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小娘的點心
大宋處心積慮十六年,方知是水滸 作者:紫色之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憲性子沉穩,與父姊又多年不見,自是不便問小娘些什麽,隻是看小娘神色,心中疑惑。
他道:“王爺救我,總想報答,又不知如何去做,還請姐姐教我。”
小娘聞言,心內哪裏有個章程,隻是惶亂如絲,不知如何說好。
見他不語,張憲又道:“姐姐,王爺身份尊貴,自是什麽都不缺,想要用金銀感謝卻唯恐誤會,弟弟思來想去,除了敢效一死,再沒有旁的能夠報答。”
錦兒這時道:“奴家瞧王爺人好,又怎會計較這些,我們小戶人家,倘是金銀物品拿出再多亦不入法眼,倒不如用些心意,反而顯得真誠。”
張憲聞言眼睛一亮道:“錦兒姐姐說得對,卻是這個理兒,隻是用心意這事兒聽著雖簡單,就不知如何做才好。”
錦兒笑道:“這還不容易,奴家瞧著王爺愛吃我和娘子造的點心,隻不過每次送得不多,若是仔細上一迴,擺滿一桌,王爺肯定心喜。”
張憲點頭道:“禮輕情意重,這倒是個好主意。”
小娘聞言臉色不自然道:“錦兒,你卻多嘴,哪裏來得這些有的無的。”
說完,轉了身,似是心中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天大難題,步履艱難地向樓內走去,不知不覺,已是有兩行淚水留下,神色間更是迷茫惘然。
下午,張憲又來到書房,這次卻不比之前拜謝時的灑脫,猶猶豫豫地道:“王爺,稍晚些去後麵吃點心。”
趙檉看了他一眼,道:“貞娘讓小郎相請?”
張憲道:“是張憲不知如何感謝王爺,說甚麽效死之類話總歸是以後的事,就求了姐姐做點心請王爺吃,禮輕情意重,還望王爺莫要嫌棄。”
趙檉聞言笑道:“本王怎會嫌棄,本王慣喜貞娘的點心,卻每次都送來少許,讓本王欲罷不能。”
張憲道:“王爺喜歡就好,張憲心裏就踏實了。”
趙檉搖了搖頭:“小郎我問你,是否曾習武?”
張憲道:“迴王爺,給我治病的神醫乃是青城山道人,我拜他為師,一直學習拳腳槍法。”
趙檉道:“應是個世外高人,小郎倒是好運氣。”
張憲聞言氣餒道:“之前打那潑皮時卻沒收住手,師傅說過這叫不能收放自如,拳腳遠不到家。”
趙檉笑道:“你才多大,練了幾年武藝,還談甚麽到不到家,以後的路長著呢,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功夫都是一天天積累出來的。”
張憲想了想,道:“王爺說得是,我想起書上曾看過的一句話,叫做業精於勤荒於嬉,大抵就是這個道理吧?”
趙檉點頭,忽又想起一事道:“小郎可學兵法?”
張憲搖頭道:“想過要學,可是卻無處可得,師傅那邊醫書很多,卻沒有兵法一類。”
趙檉道:“既然想學,本王便傳伱兩篇兵法好了。”
說完他從桌上的匣子內抽出兩張紙來,道:“莫問名字,這部兵法一共十三篇,本王現在傳你第一篇總綱和第二篇臨篇,若是以後考校好了,再傳你接下來幾篇。”
張憲聞言心中歡喜,止不住笑容滿麵,差一點雀躍起來,道:“多謝王爺。”
趙檉點了點頭亦笑道:“我看你沉穩,其實這個年紀還是跳脫點好,會許多歡樂,就不要學本王一樣,平日裏沒一點意思。”
張憲道:“小時住在外公家,養成沉悶性子,病漸好時又學了舞槍弄棒,總是一個人願意想事情。”
趙檉道:“教頭年紀大了,雖然本朝都是主動請辭,但軍中哪裏比得到朝上,舞不動槍棒便要迴家,張憲,本王問你可有意從軍?”
