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赴宴
大宋處心積慮十六年,方知是水滸 作者:紫色之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趙檉大早起來,吃過飯後,就接到了樊樓送來的雙鯉信。
他打開信幾息看完,便明白了樊學文的心思。
不過趨炎附勢,攀權附貴大抵人之所常,尤其對樊家這種世代經商的家族,若是清高獨立,人情寡淡,怕也延續不了幾百年之久,五代亂世中就已被摧毀。
他對信裏的內容不置可否,叫雷三去門外迴了一句“知道了”後,便看起書來。
書是雜書,名曰《春簾夜話》,繡圖精美激烈,描寫更是彩色絕倫,趙檉一時愛不釋手。
時間臨近中午,他才戀戀不舍地將書放下,隨後目光落在樊樓送來的那封信上。
若有所思了片刻,他沒甚表情,有些艱難古怪地起身,接著慢慢向外走去。
順著宅子走了小半圈,便來到演武場上,這演武場原本極小,但上次雷三在州橋的關撲店贏錢後,他便下令將這裏擴建,如今到是勉強能跑開馬,可以試練馬上長兵。
隻見此刻演武場兵器架旁,正有幾人喧囂,當中是蘇石,耍著一口偃月刀,那刀又有個名稱,喚做關王刀,刀刃寬長,刀身沉重,但在蘇石手中卻耍得如風車一般輪轉,能否殺敵不說,瞅起來卻端是好看。
趙檉背著手,看蘇石跳躍挪轉,心想不愧是習武之人,昨日腳崴,今日竟然就好了。
眾人這時也看到趙檉,急忙見禮問好,蘇石在中間停下演練,低頭叫了一聲“王爺”後,默默地向兵器架走去。
初時還矯健,但慢慢的腿腳開始不利索起來,把偃月刀放迴之後,更是有些瘸拐。
接著他艱難轉身再行一禮,身形落寞,跛著向場外緩緩走去。
趙檉眯眼盯著他的背影,嗯,很好,昨天崴腳今天好,然後走著走著就又瘸了,真是忠心的屬下啊。
他撿個幹淨的石墩坐下,讓幾名侍衛對練長兵,大抵是刀對槍,棍對棒,拐子對流星。
侍衛倒是努力,不過長兵多數沉重,不自小打磨武藝,錘煉氣力,雖也勉強能耍,卻做不到開合如意,也舞不出虎虎生風。
他看得直皺眉:“吃飯時一個頂倆,練武時兩個不如一個,都給本王閃開!”
趙檉說著自家起身,然後走到兵器架旁,左右打量了一下,伸手操起一柄宣花大斧來。
這斧子乃是長柄,鴿蛋粗細,斧頭如臉盆,有兩個刃麵,一大一小,刃麵上布著鍛造時留下的花形紋路,是為宣花斧。
這斧乃是架上重量僅次於錘的兵器,足足有七十七斤,平日裏府中根本無人來耍,隻有高寵來時會弄幾下,就算趙構也玩不起來。
趙檉將斧子擎在手中,看向眾侍衛淡淡道:“本王給你們耍一趟天罡三十六斧!”
侍衛們基本都沒見過趙檉演武,如今瞧他將一柄七十七斤大斧輕鬆提在手裏,不由紛紛叫好。
趙檉哼了一聲,換雙手運斧,使起一路斧法,隻幾下便瞧得那些侍衛暗暗咂舌,心中直誇王爺了得。
趙檉揮舞大斧,耍到三招之後,第四招起手一半之時,忽然仿佛脫力般,大叫了聲“不好”!
那斧本來他舉了起來,這時忽然失手砸下,七十七斤的斧子便砸在左臂。
趙檉慘叫一聲,向後退去,眾侍衛驚慌失色,紛紛上前來扶。
他被攙到石墩坐下,一時麵如淡金,看了眼無力垂落的左臂,長歎一聲:“斷了!”
王爺手臂被兵器砸斷了,一時間消息傳出了王府,又傳到市井,接著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之下,竟傳去了皇城……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已到下午末時,趙檉在房中半躺半坐,唉聲歎氣,左胳膊已經被兩塊木板固定住,掛一根帶子從頸後斜吊起來。
這時他看眼外麵天色,剛想喚人煮壺茶來解渴,忽然雷三小跑進來。
“王爺,宮裏來人了,說要接王爺前去參加慶功宴。”
趙檉聞言神色一滯,看來道君皇帝鐵了心要把他弄去慶功宴上,居然真的派人來接了。
看了眼胳膊上的夾板,他咬牙道:“扶本王出門!”
