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十年六月末,秦國發三川郡、河東郡、南陽郡、東郡四軍兵卒八萬,並龍虎禁軍大部進入魏國,與魏軍合並二十萬攻楚。
楊明在七月中帶領羽林衛從鹹陽出發,最終在濟水南岸與集結於此的十萬大軍匯合,隨即順濟水南下,進入定陶,兵臨泗水、丹水上遊,作為東路軍,兵鋒直指楚國的單父、徐城等地,而魏軍則出大梁,走睢水,直指楚國的淮北重地睢陽。
在秦國與魏國對楚國動兵的計劃還在籌備之時,楚國壽春的楚王宮就已經得到了相關的情報,先不說秦楚兩國宗室那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僅僅隻是楚國與魏國這麽多年的糾纏,就使得楚國不可能不在魏國投入大量的情報人員,更何況,兩國的淮泗之地,本就是原有的宋國之地,彼此滲透起來本就容易了。
壽春,楚王宮。
因為數年前五國合縱聯軍攻秦一戰再次失敗,使得楚國上下清楚的意識到,依照合縱之勢對抗秦國已經不再具有可行性,再加上都城陳郢距離秦國和魏國又實在太近,偏偏陳郢又不像大梁那般城高池深,而楚國國土廣袤,為了躲避來自秦國的威脅,也為了更好的掌控東方之地,順便擺脫楚國內部屈、景、昭三族的影響,前任楚王,也就是昌平君熊啟的父親,已經成為曆史的楚考烈王遷都原屬於春申君黃歇的淮上封地。
作為補償,楚考烈王則將吳郡東部的土地封給了黃歇,在這個時代,吳郡東部的土地自然是地廣人稀,不是什麽什麽好地方,但在兩千多年後,那裏卻會變成一處魔化之地,因為那個地方有著一個‘申’字。
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此時的楚王宮中,楚國幾位重臣匯集一處,隻不過其中了沒有曾經的春申君黃歇,在去年,他已經被自己曾經的門客,當時的王後李嫣嫣之兄李園襲殺,如今楚國的令尹李園,以太後之兄,幼楚王之舅的身份執令尹之職,行監國之權。
而李園這個曾經在趙國混不下去,不得不來楚國討生活的人,雖然上位的手段頗為不光彩,但能夠從布衣之身一步步將妹妹推上楚國太後之位,自也有著屬於自己的手段。
李園在繼續打壓三族的同時,又對楚國內部較有實力的宗族進行拉攏,比如現在的楚國上將軍項燕。
“上將軍,眼下秦魏發兵二十萬來攻,你可有退兵良策嗎?”李園問向項燕道。
“唯有一戰而已。”麵對李園的問題,項燕的迴答十分簡單。
“可能取勝?”李園追問道。
眼前,李園與幼楚王的位置還都不穩,秦魏兩國來攻,若是楚國大敗,內部人心必定浮動,哪怕他有著太後李嫣嫣的支持,也未必能夠穩住自己的地位。
楚國敗了,丟失的隻是土地,但他李園若是敗了,丟失的可能就是自己的性命了,因此對於即將發生的大戰,李園有著太多的理由不能敗,最起碼不能敗的太慘。
“魏國連年敗於秦軍之手,去年還曾損失數萬精銳,今年傾盡舉國之力,雖然湊集了十萬大軍,但真正的精銳也就在五萬左右,我們真正的對手是那十萬秦軍。”項燕道。
“可有破敵之策?”李園追問道。
“令尹所說的破敵是破到什麽程度?”項燕反問道。
“這……”李園遲疑道,破敵到什麽程度,不敗,勝?還是大勝,這其中的差別可是很大的。
“最起碼不能丟了土地。”李園道,失土之責,可不是那麽好擔的。
“若是如此,恐怕很難。”項燕沉吟道:“楚國縱橫數千裏,國土廣袤的同時,也有著很長的國境線,想要對這麽長的國境線進行有效的防禦,很難很難。“
“依上將軍的意思是?”李園問道。
“秦魏聯軍遠道而來,我們完全可以以國土換戰機,以城池為誘餌分散秦魏聯軍的兵力,再尋機打敗秦魏聯軍。”項燕說出了自己的計劃道。
楚國對上秦魏聯軍,若想要在正麵決戰的話,必然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秦魏軍隊,在精銳程度上本就在楚軍之上,此次又在兵力上占據優勢,力拚可不是明智之舉。
