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記得,南陽郡一共有十一縣十七邑?”鹹陽宮中,秦王政放下手中的書信,冠冕下的眼睛看向了楊明。
“好像是,臣不太清楚。“楊明迴答道。
“護軍都尉這是失職了,這些東西你應該知曉的才是。”秦王政難得地對楊明開起玩笑道。
“是臣的不是。”楊明老老實實認錯道,但改嗎?那就是另外一迴事了。
“韓國如今有一半的人口城池都在南陽一地,可以說,是因為南陽的存在,才不至於讓韓國成為曾經的衛國,如今南陽郡發生這樣的人為天災,護軍都尉覺得我們秦國該做些什麽?”秦王政問道。
韓國太小了,想要解決南陽郡這場災情,依照韓國的國力根本不可能,在這樣的情況下,秦國若是能夠做些什麽的話,未必不能將南陽郡劃入秦國的輿圖之內。
隻是,韓國的南陽郡一地有著十一縣十七邑,在這個時代,隻有擁有戶口超過萬數的城池才能稱之為縣,否則隻能稱之為城邑的情況下,擁有是十一縣十七邑的南陽郡,戶籍即使沒有二十萬戶也差不多,人口足有百萬之眾,也正是因為如此,鎮守南陽郡的雪衣堡的兩代雪衣侯才敢聲稱擁兵十萬。
秦國若是趁著此次災情進攻韓國,很容易就將南陽郡攻下,但攻下之後,秦國在取代了韓國對南陽郡的統治後,同樣也要履行韓國朝廷對南陽郡的責任,保境安民之下,秦國需要投入海量的資源用以南陽郡的救災之事,而這些資源完全可以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更重要的是,對於秦王政十一年的這場災情,秦國還有著更好的選擇,秦國完全可以視而不見,一場大災之後的南陽郡隻會更加的虛弱,到了明年甚至是後年再動手,秦國拿下南陽郡將會更容易,至於代價嗎?可能是南陽郡要死上幾十萬的災民而已,但那些都是韓國人,對於秦國人來說那重要嗎?
一時間,在秦王政的心中,不免多出了遲疑。
“秦國可以趁此機會出兵拿下南陽郡,甚至不用太多的兵馬,隻需要兩三萬人就能拿下南陽郡。”麵對秦王政的問題,楊明並無多做思考,直接迴答道。
秦國若能拿下南陽郡,無論是對秦國還是南陽郡的百姓,都是一件好事,韓國無力救災,但秦國卻有足夠的實力,與其讓南陽郡在韓國的手中爛下去,還不如讓它歸入秦國的統治。
至於所要消耗的資源,那些東西本不就是應該用在百姓的身上嗎?
聽到楊明不假思索的迴答,秦王政卻陷入了某種遲疑之中,楊明的迴答實在是太過幹脆,以至於讓他不得不懷疑楊明背後的動機。
如今王翦帶領楊端和、李信、蒙恬諸將負責對趙國南境的戰爭,若是此時發動對韓國的戰爭,那最合適的人選當然是楊明,楊明如此‘迫切’的想要出兵韓國,難道是為了軍功嗎?
如今楊明已經是秦國的護軍都尉,爵位也是已經很高很高了,若是再有拿下韓國南陽郡的軍功,上將軍一位,哪怕秦王政有心想要將其留給王翦,卻也不得不考慮獎功罰過的問題了。
在那樣的情況下,秦王政當然有理由不將上將軍之位交到楊明手中,但身為王者,若是有功者不賞,若是不能公正公平地對待秦國的將士,怎能讓秦軍在戰場上奮勇爭先?