雷三囁嚅道:“王爺,你這傷……要不再給宮裏遞個折子?”
趙檉搖頭歎道:“官家說了,抬都要抬去,官家金口玉言,豈能說話不算!”
雷三道:“可王爺你這胳膊……這般不便,如何參加酒宴?”
趙檉瞅他一眼,皺了皺眉,忽然問道:“這幾天見過歐陽北嗎?”
雷三搖頭:“沒有見過,聽碎玉樓的人說,好像天天跑去州橋那關撲,也不知道輸贏。”
趙檉道:“以後伱離他遠點,尤其勾欄關撲這種地方,他若叫你,絕不要去,不然早晚被他坑了老婆本。”
雷三愣了愣,雖然不明白老婆本三個字什麽意思,但想來和銀子有關,隻是覺得自家腦筋也算靈活,又怎會被那個殺千刀的坑?不過也不敢反駁,點頭道:“屬下記得了。”
出了府門,趙檉就看見一輛馬車停在前麵,轅架上刻著宮中的標識,四個小宦官正在站立等候。
趙檉瞅了瞅,倒是沒有一個認識,不由道:“哪宮的?”
領頭的小宦官行禮:“迴稟王爺,小的幾個不是宮上的,是專門伺候前麵幾座大殿的。”
趙檉點了點頭,伺候前麵大殿可不算個好差事,日裏忙碌沒有賞賜不說,也搭不上官家朝臣,一般都沒什麽前途,隻有使不起銀子的,才會被支使去那邊。
他道:“慶功宴在哪裏舉行,可是大慶殿?”
小宦官道:“迴王爺,正是大慶殿,這次慶功宴規模大,七品以上有職事的京官都要過來,隻有大慶殿才能容下。”
七品以上京官?趙檉想了想,這規模確實不小,大宋的京官本來就多,雖然元豐改製時精簡了不少,但這一朝蔡京變法,又添了不少職司,反而比以前還要臃腫。
不過大慶殿應該能夠裝下,畢竟大慶殿內部宏大,殿庭廣闊,年裏大典時,可容萬人,乃是皇宮正殿裏最大的一座,此時就算擺上桌案坐下飲酒,也能容個一兩千人毫無問題。
他道:“官家可還說了什麽?”
小宦官低頭道:“並沒有別的旨意,就是聽說王爺身體有恙,讓小的們路上謹慎小心。”
趙檉抿了抿嘴唇,道:“小心甚麽,總不能擺儀仗前去就是。”
小宦官聞言哪裏敢迴話,隻裝做沒聽見,看趙檉往階下走,一隻胳膊吊在夾板裏,不由急忙來扶。
上了馬車後,周處帶了幾名侍衛後麵跟隨,一路直奔皇城而去。
這時尚是下午,天色還很明亮,東京街道上行人也很多。
距離宮城越來越近時,路上開始擁擠,馬車雖不算多,但二人小轎、青騾、黑驢這些卻多了起來。
不是所有官員都有資格乘坐馬車,就算如今查得不嚴,不少官員敢於愈矩,但一些小官也置辦不起馬車。
馬匹昂貴不說,哪怕駑馬也要不少銀子,而且養馬更是費錢,要雇傭專門的馬夫,還要在外麵訂購草料,因為用馬拉車,又要再雇車夫,是一筆極大的花銷,雖然大宋的官俸很高,但一些普通官員也承受不起。
所以東京官員坐兩人轎,或者獨坐騾驢的更多,還有一些可能家丁人口多,生活有些緊巴,沒有太多閑錢養牲口,就一路步行前往。
趙檉的馬車走在路中間,倒不是旁人知道他身份讓路,而是這馬車一看就是內庭製式,兼之趕車的居然是小宦官,後麵還跟著騎高頭大馬的侍衛,所以無論小轎還是驢騾,都讓出條通道。
趙檉坐在車裏暗暗盤算,這般大的慶功宴開下來,說不定得耗費多少銀錢,他都替道君皇帝心疼,早知道就不給道君皇帝那麽多錢了,象征性地給個十幾二十萬兩,估計道君皇帝也就不敢這麽浪費。
至於慶功,慶什麽功?兩次大敗,最後一次才打贏,淮西除了廬州一地,其它州縣都被賊軍糟蹋的不成樣子,怎還有臉慶功呢?
