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與雪女之間半真半假的玩笑隻是生活中的一點小調劑而已,在燕國,楊明還有著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秦王政能夠將處置燕地的權力徹底放到楊明的手中,不管秦王政的心思到底是什麽,終歸是對楊明的一種信任,而與之相對應的人,則是楊明必須將燕地的事情處理好,其中的策略問題甚至可以影響到秦國未來統治六國之地的國策。
楊明並不知道自己選擇的道路是否有錯,但楊明知道,如果一切都不曾改變的話,屬於秦國以及秦王政的道路必然是錯誤的,祖龍死而地分的結局依舊不可避免。
在那場持續了八年的戰爭中,對這個世界造成的傷害簡直不可想象,因為那是一場毫無底線的戰爭,八年戰爭下來,新建的帝國是那麽的虛弱,以至於連皇帝都找不過幾匹相同顏色的戰馬用以拉扯,由此可見那場戰爭對這個世界造成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七國混戰兩百多年也不見將這個天下摧殘到那般境地。
那場持續八年的戰爭,若是能夠不出現還是不出現的好。
隻是,治理燕國的第一步又該從哪一步開始呢?當然是從丈量土地開始,在這個世界,土地才是根本。
想要丈量燕國上下的土地,無疑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好在對此楊明早就做好的準備,為此已經準備了十年,軍地兩用的人才,楊明已經培養出許多了,其身邊的羽林衛大多數都可以用到這個方麵。
秦王政十六年九月末,自薊城而始,數千羽林衛的士卒有了自己新的身份,將燕國劃分成為十個區域,開始繪製圖冊,清查人口,進而掌握燕國真實的數據,然後再去展開下一步的計劃,一切都要從一點一滴開始。
隨著秦軍開始在燕地方範圍內清查土地,整個燕地上下已經是躁動不安,清查土地、普查人口這樣的事情,是曆代燕國都想要做的,但卻無人能夠完成,作為最因循守舊的國度,燕國內部各種關係錯綜複雜,可謂是極為臃腫的國度,地方勢力之間相互錯結,使得原來的燕國朝廷所掌握的力量是最小的。
這也算燕國為什麽國土不小,人口也不算太少,卻被稱之為最弱之國的原因所在。
而楊明要做的,就是徹底掌控這份力量,進而再利用這份力量去做其它的事情。
曆代燕王做不成的事情,楊明卻偏要去做,因為他不是燕王,他沒有燕王的顧忌,至於動蕩,能夠在第一時間爆發的動蕩,那就不是動蕩。
因為此時的秦國正處於巔峰,即使爆發出動蕩,楊明以及其麾下的秦軍也能夠在第一時間撲滅,相反,若是這些隱患被隱藏下去,等到秦國虛弱之時,比如遵從原有的曆史軌跡進程中,在秦國內部出現問題的時候再爆發,那時候才是真正致命的。
果然,隨著全燕地範圍內的普查,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有造反的,有派遣刺客對普查的秦國官吏進行刺殺的,但當一支支秦軍以雷霆之勢蕩平其反抗,誅殺其人,沒收其家產,將其族眾發配遼東之後,在初時的動蕩之後,則是更多人的恐懼與沉默。
秦王政十六年十月末,即將進入秦王政十七年之時,在誅滅十七大族,流放三十二族後,針對燕地的清查工作正式完成。
薊城,左丞相府。
在楊明的麵前是堆積如山的圖冊,這些就是燕國全部的土地與人口,包括那些隱戶與奴婢。
在楊明的麵前,數十人在忙碌中不斷匯總著各類信息,最終給出了楊明一個完整的數據。
燕國果然並不弱,最起碼在完整的數據中,燕國的底細並不薄弱,各類耕地達到數千萬畝,人口也有近四百萬,而這還隻是燕山以南的燕地,若是再加上遼東,這個數據還會變得更加漂亮。
不過,土地人口能夠以暴力的方式快速完成清查,但更深一步的調查就需要用另外一種方式。
在傳承貴族遍地走的燕國,土地隻是他們的一種資產而已,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存在。