你的目的到底是什麽?是純粹的為了軍功,還是為了南陽郡的那些百姓?秦王政不由想到楊明過往的經曆,曆次大戰下來,死在楊明手上的人可不少。
楊明在短短的數年之間,能夠以弱冠之年就成為威震七國的名將,是用一條條的生命鑄就的,想到這裏,秦王政更願意相信楊明是為了軍功,正所謂慈不掌兵,能將敵國殺的膽寒的人,你說他是心慈手軟之人,那也沒人信啊。
本就傾向於讓南陽郡自生自滅,明年甚至是後年再對南陽郡動手的秦王政想到這裏,更加傾向於按兵不動,坐視南陽郡自生自滅了。
“現在還不是時候,韓國實在太弱,寡人有些擔心護軍都尉你一不小心就它滅了,而且現在攻下南陽,讓秦國在此時接手南陽這個爛攤子,實在不算是一件好事,後續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不值當。”秦王政道。
楊明微微一愣,隨即就反應過來,明白了秦王政這句話背後的意思,隻不過這件事情並沒有那麽簡單,南陽郡上下,是數十萬條性命,若是有秦國接手,必然可以挽迴數十萬條性命,楊明沒有理由不去做,這不是說楊明有多麽高尚,隻是力所能及而已。
人,不是韭菜,可以一波一波的割,那是活生生的人,每一個都擁有著自己的記憶和感情的人。
“大王,也許此次不需要出兵就能拿下南陽。”不知道秦王政還有著其它思考的楊明開口勸諫道。
“這件事情暫且就這樣吧,秦國明年的目標主要是拔除趙國在漳水南岸的統治,韓國之事再過兩年。”秦王政不給楊明機會道。
“是。”見秦王政已經有著主意,楊明又能說什麽,為了南陽那些他見到都沒有見過的人,他能做到現在這個程度已經可以了,至於其它的,那已經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
隻是,你的天下到底是什麽?是六國的江山,還是其它?楊明看著一眼秦王政,心中浮現出這樣的疑問。
當楊明走出鹹陽宮時,一道人影與他錯身而過,正是一路急匆匆而來的韓非,這位韓國的九公子,雖然身在秦國,但他在韓國的人脈依舊能夠讓他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來自母國的消息,發生在南陽郡的災情同樣也在差不多相同的時間出現在韓非的手中。
與楊明一樣,對於南陽所遭遇的災情,兩人同時想到的都是秦王政,隻不過是所尋求的方式的不同,楊明是要占領南陽,而韓非則是希望秦國能夠支援韓國一些糧食,哪怕是賣也行。
當韓非說明自己的來意之時,哪怕秦王政對韓非極為看重,甚至將其當作自己的半個老師,依舊直接拒絕了韓非的請求,若是沒有楊明提前來過的話,秦王政看到韓非的麵子上,或許還會賣給韓國一部分糧食,但現在的秦王政想著的卻是讓南陽的這場災害發酵下去,最終讓秦國可以更加輕鬆地拿下南陽。
楊明的出兵的建議秦王政雖然沒有答應,但吞下南陽的事情,秦王政卻很有興趣。
“還請大王出手相助,那畢竟是關乎數十萬人的性命,若能救得這些性命,也能……”韓非神色急切地說道。
如今他遠在鹹陽,不能迴去做些什麽,能夠做的也隻有借助秦國的力量給予韓國一點幫助,但事情又怎麽會那麽簡單?
“先生,寡人是秦國的王,秦國的糧食也是秦人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即使是寡人要用,也要慎重,南陽之民終究是韓國人,還輪不到寡人去當那個好人。”秦王政直接打斷了韓非的話道。
他雖然看重韓非,但還沒有看重到要用南陽一地換韓非的地方,況且,即使他答應韓非的請求,韓非也未必就能真的歸於秦國。
自韓非入秦後,秦王政對韓非不可謂不禮遇,但韓非卻始終不鬆口,哪怕到了現在,依舊隻是韓國公子,而不是秦臣。
“大王,韓國願意購買秦國的糧食,哪怕是高價。“韓非補充道。
“秦國和寡人並不缺錢財。”秦王政道。
似乎也是覺得自己的拒絕太過絕情了,秦王政又補充道:“韓國可以向魏國、齊國,甚至是楚國購買糧食,看到先生的麵子上,寡人可以讓韓國從齊國、楚國購買的糧食安全的通過秦國境內,並不收起任何稅務。”
“大王……”
韓非交集之下還想說些什麽,隻是秦王政完全不給韓非機會:“先生方才進鹹陽宮之時應該看到了護軍都尉了,方才護軍都尉向寡人諫言,趁此機會出兵韓國,一舉攻占南陽的,看在先生的麵子上,寡人拒接了護軍都尉的諫言。”
聽到秦王政的話,韓非心中猛地一顫,秦國若是在這個時候出兵南陽,韓國拿什麽抵擋,甚至不用秦軍進攻,南陽的百姓自己就投降了。
韓非瞬間無話可說了,從秦王政口中說出的話,無論是真是假,都是真的,一如秦王政所言,他不直接出兵就已經是給了韓非麵子了,韓國還能指望秦國去幫韓國嗎?