馬車一路前行,直到宮城的宣德門前才放緩速度。
宣德門是皇城正南方向的外門,也是前往大慶殿最近的宮門。
此刻這裏聚集了不少前來參加慶功宴的官員,因為無論轎子還是騾馬都隻能留在外麵,所以這些官員正在和門前內侍交代安置。
但趙檉的馬車本就是宮中的,便一路慢慢向前行去,就在快進入宣德門時,他忽然聽到外麵有人正在說話。
“王兄,聽聞前天晚上樊樓之事嗎?”
“自然聽聞,朝上都彈劾了,如今哪還有人不知。”
“真沒想到,堂堂齊王,居然在樊樓那種地方與商戶之子爭搶花魁,簡直是自降身份,辱沒皇室名聲!”
“何止啊,我可聽說齊王當時驕橫跋扈,將那幾個商戶之子一頓好打,據說有一個歸家之後隔日便死了,這等做為,兇橫殘暴,也不知為何官家竟沒降下懲罰!”
趙檉聞言在馬車內黑了臉,他去樊樓鬧騰,多少是有自汙之意,傳出去倒也好,甚至添點油加點醋也無所謂,但卻不是眼下聽到的這樣。
這根本就不是添油加醋,是別有用心的捏造汙蔑了!
什麽商戶之子?哪來的商戶之子?對方乃是衙內,再如何傳也不會傳成商戶之子。
至於為何不捏造對方是士子讀書人身份,那必然是要借此進一步壓製於他!
他趙檉也是讀書人,拋卻親王身份不談的話,兩夥讀書人爭奪花魁,倒也沒什麽,雖然他跋扈了些,但頂多算是仗勢欺人罷了。
但商戶之子不同,大宋商人的地位怎麽也沒讀書人高。
尤其很多讀書人有功名在身的,趙檉和他們發生矛盾也可說得過去,但和商人之子這個就不太妥當了。
從衙內到商戶之子,兩天之內就算再以訛傳訛也不可能變成這樣,分明就是別有用心的捏造。
這時馬車已經來到那兩個說話之人的旁邊,隻聽兩人繼續道:“唉,王兄,可惜咱們沒有朝會的資格,不然也參上那齊王一本,為民請命這種事,我可是早就想做了!”
“韓賢弟,不是我說你,咱倆位卑職輕,就算有機會朝會,怕也起不到什麽作用,這次慶功宴,若不是官家開恩,咱倆一個七品職事,連進大慶殿的資格都沒有!”
“王兄此言差矣,我們官職低怎麽了?那殿中侍禦史秦檜不也隻有七品嗎,不還是首先彈劾齊王,哪怕官家沒有降下懲罰,但也給我等做了楷模,給那齊王當頭棒喝,讓他從此能夠有所收斂,別再欺壓百姓!”
“韓賢弟此言倒也有理,為兄我也是看不慣這齊王,隻是他官高位尊,所以無可奈何,賢弟一番話如醍醐灌頂,讓為兄心中茅塞頓開,秦禦史既然敢開言路,諒這齊王今後再不敢那般囂張!”
趙檉在馬車內聽到這裏,淡淡地道:“停車。”
那架轅的幾名小宦官聞言就是一哆嗦,他們自也聽到那兩名年輕官員的對話,心中都想著這不是閑的嗎?來赴宴就赴宴,說些亂七八糟的真不怕闖禍嗎!
他們想著最好趙檉在車裏沒聽見,趕快過去就算了,可他們都還沒有想完,趙檉就說話了,不由心中立刻叫起苦來。
幾人不敢不停,勒下馬匹後,趙檉直接探身下車。
“王爺這是……”小宦官沒料到趙檉下車,一臉惶恐急忙小聲詢問。
“這兩個是什麽人?”趙檉看向馬車旁站的兩名年輕官員。
“應該是去宮裏赴宴的……”小宦官看向兩人不由心中大罵,這兩人一看就不是朝官,可能是哪個部司的屬官,你說你們一個部司的官,摻和什麽朝堂事情,來吃飯就吃飯得了,還敢大言不慚什麽彈劾王爺,真是不知高低深淺!
這兩名年輕官員自然認得宮內的馬車,隻是不知道這車為什麽忽然停下,而且車內還下來一人。
趙檉上下打量兩人一番,忽然冷笑道:“你們兩個剛才在說什麽?”