“此計可行?”李園問道。
“恐怕沒有更好的選擇。”項燕道。
李園深深地看了項燕一眼,對於項燕的建議沒有表態,他不是項燕這樣的統軍之人,相對於項燕隻考慮戰場上的事情,李園想到的卻更多。
隨即李園還是說道:“上將軍盡快整合兵馬,無論最終的決策如何,一切還要落在軍隊上。”
“軍國大事,項燕自不敢有絲毫的疏忽。”項燕亦是嚴肅地說道。
眾人散去之後,李園卻沒有在第一時間離開楚王宮,而是來到了李太後所居的東宮之中。
“秦魏聯軍來勢洶洶,兄長可有了應對之策?”李太後問道。
“哪有那麽簡單,妹妹可有什麽良策嗎?”李園看向妹妹道。
在李園的視線中,是一個跪坐在書案後的婦人,她的年齡已經不大,不過二十七八歲的年齡,生的是花容月貌,可稱國色天香,豐肌玉骨中,眉眼如畫,一襲束腰道盡了楚腰風流,她更特別的是,有著一張略顯圓潤的臉,這讓這位楚國太後明明已經連孩子都有十歲了,但偏偏還有著一絲稚氣。
這一絲稚氣對於年齡較大的老男人來說,更是有著巨大的誘惑,那是一種名為青春的氣息,也正是因為如此,楚考烈王才不顧眾臣的反對,強行將李嫣嫣立為王後,更使她成為了現在的太後。
李園能夠走到今天,固然有著有自己的本領,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他的妹妹李嫣嫣,也就是這位太後的美貌,這才是他起家的根本。
“我一個婦人能有什麽見識,又何談良策。”李太後道。
“不過,兄長首先要明白秦魏兩國的目的是什麽,隻有如此才能夠對症下藥。”李太後又補充道。
“秦魏兩國的目的是什麽?“李園微微一怔,恍然間似乎明白了什麽。
“妹妹這是沒什麽見識,那我這腦袋豈不是更無用?”李園指著自己的腦袋道。
“哀家可什麽也沒說。”李太後道,她雖有思路,但該如何實施,卻還離不開兄長李園。
“是了,秦魏兩國聯軍而來,所為的目的並不一樣,針對兩國的目的下手,雖然未必能夠找到破敵之法,但卻能夠找到破局之策。”李園按捺住心中的激動道。
“隻是,秦國與魏國的目的,魏國是想奪取宋國故地,秦國勞師遠征助力魏國,應該隻是為了絕楚魏聯合的可能。”被妹妹一言點醒的李園分析著,在他的腦海中逐漸出現了一個清晰的畫麵。
“秦國要的是勢,而魏國要的是領土,我要的是穩定權位。”李園分析著,心中已經有了計劃。
在楚國壽春這邊正在積極備戰之時,駐紮在定陶的十萬秦軍已經兵分兩路沿著泗水、丹水而下,兵鋒直指楚國的單父和彭城等地,而魏軍也在差不多相同的時間沿著睢水南下,指向了重鎮睢陽。
秦王政十年七月末,秦軍兵臨單父城城下。
單父,原為魯國城邑,隻不過在數十年前被楚國攻占,此地相傳是舜帝老師單卷居於此處,故有了這樣的名字。
在被十萬秦軍的包圍,而楚國的援兵又遲遲不至的情況下,單父的地方十分有限,秦軍早晨開始攻城,還不到黃昏之時,就將這座有著近八千人口的城邑給拿下了。
單父城城外的秦軍大營之中,楊明看著戰戰兢兢的單父縣長和他身邊的一位中年人,不由笑了,巧了,在這裏竟然還能遇到一個雖然沒有見過但在楊明的記憶中卻有著印象的人。
“秦軍隻是接管單父的城防和府庫而已,至於其它的,一切照舊。”在兩人敬畏的目光中,楊明開口道。
“將軍仁義。”作為征服者,楊明此時所說的話絕對算的上是仁義了,破城之際,單父城中的百姓都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斷了,不曾想到,秦軍還挺講道理。
“仁義就算了,對於領兵之人來說,這可算不得是多少的讚譽。”楊明道。
就在單父令和那中年人要鬆一口氣時,楊明突然間又說道:“不過,我麾下的士卒在攻單父的過程中,小有傷亡,單父的百姓是不是應該做出補償才是?”
