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楊明在品嚐著屬於焰靈姬的甜時,卻有人正在品嚐苦澀的滋味。
趙都,趙王宮,年過三旬的趙王偃看著來自太原的戰報,因為酒色過度而顯得有些蒼白的臉上浮現出失望之色。
可惜了。
趙王偃本想趁著大勝之勢一舉收複太原祖地,拿下東郡,再現當年三晉聯盟之勢,可惜,願望與事實之間總有著堪稱過分的差距。
南線七萬趙軍在白馬邑損兵折將,包括大將趙聰在內,戰死者頗多,卻未能奪取東郡一寸土地,而攻打太原郡的趙軍除了攻下幾座無關緊要的小城池之外,對太原郡重鎮晉陽卻是無可奈何,這座當年由趙國先祖營建的雄城,標誌著趙國王道之業開啟的城池,在秦軍手中,同樣是趙軍難以攻克的城池。
“韓國已無反抗之力,魏國三年間連續兩場大敗,已經徹底殘廢,東郡又難以攻下,再現當年三晉聯盟之勢已經不可能,趙國的路又在哪裏?”趙王偃沉吟著,感覺到一種深深的心累之感。
趙國傳到他這一代,早已經不是當年的趙國,國土淪喪之中,是大幅度削弱的國力,但在相同的時間,秦國的力量卻在不斷增強著,如今已經變成了一個龐然大物。
一想到趙國在未來將會麵對來自秦國不間斷的進攻,趙王偃就有著一種深深的心累之感,那是看不到希望的感覺。
“北擴之勢已到盡頭,齊國不能欺負的太甚,西有秦國已在太原站穩腳跟,南下又在秦國的兵鋒所指範圍之內,看來,趙國唯一能夠指向的方向,隻有燕國了。”趙王偃思索著,思緒已經跑到了北方的鄰居燕國那裏。
積蓄國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眼下對於趙國來說,時間又是最珍貴的東西,如此想要在短時間增強國力,那就隻有一個辦法了,那就是搶。
而燕國這個鄰居,且三番四次想對趙國行趁火打劫之事的燕國,自然就成了趙國的首選。
在趙王偃的思索中,一個白麵短須的中年人走進了大殿:“大王,詔書已經草擬好了,大王可以用印了。”
趙王偃看向來人,說道:“郭開,我們對燕國動手怎麽樣?“
“燕國?大王,燕國三番兩次對我們趙國行背刺之事,早就該教訓教訓它了。”自幼與趙王偃一起長大的郭開在第一時間就明白了趙王偃的心思。
而且對於趙王偃所說的對燕國動兵之事,郭開更是全力讚成了,與他交好的大將趙蔥在東郡戰死,使得郭開在趙國軍中沒有了可以施加影響力的合作者,而武安君李牧又一場對秦軍取得的大勝,在趙王偃這裏得到了極大的恩寵。
有著當年廉頗的前車之鑒在前,郭開已然將李牧視為了自己日後的競爭者,而為了增加自己在趙國朝堂上的話語權,他必須在軍中有著自己的同盟者,龐煖已老,趙蔥又死,他隻能尋找新的合作者。
而燕國就是他能夠拿出的籌碼,攻秦太過冒險,但攻打燕國對於趙軍來說,卻差不多是近乎白送的軍功,因此,郭開必須將攻燕一事的話語權拿到手中。
“寡人也正是此意,你下去將糧稅收好,為攻燕一事做好準備。”趙王偃道。
“是。”郭開應聲道。
郭開離開王宮後,不曾走出多遠,就被一個宮女攔住了去路,貴為趙國相國的郭開被一宮女攔住去路,卻不見絲毫的怒色,反而是帶著和煦的笑意道:“紅兒姑娘這是要?”