(本章完)
他打開信幾息看完,便明白了樊學文的心思。
不過趨炎附勢,攀權附貴大抵人之所常,尤其對樊家這種世代經商的家族,若是清高獨立,人情寡淡,怕也延續不了幾百年之久,五代亂世中就已被摧毀。
他對信裏的內容不置可否,叫雷三去門外迴了一句“知道了”後,便看起書來。
書是雜書,名曰《春簾夜話》,繡圖精美激烈,描寫更是彩色絕倫,趙檉一時愛不釋手。
時間臨近中午,他才戀戀不舍地將書放下,隨後目光落在樊樓送來的那封信上。
若有所思了片刻,他沒甚表情,有些艱難古怪地起身,接著慢慢向外走去。
順著宅子走了小半圈,便來到演武場上,這演武場原本極小,但上次雷三在州橋的關撲店贏錢後,他便下令將這裏擴建,如今到是勉強能跑開馬,可以試練馬上長兵。
隻見此刻演武場兵器架旁,正有幾人喧囂,當中是蘇石,耍著一口偃月刀,那刀又有個名稱,喚做關王刀,刀刃寬長,刀身沉重,但在蘇石手中卻耍得如風車一般輪轉,能否殺敵不說,瞅起來卻端是好看。
趙檉背著手,看蘇石跳躍挪轉,心想不愧是習武之人,昨日腳崴,今日竟然就好了。
眾人這時也看到趙檉,急忙見禮問好,蘇石在中間停下演練,低頭叫了一聲“王爺”後,默默地向兵器架走去。
初時還矯健,但慢慢的腿腳開始不利索起來,把偃月刀放迴之後,更是有些瘸拐。
接著他艱難轉身再行一禮,身形落寞,跛著向場外緩緩走去。
趙檉眯眼盯著他的背影,嗯,很好,昨天崴腳今天好,然後走著走著就又瘸了,真是忠心的屬下啊。
他撿個幹淨的石墩坐下,讓幾名侍衛對練長兵,大抵是刀對槍,棍對棒,拐子對流星。
侍衛倒是努力,不過長兵多數沉重,不自小打磨武藝,錘煉氣力,雖也勉強能耍,卻做不到開合如意,也舞不出虎虎生風。
他看得直皺眉:“吃飯時一個頂倆,練武時兩個不如一個,都給本王閃開!”
趙檉說著自家起身,然後走到兵器架旁,左右打量了一下,伸手操起一柄宣花大斧來。
這斧子乃是長柄,鴿蛋粗細,斧頭如臉盆,有兩個刃麵,一大一小,刃麵上布著鍛造時留下的花形紋路,是為宣花斧。
這斧乃是架上重量僅次於錘的兵器,足足有七十七斤,平日裏府中根本無人來耍,隻有高寵來時會弄幾下,就算趙構也玩不起來。
趙檉將斧子擎在手中,看向眾侍衛淡淡道:“本王給你們耍一趟天罡三十六斧!”
侍衛們基本都沒見過趙檉演武,如今瞧他將一柄七十七斤大斧輕鬆提在手裏,不由紛紛叫好。
趙檉哼了一聲,換雙手運斧,使起一路斧法,隻幾下便瞧得那些侍衛暗暗咂舌,心中直誇王爺了得。
趙檉揮舞大斧,耍到三招之後,第四招起手一半之時,忽然仿佛脫力般,大叫了聲“不好”!
那斧本來他舉了起來,這時忽然失手砸下,七十七斤的斧子便砸在左臂。
趙檉慘叫一聲,向後退去,眾侍衛驚慌失色,紛紛上前來扶。
他被攙到石墩坐下,一時麵如淡金,看了眼無力垂落的左臂,長歎一聲:“斷了!”
王爺手臂被兵器砸斷了,一時間消息傳出了王府,又傳到市井,接著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之下,竟傳去了皇城……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已到下午末時,趙檉在房中半躺半坐,唉聲歎氣,左胳膊已經被兩塊木板固定住,掛一根帶子從頸後斜吊起來。
這時他看眼外麵天色,剛想喚人煮壺茶來解渴,忽然雷三小跑進來。
“王爺,宮裏來人了,說要接王爺前去參加慶功宴。”
趙檉聞言神色一滯,看來道君皇帝鐵了心要把他弄去慶功宴上,居然真的派人來接了。
看了眼胳膊上的夾板,他咬牙道:“扶本王出門!”
