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scp-3999的原設,塔羅蘭將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與3999同歸於盡;而在這篇故事裏,他成功戰勝一切迴到現實,並且被授予了‘基金會之星’。”遊危對比著兩個結局。
從情感角度來說,後一個結局更好。
無論是麵對怎樣絕望的境地,人類總是憧憬著圓滿的。
但放在藝術創作方麵進行思考……
他心中漸漸出現一個結合兩者的想法,“先讓觀眾以為塔羅蘭已經掙脫死亡迴到現實,在他們看到希望之光的那一刻,轉入scp-3999原檔案最後的劇情。”
3999檔案最後是什麽?
那是全篇唯一一以常規檔案格式進行寫作的部分,是基金會人員在site-118的keter收容室底部發現塔羅蘭的屍體之後,寫出的檔案與記錄。
“在scp-3999收容室底部發現了3級研究人員塔羅蘭的屍體,研究員塔羅蘭自被委派至site-118起幾乎立刻失蹤。在他身上發現一部基金會標配手機,其中包含一段疑似scp-3999收容程序的文本,但文本和內容謬誤百出,與基金會慣例的[刪除]語言和格式全然不符。”
塔羅蘭手機上的文本,就是檔案前麵那些占了絕大部分的混亂文字,也是展現精神內核的關鍵。
在那篇文本裏麵,3999原本的項目等級為apollyon。
這是一個比keter更加危險也更加稀少的等級,意為“亞波倫”,在基督教的聖經啟示錄裏,是一位來自無底坑的使者,也就是來自地獄的魔鬼,有著撒旦、惡魔的意思。
然而在基金會重寫的檔案中,它被重新評估為neutralized級了。
neutralized-中和、抵消、使失效,代表著已被摧毀的scp項目。
塔羅蘭摧毀了3999,以自身的死亡為代價,逆轉了現實終結的末路。
這才是完美的結局!
按照遊危結合兩者的思路,動畫最後的製作應該如下——
在塔羅蘭終於在德雷文的安慰下說出所有恐懼與擔憂,嚐試著去相信自己所處世界即為現實的時候,在前方似乎已經可以望見光明的時刻。
緊接著的鏡頭切換至另外的地方,觀眾的視角將跟隨著某個身著基金會製服的警衛,踏進一間灰塵遍布的keter收容室。
空曠的房間裏沒有任何異常事物,本應存在於此的keter級scp不知所蹤。
隻有一個人,一個早已死去的年輕男人靜靜躺在這裏。
隻有胸口同樣被灰塵的身份標牌,向到來者宣告這一拯救世界之英雄的名諱——
scp基金會,3級研究員,詹姆斯·馬丁·塔羅蘭。
最後的畫麵定格在基金會的標誌與塔羅蘭的名字上。
隨著一聲鍵盤敲擊的清脆“哢噠”聲,製作人員名單在黑幕中升起。
正片到此結束。
“感覺怎麽樣?”遊危詢問身後唯一的聽眾。
倪弦沉相當客氣地反問迴去:“你是魔鬼嗎?”
先塞觀眾一嘴糖,然後在他們警惕心降到最低點的瞬間,反手抄起一把四十米大刀就捅進去。
不愧是遊危,這插刀的手法果真不是一般的熟練呢!
“隻是開放性結局而已,觀眾也可以認為塔羅蘭真的獲得了救贖。”遊危輕笑一聲,“而且我是魔鬼的話,你也逃不了吧,魔鬼的幫兇。”
從永無止境死亡與再生的輪迴中脫離,陷入永恆的沉眠,的確也能算作是另一種形式的“救贖”。
反正他越想越覺得這個方向做起動畫來比較爽。
至於觀眾會不會爽……
管他們的,自己做爽了就好!
觀眾什麽的,粉絲什麽的,不就是用來坑的嗎?
遺憾才能鑄就史詩,唯有悲劇深入人心!