“王後在前麵等著相國您。”被郭開稱為‘紅兒姑娘’的女子自然有著讓郭開正視的本錢,她雖然隻是一個宮女,但卻是如今趙王後的近侍,是趙王後最依仗的心腹。
同為小人,沒有人比郭開更能明白小人的力量,小人成事或許不足,但敗事卻是足夠的,因此對於紅兒這個宮女,郭開向來都是禮遇有加。
不僅是紅兒,在麵對其他人時,郭開亦是如此,除了與自己有著切實的利益衝突之人,郭開向來都是與人為善,使得他在趙國的風評雖有瑕疵,但還是相當不錯的。
但若是誰與他有著直接的利益衝突,那郭開則會毫不留情,更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出手,將其打落塵埃,甚至是徹底毀滅。
當年與白起交手之時亦能有來有往的廉頗,就是這般在郭開手中吃了大虧,不得不在萬年之時流落他鄉。
聽到趙王後在等自己,郭開不敢有絲毫的耽誤,快速向前走去,來到了街道僻靜處的一輛馬車前。
“武安縣那裏,有一座在五年前被焚毀的莊園再次有了主人,你可聽說了嗎?”隔著車簾,趙王後的聲音傳入郭開的耳中。
“武安縣?武安君的封地?”郭開微微一怔,一時間沒能反應過來。
王後怎會關心武安君李牧的封地?但在一瞬間的疑惑後,被‘五年前’所提醒的郭開猛然間想到了一件事情,當年趙王後為了徹底洗去身上的隱患,讓自己可以謀取王後之位,曾與郭開合謀在武安縣做下了一件滅門之事。
在那件事情中,一個莊園上下百餘口盡數被滅口,但最後,卻還是有著一個少年和一個女孩逃脫了性命。
難道王後所說的是那座莊園嗎?隻是,王後為何要舊事重提?聽說那個女孩最後出現在雁門郡,被李牧給收養了,如今李牧被封為武安君,難道他將那個女孩帶迴了武安縣不成?
王後舊事重提是想要做什麽?難不成還想著滅口之事不成?郭開思索著,對於趙王後的意思一時間還摸不清楚。
“本宮不想再看到那座莊園,你知道嗎?”趙王後道。
如今她正在積極為自己的兒子謀取趙國太子之位,與前夫的女兒再次出現在距離趙都不遠的武安縣,這讓趙王後多少有些難安。
曾經的她已經對自己的女兒出手過一次,再出手一次,自然也就算不得什麽。
“王後,那座莊園在武安君的封地之內,若是動手恐怕不會太過容易,而且如今武安君風頭正盛,還是要避其鋒芒才是。”郭開謹慎地說道。
最近他要謀劃燕國之事,可沒心情管趙王後的家長裏短。
“若是不可為,可行殺手之事,在趙國,殺手並不少。”趙王後道。
曾經的她對向自己女兒下手這件事情,是糾結痛苦了許久才不得不做出那樣的決定,在女兒在那場禍事之中活下來的時候,她甚至在失望之中還有著一絲絲慶幸,慶幸女兒還活著,但是當女兒的消息再次出現在她的世界中時,她想到的第一件事卻是徹底毀滅自己的女兒。
因為愧疚,因為心虛,因為利益,更是因為自私與惡毒。
“是。”郭開隻能應允道,如今他在趙國的權勢,很大一部分來自趙王後在背後的支持,對於趙王後的請求或是要求,郭開還沒有可以拒絕的餘地。
在車軸的轉動聲中,原地隻留下了郭開一人。
當年那個小女孩又迴來了,但那個少年呢?郭開想著當年那個在追殺之中卻能保著趙王後之女一路去到雁門郡的少年,心中隱隱間生出一絲不安來。
莫欺少年窮的道理,郭開同樣也清楚,因為他當年就是那樣的少年。
是我想多了吧?如今我在趙國雖不說是一人之下,但絕對稱得上是萬人之上,門下三流高手無數,二流高手才能登堂入室,一流高手更是有著數人,又豈會怕一個武功高強的少年。想到心中在一瞬間生出的憂慮,郭開不由笑了,隻覺得自己實在是疑神疑鬼了?
但郭開的擔心真的是多餘的嗎?
太原郡,晉陽城下,趙軍的進攻再一次被打退,趙國武安君李牧看著退去的趙軍,堅毅的臉上無悲無喜。
“大將軍,大王有詔令傳來。”一輕騎遠道而來,將一道密封的詔令送到了李牧手中。
李牧接過詔令看了幾眼就收了起來,許久之後才對左右之人說道:“可以安排退兵的事情了,東郡那邊已經敗了,這晉陽城已經攻不下來了。“
“東郡那邊敗了?”聽到李牧的陳述,左右之人齊齊一怔,隨即都反應過來,東郡一敗,秦國就可以全力支援太原郡,重兵堅城之下,趙軍還真的沒有攻下晉陽的希望。
在一眾人神色不一的反應中,李牧向前走出幾步,看著遠方的晉陽城,神色間頗有複雜之意,他很清楚,趙國與秦國之間的戰爭,除非是一國滅亡,否則根本沒有停歇的一天。
但今時不同往日,曾經趙國與秦國之間的戰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邊境戰爭,趙國腹地雖然出兵出糧,但並不會遭到直接的破壞,但現在卻不一樣了,在不久前的戰爭中,秦軍竟然直接切入趙國腹地,將戰火引向了趙國腹地。
趙軍雖然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但從國勢、兵勢上來說,卻是徹底處於了下風。