“應該的,應該的。”單父令連忙迴答道。
主動掏錢被被掏錢,兩者雖然都是掏錢,但卻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
“如果所有人都像你們這般明事理,那一切就好說了,這樣吧,城中大族富戶,每一家拿出所有財產的三分之一來,此事就算過去了。”
“你的官職是楚王給你的,既然現在單父已經屬於秦國了,你就不能繼續擔任單父令了,呂文,這一職位就由你擔任了。”楊明說話間已經看向了單父令身旁的中年文士。
呂文,一個很有趣的名字。
(本章完)
楊明在七月中帶領羽林衛從鹹陽出發,最終在濟水南岸與集結於此的十萬大軍匯合,隨即順濟水南下,進入定陶,兵臨泗水、丹水上遊,作為東路軍,兵鋒直指楚國的單父、徐城等地,而魏軍則出大梁,走睢水,直指楚國的淮北重地睢陽。
在秦國與魏國對楚國動兵的計劃還在籌備之時,楚國壽春的楚王宮就已經得到了相關的情報,先不說秦楚兩國宗室那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僅僅隻是楚國與魏國這麽多年的糾纏,就使得楚國不可能不在魏國投入大量的情報人員,更何況,兩國的淮泗之地,本就是原有的宋國之地,彼此滲透起來本就容易了。
壽春,楚王宮。
因為數年前五國合縱聯軍攻秦一戰再次失敗,使得楚國上下清楚的意識到,依照合縱之勢對抗秦國已經不再具有可行性,再加上都城陳郢距離秦國和魏國又實在太近,偏偏陳郢又不像大梁那般城高池深,而楚國國土廣袤,為了躲避來自秦國的威脅,也為了更好的掌控東方之地,順便擺脫楚國內部屈、景、昭三族的影響,前任楚王,也就是昌平君熊啟的父親,已經成為曆史的楚考烈王遷都原屬於春申君黃歇的淮上封地。
作為補償,楚考烈王則將吳郡東部的土地封給了黃歇,在這個時代,吳郡東部的土地自然是地廣人稀,不是什麽什麽好地方,但在兩千多年後,那裏卻會變成一處魔化之地,因為那個地方有著一個‘申’字。
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此時的楚王宮中,楚國幾位重臣匯集一處,隻不過其中了沒有曾經的春申君黃歇,在去年,他已經被自己曾經的門客,當時的王後李嫣嫣之兄李園襲殺,如今楚國的令尹李園,以太後之兄,幼楚王之舅的身份執令尹之職,行監國之權。
而李園這個曾經在趙國混不下去,不得不來楚國討生活的人,雖然上位的手段頗為不光彩,但能夠從布衣之身一步步將妹妹推上楚國太後之位,自也有著屬於自己的手段。
李園在繼續打壓三族的同時,又對楚國內部較有實力的宗族進行拉攏,比如現在的楚國上將軍項燕。
“上將軍,眼下秦魏發兵二十萬來攻,你可有退兵良策嗎?”李園問向項燕道。
“唯有一戰而已。”麵對李園的問題,項燕的迴答十分簡單。
“可能取勝?”李園追問道。
眼前,李園與幼楚王的位置還都不穩,秦魏兩國來攻,若是楚國大敗,內部人心必定浮動,哪怕他有著太後李嫣嫣的支持,也未必能夠穩住自己的地位。
楚國敗了,丟失的隻是土地,但他李園若是敗了,丟失的可能就是自己的性命了,因此對於即將發生的大戰,李園有著太多的理由不能敗,最起碼不能敗的太慘。
“魏國連年敗於秦軍之手,去年還曾損失數萬精銳,今年傾盡舉國之力,雖然湊集了十萬大軍,但真正的精銳也就在五萬左右,我們真正的對手是那十萬秦軍。”項燕道。
“可有破敵之策?”李園追問道。
“令尹所說的破敵是破到什麽程度?”項燕反問道。
“這……”李園遲疑道,破敵到什麽程度,不敗,勝?還是大勝,這其中的差別可是很大的。
“最起碼不能丟了土地。”李園道,失土之責,可不是那麽好擔的。
“若是如此,恐怕很難。”項燕沉吟道:“楚國縱橫數千裏,國土廣袤的同時,也有著很長的國境線,想要對這麽長的國境線進行有效的防禦,很難很難。“
“依上將軍的意思是?”李園問道。
“秦魏聯軍遠道而來,我們完全可以以國土換戰機,以城池為誘餌分散秦魏聯軍的兵力,再尋機打敗秦魏聯軍。”項燕說出了自己的計劃道。
楚國對上秦魏聯軍,若想要在正麵決戰的話,必然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秦魏軍隊,在精銳程度上本就在楚軍之上,此次又在兵力上占據優勢,力拚可不是明智之舉。
“此計可行?”李園問道。
“恐怕沒有更好的選擇。”項燕道。
