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家的歲月靜好中,秦國這架戰爭機器在秦王政和他麾下的那些將軍們的推動下並未停止,而是在不斷運行著。
在春季逐漸走進尾聲之時,秦國從北起燕地,南至黔中,從西起隴右,東到東郡跨越數千裏的領域內,各地的兵被征調起來,在靠近楚國的秦國領地中,一家之中,若有兩丁則取其一,若有三丁取其二,如此征兵之法可謂是將秦國的這架戰爭機器運轉到了極限,在很短的時間之內,秦國已經聚集起了整整六十萬大軍。
這是一支可以讓楚國感覺到絕望的龐大軍團。
在秦軍從各地調動之時,秦國各郡縣的糧倉,位於鹹陽、晉陽、洛陽三地的龐大武庫也被調動起來,越來越多的糧草軍備被運往前線,在那裏,這些東西將會把六十萬大軍武裝成一支足以蕩平楚國的軍隊。
而且,秦軍選擇在春末的時節對楚國動兵,正是要在農時與楚軍作戰,在這場戰爭中,哪怕楚軍能夠撐過秦軍的第一波攻勢,但也會因為耽誤農收而使得農業歉收,最終元氣大傷,在秦軍的不斷進攻之下徹底被毀滅。
“王翦其實挺缺德的,在這個時間動兵,是真的要將楚國置於死地了。”府外的風起雲湧雖然不曾波及到楊家,但楊家上下也能知道來自外界的動靜,所以此時有了紫女在家中的吐槽。
“對待敵人,本來就要做到無所不用其極,相對於讓楚國痛苦,總比自己難受的好。”躺在涼亭下,悠閑地欣賞著雲起雲落地楊明道。
“六十萬大軍,鹹陽宮的那位倒是真的放心,整整六十萬大軍啊,遠離鹹陽,在千裏之外征戰,那些上位者不是最忌諱這樣的事情嗎?”扶著釣竿釣著池魚的紫女撩起一抹被風吹落的紫發,嘴中說的話都少有些怨氣。
紫女雖然不喜歡楊明因為公務戰事常年在外奔波,但她卻喜歡別人談起楊明時敬仰崇拜的樣子,但現在,整個秦國上下,最耀眼的無疑是王翦這位上將軍,畢竟他此時正要統領天下間最龐大的一支軍團,去征服秦國最大的敵國,這份榮耀,在紫女看來,它本該是屬於楊明的。
“還好吧,若是別人鹹陽宮裏的大王或許不放心,但王翦還是沒問題的,畢竟這可是最擅長做人的一個人,所謂人老成精,王翦的智慧可不僅僅隻是在戰場之上。”楊明道。
“這麽說來,你很看好王翦了?”紫女問道,這還是兩人間第一次說起王翦這個人。
“這是一個懂得謀身的人。”楊明道。
“你就一點心思也沒有?”紫女追問道。
“我是要修仙的。”楊明指著自己,一臉自豪的樣子道。
“修仙,修仙,可不要像道家天宗的北冥子和陰陽家的東皇太一那般,修的隻剩下一個仙字,而沒有人字了。”聽楊明再次說起修仙之事,紫女的心頭卻是忍不住一顫。
仙字,隻存在於神話傳說之中,對於其是否存在,紫女並不知道,但紫女知道楊明,知道楊明不會無的放矢,一想到那些修道的人修到一定的境界都會斷情絕愛,紫女就有著一種心驚膽顫的感覺。
這個家能夠聚在一起,可都是因為有著楊明的存在,如果楊明都看破紅塵了,那這個家還能存在嗎?
“所以你要努力啊,努力讓我有著更多喜歡這裏的理由,要不然在未來,我可能就真的要走了。”楊明哄騙著紫女道,隻希望能夠哄騙著紫女答應更多過分的事情。
得寸進尺的事情,楊明向來十分擅長。
“又要花言巧語不是,這些話你給弄玉說去,她若是答應,我就答應。”紫女橫了楊明一眼,嬌俏的臉龐上浮現出一抹紅暈,情動之時,更過分的事情也做過,那個時候倒也不覺得有什麽,但現在可是十分清醒的,在清醒的狀態下被說起那樣的事情,紫女卻是有著扛不住的,好在這裏還沒有別的人,要不然就更是羞臊了。
“這話你可要記住了,別到時候不認賬。”楊明一樂道,紫女如此反應已經讓楊明知道,今晚的事情已經妥了。
現在的弄玉可是家中最聽話的那一個,心結被打開的弄玉現在在楊明麵前,可是十分喜歡扮演小姨子,甚至是女兒的角色,這個幼年之時來自長輩的缺失的女子,讓她在自己心間的空白中勾勒出了一個形象,而楊明現在已經取代了那個形象。
“你就得意吧。”知曉自己又被坑了的紫女還能說什麽,隻能在嘴上硬氣一下。
“咱們還是說說王翦的事情吧,這次對於王翦來說,可是一個大大的挑戰。”楊明轉開話題道。
“王翦統領傾盡秦國之力而集結的六十萬大軍,難道還拿不下楚國嗎?楚國若是真的如此強悍,過去數十年間也不會被打的幾度遷都?。”紫女詫異道。
秦國的強大已經是天下公認的事情了,楚國雖然不弱,但秦國還隻是秦國時,楚國就不是對手,現在秦國已經吞並了燕趙韓魏帝國,幾乎是舉天下之力進攻楚國,楚國還能頂得住?