秦軍若是以更加強大的國力,不斷對趙國行疲趙之計,十年間趙國或可支撐,但十年後……
一時間,哪怕勇武善戰如李牧,對趙國的未來也不免生出些許悲觀之意。
趙都,趙王宮,年過三旬的趙王偃看著來自太原的戰報,因為酒色過度而顯得有些蒼白的臉上浮現出失望之色。
可惜了。
趙王偃本想趁著大勝之勢一舉收複太原祖地,拿下東郡,再現當年三晉聯盟之勢,可惜,願望與事實之間總有著堪稱過分的差距。
南線七萬趙軍在白馬邑損兵折將,包括大將趙聰在內,戰死者頗多,卻未能奪取東郡一寸土地,而攻打太原郡的趙軍除了攻下幾座無關緊要的小城池之外,對太原郡重鎮晉陽卻是無可奈何,這座當年由趙國先祖營建的雄城,標誌著趙國王道之業開啟的城池,在秦軍手中,同樣是趙軍難以攻克的城池。
“韓國已無反抗之力,魏國三年間連續兩場大敗,已經徹底殘廢,東郡又難以攻下,再現當年三晉聯盟之勢已經不可能,趙國的路又在哪裏?”趙王偃沉吟著,感覺到一種深深的心累之感。
趙國傳到他這一代,早已經不是當年的趙國,國土淪喪之中,是大幅度削弱的國力,但在相同的時間,秦國的力量卻在不斷增強著,如今已經變成了一個龐然大物。
一想到趙國在未來將會麵對來自秦國不間斷的進攻,趙王偃就有著一種深深的心累之感,那是看不到希望的感覺。
“北擴之勢已到盡頭,齊國不能欺負的太甚,西有秦國已在太原站穩腳跟,南下又在秦國的兵鋒所指範圍之內,看來,趙國唯一能夠指向的方向,隻有燕國了。”趙王偃思索著,思緒已經跑到了北方的鄰居燕國那裏。
積蓄國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眼下對於趙國來說,時間又是最珍貴的東西,如此想要在短時間增強國力,那就隻有一個辦法了,那就是搶。
而燕國這個鄰居,且三番四次想對趙國行趁火打劫之事的燕國,自然就成了趙國的首選。
在趙王偃的思索中,一個白麵短須的中年人走進了大殿:“大王,詔書已經草擬好了,大王可以用印了。”
趙王偃看向來人,說道:“郭開,我們對燕國動手怎麽樣?“
“燕國?大王,燕國三番兩次對我們趙國行背刺之事,早就該教訓教訓它了。”自幼與趙王偃一起長大的郭開在第一時間就明白了趙王偃的心思。
而且對於趙王偃所說的對燕國動兵之事,郭開更是全力讚成了,與他交好的大將趙蔥在東郡戰死,使得郭開在趙國軍中沒有了可以施加影響力的合作者,而武安君李牧又一場對秦軍取得的大勝,在趙王偃這裏得到了極大的恩寵。
有著當年廉頗的前車之鑒在前,郭開已然將李牧視為了自己日後的競爭者,而為了增加自己在趙國朝堂上的話語權,他必須在軍中有著自己的同盟者,龐煖已老,趙蔥又死,他隻能尋找新的合作者。
而燕國就是他能夠拿出的籌碼,攻秦太過冒險,但攻打燕國對於趙軍來說,卻差不多是近乎白送的軍功,因此,郭開必須將攻燕一事的話語權拿到手中。
“寡人也正是此意,你下去將糧稅收好,為攻燕一事做好準備。”趙王偃道。
“是。”郭開應聲道。
郭開離開王宮後,不曾走出多遠,就被一個宮女攔住了去路,貴為趙國相國的郭開被一宮女攔住去路,卻不見絲毫的怒色,反而是帶著和煦的笑意道:“紅兒姑娘這是要?”
“王後在前麵等著相國您。”被郭開稱為‘紅兒姑娘’的女子自然有著讓郭開正視的本錢,她雖然隻是一個宮女,但卻是如今趙王後的近侍,是趙王後最依仗的心腹。
同為小人,沒有人比郭開更能明白小人的力量,小人成事或許不足,但敗事卻是足夠的,因此對於紅兒這個宮女,郭開向來都是禮遇有加。
不僅是紅兒,在麵對其他人時,郭開亦是如此,除了與自己有著切實的利益衝突之人,郭開向來都是與人為善,使得他在趙國的風評雖有瑕疵,但還是相當不錯的。
但若是誰與他有著直接的利益衝突,那郭開則會毫不留情,更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出手,將其打落塵埃,甚至是徹底毀滅。
當年與白起交手之時亦能有來有往的廉頗,就是這般在郭開手中吃了大虧,不得不在萬年之時流落他鄉。
聽到趙王後在等自己,郭開不敢有絲毫的耽誤,快速向前走去,來到了街道僻靜處的一輛馬車前。
“武安縣那裏,有一座在五年前被焚毀的莊園再次有了主人,你可聽說了嗎?”隔著車簾,趙王後的聲音傳入郭開的耳中。
“武安縣?武安君的封地?”郭開微微一怔,一時間沒能反應過來。
王後怎會關心武安君李牧的封地?但在一瞬間的疑惑後,被‘五年前’所提醒的郭開猛然間想到了一件事情,當年趙王後為了徹底洗去身上的隱患,讓自己可以謀取王後之位,曾與郭開合謀在武安縣做下了一件滅門之事。
在那件事情中,一個莊園上下百餘口盡數被滅口,但最後,卻還是有著一個少年和一個女孩逃脫了性命。
難道王後所說的是那座莊園嗎?隻是,王後為何要舊事重提?聽說那個女孩最後出現在雁門郡,被李牧給收養了,如今李牧被封為武安君,難道他將那個女孩帶迴了武安縣不成?
