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君皇帝坐在會寧殿裏,將手中奏折狠狠地向前拋去,嘴裏吼道:“居然敢衝擊西軍,這是造反了,這是真的造反了!”


    殿內眾人都不說話,低著頭雙手攏袖,不是微閉眼睛,就是瞅著殿磚神遊天外。


    道君皇帝從案後“唿”地一下站起身,抓過旁邊的白玉如意猛敲桌麵:“啞巴了?怎麽全啞巴了?給朕拿個主意,拿個主意啊!”


    童貫咳嗽一聲,道:“官家,老臣覺得此事應該從長計議。”


    “從長計議?”道君皇帝怒不可遏:“這孽障都已經和西軍動手了,還怎麽從長計議?”


    童貫道:“老臣看種師中折上所述,秦王並非主動出手,而是經秦鳳路不得過,這才衝擊西軍,奔去熙河。”


    “有區別嗎?你告訴朕這有區別嗎?”道君皇帝大聲叫道:“他去熙河幹什麽?不就是去那裏造反嗎!”


    童貫歎氣道:“官家,秦王如今並未舉反旗,也未宣告天下,此事倒還兩說,何況過秦鳳時打的還是朝廷的旗……”


    “閉嘴!”道君皇帝吼道:“他那是為了混過秦鳳路,是為了他自家方便!”


    童貫不敢再說話,李邦彥開口道:“陛下,依臣愚見應該立刻讓秦鳳路調兵前往追擊,防止秦王對西寧州不利。”


    唐恪在旁搖頭道:“李相公這是什麽糊塗話,都幾天前的事情了,現在下旨別說秦鳳路的兵追不上,就算直接下旨給熙河怕也根本來不及。”


    李邦彥不愉道:“八百裏加急也追不上嗎?那就直接下給熙河好了。”


    唐恪語氣淡淡道:“秦王帶的都是騎兵,眼下早就進入熙河了,等旨意再到熙河,秦王或者已經在西寧州,或者不知去哪裏了。”


    白時中此刻皺眉道:“前幾日官家就有旨意過去,免了隴右都護府副都護,還責令西寧知州嚴防秦王,若是發現,就地擒拿扣押,這個旨意也不能早一步到達嗎?”


    何栗接話道:“這個旨意卻是下的最早,有可能會先一步進入西寧,可是就怕……”


    “就怕什麽?”道君皇帝在上麵用力敲著桌案。


    “官家……”何栗禮道:“就怕那隴右副都護柳隨雲和秦王早已互通有無,秦王這邊出了京城,那邊柳隨雲便已對西寧州不利了!”


    “啊!”道君皇帝聞言差點跳起來:“他們敢,西寧州治下有兵數千,柳隨雲不過是個副都護,能如何不利!”


    何栗道:“官家,西寧有州府的兵,也有隴右的兵,隴右的兵占了半數,那柳隨雲在隴右也經營了許久,若是,若是……”


    道君皇帝從桌後轉出來,怒聲道:“若是什麽?那都是朕的兵,難道還會跟著亂臣賊子造反嗎?”


    何栗低頭不語,唐恪接著道:“陛下,此事還真不好說,畢竟隴右多是蕃兵,這蕃兵卻是沒那麽穩妥,也未必忠心的……”


    道君皇帝咆哮起來:“那你們說要怎麽辦?追也追不上,旨意又未必先到達,西寧州豈不是危險了?”


    唐恪道:“陛下,臣看當前隻能盡量去補救,給熙河經略姚古下旨,讓他直接兵發西寧州,若是西寧州有變,正好平叛,若是秦王根本沒去西寧州,那就讓他在熙河搜索,看能不能找到。”


    道君皇帝好半天才深吸了口氣:“也隻好如此了,朕現在就下旨意。”


    就在這時,外麵張迪躬身進來:“官家,鄆王急報。”


    道君皇帝聞言神色一變:“在哪裏,快拿給朕看!”


    張迪急忙將一封信函呈上,道君皇帝打開後從頭看去,眼睛漸漸亮了起來,口中自言自語道:“好,實在是好,鄆王甚得朕心啊!”


    眾人聞言都露出不解,道君皇帝放下信後哈哈大笑起來:“鄆王此番立下大功,與金國商談順利,不但結下盟約,金國也答應了不增加之前多要的一成歲幣!”