若是那樣做,秦國都不是大方不大方的問題,韓非很清楚,若是換一個位置,他也會是與秦王政一樣的選擇,因為秦王政與他,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真正的知己,若非如此,秦王政也不會幾乎將他視為自己的先生了。
另外一個有著如此待遇的人,還是蓋聶。
在一條條人命與韓國麵前,韓非又該如何選擇,這是他曾經不曾思考,但很快卻需要思考的問題。
(本章完)
“好像是,臣不太清楚。“楊明迴答道。
“護軍都尉這是失職了,這些東西你應該知曉的才是。”秦王政難得地對楊明開起玩笑道。
“是臣的不是。”楊明老老實實認錯道,但改嗎?那就是另外一迴事了。
“韓國如今有一半的人口城池都在南陽一地,可以說,是因為南陽的存在,才不至於讓韓國成為曾經的衛國,如今南陽郡發生這樣的人為天災,護軍都尉覺得我們秦國該做些什麽?”秦王政問道。
韓國太小了,想要解決南陽郡這場災情,依照韓國的國力根本不可能,在這樣的情況下,秦國若是能夠做些什麽的話,未必不能將南陽郡劃入秦國的輿圖之內。
隻是,韓國的南陽郡一地有著十一縣十七邑,在這個時代,隻有擁有戶口超過萬數的城池才能稱之為縣,否則隻能稱之為城邑的情況下,擁有是十一縣十七邑的南陽郡,戶籍即使沒有二十萬戶也差不多,人口足有百萬之眾,也正是因為如此,鎮守南陽郡的雪衣堡的兩代雪衣侯才敢聲稱擁兵十萬。
秦國若是趁著此次災情進攻韓國,很容易就將南陽郡攻下,但攻下之後,秦國在取代了韓國對南陽郡的統治後,同樣也要履行韓國朝廷對南陽郡的責任,保境安民之下,秦國需要投入海量的資源用以南陽郡的救災之事,而這些資源完全可以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更重要的是,對於秦王政十一年的這場災情,秦國還有著更好的選擇,秦國完全可以視而不見,一場大災之後的南陽郡隻會更加的虛弱,到了明年甚至是後年再動手,秦國拿下南陽郡將會更容易,至於代價嗎?可能是南陽郡要死上幾十萬的災民而已,但那些都是韓國人,對於秦國人來說那重要嗎?
一時間,在秦王政的心中,不免多出了遲疑。
“秦國可以趁此機會出兵拿下南陽郡,甚至不用太多的兵馬,隻需要兩三萬人就能拿下南陽郡。”麵對秦王政的問題,楊明並無多做思考,直接迴答道。
秦國若能拿下南陽郡,無論是對秦國還是南陽郡的百姓,都是一件好事,韓國無力救災,但秦國卻有足夠的實力,與其讓南陽郡在韓國的手中爛下去,還不如讓它歸入秦國的統治。
至於所要消耗的資源,那些東西本不就是應該用在百姓的身上嗎?
聽到楊明不假思索的迴答,秦王政卻陷入了某種遲疑之中,楊明的迴答實在是太過幹脆,以至於讓他不得不懷疑楊明背後的動機。
如今王翦帶領楊端和、李信、蒙恬諸將負責對趙國南境的戰爭,若是此時發動對韓國的戰爭,那最合適的人選當然是楊明,楊明如此‘迫切’的想要出兵韓國,難道是為了軍功嗎?
如今楊明已經是秦國的護軍都尉,爵位也是已經很高很高了,若是再有拿下韓國南陽郡的軍功,上將軍一位,哪怕秦王政有心想要將其留給王翦,卻也不得不考慮獎功罰過的問題了。
在那樣的情況下,秦王政當然有理由不將上將軍之位交到楊明手中,但身為王者,若是有功者不賞,若是不能公正公平地對待秦國的將士,怎能讓秦軍在戰場上奮勇爭先?