雷三囁嚅道:“王爺,你這傷……要不再給宮裏遞個折子?”
趙檉搖頭歎道:“官家說了,抬都要抬去,官家金口玉言,豈能說話不算!”
雷三道:“可王爺你這胳膊……這般不便,如何參加酒宴?”
趙檉瞅他一眼,皺了皺眉,忽然問道:“這幾天見過歐陽北嗎?”
雷三搖頭:“沒有見過,聽碎玉樓的人說,好像天天跑去州橋那關撲,也不知道輸贏。”
趙檉道:“以後伱離他遠點,尤其勾欄關撲這種地方,他若叫你,絕不要去,不然早晚被他坑了老婆本。”
雷三愣了愣,雖然不明白老婆本三個字什麽意思,但想來和銀子有關,隻是覺得自家腦筋也算靈活,又怎會被那個殺千刀的坑?不過也不敢反駁,點頭道:“屬下記得了。”
出了府門,趙檉就看見一輛馬車停在前麵,轅架上刻著宮中的標識,四個小宦官正在站立等候。
趙檉瞅了瞅,倒是沒有一個認識,不由道:“哪宮的?”
領頭的小宦官行禮:“迴稟王爺,小的幾個不是宮上的,是專門伺候前麵幾座大殿的。”
趙檉點了點頭,伺候前麵大殿可不算個好差事,日裏忙碌沒有賞賜不說,也搭不上官家朝臣,一般都沒什麽前途,隻有使不起銀子的,才會被支使去那邊。
他道:“慶功宴在哪裏舉行,可是大慶殿?”
小宦官道:“迴王爺,正是大慶殿,這次慶功宴規模大,七品以上有職事的京官都要過來,隻有大慶殿才能容下。”
七品以上京官?趙檉想了想,這規模確實不小,大宋的京官本來就多,雖然元豐改製時精簡了不少,但這一朝蔡京變法,又添了不少職司,反而比以前還要臃腫。
不過大慶殿應該能夠裝下,畢竟大慶殿內部宏大,殿庭廣闊,年裏大典時,可容萬人,乃是皇宮正殿裏最大的一座,此時就算擺上桌案坐下飲酒,也能容個一兩千人毫無問題。
他道:“官家可還說了什麽?”
小宦官低頭道:“並沒有別的旨意,就是聽說王爺身體有恙,讓小的們路上謹慎小心。”
趙檉抿了抿嘴唇,道:“小心甚麽,總不能擺儀仗前去就是。”
小宦官聞言哪裏敢迴話,隻裝做沒聽見,看趙檉往階下走,一隻胳膊吊在夾板裏,不由急忙來扶。
上了馬車後,周處帶了幾名侍衛後麵跟隨,一路直奔皇城而去。
這時尚是下午,天色還很明亮,東京街道上行人也很多。
距離宮城越來越近時,路上開始擁擠,馬車雖不算多,但二人小轎、青騾、黑驢這些卻多了起來。
不是所有官員都有資格乘坐馬車,就算如今查得不嚴,不少官員敢於愈矩,但一些小官也置辦不起馬車。
馬匹昂貴不說,哪怕駑馬也要不少銀子,而且養馬更是費錢,要雇傭專門的馬夫,還要在外麵訂購草料,因為用馬拉車,又要再雇車夫,是一筆極大的花銷,雖然大宋的官俸很高,但一些普通官員也承受不起。
所以東京官員坐兩人轎,或者獨坐騾驢的更多,還有一些可能家丁人口多,生活有些緊巴,沒有太多閑錢養牲口,就一路步行前往。
趙檉的馬車走在路中間,倒不是旁人知道他身份讓路,而是這馬車一看就是內庭製式,兼之趕車的居然是小宦官,後麵還跟著騎高頭大馬的侍衛,所以無論小轎還是驢騾,都讓出條通道。
趙檉坐在車裏暗暗盤算,這般大的慶功宴開下來,說不定得耗費多少銀錢,他都替道君皇帝心疼,早知道就不給道君皇帝那麽多錢了,象征性地給個十幾二十萬兩,估計道君皇帝也就不敢這麽浪費。
至於慶功,慶什麽功?兩次大敗,最後一次才打贏,淮西除了廬州一地,其它州縣都被賊軍糟蹋的不成樣子,怎還有臉慶功呢?