“王翦的危機不在楚國,而在內部。”楊明道。
熊啟現在還在睢陽,更是以右丞相之職總管六十萬秦軍的後勤之事,有著熊啟待在睢陽,在關鍵的時刻,誰知道他能夠做出什麽事情來。
很多事情,楊明即使知道也不能做些什麽,畢竟熊啟做出那樣的選擇,並不是因為被什麽人逼的,而是他自己主動的選擇,想要改變他的決心,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至於告發熊啟,這樣的事情楊明更是沒有想過,不說有沒有證據,就是在秦王政麵前,恐怕秦王政對熊啟的信重還要在楊明自己之上。
畢竟熊啟的母親和妻子都是秦國公主,他的母親是秦昭襄王之女,那是秦王政的姑祖輩,熊啟的妻子又是秦王政姑姑輩的,從這邊算,秦王政還要稱唿熊啟一聲姑父。
而從另外一邊算,也就是秦王政後宮之中地位最是尊崇,為秦王政生下長子的夫人來算,熊啟又是秦王政的大舅哥,在這些關係中,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比楊明距離鹹陽宮的距離近,楊明又憑什麽與熊啟比在鹹陽宮的被信任度,憑太後趙姬嗎?
那可得了吧,要是楊明與趙姬真正的關係大白天下了,那樂子才大呢,有些事情,發生了不算什麽,被太多的人知道了,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內部?”紫女微微一怔,秦國內部的危機會是什麽?
王翦的能力當然要在李信之上,在原有的軌跡中,因為熊啟的突然反水使得李信的二十萬大軍近乎全軍覆沒,如今換上王翦,肯定不會那麽慘,但要說王翦可以全身而退,那也未必,畢竟突然間的背刺,殺傷力是最驚人的。
而且,並不僅僅隻是熊啟的原因,燕趙韓魏雖滅,但死灰之中猶有餘燼,說不得四國覆滅的餘燼仍能燃起幾分火焰來。
“不用想了,紫女,魚已經上鉤了,看來這池子裏的魚是決然不能吃的。”楊明指著水麵上上下起伏的魚漂道。
“還真上鉤了。“紫女熟練地收起魚線,一條頗為肥美的魚出現在紫女的視線之中。
看著這般肥美的魚,紫女隻覺得應該十分美味,但楊明卻說不能吃,心中疑惑的紫女在收著魚線條的同時不忘對楊明問道:“它為什麽不能吃?”
“這池子裏的魚被你們幾個整天喂的這般肥美,還能因為貪吃而上鉤,可見是一條蠢得不能再蠢的魚了,這樣的魚吃了,會變笨的。“楊明嘲笑道。
“什麽變笨?”聞言紫女不由生出一種羞惱來,楊明是在說魚,但紫女卻覺得楊明是在說自己,畢竟在自家池塘裏釣魚的事情,似乎隻有紫女做的出來。
“給你兒子吃去。“心中不忿的紫女更是出聲威脅道。
“你這個當娘的還真狠。”楊明搖頭失笑道,更是對自家那可憐的小子默哀兩分鍾,誰讓他攤上了這樣的一個娘親呢?