張憲道:“迴王爺,張憲願意從軍,上戰場斬敵寇,盡忠報國。”
趙檉笑道:“你願意現在也差點年歲,不過隻要本王身在京城,倒是有個地方能給你廝混幾天,待明個去本王的血色先鋒團,那地方和碎玉樓不同,你定會喜歡。”
一聽到碎玉樓,張憲不由臉就是一紅,那地方的好漢平素裏講的話,可真讓人難為情。
趙檉看張憲模樣,心中自知原委,不由暗暗想這碎玉樓是該敲打敲打了,就不知之前的嶽飛師弟,是怎麽熬過來的。
嶽飛離去後,來了幾封信,都是報好,而老宗師周侗卻是離開相州不知去了何方。
至於盧俊義,卻是早就收拾好了家事,隻不過趙檉去信讓他等候,便自在家中等待相招,倒是燕小乙前幾天從河北送來一些東西,都是些河北特產,趙檉喜那一筐核桃,挑出兩枚時常手中把玩。
和張憲又聊了會兒,日頭有些偏西,錦兒忽然到來,說點心都已做好,請王爺移步品嚐。
趙檉又叫人外出買了飲子,是戚紅魚和一名同是教坊司脫籍出來的小娘,合夥所開的茶店,就在州橋附近,日常還算興隆,他這幾天時常派人照顧生意。
和張憲來到後宅,就見小樓前擺了張花桌,上麵足足放了七八種不同品色的點心,有的還冒著騰騰熱氣,顯是剛剛出爐不久。
趙檉看了笑道:“之前卻是敷衍本王了,這些樣式怎從未看到?貞娘你有這好手段,直到今日方知。”
小娘忙碌尚未結束,擦了一把額頭汗水,臉色微紅道:“都是錦兒的功勞,我又哪會幾種,做出來亦不好吃。”
趙檉自不客氣,坐下後也不喊人,隻是命丫鬟把飲子擺好,先拿起一塊放進口中,卻是還有餘熱,又綿又軟,不僅連連叫好道:“若是日後想吃就有,那該多好。”
小娘聞言立刻轉過身去,隻覺雙頰發燙,沒來由地心也跳得厲害,但愈是這樣便愈發心頭憂傷,隻覺得自己仿佛有些變了,便是那嘴唇都咬破皮兒。
趙檉吃了幾塊,又喝口飲子,往椅上一靠,這才道:“都過來吃。”
幾人哪肯,趙檉道:“知你們拘束,可本王自己吃也沒甚意思,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就算不吃也都坐下,站著算怎麽迴事?”
張憲道:“不敢和王爺同席。”
趙檉搖頭道:“既是感謝本王,就要聽本王的,有些事兒我還要說,莫不是還要我抬頭說嗎。”
幾人聞這話,倒不能再托辭,都坐到了花桌旁邊。
(本章完)
他道:“王爺救我,總想報答,又不知如何去做,還請姐姐教我。”
小娘聞言,心內哪裏有個章程,隻是惶亂如絲,不知如何說好。
見他不語,張憲又道:“姐姐,王爺身份尊貴,自是什麽都不缺,想要用金銀感謝卻唯恐誤會,弟弟思來想去,除了敢效一死,再沒有旁的能夠報答。”
錦兒這時道:“奴家瞧王爺人好,又怎會計較這些,我們小戶人家,倘是金銀物品拿出再多亦不入法眼,倒不如用些心意,反而顯得真誠。”
張憲聞言眼睛一亮道:“錦兒姐姐說得對,卻是這個理兒,隻是用心意這事兒聽著雖簡單,就不知如何做才好。”
錦兒笑道:“這還不容易,奴家瞧著王爺愛吃我和娘子造的點心,隻不過每次送得不多,若是仔細上一迴,擺滿一桌,王爺肯定心喜。”
張憲點頭道:“禮輕情意重,這倒是個好主意。”
小娘聞言臉色不自然道:“錦兒,你卻多嘴,哪裏來得這些有的無的。”
說完,轉了身,似是心中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天大難題,步履艱難地向樓內走去,不知不覺,已是有兩行淚水留下,神色間更是迷茫惘然。
下午,張憲又來到書房,這次卻不比之前拜謝時的灑脫,猶猶豫豫地道:“王爺,稍晚些去後麵吃點心。”
趙檉看了他一眼,道:“貞娘讓小郎相請?”
張憲道:“是張憲不知如何感謝王爺,說甚麽效死之類話總歸是以後的事,就求了姐姐做點心請王爺吃,禮輕情意重,還望王爺莫要嫌棄。”
趙檉聞言笑道:“本王怎會嫌棄,本王慣喜貞娘的點心,卻每次都送來少許,讓本王欲罷不能。”
張憲道:“王爺喜歡就好,張憲心裏就踏實了。”
趙檉搖了搖頭:“小郎我問你,是否曾習武?”