馬車一路前行,直到宮城的宣德門前才放緩速度。
宣德門是皇城正南方向的外門,也是前往大慶殿最近的宮門。
此刻這裏聚集了不少前來參加慶功宴的官員,因為無論轎子還是騾馬都隻能留在外麵,所以這些官員正在和門前內侍交代安置。
但趙檉的馬車本就是宮中的,便一路慢慢向前行去,就在快進入宣德門時,他忽然聽到外麵有人正在說話。
“王兄,聽聞前天晚上樊樓之事嗎?”
“自然聽聞,朝上都彈劾了,如今哪還有人不知。”
“真沒想到,堂堂齊王,居然在樊樓那種地方與商戶之子爭搶花魁,簡直是自降身份,辱沒皇室名聲!”
“何止啊,我可聽說齊王當時驕橫跋扈,將那幾個商戶之子一頓好打,據說有一個歸家之後隔日便死了,這等做為,兇橫殘暴,也不知為何官家竟沒降下懲罰!”
趙檉聞言在馬車內黑了臉,他去樊樓鬧騰,多少是有自汙之意,傳出去倒也好,甚至添點油加點醋也無所謂,但卻不是眼下聽到的這樣。
這根本就不是添油加醋,是別有用心的捏造汙蔑了!
什麽商戶之子?哪來的商戶之子?對方乃是衙內,再如何傳也不會傳成商戶之子。
至於為何不捏造對方是士子讀書人身份,那必然是要借此進一步壓製於他!
他趙檉也是讀書人,拋卻親王身份不談的話,兩夥讀書人爭奪花魁,倒也沒什麽,雖然他跋扈了些,但頂多算是仗勢欺人罷了。
但商戶之子不同,大宋商人的地位怎麽也沒讀書人高。
尤其很多讀書人有功名在身的,趙檉和他們發生矛盾也可說得過去,但和商人之子這個就不太妥當了。
從衙內到商戶之子,兩天之內就算再以訛傳訛也不可能變成這樣,分明就是別有用心的捏造。
這時馬車已經來到那兩個說話之人的旁邊,隻聽兩人繼續道:“唉,王兄,可惜咱們沒有朝會的資格,不然也參上那齊王一本,為民請命這種事,我可是早就想做了!”
“韓賢弟,不是我說你,咱倆位卑職輕,就算有機會朝會,怕也起不到什麽作用,這次慶功宴,若不是官家開恩,咱倆一個七品職事,連進大慶殿的資格都沒有!”
“王兄此言差矣,我們官職低怎麽了?那殿中侍禦史秦檜不也隻有七品嗎,不還是首先彈劾齊王,哪怕官家沒有降下懲罰,但也給我等做了楷模,給那齊王當頭棒喝,讓他從此能夠有所收斂,別再欺壓百姓!”
“韓賢弟此言倒也有理,為兄我也是看不慣這齊王,隻是他官高位尊,所以無可奈何,賢弟一番話如醍醐灌頂,讓為兄心中茅塞頓開,秦禦史既然敢開言路,諒這齊王今後再不敢那般囂張!”
趙檉在馬車內聽到這裏,淡淡地道:“停車。”
那架轅的幾名小宦官聞言就是一哆嗦,他們自也聽到那兩名年輕官員的對話,心中都想著這不是閑的嗎?來赴宴就赴宴,說些亂七八糟的真不怕闖禍嗎!
他們想著最好趙檉在車裏沒聽見,趕快過去就算了,可他們都還沒有想完,趙檉就說話了,不由心中立刻叫起苦來。
幾人不敢不停,勒下馬匹後,趙檉直接探身下車。
“王爺這是……”小宦官沒料到趙檉下車,一臉惶恐急忙小聲詢問。
“這兩個是什麽人?”趙檉看向馬車旁站的兩名年輕官員。
“應該是去宮裏赴宴的……”小宦官看向兩人不由心中大罵,這兩人一看就不是朝官,可能是哪個部司的屬官,你說你們一個部司的官,摻和什麽朝堂事情,來吃飯就吃飯得了,還敢大言不慚什麽彈劾王爺,真是不知高低深淺!
這兩名年輕官員自然認得宮內的馬車,隻是不知道這車為什麽忽然停下,而且車內還下來一人。
趙檉上下打量兩人一番,忽然冷笑道:“你們兩個剛才在說什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