在楊明與紫女打情罵俏之時,數千裏之外的楚國都城壽春則完全是另外一種情況,在煙雨朦朧的淮南之地,籠罩著一層愁風苦雨。
來自秦國的風吹動了楚國的雨。
秦國內部的兵馬調動之事,本就瞞不過有心人的眼睛,更何況秦國要的就是堂堂正正的橫推楚國,從未想過秘密調集兵馬,打楚國一個出其不意的問題,因此,壽春這裏得到秦國動兵的消息一點也不晚。
對於秦國對楚國用兵這件事情,楚國上下一點也不意外,畢竟有著燕趙韓魏四國之事在前,如今輪到楚國了,本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所以在一片風雨之中,楚國各地的封君被召集到壽春,眼下之際,楚國沒有一個能夠置身事外之人,眼下已經不再是楚國的對外戰爭,而是事關楚國生死存亡的戰爭,哪怕楚國內部的各地封君,各路大將,各家權貴各有心思,但在秦國的壓力麵前,他們也隻能放下隔閡,在眼下的危局中找到一條出路。
(本章完)
在春季逐漸走進尾聲之時,秦國從北起燕地,南至黔中,從西起隴右,東到東郡跨越數千裏的領域內,各地的兵被征調起來,在靠近楚國的秦國領地中,一家之中,若有兩丁則取其一,若有三丁取其二,如此征兵之法可謂是將秦國的這架戰爭機器運轉到了極限,在很短的時間之內,秦國已經聚集起了整整六十萬大軍。
這是一支可以讓楚國感覺到絕望的龐大軍團。
在秦軍從各地調動之時,秦國各郡縣的糧倉,位於鹹陽、晉陽、洛陽三地的龐大武庫也被調動起來,越來越多的糧草軍備被運往前線,在那裏,這些東西將會把六十萬大軍武裝成一支足以蕩平楚國的軍隊。
而且,秦軍選擇在春末的時節對楚國動兵,正是要在農時與楚軍作戰,在這場戰爭中,哪怕楚軍能夠撐過秦軍的第一波攻勢,但也會因為耽誤農收而使得農業歉收,最終元氣大傷,在秦軍的不斷進攻之下徹底被毀滅。
“王翦其實挺缺德的,在這個時間動兵,是真的要將楚國置於死地了。”府外的風起雲湧雖然不曾波及到楊家,但楊家上下也能知道來自外界的動靜,所以此時有了紫女在家中的吐槽。
“對待敵人,本來就要做到無所不用其極,相對於讓楚國痛苦,總比自己難受的好。”躺在涼亭下,悠閑地欣賞著雲起雲落地楊明道。
“六十萬大軍,鹹陽宮的那位倒是真的放心,整整六十萬大軍啊,遠離鹹陽,在千裏之外征戰,那些上位者不是最忌諱這樣的事情嗎?”扶著釣竿釣著池魚的紫女撩起一抹被風吹落的紫發,嘴中說的話都少有些怨氣。
紫女雖然不喜歡楊明因為公務戰事常年在外奔波,但她卻喜歡別人談起楊明時敬仰崇拜的樣子,但現在,整個秦國上下,最耀眼的無疑是王翦這位上將軍,畢竟他此時正要統領天下間最龐大的一支軍團,去征服秦國最大的敵國,這份榮耀,在紫女看來,它本該是屬於楊明的。
“還好吧,若是別人鹹陽宮裏的大王或許不放心,但王翦還是沒問題的,畢竟這可是最擅長做人的一個人,所謂人老成精,王翦的智慧可不僅僅隻是在戰場之上。”楊明道。
“這麽說來,你很看好王翦了?”紫女問道,這還是兩人間第一次說起王翦這個人。
“這是一個懂得謀身的人。”楊明道。
“你就一點心思也沒有?”紫女追問道。
“我是要修仙的。”楊明指著自己,一臉自豪的樣子道。
“修仙,修仙,可不要像道家天宗的北冥子和陰陽家的東皇太一那般,修的隻剩下一個仙字,而沒有人字了。”聽楊明再次說起修仙之事,紫女的心頭卻是忍不住一顫。
仙字,隻存在於神話傳說之中,對於其是否存在,紫女並不知道,但紫女知道楊明,知道楊明不會無的放矢,一想到那些修道的人修到一定的境界都會斷情絕愛,紫女就有著一種心驚膽顫的感覺。
這個家能夠聚在一起,可都是因為有著楊明的存在,如果楊明都看破紅塵了,那這個家還能存在嗎?
“所以你要努力啊,努力讓我有著更多喜歡這裏的理由,要不然在未來,我可能就真的要走了。”楊明哄騙著紫女道,隻希望能夠哄騙著紫女答應更多過分的事情。
得寸進尺的事情,楊明向來十分擅長。
“又要花言巧語不是,這些話你給弄玉說去,她若是答應,我就答應。”紫女橫了楊明一眼,嬌俏的臉龐上浮現出一抹紅暈,情動之時,更過分的事情也做過,那個時候倒也不覺得有什麽,但現在可是十分清醒的,在清醒的狀態下被說起那樣的事情,紫女卻是有著扛不住的,好在這裏還沒有別的人,要不然就更是羞臊了。
“這話你可要記住了,別到時候不認賬。”楊明一樂道,紫女如此反應已經讓楊明知道,今晚的事情已經妥了。
現在的弄玉可是家中最聽話的那一個,心結被打開的弄玉現在在楊明麵前,可是十分喜歡扮演小姨子,甚至是女兒的角色,這個幼年之時來自長輩的缺失的女子,讓她在自己心間的空白中勾勒出了一個形象,而楊明現在已經取代了那個形象。
“你就得意吧。”知曉自己又被坑了的紫女還能說什麽,隻能在嘴上硬氣一下。
“咱們還是說說王翦的事情吧,這次對於王翦來說,可是一個大大的挑戰。”楊明轉開話題道。
“王翦統領傾盡秦國之力而集結的六十萬大軍,難道還拿不下楚國嗎?楚國若是真的如此強悍,過去數十年間也不會被打的幾度遷都?。”紫女詫異道。
秦國的強大已經是天下公認的事情了,楚國雖然不弱,但秦國還隻是秦國時,楚國就不是對手,現在秦國已經吞並了燕趙韓魏帝國,幾乎是舉天下之力進攻楚國,楚國還能頂得住?