你的目的到底是什麽?是純粹的為了軍功,還是為了南陽郡的那些百姓?秦王政不由想到楊明過往的經曆,曆次大戰下來,死在楊明手上的人可不少。
楊明在短短的數年之間,能夠以弱冠之年就成為威震七國的名將,是用一條條的生命鑄就的,想到這裏,秦王政更願意相信楊明是為了軍功,正所謂慈不掌兵,能將敵國殺的膽寒的人,你說他是心慈手軟之人,那也沒人信啊。
本就傾向於讓南陽郡自生自滅,明年甚至是後年再對南陽郡動手的秦王政想到這裏,更加傾向於按兵不動,坐視南陽郡自生自滅了。
“現在還不是時候,韓國實在太弱,寡人有些擔心護軍都尉你一不小心就它滅了,而且現在攻下南陽,讓秦國在此時接手南陽這個爛攤子,實在不算是一件好事,後續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不值當。”秦王政道。
楊明微微一愣,隨即就反應過來,明白了秦王政這句話背後的意思,隻不過這件事情並沒有那麽簡單,南陽郡上下,是數十萬條性命,若是有秦國接手,必然可以挽迴數十萬條性命,楊明沒有理由不去做,這不是說楊明有多麽高尚,隻是力所能及而已。
人,不是韭菜,可以一波一波的割,那是活生生的人,每一個都擁有著自己的記憶和感情的人。
“大王,也許此次不需要出兵就能拿下南陽。”不知道秦王政還有著其它思考的楊明開口勸諫道。
“這件事情暫且就這樣吧,秦國明年的目標主要是拔除趙國在漳水南岸的統治,韓國之事再過兩年。”秦王政不給楊明機會道。
“是。”見秦王政已經有著主意,楊明又能說什麽,為了南陽那些他見到都沒有見過的人,他能做到現在這個程度已經可以了,至於其它的,那已經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
隻是,你的天下到底是什麽?是六國的江山,還是其它?楊明看著一眼秦王政,心中浮現出這樣的疑問。
當楊明走出鹹陽宮時,一道人影與他錯身而過,正是一路急匆匆而來的韓非,這位韓國的九公子,雖然身在秦國,但他在韓國的人脈依舊能夠讓他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來自母國的消息,發生在南陽郡的災情同樣也在差不多相同的時間出現在韓非的手中。
與楊明一樣,對於南陽所遭遇的災情,兩人同時想到的都是秦王政,隻不過是所尋求的方式的不同,楊明是要占領南陽,而韓非則是希望秦國能夠支援韓國一些糧食,哪怕是賣也行。
當韓非說明自己的來意之時,哪怕秦王政對韓非極為看重,甚至將其當作自己的半個老師,依舊直接拒絕了韓非的請求,若是沒有楊明提前來過的話,秦王政看到韓非的麵子上,或許還會賣給韓國一部分糧食,但現在的秦王政想著的卻是讓南陽的這場災害發酵下去,最終讓秦國可以更加輕鬆地拿下南陽。
楊明的出兵的建議秦王政雖然沒有答應,但吞下南陽的事情,秦王政卻很有興趣。
“還請大王出手相助,那畢竟是關乎數十萬人的性命,若能救得這些性命,也能……”韓非神色急切地說道。
如今他遠在鹹陽,不能迴去做些什麽,能夠做的也隻有借助秦國的力量給予韓國一點幫助,但事情又怎麽會那麽簡單?
“先生,寡人是秦國的王,秦國的糧食也是秦人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即使是寡人要用,也要慎重,南陽之民終究是韓國人,還輪不到寡人去當那個好人。”秦王政直接打斷了韓非的話道。
他雖然看重韓非,但還沒有看重到要用南陽一地換韓非的地方,況且,即使他答應韓非的請求,韓非也未必就能真的歸於秦國。
自韓非入秦後,秦王政對韓非不可謂不禮遇,但韓非卻始終不鬆口,哪怕到了現在,依舊隻是韓國公子,而不是秦臣。
“大王,韓國願意購買秦國的糧食,哪怕是高價。“韓非補充道。
“秦國和寡人並不缺錢財。”秦王政道。
似乎也是覺得自己的拒絕太過絕情了,秦王政又補充道:“韓國可以向魏國、齊國,甚至是楚國購買糧食,看到先生的麵子上,寡人可以讓韓國從齊國、楚國購買的糧食安全的通過秦國境內,並不收起任何稅務。”
“大王……”
韓非交集之下還想說些什麽,隻是秦王政完全不給韓非機會:“先生方才進鹹陽宮之時應該看到了護軍都尉了,方才護軍都尉向寡人諫言,趁此機會出兵韓國,一舉攻占南陽的,看在先生的麵子上,寡人拒接了護軍都尉的諫言。”
聽到秦王政的話,韓非心中猛地一顫,秦國若是在這個時候出兵南陽,韓國拿什麽抵擋,甚至不用秦軍進攻,南陽的百姓自己就投降了。
韓非瞬間無話可說了,從秦王政口中說出的話,無論是真是假,都是真的,一如秦王政所言,他不直接出兵就已經是給了韓非麵子了,韓國還能指望秦國去幫韓國嗎?
若是那樣做,秦國都不是大方不大方的問題,韓非很清楚,若是換一個位置,他也會是與秦王政一樣的選擇,因為秦王政與他,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真正的知己,若非如此,秦王政也不會幾乎將他視為自己的先生了。
另外一個有著如此待遇的人,還是蓋聶。
在一條條人命與韓國麵前,韓非又該如何選擇,這是他曾經不曾思考,但很快卻需要思考的問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