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龍軍團的覆滅,讓項燕徹底放棄了與秦軍一較長短的打算,最起碼在當下他的手中隻有來自壽春以及項氏一族的族兵的情況下他不得不如此。


    而楚軍雖然進攻乏力,但防守起來卻還是遊刃有餘的,楚軍在彭城與下邳之間,沿著河流立下一座座營寨,在他們對麵,是不想將楚國逼得內部團結一致,因此沒有多少進攻意願的秦軍,一時間,在綿延百裏的戰場上,呈現出一種詭異的寧靜。


    東線無戰事!


    但是在西線,在楚軍與魏軍交戰的西線,卻是另外一種情況,楚軍不敢也不願與秦軍拚命,但卻敢和魏軍拚命,哪怕項燕調走了楚軍主力,但睢陽本地的楚軍對於魏軍來說依舊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這些年來,楚軍對外進攻的能力雖然因為內部各方利益不能有效的協調以至於差強人意,但在遭遇外來的攻擊時,來自外部的壓力又會讓他們爆發出超越自己的力量,這也是楊明在占據了泗水西岸的幾座城池後不願對楚軍過分相逼的原因所在。


    但魏軍卻沒有選擇的餘地,他們本就是為了睢陽而來,在楚軍主力被秦軍拖住的情況下,他們沒有理由放棄睢陽,畢竟,秦軍差不多已經將睢陽這鍋美食送到他們嘴邊了,若是這樣,他們還吃不下睢陽,那不免要淪為天下間的笑柄了,魏軍這些年來對外戰爭雖然敗多勝少,但那些敗仗多是因為對上了秦軍的原因,在針對別國的戰爭中,魏軍的戰績還是相當可觀的。


    魏軍畢竟不是燕軍,可以一敗再敗,魏軍亦有著自己的自尊。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方是要一定是拿下睢陽的魏軍,一方是誓死保衛自己財產與家國的楚軍,圍繞著睢陽城,鏖戰以一種近乎慘烈的方式進行著。


    好在,秦軍拖住了太多的楚軍,而在壽春那邊,又有意放棄睢陽以終結發生在秦王政十年的這場戰爭,在時間進入九月中的時候,魏軍終於攻進了睢陽城,但就在魏軍上下誌得意滿的進入睢陽城時,過早高興的魏國大將軍卻突遭厄運,竟然在混在投降的楚國貴族中的刺客一劍封喉,死於非命。


    從數年前五國合縱攻秦時,當時的魏國大將軍朱亥在蕞城城下被楊明擊殺,再到濮水一戰中,當時雖無大將軍之名,但實質已經執掌魏國軍權司空魏庸,再到去年東郡一戰中又被楊明所殺的前任魏國大將軍,短短不到五年的時間中,已經有著四位魏國的軍事統帥遭受厄運,三人身死,一人被流放。


    細算起來,竟然隻有魏庸一個人活了下來,這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魏庸當時雖然執掌軍權,但卻並未出任大將軍的原因。


    魏庸看著混亂的人群,臉上浮現出唏噓之色:這大將軍的職位還真不是誰都能當的,從信陵君算起來,似乎沒有幾個人能夠善終的。


    魏軍既然攻下了睢陽,在東線的秦軍也需要考慮退兵的事情,彭城攻不下,再拖下去也沒有必要,隻是,在退兵之前,卻還有著一個問題要去解決:騰龍軍團那將近一萬的俘虜。


    對於俘虜,秦軍有著充足的經驗,畢竟,在秦軍中有著太多的前輩告訴現在的秦軍該如何對待俘虜。


    殺字一字,最為簡單,隻需要麾下手中的兵刃,就可以徹底解決產生問題的人,問題自然也就被解決了,但是,對於騰龍軍團將近萬人的俘虜,楊明卻並不打算用殺去解決。


    楚國在這場戰爭中已經失去了太多,若是終於楚王的騰龍軍團真的全軍覆沒,那楚國內部的某種平衡就會被打破,而舉國上下唯一聲的楚國,顯然是不符合秦國利益的,楊明要做的就是維持楚國內部這種鬥爭間的平衡,隻有如此,才能將秦國的利益最大化。


    但是,若是直接放還騰龍軍團的俘虜,那顯然又說不過去,這不是楊明一個人能夠決定的事情,楊明雖然能夠說服秦王政,但卻未必能夠讓麾下的士卒心甘情願的支持,龍騰軍團的俘虜不僅是楊明抓到的,同樣也是他麾下的士卒抓到了,那是一件件軍功,哪怕楊明是他們的主將,但楊明若是要損害他們的軍功,他們也會將楊明當作自己的敵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讓楚國出錢贖迴騰龍軍團落在秦軍手中的俘虜,就成了一個不是解決辦法的辦法。


