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十一年年初,楊明正式返迴鹹陽,隻不過楊明還未迴到家中,就被來自鹹陽宮的宮使截進了宮中,當楊明來到鹹陽宮時,發現在此的人不僅有著自己,在自己趕來之前,熊啟、王翦、李信已經在此了,當然在此的還有不知道還能在任多久的上將軍桓齮。


    而罕見的是,在這裏竟然沒有身為相國的呂不韋,在楊明征戰楚國的這數個月的時間中,鹹陽城顯然發生了不少事情,一個獨攬大權的王,可以容得下相國,但卻容不下權臣。


    不過,這些與楊明沒有什麽關係,他雖然與呂不韋之間有著幾分交情,但也僅此而已,況且,在楊明看來,呂不韋在秦王政親政之後,差不多就該急流勇退了,如今戀棧不去,本就犯了大忌,若是再不知進退,即使沒有嫪毐叛亂之事,恐怕也難以保全自身了。


    “護軍都尉暫且晚迴家一會,寡人這裏還有些事情需要護軍都尉參議參議。”見楊明已經來到,秦王政主動開口道。


    此時,楊明的視線也已經落在了秦王政身後那懸掛著的巨型輿圖,其中曲線相連,難以理個清楚,各處圖形又是極為繁複,若是門外人看,估計哪怕是看暈了,也難以看出個所以然來。


    不過楊明自然看的很清楚,韓趙魏三國之地,更準確的說是大河以北的趙國地區。


    秦國接下來幾年中,唯一的目標就是趙國了,剪除趙國這個秦國一統天下府之路中最大的障礙,是秦國接下來幾年中最重要的事情。


    來自秦王政的客氣,楊明當然不會信以為真,因此還是老老實實的見禮落座,對於趙國,他很早就有預計,除了滅趙的最後一戰外,恐怕是沒有自己出手的機會了。


    在原有的曆史軌跡中,王翦此時已經累積軍功,逐漸升上了高位,但現在因為楊明的存在,原本本該是王翦的機會,卻都落在了楊明這裏,使得王翦相較於原有的時空中,現在的軍功資曆還是低了一點,有心重用王翦的秦王政,還需要為王翦提供足夠多的機會,使王翦能夠取代桓齮現在的上將軍之位。


    而趙國在漳水南岸的城池,就是可以讓王翦刷軍功的地方。


    “去年聯魏攻楚一戰,差不多已經解決了攻趙的後患,不至於再現當年趙都之戰時,魏楚兩國聯軍援助趙國之之事,隻是楚魏兩國雖然已經決裂,但是數年之後,未必就沒有摒棄前嫌,再次聯合的可能,因此,此時的有利局麵能夠持續多久是一個問題,也許隻有三五年的時間。”秦王政緩緩而言道。


    “如何在三五年的時間中攻滅趙國,還需諸位進言出策,助寡人完成此事。”秦王政接著道。


    整座大殿中,隻有秦王政的聲音在迴蕩著,而秦王政在話音落下之時,視線在眾人身上繞了一圈,最終卻落在了楊明的身上,秦國的這幾位文武眾臣,連同秦王政在內一起等著楊明,可不是因為楊明的麵子有多大,而是因為此事需要楊明主動推薦王翦的。


    畢竟,在現今的秦軍序列之中,除了地位岌岌可危,對此也早已經有著認知的桓齮之外,就以楊明的地位最高,攻趙這樣的事情,若是直接繞過楊明,終究有些不妥,一支軍隊對外征戰,不僅是君王擇將,也是士卒在擇將,一個優秀的將領,是要讓君王放心,士卒信任的。


    而王翦現在雖然可以做到讓秦王政相信,但對於士卒來說,王翦顯然是不如楊明的。


    因此,哪怕之前秦王政與楊明之間已經達成了默契,但秦王政想要推王翦上位,依舊需要楊明的幫助,最起碼在當下的場合中是如此。


    “大王,可用兩年的時間攻占趙國在漳水南岸的城池,將戰線推到漳河一岸,再以之前的南北分進之策,用兩年的時間攻滅趙國。”見秦王政將視線投向自己,知曉秦王政用意的楊明主動開口道,這本就是當初他與秦王政之間達成的某種默契。


    “護軍都尉覺得誰可為將主導此事?”見楊明對自己甚為配合,秦王政大為滿意,有著他與楊明出手推王翦上位,此時當是沒有任何懸念了,至於桓齮,他本就是秦王政一手推上去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讓秦王政意識到,在行使王權的同時,還需要盡可能地取得來自各方地支持,如此才能更穩,王權雖然是世間至高無上的權利,但還做不到無所不能。