    “鄆王果然天資非凡,竟然能談下此事來!”白時中讚歎道。


    “鄆王人中龍鳳,芝蘭玉樹,女直人見到必然心生景仰,自慚形穢,覺得自家要求無理,不得不免除那一成的歲幣!”李邦彥道。


    “鄆王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此番乃為我大宋立下汗馬功勞!”張邦昌也道。


    道君皇帝臉上滿是笑意,摸著胡子:“確實有功,確實有功,此刻結盟已畢,就待出兵攻打遼國了,到時便讓鄆王掛帥,去收複幽燕之地。”


    眾臣又紛紛稱是,道君皇帝的目光落在童貫身上:“童愛卿,鄆王在信上說已和金國約定月底出兵,你看可否有什麽問題?”


    童貫頓時一愣:“官家,這……這也太倉促了些吧?”


    道君皇帝納悶道:“如何倉促?”


    童貫道:“官家,若是攻遼,必用西軍,可如今西軍各路完全不知道將要出征的消息,待旨意傳遞過去,又要整軍,又要準備各項事物,現在距離月底也沒有多少天了,怕是到時要來不及啊。”


    道君皇帝不以為然地道:“既然已經和金國約定,又怎能食言讓對方小覷,告訴西軍各路抓緊準備也就是了!”


    童貫一臉難色道:“官家,種師道那裏……”


    道君皇帝擺了擺手:“他那邊朕早就讓劉錡送去書信,就是怕他執拗不肯領兵,現在應該已經想通,童愛卿不必擔心。”


    童貫聞言心中暗暗盤算,忽然又道:“官家,既然即日令西軍整備,那熙河姚古處……”


    道君皇帝不由皺起眉頭:“熙河,熙河……”


    童貫小心翼翼道:“臣剛才心中計算了一下,各處還要留些人馬防備西夏,能統調的約莫隻有十五萬左右,但若是熙河那邊再集一軍去圍察西寧州,怕是震武軍和蘭州一線就沒什麽兵了,震武軍和蘭州可是西夏邊境之地啊!”


    道君皇帝疑惑道:“圍察西寧州需要很多兵馬嗎?”


    童貫道:“秦王帶走一千多龍衛騎兵,隴右都護府自身還有三四千人,倘若將事情做最壞的打算,西寧州已經被柳隨雲或秦王給暗中奪了,那加上投降的西寧守軍,秦王手中差不多有近萬人了!”


    “近萬人?”道君皇帝神色一變:“如何就這般多?果真如此的話,複奪西寧州要多少兵馬?”


    童貫道:“官家,西寧州乃是西北高原第一雄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當年老臣攻打這青唐古城,開辟隴右之時,可是足足帶了十萬軍馬……”


    道君皇帝也迴想起此事,便是臉色難看起來。


    “不過當前的西寧州比不過那時的青唐。”童貫繼續道:“那時青唐有生蕃迴鶻龜茲共五萬多兵守護,眼下即便按照最壞的打算看,秦王也不過就萬來人罷了。”


    道君皇帝鬆了口氣,道:“那要多少軍馬攻城?”


    童貫道:“須得三萬……”


    道君皇帝瞪大眼睛:“如何還要這般多?”


    童貫歎道:“官家,自古以來守城容易攻城難,何況青唐還是高原最大城池,若真的失守於秦王,以秦王的知兵善用,三萬能複奪已是萬幸。”


    道君皇帝眼神猶豫:“震武軍和蘭州一線絕不能空給西夏,這麽來看,熙河豈非不能再派兵去打遼國?若是熙河不派兵,西軍還能出多少兵馬?”


    童貫道:“熙河兵數量和鄜延、涇原差不多,遠比秦鳳、環慶要多,若是熙河不出兵,大抵西軍隻能派出十二萬多了。”


    道君皇帝走迴禦案之後:“河東,河東那邊能出多少?”


    童貫想了想:“河東能出兩萬,河北那邊無法出兵,要防著田虎,畢竟一但開戰說不定田虎會趁火打劫。”


    道君皇帝“噗通”坐迴龍椅:“才這麽點人嗎?連二十萬都湊不到?若是熙河再不派兵,豈不是十五萬人都湊不齊?”


    童貫道:“官家,正是如此,而且京畿禁軍不宜大量調動,畢竟此番和征剿王慶方臘不同,那是我大宋境內,而這是前往遼國,京畿禁軍還是要以守護開封為主。”


    道君皇帝扶案不語。


    童貫繼續道:“若是給臣時間,四月底再出兵的話,從各處地方禁軍中抽出幾萬人卻不成問題,可是金國那邊有些太急了。”


    道君皇帝冷哼道:“若是能容下一個月時間,熙河就捉到老二那個孽障了,也不用不出兵,那時又何須去調各方禁軍!”