“王翦的危機不在楚國,而在內部。”楊明道。
熊啟現在還在睢陽,更是以右丞相之職總管六十萬秦軍的後勤之事,有著熊啟待在睢陽,在關鍵的時刻,誰知道他能夠做出什麽事情來。
很多事情,楊明即使知道也不能做些什麽,畢竟熊啟做出那樣的選擇,並不是因為被什麽人逼的,而是他自己主動的選擇,想要改變他的決心,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至於告發熊啟,這樣的事情楊明更是沒有想過,不說有沒有證據,就是在秦王政麵前,恐怕秦王政對熊啟的信重還要在楊明自己之上。
畢竟熊啟的母親和妻子都是秦國公主,他的母親是秦昭襄王之女,那是秦王政的姑祖輩,熊啟的妻子又是秦王政姑姑輩的,從這邊算,秦王政還要稱唿熊啟一聲姑父。
而從另外一邊算,也就是秦王政後宮之中地位最是尊崇,為秦王政生下長子的夫人來算,熊啟又是秦王政的大舅哥,在這些關係中,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比楊明距離鹹陽宮的距離近,楊明又憑什麽與熊啟比在鹹陽宮的被信任度,憑太後趙姬嗎?
那可得了吧,要是楊明與趙姬真正的關係大白天下了,那樂子才大呢,有些事情,發生了不算什麽,被太多的人知道了,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內部?”紫女微微一怔,秦國內部的危機會是什麽?
王翦的能力當然要在李信之上,在原有的軌跡中,因為熊啟的突然反水使得李信的二十萬大軍近乎全軍覆沒,如今換上王翦,肯定不會那麽慘,但要說王翦可以全身而退,那也未必,畢竟突然間的背刺,殺傷力是最驚人的。
而且,並不僅僅隻是熊啟的原因,燕趙韓魏雖滅,但死灰之中猶有餘燼,說不得四國覆滅的餘燼仍能燃起幾分火焰來。
“不用想了,紫女,魚已經上鉤了,看來這池子裏的魚是決然不能吃的。”楊明指著水麵上上下起伏的魚漂道。
“還真上鉤了。“紫女熟練地收起魚線,一條頗為肥美的魚出現在紫女的視線之中。
看著這般肥美的魚,紫女隻覺得應該十分美味,但楊明卻說不能吃,心中疑惑的紫女在收著魚線條的同時不忘對楊明問道:“它為什麽不能吃?”
“這池子裏的魚被你們幾個整天喂的這般肥美,還能因為貪吃而上鉤,可見是一條蠢得不能再蠢的魚了,這樣的魚吃了,會變笨的。“楊明嘲笑道。
“什麽變笨?”聞言紫女不由生出一種羞惱來,楊明是在說魚,但紫女卻覺得楊明是在說自己,畢竟在自家池塘裏釣魚的事情,似乎隻有紫女做的出來。
“給你兒子吃去。“心中不忿的紫女更是出聲威脅道。
“你這個當娘的還真狠。”楊明搖頭失笑道,更是對自家那可憐的小子默哀兩分鍾,誰讓他攤上了這樣的一個娘親呢?
在楊明與紫女打情罵俏之時,數千裏之外的楚國都城壽春則完全是另外一種情況,在煙雨朦朧的淮南之地,籠罩著一層愁風苦雨。
來自秦國的風吹動了楚國的雨。
秦國內部的兵馬調動之事,本就瞞不過有心人的眼睛,更何況秦國要的就是堂堂正正的橫推楚國,從未想過秘密調集兵馬,打楚國一個出其不意的問題,因此,壽春這裏得到秦國動兵的消息一點也不晚。
對於秦國對楚國用兵這件事情,楚國上下一點也不意外,畢竟有著燕趙韓魏四國之事在前,如今輪到楚國了,本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所以在一片風雨之中,楚國各地的封君被召集到壽春,眼下之際,楚國沒有一個能夠置身事外之人,眼下已經不再是楚國的對外戰爭,而是事關楚國生死存亡的戰爭,哪怕楚國內部的各地封君,各路大將,各家權貴各有心思,但在秦國的壓力麵前,他們也隻能放下隔閡,在眼下的危局中找到一條出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