    “王翦王將軍。”知曉秦王政想要聽到什麽答案的楊明說出了那個答案道。


    其實,秦王政完全是想多了,秦王能夠同時容下楊明與王翦,攻滅六國的軍功,不是一個人能夠獨享的,況且,在別人看來,可能是價值無限的滅國軍功,在楊明這裏隻是尋常,對於這個世界,楊明雖然足夠尊重,但在其內心深處,卻有著隻有他自己能夠擁有,而且連他自己都不曾意識到的優越感。


    那種優越感不是因為楊明的狂妄,隻是因為當一個人的視線能夠跨越時空的距離時,所帶來的眼界不知覺地就影響了他的心性而已。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有些人看來,楊明這個本該出身兵家的人,身上卻有著很深的道家氣息,其身上屬於道家的成分就是來源於此,畢竟,如今無論是道家的天人二宗,還是獨立出去的陰陽家,其所追求的,在旁人甚至是他們自己看來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在楊明這裏卻已經能夠窺得其中的一分真相。


    “寡人也是這般認為的,後續兩年拔出趙國在漳河南岸的諸城之事,就交給王將軍你了。”得到楊明承認的秦王政看向王翦道。


    “臣必不辜負大王之望。”王翦起身重重地行了一禮道。


    “李信,你為副將。“秦王政又看向了李信,李信,這個在他未親政之時就是他身邊最為親信的郎官,除了楊明這個不屬於這個時代的人之外,已經是年輕一輩其中最優秀的存在了,更重要的是,李信是秦王政認可的人。


    “諾。”


    當楊明從鹹陽宮走出之時,時間已經是黃昏了,在宮門前與王翦、李信兩人分別後,熊啟卻跟了上來。


    “楊賢弟倒是會找清閑,這是覺得家中舒服,不想外出征戰了?”與楊明並肩而行的熊啟笑嗬嗬地說道。


    因為當初救助熊啟妻子的事情,使得楊明與熊啟的關係還算不錯,後來又因為羋漣認楊明為義父一事,兩家的關係自然是更近一步,隻不過,知道熊啟這家夥不知道會在什麽時候就會生出反秦心思的楊明,也就僅將兩家的關係維持到這個地步而已,至於更深的,那還是算了。


    “還是昌平君了解我啊,新婚燕爾,又怎願意風餐露宿,喋血疆場。”楊明直言道。


    “果然,果然,這才是你真正的想法,世人隻知道伱不好爭,卻不知道,在他們看來價值無限,值得為之爭取的東西,在你這裏,其實也隻是尋常而已。“熊啟笑道,目光之中多有羨慕之色,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楊明這般隨意的。


    隨心所欲,天下間又有幾人能夠做到?


    “哪有那麽簡單,若是不貪圖功名利祿,不求顯貴人前,我又何必來秦國,隻不過我的理想隻是如此,所以很容易就得到滿足,倒是昌平君,你又在追求什麽?”楊明反問著看向熊啟,這位是什麽時候決定反秦的,楊明可是很好奇的。


    同為王族之人,熊啟與燕丹是相似的人,而且,論到身世經曆之奇,熊啟更在燕丹之上,兩個都不得不麵對來自秦國近乎不可戰勝之勢的壓力,都要在亡國之危麵前掙紮,隻不過,在掙紮中,一個活成了笑話,一個卻是切切實實讓秦國感受到了切膚之痛,一個青龍計劃,更是攪動秦國十幾年不得安寧。


    相對於燕丹的好高騖遠,熊啟可要厲害的太多太多了。


    “我嗎?隻求門楣不墜吧。”熊啟沉吟道,隻是,他所說的這個門楣到底是鹹陽的這座昌平君府邸,還是壽春的楚王宮,一切就真的很難說了。


    “看來昌平君倒也有著自己的煩惱。”


    “人生在世,怎麽可能沒有煩惱,隻不過,隻要快樂的事情多過煩心的事情,就不失人生的圓滿兩字了。”熊啟歎息道,多想的人總是與煩惱相伴,而他的身份又注定了他不可能不多想。


    迴應熊啟的隻是楊明的不置可否。


    “說起來,之前還發生了一件趣事。”熊啟轉開話題道。


    “說來聽聽。”楊明接過話道。


    “這件事情還真的隻能說與你聽。”熊啟迴憶著,說道:“賢弟可知,漣兒喊出的第一個人是誰?”


    “不是父親就是娘親,總不至於還有什麽意外吧?”


    “是義父。”熊啟說著臉色間多有古怪之色。


    “這?”楊明也是一時無言,這可別人給誤會了什麽。


    “說起來,漣兒還真是親近賢弟啊。”熊啟道,他當然不會誤會什麽,隻是覺得有趣。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時:劍問明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令冷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令冷泠並收藏秦時:劍問明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