    鎮守下邳的項燕得到來自身為秦軍主將楊明的書信,一時間也是驚疑不定,他不知道楊明到底想要做什麽,但若能讓秦軍放還被俘的騰龍軍團士卒,對於楚國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


    精銳,尤其是百戰精銳,不是那麽容易培養的,不是將一個個種地的農夫征入軍隊就行的,那是一個國家調集無數的資源,經過時間的沉澱,經過戰爭的淬煉,而培養出來的國之利器。


    騰龍軍團雖然慘敗在龍騎禁軍手中,但那並不能否定騰龍軍團的實力,尤其是騰龍軍團還是楚王直接控製的軍團之一,是楚王用以壓製楚國內部大貴族的重器,但凡有機會保全騰龍軍團,從太後李嫣嫣到令尹李園,必定會不惜一切代價保下騰龍軍團。


    但這樣的事情卻也隻能由李太後去決定,哪怕是令尹李園,在這件事情中的分量都不太夠用,至於項燕,更是不行。


    事關重大,項燕不敢有絲毫的耽誤,立即派出親兵帶上來自楊明的書信送往壽春。


    快馬加鞭之下,書信很快就被送到了楚王宮中。


    因為前線的戰事而略顯憔悴的李太後在收到書信時,帶有幾分倦意的眼眸中閃現出不可置信的目光。


    秦軍竟然願意放人?至於代價,隻要秦軍願意放任,代價完全可以商量。


    李太後看著手中的卷軸,缺少血色的臉上浮現出血色來,那是一種名為激動的心情。


    看著卷軸中的已經很久不曾見過的趙國文字,李太後的神色中浮現出追憶之色。


    李太後現在雖然是楚國太後,在她在年幼之時卻是在趙國長大的,趙國承載了她太多的記憶,可以說,趙國是她的童年,在李嫣嫣這個名字還沒有被李太後忘記的時候,趙國依舊是她的故鄉,趙國的文字依舊是她熟悉的文字,在楚國,再次見到來自趙國的問題,不說其它,僅僅隻是文字就足以讓她對字跡的主人產生出淡淡的親近之感。


    “贖迴騰龍軍團?這位趙國的老鄉還真有意思,隻是,哀家又該如何贖迴騰龍軍團?”李太後收起跑遠的記憶,眼下可不是讓她追憶往事的時候,騰龍軍團事關重大,甚至關乎到她兒子未來王位的穩定,容不得她不正視。


    在經過與兄長李園的商議之後,一道出自楚王宮的書信被送到了前線,經項燕之手出現在楊明的書案上。


    “這事算是成了一半了。”看著手中的書信,楊明露出了了然的神色,楚王宮那邊,終於還是不可能任由騰龍軍團被摧毀,這場生意,差不多就成了,至於接下來的事情,無非就是討價還價了。


    不過,最終的結果如何,楊明還要等來自鹹陽的消息,由羅網傳遞情報自然是這世界上最快的速度,但是在彭城與鹹陽之間這種遙遠的距離中,卻依舊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楊明雖然相信秦王政不會拒絕自己的建議,但該有的程序的自然是要走的,免得留下不必要的後患,楊明雖然無懼那些後患,但卻最是討厭那些後患中的麻煩。


    鹹陽城中的王宮之中,秦王政看著楊明呈送上來的奏疏,視線在一列列小篆間移動著,楊明對楚國局勢的分析,完整而清晰的出現在他的腦海中。


    “楚國內部的鬥爭嗎?”秦王政沉吟著,將卷首推到了書案的一旁,對一旁的蓋聶說道:“先生出生縱橫家,可以看看這道這道護軍都尉送來的奏疏。“


    聽到秦王政的吩咐,向來寡言少語而有著自己思考的蓋聶拿起了那道卷軸,視線移動之間,亦是出現了與秦王政相似的疑惑。


    “這是?”隨著最後一個小篆映入蓋聶的視線,自幼接受鬼穀子教導,眼界之寬要超越世間大多數人的他自然也在一瞬間就知曉了這一道卷軸背後真正的意思。


    “蓋聶先生,鬼穀子先生真的就收了你與衛莊兩個弟子嗎?”秦王政看向蓋聶道,向來喜怒不形於色的臉上多有詫異之色。


    護軍都尉的府的公務被楊明遊刃有餘的處理的井井有條,在戰爭之上楊明又可以所向披靡,現在連縱橫家的本領都是如此精通,在楊明身上,還有多少事情是他做不到的?對於這個問題,秦王政不免產生了好奇。


    秦王政隻覺得,楊明這簡簡單單的一道奏疏,其中的眼光見識都要超過他身邊這個真正的縱橫家弟子,而楊明從始至終,可是不見師門傳承的。


    他到底還有什麽秘密?秦王政思索著,已經展開了一道空白的卷軸,掌中筆動之間,是他的準許。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時:劍問明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令冷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令冷泠並收藏秦時:劍問明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