李園深深地看了項燕一眼,對於項燕的建議沒有表態,他不是項燕這樣的統軍之人,相對於項燕隻考慮戰場上的事情,李園想到的卻更多。
隨即李園還是說道:“上將軍盡快整合兵馬,無論最終的決策如何,一切還要落在軍隊上。”
“軍國大事,項燕自不敢有絲毫的疏忽。”項燕亦是嚴肅地說道。
眾人散去之後,李園卻沒有在第一時間離開楚王宮,而是來到了李太後所居的東宮之中。
“秦魏聯軍來勢洶洶,兄長可有了應對之策?”李太後問道。
“哪有那麽簡單,妹妹可有什麽良策嗎?”李園看向妹妹道。
在李園的視線中,是一個跪坐在書案後的婦人,她的年齡已經不大,不過二十七八歲的年齡,生的是花容月貌,可稱國色天香,豐肌玉骨中,眉眼如畫,一襲束腰道盡了楚腰風流,她更特別的是,有著一張略顯圓潤的臉,這讓這位楚國太後明明已經連孩子都有十歲了,但偏偏還有著一絲稚氣。
這一絲稚氣對於年齡較大的老男人來說,更是有著巨大的誘惑,那是一種名為青春的氣息,也正是因為如此,楚考烈王才不顧眾臣的反對,強行將李嫣嫣立為王後,更使她成為了現在的太後。
李園能夠走到今天,固然有著有自己的本領,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他的妹妹李嫣嫣,也就是這位太後的美貌,這才是他起家的根本。
“我一個婦人能有什麽見識,又何談良策。”李太後道。
“不過,兄長首先要明白秦魏兩國的目的是什麽,隻有如此才能夠對症下藥。”李太後又補充道。
“秦魏兩國的目的是什麽?“李園微微一怔,恍然間似乎明白了什麽。
“妹妹這是沒什麽見識,那我這腦袋豈不是更無用?”李園指著自己的腦袋道。
“哀家可什麽也沒說。”李太後道,她雖有思路,但該如何實施,卻還離不開兄長李園。
“是了,秦魏兩國聯軍而來,所為的目的並不一樣,針對兩國的目的下手,雖然未必能夠找到破敵之法,但卻能夠找到破局之策。”李園按捺住心中的激動道。
“隻是,秦國與魏國的目的,魏國是想奪取宋國故地,秦國勞師遠征助力魏國,應該隻是為了絕楚魏聯合的可能。”被妹妹一言點醒的李園分析著,在他的腦海中逐漸出現了一個清晰的畫麵。
“秦國要的是勢,而魏國要的是領土,我要的是穩定權位。”李園分析著,心中已經有了計劃。
在楚國壽春這邊正在積極備戰之時,駐紮在定陶的十萬秦軍已經兵分兩路沿著泗水、丹水而下,兵鋒直指楚國的單父和彭城等地,而魏軍也在差不多相同的時間沿著睢水南下,指向了重鎮睢陽。
秦王政十年七月末,秦軍兵臨單父城城下。
單父,原為魯國城邑,隻不過在數十年前被楚國攻占,此地相傳是舜帝老師單卷居於此處,故有了這樣的名字。
在被十萬秦軍的包圍,而楚國的援兵又遲遲不至的情況下,單父的地方十分有限,秦軍早晨開始攻城,還不到黃昏之時,就將這座有著近八千人口的城邑給拿下了。
單父城城外的秦軍大營之中,楊明看著戰戰兢兢的單父縣長和他身邊的一位中年人,不由笑了,巧了,在這裏竟然還能遇到一個雖然沒有見過但在楊明的記憶中卻有著印象的人。
“秦軍隻是接管單父的城防和府庫而已,至於其它的,一切照舊。”在兩人敬畏的目光中,楊明開口道。
“將軍仁義。”作為征服者,楊明此時所說的話絕對算的上是仁義了,破城之際,單父城中的百姓都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斷了,不曾想到,秦軍還挺講道理。
“仁義就算了,對於領兵之人來說,這可算不得是多少的讚譽。”楊明道。
就在單父令和那中年人要鬆一口氣時,楊明突然間又說道:“不過,我麾下的士卒在攻單父的過程中,小有傷亡,單父的百姓是不是應該做出補償才是?”
“應該的,應該的。”單父令連忙迴答道。
主動掏錢被被掏錢,兩者雖然都是掏錢,但卻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
“如果所有人都像你們這般明事理,那一切就好說了,這樣吧,城中大族富戶,每一家拿出所有財產的三分之一來,此事就算過去了。”
“你的官職是楚王給你的,既然現在單父已經屬於秦國了,你就不能繼續擔任單父令了,呂文,這一職位就由你擔任了。”楊明說話間已經看向了單父令身旁的中年文士。
呂文,一個很有趣的名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