在這個時代,雖然還沒有出現豪強那樣的存在,但許多東西是相通的,此世雖沒有豪強,卻有權貴,而權貴更是豪強的加強版,如何對付這些‘加強版的豪強’,楊明雖然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但卻有著經驗可循。
在曆史中諸多朝代之中,曾經有過一個朝代,在打擊豪強方麵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各種手段可謂層出不窮,而巧合的是,若是從曆史的角度看,那個朝代距離此時的時空還不算太遠。
而在清查‘豪強’資產的手段中,有著兩個很有意思的手段,名為算緡和告緡。
所謂算緡,亦稱算緡錢。西漢前期征收的一種財產稅稅法,一種類似於累進所得稅的存在,對收入達到一定的程度的人征收稅賦,因為其起點不低,所以主要是針對商人、手工業者、高利貸者和車船所征的賦稅。
至於告緡,則更絕,所謂告緡算緡的延伸,即鼓勵告發繳納算緡不實之人。凡揭發屬實,即沒收被告者全部財產,並罰戍邊一年,告發者獎給被沒收財產的一半,至於另外一半,當然是屬於官方的。
更重要的是,除了從事手工業的人,在燕國,商人、放高利貸以及家中有著大量車船的人,差不多都是權貴之家,在燕國,沒有所謂的商人階層,因此這裏的權貴太多,早已經將自己的觸手伸到了但凡是能夠賺錢的各行各業。
可以說,在未來才會出現的算緡與告緡,用在此時的燕地正合適,最起碼對於楊明的計劃來說正是如此,而且,這個過程也能讓楊明在燕地培養出一支優秀的稅務官吏係統。
一支優秀而高效的官吏隊伍能夠在一個國家的統治體係中發揮出何等重要的作用,楊明很清楚,因為稅收對應著一個國度的財政,是一個朝堂權力最重要的構成。
有錢好辦事的道理用在任何地方都是行得通的。
所以,當楊明將手中的文書發下去之後,大廳中這些被楊明挑選而出,未來將組成燕地稅收係統的士卒、軍官們一個個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丞相大人,這樣做會不會太過嚴苛呢?算緡也就罷了,這告緡之事?”在眾人之中的一位十分特殊的存在說道。
在這些人人之中,包括楊明在內,俱是青年,唯獨他已經年過三旬,可謂是最年長之人。
“劉季你有什麽異議嗎?”楊明看向出言之人道。
“丞相大人,這告緡之策實行起來自然是沒有問題,沒有人能夠拒絕重賞的誘惑,但是這樣做也會有著一個巨大的隱患。”劉季見楊明並無惱怒之色,心中放心了不少,說話的勇氣也就更多了。
“說來聽聽。”楊明道,劉季,雖然打仗的本領不怎麽樣,武功也算不上好,但他卻也有著自己擅長的東西,那就是在民生方麵的天賦,出身不高的他知道大多數黔首需要的東西是什麽,他也有著自己的同情心,所以他能看到許多的哪怕是天才如秦王政也不能看到的東西。
這個世界出身王族的人,大部分都會有著屬於王族的傲慢,天才如秦王政是如此,學通法、儒兩家的韓非是如此,至於燕丹,他雖然能夠看到小人的力量,卻從來都不知道在他眼中的那些小人到底想要什麽。
“這告緡之事一旦普及開來,會產生一種後果,那就是告密者多不勝數,這些告密者得到了巨大的利益隻會刺激更多的人盯著別人,隻想著進行告密之事,時間一久,人們必視告密為有利可圖之事,為了利益,而忘記道德,隻會讓民風崩壞,對於丞相大人長久地治理燕將會十分不利。”劉季說出了自己的質疑道。
隨著劉季將自己的質疑說出口,大廳中所有人都將視線投在了劉季的身上,對於這個羽林衛中唯一的關係戶,也是年齡最大的人,羽林衛上下是都有看不上,因為劉季的本領在軍營中似乎沒有多少可以發揮的餘地。
但現在劉季竟然能夠說出這樣的一番話來,眾人的反應就完全不一樣了,有的人在冷笑,嗤笑劉季竟然質疑楊明的決定,有的人則是在沉思,沉思劉季所說出的這番話其背後的意義。
當然,隨即更多人又將視線轉移到了楊明的身上,被劉季質疑自己決定的左丞相,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反應呢?
龍虎禁軍包括羽林衛都是楊明親手調教出來的,這些年來,更是追隨楊明從楚國打到燕國,真正意義上的南征北戰,更是戰無不勝,使得楊明在龍虎禁軍之中的威望早已經達到了一個難以想象的高度。
這樣的楊明,會容忍別人的質疑嗎?