    童貫低頭道:“官家所言極是。”


    道君皇帝在龍椅後一陣沉思:“與金結盟夾攻北遼,總不能太過寒磣,而且攻城掠地後也須留兵看守,西軍至少要出十五六萬才夠,算上河東兵馬,還有京畿……京畿怎麽也要再去些,湊個二十萬之數,這才像迴樣子。”


    眾人在下麵皆稱是,道君皇帝又道:“不過,熙河那邊總要想個辦法出來。”


    唐恪開口道:“陛下,臣以為當年趙相公說得好,攘外必先安內,內不靖,則外難平,眼下當以熙河為重,要先保得青唐無事,才不至於前方打仗,後方起火,至於金國那邊……能不能先通信拖延一下出兵時間?”


    蔡攸在旁搖頭道:“攘外必先安內雖然無錯,但是君無戲言,盟約都已簽好,國書都已互遞,豈有轉頭就變卦的道理?”


    張邦昌這時道:“我覺得童樞密剛才的話有些誇大其詞了,雖然我沒有去過青唐城,但那種邊城怎會須幾萬人攻?何況秦王與隴右副都護裏應外合奪城,也不過是做的最壞打算,未必就一定如此,說不好秦王到了青唐後根本就不得入,被擒拿了也難說,哪怕就算入了,那一半西州兵又怎肯真心投降?所謂的近萬人能真正使用的不過幾千罷了。”


    唐恪搖頭:“張大人萬萬不可小視秦王,凡事當做最壞打算為上。”


    道君皇帝這時再看童貫:“愛卿怎麽說?”


    童貫瞅了瞅眾人,然後對道君皇帝禮道:“官家,諸位大人所說全有道理,隻是老臣以為……當下最重事,還是要及早收複燕雲十六州啊,其他所有事情都要以此事為主!”


    道君皇帝點頭讚許:“自然是要以這後山故地為主,至於和金國通信拖延出兵時間實不可取,會被金國看輕了不說,而且結盟消息早就泄露出去,遼國那邊說不定一直在做準備,拖得越晚越不利於進攻。”


    童貫道:“官家聖明,正是如此。”


    道君皇帝摸著胡子,有些猶豫:“既然如此,熙河還是要出兵的,就是倘若老二真占了西寧州,又當如何?”


    童貫道:“剛才臣覺得張大人所說也有些道理,什麽最壞打算都是臣等想出來的,未必如此,官家如果決定熙河路也出兵北上,那就算秦王真占據了青唐,暫不攻擊就是,然後不妨從除震武軍和蘭州外的各州調出些人馬,攔在青唐東下要道,想秦王手中除了青唐降軍外隻有幾千人,也成不了大患,待這邊收複燕雲之後再大兵殺迴,到時西軍十幾萬人皆可奔赴熙河,秦王就算本領再大,也隻有束手就擒一條路走!”


    道君皇帝聞言不由撫掌道:“愛卿所言甚妙,那便依此行事,朕現在就下旨傳令西麵諸軍,至於熙河就先讓各州出些地方守軍,攔上一攔就是了。”


    眾人此刻見道君皇帝心意已決,一起高唿:“陛下英明!”


    道君皇帝點頭,隨後又道:“此番滅遼事大,還須童愛卿帶兵前往,愛卿可否願意?”


    童貫聞言神情瞬間激動,急忙跪倒在地:“老臣感激官家信任之恩,老臣必不辱命,誓取迴燕雲十六州呈給陛下,鞠躬盡瘁,萬死不辭!”


    道君皇帝笑道:“起來吧,朕自是信得過你,若複了這後山故地,當年太祖太宗還有當年皇兄的許諾,朕定不會含糊食言,必然賞賜與你就是。”


    童貫立刻磕頭:“臣,謝過陛下聖恩隆寵,臣萬死不足報陛下恩情!”


    這時旁邊眾人都眼帶豔羨看向童貫,他們自然知曉道君皇帝所說的太祖太宗還有先皇的許諾是什麽,那就是收複燕雲者……封王!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處心積慮十六年,方知是水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紫色之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紫色之水並收藏大宋處心積慮十六年,方知是水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