倪弦沉深知這一點,正如遊危所說,他是魔鬼的幫兇。
那些坑人插刀手法嫻熟的作品,可都有他的出力。
那麽結局暫且按照這話思路定下來,還有另一個問題——
“結束時的鍵盤聲是什麽情況?”還被遊危特別強調了出來。
“迴車鍵的敲擊聲,算是結合3999結尾的彩蛋吧。”
在基金會發現了塔羅蘭屍體之後,還有一段話。
準確來說,是八個字。
——“[數據刪除]”
——“我寫完了。”
這八個字不屬於塔羅蘭經曆的混亂世間,也不是基金會後來加入的記錄檔案。
它們是作者最後的留言,是3999的寫作者突破敘事壁壘出現在檔案中的筆觸。
“meta,‘元’元素。”遊危用一個更加精準的定義來解釋它。
這是一個源自希臘古典哲學的概念,“元”(meta)。
公元前著名的作家安德羅尼庫斯在編撰亞裏士多德文集時,把哲學卷放在自然科學卷之後,並用“metaphisics”為哲學命名。
在他看來,哲學是對自然科學深層規律的思考。
“meta”一詞表示“本原”、“規律”、“體係”的意思就這樣逐漸明確和定型下來。
而在如今的文化體係中,“元”則代表著一種特定的創作元素。
——即“突破敘事”。
強調創作的虛構性,讓被創作出來的人物知曉自身處於虛構的故事。
簡單來說,就是將我現在正在絞盡腦汁想著要怎麽給你們解釋這一概念的寫作過程,也寫進書裏,把敘事的行為本身變成敘事的一部分。
打破框架,這就是“元敘述”、“超小說”。
雖然大多數人可能聽都沒聽說具體定義,但“元”並不是非常罕見的元素。
很多作者都無意識地寫過包含“元”性質的內容。
——比如那些寫書中人物突破到現實世界幹死作者的。
——再比如那些在寫作過程中非要插入旁白來一段“作者說”的。
——還比如說那些把自己作為一個人物寫進書裏的……
對,最後一個說的就是寫《無限恐怖》的那個zhttty!
而3999最後的這一段,又跟那些都不一樣。
“元虛構,徹底推翻故事的真實性與代入感,讓本該沉浸在虛構世界中的讀者瞬間清醒過來。”遊危很清楚這種手法的優劣,“對敘事的毀滅性打擊,等於往閱讀者的頭上傾倒冰水。”
就像是看一本書看得正起勁,將自身代入到那個幻想的世界,為書中人物真摯的感情或喜或悲。
就在這個當口,作者猛然竄出來給了你一巴掌,“醒醒,都特麽是假的,我瞎編的!”
就說氣不氣人?
這被簡簡單單寫出來的四個字:“我寫完了”,就是在讀者臉上扇巴掌。
塔羅蘭的故事是虛構的。
根本不存在所謂能夠終結現實的scp-3999。
但字句中噴薄而出的掙紮是真實的。
所有曾經、正在、即將深陷於痛苦的人們,所有被絕望情緒糾纏著的凡人,都是塔羅蘭的現實寫照。
他戰勝了萬物。
你們呢?
從情感角度來說,後一個結局更好。
無論是麵對怎樣絕望的境地,人類總是憧憬著圓滿的。
但放在藝術創作方麵進行思考……
他心中漸漸出現一個結合兩者的想法,“先讓觀眾以為塔羅蘭已經掙脫死亡迴到現實,在他們看到希望之光的那一刻,轉入scp-3999原檔案最後的劇情。”
3999檔案最後是什麽?
那是全篇唯一一以常規檔案格式進行寫作的部分,是基金會人員在site-118的keter收容室底部發現塔羅蘭的屍體之後,寫出的檔案與記錄。
“在scp-3999收容室底部發現了3級研究人員塔羅蘭的屍體,研究員塔羅蘭自被委派至site-118起幾乎立刻失蹤。在他身上發現一部基金會標配手機,其中包含一段疑似scp-3999收容程序的文本,但文本和內容謬誤百出,與基金會慣例的[刪除]語言和格式全然不符。”
塔羅蘭手機上的文本,就是檔案前麵那些占了絕大部分的混亂文字,也是展現精神內核的關鍵。
在那篇文本裏麵,3999原本的項目等級為apollyon。
這是一個比keter更加危險也更加稀少的等級,意為“亞波倫”,在基督教的聖經啟示錄裏,是一位來自無底坑的使者,也就是來自地獄的魔鬼,有著撒旦、惡魔的意思。
然而在基金會重寫的檔案中,它被重新評估為neutralized級了。
neutralized-中和、抵消、使失效,代表著已被摧毀的scp項目。
塔羅蘭摧毀了3999,以自身的死亡為代價,逆轉了現實終結的末路。
這才是完美的結局!