果然,楊明的視線在落在劉季身上之後就一直不曾離開,在良久的沉默之後,是難以想象的壓抑。
“看來你不適合當稅務方麵的官吏。”片刻之後,楊明幽幽地開口道。
(本章完)
秦王政能夠將處置燕地的權力徹底放到楊明的手中,不管秦王政的心思到底是什麽,終歸是對楊明的一種信任,而與之相對應的人,則是楊明必須將燕地的事情處理好,其中的策略問題甚至可以影響到秦國未來統治六國之地的國策。
楊明並不知道自己選擇的道路是否有錯,但楊明知道,如果一切都不曾改變的話,屬於秦國以及秦王政的道路必然是錯誤的,祖龍死而地分的結局依舊不可避免。
在那場持續了八年的戰爭中,對這個世界造成的傷害簡直不可想象,因為那是一場毫無底線的戰爭,八年戰爭下來,新建的帝國是那麽的虛弱,以至於連皇帝都找不過幾匹相同顏色的戰馬用以拉扯,由此可見那場戰爭對這個世界造成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七國混戰兩百多年也不見將這個天下摧殘到那般境地。
那場持續八年的戰爭,若是能夠不出現還是不出現的好。
隻是,治理燕國的第一步又該從哪一步開始呢?當然是從丈量土地開始,在這個世界,土地才是根本。
想要丈量燕國上下的土地,無疑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好在對此楊明早就做好的準備,為此已經準備了十年,軍地兩用的人才,楊明已經培養出許多了,其身邊的羽林衛大多數都可以用到這個方麵。
秦王政十六年九月末,自薊城而始,數千羽林衛的士卒有了自己新的身份,將燕國劃分成為十個區域,開始繪製圖冊,清查人口,進而掌握燕國真實的數據,然後再去展開下一步的計劃,一切都要從一點一滴開始。
隨著秦軍開始在燕地方範圍內清查土地,整個燕地上下已經是躁動不安,清查土地、普查人口這樣的事情,是曆代燕國都想要做的,但卻無人能夠完成,作為最因循守舊的國度,燕國內部各種關係錯綜複雜,可謂是極為臃腫的國度,地方勢力之間相互錯結,使得原來的燕國朝廷所掌握的力量是最小的。
這也算燕國為什麽國土不小,人口也不算太少,卻被稱之為最弱之國的原因所在。
而楊明要做的,就是徹底掌控這份力量,進而再利用這份力量去做其它的事情。
曆代燕王做不成的事情,楊明卻偏要去做,因為他不是燕王,他沒有燕王的顧忌,至於動蕩,能夠在第一時間爆發的動蕩,那就不是動蕩。
因為此時的秦國正處於巔峰,即使爆發出動蕩,楊明以及其麾下的秦軍也能夠在第一時間撲滅,相反,若是這些隱患被隱藏下去,等到秦國虛弱之時,比如遵從原有的曆史軌跡進程中,在秦國內部出現問題的時候再爆發,那時候才是真正致命的。
果然,隨著全燕地範圍內的普查,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有造反的,有派遣刺客對普查的秦國官吏進行刺殺的,但當一支支秦軍以雷霆之勢蕩平其反抗,誅殺其人,沒收其家產,將其族眾發配遼東之後,在初時的動蕩之後,則是更多人的恐懼與沉默。
秦王政十六年十月末,即將進入秦王政十七年之時,在誅滅十七大族,流放三十二族後,針對燕地的清查工作正式完成。
薊城,左丞相府。
在楊明的麵前是堆積如山的圖冊,這些就是燕國全部的土地與人口,包括那些隱戶與奴婢。
在楊明的麵前,數十人在忙碌中不斷匯總著各類信息,最終給出了楊明一個完整的數據。
燕國果然並不弱,最起碼在完整的數據中,燕國的底細並不薄弱,各類耕地達到數千萬畝,人口也有近四百萬,而這還隻是燕山以南的燕地,若是再加上遼東,這個數據還會變得更加漂亮。
不過,土地人口能夠以暴力的方式快速完成清查,但更深一步的調查就需要用另外一種方式。
在傳承貴族遍地走的燕國,土地隻是他們的一種資產而已,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存在。
在這個時代,雖然還沒有出現豪強那樣的存在,但許多東西是相通的,此世雖沒有豪強,卻有權貴,而權貴更是豪強的加強版,如何對付這些‘加強版的豪強’,楊明雖然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但卻有著經驗可循。
