒有武德,紮刺一番。
但江湖打法是江湖打法,江湖哪裏披甲?地趟一類的功夫,若是不批甲,則效果大大降低,畢竟一個肉蛋在地上亂滾,對方手上不管有沒有兵刃,其實都占了優勢。
至於險招惡招又非這些潑皮好漢能想出來,有些許齷齪手段根本不足以成事,所以地趟類的本領曆來難上桌麵,被人看輕。
但趙檉創的這路地趟刀法則不同,這是帶甲的打法,是軍械武藝,應用於軍中的。
藤甲雖然轉圜比不上布甲皮甲靈活,但滾於地上卻是要遠勝其他兩種,絲毫不硌不說,圓彈翻滾更是順滑應手。
而且藤甲體輕不沉重,在地上也並非鐵甲鋼甲能相較,運使地趟類武藝攻擊敵人,簡直最適合不過。
趙檉又何等本領,研究出這藤牌地趟刀來,走的是返璞歸真,大巧不工的路數,並沒有太過複雜的招式,便是平凡之中蘊藏精妙,但已堪稱絕藝一般存在了。
到時候戰場對上鐵鷂子,鉤鐮槍兵和地趟刀兵相互配合,一個對騎兵馬腿下手,一個對步跋子的人腿下手,這西夏重騎隻怕就要被大破了。
此刻魯達徐寧在訓練鉤鐮槍兵,李彥仙訓練地趟刀兵,這藤牌地趟刀法雖是趙檉創造,但扔給李彥仙後,對方還加入些東西,乃是戰場械鬥中的一些細節技巧,所以這招法也有李彥仙功勞,算兩人一同設計了。
趙檉裏裏外外看完之後,覺得暫時挑不出什麽毛病,便直接迴了監軍司。
元纓沒在司內,前兩日元夏等人以元家名義發誓投降後,趙檉便將幾個放了出來,並賞了套宅子居住。
元纓幾人每天廝混一起,演練武藝,比試刀槍,又在城中四處亂走。
趙檉卻也不管,由著她們來往奔耍,隻要不出什麽禍事就好,至於牢中僅剩的元極,也允許他們隨意探看,甚至送些好吃好喝。
元極此刻悲苦,琵琶骨還被穿著,身邊人卻一個個都投降了。
其中王黑山倒也罷了,隻是悲風堂元鏡的手下,元春元夏元秋元冬等人卻乃兄長弟妹,別管是嫡是庶,總是元家族人,這些人都投降了,尤其元春還改了名字,讓他每每想到都有些隔世之感。
他本想嗬斥這些沒骨氣的,但他不僅琵琶骨被穿,就是嘴巴也每日給堵著,不到吃飯的時候,獄卒不會給他扯下來。
這樣元纓帶人來看他時,他隻能瞪眼靜聽,卻不能迴上一句。
元纓之前便是個愛說話的,雖然自小父母不在了,可性格卻未養成陰鬱模樣,反而活潑開朗,甚至有些話嘮也似。
聽著元纓喋喋不休地說著外麵如何如何,天有多藍,花草多美,風光多好,元極恨不得掙脫了繩索狠狠揍她一頓。
這實在是有些太折磨人,他在牢內被捆著失去武藝和自由,二十八妹居然念叨這些東西,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最可氣的是元纓巴拉巴拉說了一堆之後,便開始勸降,元極氣得七竅生煙,他心中是寧死也不肯投降的。
他和元纓幾個不同,也和元果不一樣,他不但是元家嫡係出身,更是元家家主一脈的人。
也就是說,他未來是有可能繼承元家家主位置的,如果他都投降了宋軍,那麽這事就不是簡單的暗底私鬥了,會同元果投降的事情一樣,上升到一個高度,西夏朝堂看待元家的高度。
他這種人都能投降,那麽元家還可不可信?靜妃還能不能再管悲風堂?甚至元家還有沒有必要繼續留下去?這些都會是皇帝和朝堂考慮的事情。
元極雖然對西夏軍國之事不關心,但對元家卻不能不管,不能因為自己一時貪生怕死,或者忍受不了磨難,就把元家帶入萬劫不複境地。
所以他不愛聽元纓平素勸降,甚至不想她們過來,甚麽苦難自家獨自承受就好了,過來看他幹什麽呢?他可不會軟骨頭投靠宋狗的!
可元纓哪裏知道他心中想法,每天必來牢中報道一次,仿佛完成日常任務。
這天勸降完之後,元纓帶著元夏等人出了牢門,去趙檉賞賜給幾人的宅子內吃了晚飯,然後背起小手,叼片柳葉,往監軍司走去。
進了監軍司大門,元纓直往後去,她和趙檉住的院子挨著,一般這個時間趙檉如果吃過晚飯,都會迴去住處,如果看見她就叫過去練槍,再從中挑些毛病,指點一番。
元纓走到後麵院落前,果然看到趙檉在院內站著,不由走進去想要開口招唿,卻是突然愣了起來。
隻見趙檉麵無表情站在那裏,目光悠遠瞅向前方,前方空空蕩蕩什麽都沒有。
可元纓記得這裏原本並非如此,而是有一顆樹的,不過眼下那樹哪裏去了?
她略微低頭,隻見地麵上灑著一層綠的白的碎屑,正隨著晚風鼓蕩吹起,飄飄乎乎朝著遠處刮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