按照遊危結合兩者的思路,動畫最後的製作應該如下——
在塔羅蘭終於在德雷文的安慰下說出所有恐懼與擔憂,嚐試著去相信自己所處世界即為現實的時候,在前方似乎已經可以望見光明的時刻。
緊接著的鏡頭切換至另外的地方,觀眾的視角將跟隨著某個身著基金會製服的警衛,踏進一間灰塵遍布的keter收容室。
空曠的房間裏沒有任何異常事物,本應存在於此的keter級scp不知所蹤。
隻有一個人,一個早已死去的年輕男人靜靜躺在這裏。
隻有胸口同樣被灰塵的身份標牌,向到來者宣告這一拯救世界之英雄的名諱——
scp基金會,3級研究員,詹姆斯·馬丁·塔羅蘭。
最後的畫麵定格在基金會的標誌與塔羅蘭的名字上。
隨著一聲鍵盤敲擊的清脆“哢噠”聲,製作人員名單在黑幕中升起。
正片到此結束。
“感覺怎麽樣?”遊危詢問身後唯一的聽眾。
倪弦沉相當客氣地反問迴去:“你是魔鬼嗎?”
先塞觀眾一嘴糖,然後在他們警惕心降到最低點的瞬間,反手抄起一把四十米大刀就捅進去。
不愧是遊危,這插刀的手法果真不是一般的熟練呢!
“隻是開放性結局而已,觀眾也可以認為塔羅蘭真的獲得了救贖。”遊危輕笑一聲,“而且我是魔鬼的話,你也逃不了吧,魔鬼的幫兇。”
從永無止境死亡與再生的輪迴中脫離,陷入永恆的沉眠,的確也能算作是另一種形式的“救贖”。
反正他越想越覺得這個方向做起動畫來比較爽。
至於觀眾會不會爽……
管他們的,自己做爽了就好!
觀眾什麽的,粉絲什麽的,不就是用來坑的嗎?
遺憾才能鑄就史詩,唯有悲劇深入人心!
倪弦沉深知這一點,正如遊危所說,他是魔鬼的幫兇。
那些坑人插刀手法嫻熟的作品,可都有他的出力。
那麽結局暫且按照這話思路定下來,還有另一個問題——
“結束時的鍵盤聲是什麽情況?”還被遊危特別強調了出來。
“迴車鍵的敲擊聲,算是結合3999結尾的彩蛋吧。”
在基金會發現了塔羅蘭屍體之後,還有一段話。
準確來說,是八個字。
——“[數據刪除]”
——“我寫完了。”
這八個字不屬於塔羅蘭經曆的混亂世間,也不是基金會後來加入的記錄檔案。
它們是作者最後的留言,是3999的寫作者突破敘事壁壘出現在檔案中的筆觸。
“meta,‘元’元素。”遊危用一個更加精準的定義來解釋它。
這是一個源自希臘古典哲學的概念,“元”(meta)。
公元前著名的作家安德羅尼庫斯在編撰亞裏士多德文集時,把哲學卷放在自然科學卷之後,並用“metaphisics”為哲學命名。
在他看來,哲學是對自然科學深層規律的思考。
“meta”一詞表示“本原”、“規律”、“體係”的意思就這樣逐漸明確和定型下來。
而在如今的文化體係中,“元”則代表著一種特定的創作元素。
——即“突破敘事”。
強調創作的虛構性,讓被創作出來的人物知曉自身處於虛構的故事。
簡單來說,就是將我現在正在絞盡腦汁想著要怎麽給你們解釋這一概念的寫作過程,也寫進書裏,把敘事的行為本身變成敘事的一部分。
打破框架,這就是“元敘述”、“超小說”。
雖然大多數人可能聽都沒聽說具體定義,但“元”並不是非常罕見的元素。
很多作者都無意識地寫過包含“元”性質的內容。
——比如那些寫書中人物突破到現實世界幹死作者的。
——再比如那些在寫作過程中非要插入旁白來一段“作者說”的。
——還比如說那些把自己作為一個人物寫進書裏的……
對,最後一個說的就是寫《無限恐怖》的那個zhttty!
而3999最後的這一段,又跟那些都不一樣。
“元虛構,徹底推翻故事的真實性與代入感,讓本該沉浸在虛構世界中的讀者瞬間清醒過來。”遊危很清楚這種手法的優劣,“對敘事的毀滅性打擊,等於往閱讀者的頭上傾倒冰水。”
就像是看一本書看得正起勁,將自身代入到那個幻想的世界,為書中人物真摯的感情或喜或悲。
就在這個當口,作者猛然竄出來給了你一巴掌,“醒醒,都特麽是假的,我瞎編的!”
就說氣不氣人?
這被簡簡單單寫出來的四個字:“我寫完了”,就是在讀者臉上扇巴掌。
塔羅蘭的故事是虛構的。
根本不存在所謂能夠終結現實的scp-3999。
但字句中噴薄而出的掙紮是真實的。
所有曾經、正在、即將深陷於痛苦的人們,所有被絕望情緒糾纏著的凡人,都是塔羅蘭的現實寫照。
他戰勝了萬物。
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