在曆史中諸多朝代之中,曾經有過一個朝代,在打擊豪強方麵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各種手段可謂層出不窮,而巧合的是,若是從曆史的角度看,那個朝代距離此時的時空還不算太遠。
而在清查‘豪強’資產的手段中,有著兩個很有意思的手段,名為算緡和告緡。
所謂算緡,亦稱算緡錢。西漢前期征收的一種財產稅稅法,一種類似於累進所得稅的存在,對收入達到一定的程度的人征收稅賦,因為其起點不低,所以主要是針對商人、手工業者、高利貸者和車船所征的賦稅。
至於告緡,則更絕,所謂告緡算緡的延伸,即鼓勵告發繳納算緡不實之人。凡揭發屬實,即沒收被告者全部財產,並罰戍邊一年,告發者獎給被沒收財產的一半,至於另外一半,當然是屬於官方的。
更重要的是,除了從事手工業的人,在燕國,商人、放高利貸以及家中有著大量車船的人,差不多都是權貴之家,在燕國,沒有所謂的商人階層,因此這裏的權貴太多,早已經將自己的觸手伸到了但凡是能夠賺錢的各行各業。
可以說,在未來才會出現的算緡與告緡,用在此時的燕地正合適,最起碼對於楊明的計劃來說正是如此,而且,這個過程也能讓楊明在燕地培養出一支優秀的稅務官吏係統。
一支優秀而高效的官吏隊伍能夠在一個國家的統治體係中發揮出何等重要的作用,楊明很清楚,因為稅收對應著一個國度的財政,是一個朝堂權力最重要的構成。
有錢好辦事的道理用在任何地方都是行得通的。
所以,當楊明將手中的文書發下去之後,大廳中這些被楊明挑選而出,未來將組成燕地稅收係統的士卒、軍官們一個個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丞相大人,這樣做會不會太過嚴苛呢?算緡也就罷了,這告緡之事?”在眾人之中的一位十分特殊的存在說道。
在這些人人之中,包括楊明在內,俱是青年,唯獨他已經年過三旬,可謂是最年長之人。
“劉季你有什麽異議嗎?”楊明看向出言之人道。
“丞相大人,這告緡之策實行起來自然是沒有問題,沒有人能夠拒絕重賞的誘惑,但是這樣做也會有著一個巨大的隱患。”劉季見楊明並無惱怒之色,心中放心了不少,說話的勇氣也就更多了。
“說來聽聽。”楊明道,劉季,雖然打仗的本領不怎麽樣,武功也算不上好,但他卻也有著自己擅長的東西,那就是在民生方麵的天賦,出身不高的他知道大多數黔首需要的東西是什麽,他也有著自己的同情心,所以他能看到許多的哪怕是天才如秦王政也不能看到的東西。
這個世界出身王族的人,大部分都會有著屬於王族的傲慢,天才如秦王政是如此,學通法、儒兩家的韓非是如此,至於燕丹,他雖然能夠看到小人的力量,卻從來都不知道在他眼中的那些小人到底想要什麽。
“這告緡之事一旦普及開來,會產生一種後果,那就是告密者多不勝數,這些告密者得到了巨大的利益隻會刺激更多的人盯著別人,隻想著進行告密之事,時間一久,人們必視告密為有利可圖之事,為了利益,而忘記道德,隻會讓民風崩壞,對於丞相大人長久地治理燕將會十分不利。”劉季說出了自己的質疑道。
隨著劉季將自己的質疑說出口,大廳中所有人都將視線投在了劉季的身上,對於這個羽林衛中唯一的關係戶,也是年齡最大的人,羽林衛上下是都有看不上,因為劉季的本領在軍營中似乎沒有多少可以發揮的餘地。
但現在劉季竟然能夠說出這樣的一番話來,眾人的反應就完全不一樣了,有的人在冷笑,嗤笑劉季竟然質疑楊明的決定,有的人則是在沉思,沉思劉季所說出的這番話其背後的意義。
當然,隨即更多人又將視線轉移到了楊明的身上,被劉季質疑自己決定的左丞相,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反應呢?
龍虎禁軍包括羽林衛都是楊明親手調教出來的,這些年來,更是追隨楊明從楚國打到燕國,真正意義上的南征北戰,更是戰無不勝,使得楊明在龍虎禁軍之中的威望早已經達到了一個難以想象的高度。
這樣的楊明,會容忍別人的質疑嗎?
果然,楊明的視線在落在劉季身上之後就一直不曾離開,在良久的沉默之後,是難以想象的壓抑。
“看來你不適合當稅務方麵的官吏。”片刻之後,楊明幽幽地開口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