王後舊事重提是想要做什麽?難不成還想著滅口之事不成?郭開思索著,對於趙王後的意思一時間還摸不清楚。
“本宮不想再看到那座莊園,你知道嗎?”趙王後道。
如今她正在積極為自己的兒子謀取趙國太子之位,與前夫的女兒再次出現在距離趙都不遠的武安縣,這讓趙王後多少有些難安。
曾經的她已經對自己的女兒出手過一次,再出手一次,自然也就算不得什麽。
“王後,那座莊園在武安君的封地之內,若是動手恐怕不會太過容易,而且如今武安君風頭正盛,還是要避其鋒芒才是。”郭開謹慎地說道。
最近他要謀劃燕國之事,可沒心情管趙王後的家長裏短。
“若是不可為,可行殺手之事,在趙國,殺手並不少。”趙王後道。
曾經的她對向自己女兒下手這件事情,是糾結痛苦了許久才不得不做出那樣的決定,在女兒在那場禍事之中活下來的時候,她甚至在失望之中還有著一絲絲慶幸,慶幸女兒還活著,但是當女兒的消息再次出現在她的世界中時,她想到的第一件事卻是徹底毀滅自己的女兒。
因為愧疚,因為心虛,因為利益,更是因為自私與惡毒。
“是。”郭開隻能應允道,如今他在趙國的權勢,很大一部分來自趙王後在背後的支持,對於趙王後的請求或是要求,郭開還沒有可以拒絕的餘地。
在車軸的轉動聲中,原地隻留下了郭開一人。
當年那個小女孩又迴來了,但那個少年呢?郭開想著當年那個在追殺之中卻能保著趙王後之女一路去到雁門郡的少年,心中隱隱間生出一絲不安來。
莫欺少年窮的道理,郭開同樣也清楚,因為他當年就是那樣的少年。
是我想多了吧?如今我在趙國雖不說是一人之下,但絕對稱得上是萬人之上,門下三流高手無數,二流高手才能登堂入室,一流高手更是有著數人,又豈會怕一個武功高強的少年。想到心中在一瞬間生出的憂慮,郭開不由笑了,隻覺得自己實在是疑神疑鬼了?
但郭開的擔心真的是多餘的嗎?
太原郡,晉陽城下,趙軍的進攻再一次被打退,趙國武安君李牧看著退去的趙軍,堅毅的臉上無悲無喜。
“大將軍,大王有詔令傳來。”一輕騎遠道而來,將一道密封的詔令送到了李牧手中。
李牧接過詔令看了幾眼就收了起來,許久之後才對左右之人說道:“可以安排退兵的事情了,東郡那邊已經敗了,這晉陽城已經攻不下來了。“
“東郡那邊敗了?”聽到李牧的陳述,左右之人齊齊一怔,隨即都反應過來,東郡一敗,秦國就可以全力支援太原郡,重兵堅城之下,趙軍還真的沒有攻下晉陽的希望。
在一眾人神色不一的反應中,李牧向前走出幾步,看著遠方的晉陽城,神色間頗有複雜之意,他很清楚,趙國與秦國之間的戰爭,除非是一國滅亡,否則根本沒有停歇的一天。
但今時不同往日,曾經趙國與秦國之間的戰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邊境戰爭,趙國腹地雖然出兵出糧,但並不會遭到直接的破壞,但現在卻不一樣了,在不久前的戰爭中,秦軍竟然直接切入趙國腹地,將戰火引向了趙國腹地。
趙軍雖然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但從國勢、兵勢上來說,卻是徹底處於了下風。
秦軍若是以更加強大的國力,不斷對趙國行疲趙之計,十年間趙國或可支撐,但十年後……
一時間,哪怕勇武善戰如李牧,對趙國的未來也不免生出些許悲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