張憲道:“迴王爺,給我治病的神醫乃是青城山道人,我拜他為師,一直學習拳腳槍法。”
趙檉道:“應是個世外高人,小郎倒是好運氣。”
張憲聞言氣餒道:“之前打那潑皮時卻沒收住手,師傅說過這叫不能收放自如,拳腳遠不到家。”
趙檉笑道:“你才多大,練了幾年武藝,還談甚麽到不到家,以後的路長著呢,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功夫都是一天天積累出來的。”
張憲想了想,道:“王爺說得是,我想起書上曾看過的一句話,叫做業精於勤荒於嬉,大抵就是這個道理吧?”
趙檉點頭,忽又想起一事道:“小郎可學兵法?”
張憲搖頭道:“想過要學,可是卻無處可得,師傅那邊醫書很多,卻沒有兵法一類。”
趙檉道:“既然想學,本王便傳伱兩篇兵法好了。”
說完他從桌上的匣子內抽出兩張紙來,道:“莫問名字,這部兵法一共十三篇,本王現在傳你第一篇總綱和第二篇臨篇,若是以後考校好了,再傳你接下來幾篇。”
張憲聞言心中歡喜,止不住笑容滿麵,差一點雀躍起來,道:“多謝王爺。”
趙檉點了點頭亦笑道:“我看你沉穩,其實這個年紀還是跳脫點好,會許多歡樂,就不要學本王一樣,平日裏沒一點意思。”
張憲道:“小時住在外公家,養成沉悶性子,病漸好時又學了舞槍弄棒,總是一個人願意想事情。”
趙檉道:“教頭年紀大了,雖然本朝都是主動請辭,但軍中哪裏比得到朝上,舞不動槍棒便要迴家,張憲,本王問你可有意從軍?”
張憲道:“迴王爺,張憲願意從軍,上戰場斬敵寇,盡忠報國。”
趙檉笑道:“你願意現在也差點年歲,不過隻要本王身在京城,倒是有個地方能給你廝混幾天,待明個去本王的血色先鋒團,那地方和碎玉樓不同,你定會喜歡。”
一聽到碎玉樓,張憲不由臉就是一紅,那地方的好漢平素裏講的話,可真讓人難為情。
趙檉看張憲模樣,心中自知原委,不由暗暗想這碎玉樓是該敲打敲打了,就不知之前的嶽飛師弟,是怎麽熬過來的。
嶽飛離去後,來了幾封信,都是報好,而老宗師周侗卻是離開相州不知去了何方。
至於盧俊義,卻是早就收拾好了家事,隻不過趙檉去信讓他等候,便自在家中等待相招,倒是燕小乙前幾天從河北送來一些東西,都是些河北特產,趙檉喜那一筐核桃,挑出兩枚時常手中把玩。
和張憲又聊了會兒,日頭有些偏西,錦兒忽然到來,說點心都已做好,請王爺移步品嚐。
趙檉又叫人外出買了飲子,是戚紅魚和一名同是教坊司脫籍出來的小娘,合夥所開的茶店,就在州橋附近,日常還算興隆,他這幾天時常派人照顧生意。
和張憲來到後宅,就見小樓前擺了張花桌,上麵足足放了七八種不同品色的點心,有的還冒著騰騰熱氣,顯是剛剛出爐不久。
趙檉看了笑道:“之前卻是敷衍本王了,這些樣式怎從未看到?貞娘你有這好手段,直到今日方知。”
小娘忙碌尚未結束,擦了一把額頭汗水,臉色微紅道:“都是錦兒的功勞,我又哪會幾種,做出來亦不好吃。”
趙檉自不客氣,坐下後也不喊人,隻是命丫鬟把飲子擺好,先拿起一塊放進口中,卻是還有餘熱,又綿又軟,不僅連連叫好道:“若是日後想吃就有,那該多好。”
小娘聞言立刻轉過身去,隻覺雙頰發燙,沒來由地心也跳得厲害,但愈是這樣便愈發心頭憂傷,隻覺得自己仿佛有些變了,便是那嘴唇都咬破皮兒。
趙檉吃了幾塊,又喝口飲子,往椅上一靠,這才道:“都過來吃。”
幾人哪肯,趙檉道:“知你們拘束,可本王自己吃也沒甚意思,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就算不吃也都坐下,站著算怎麽迴事?”
張憲道:“不敢和王爺同席。”
趙檉搖頭道:“既是感謝本王,就要聽本王的,有些事兒我還要說,莫不是還要我抬頭說嗎。”
幾人聞這話,倒不能再托辭,都坐到了花桌旁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