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剛好看到一條評論用頗為引人反省的言辭提到了在奇幻文裏用“師兄師弟”這個稱唿的問題,思來想去,反複修改後,決定還是專門寫個單章來談一下。
關於同門間的稱唿,之前有書友提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說過,我自己其實也挺糾結的。
首先,按照西方的觀念,是並不存在書裏這種如同親人關係一樣的同門的概念的,因此同門之間基本都是直唿其名。
而正兒八經的稱唿的話,西方裏麵似乎隻有“學長學姐”這一種,但這是用於學院背景下,在同門這種比同學明顯更親近一步的關係中,用學長來稱唿也總感覺怪怪的。
但是,既然有書友提到了,而且確實存在問題,我肯定會尊重。
因此我先是試著將前麵的“師兄弟”全部改成“學長學弟”,但剛改完兩句話就直接放棄了,太尼瑪尬了,用這種稱唿,光是看著都能感覺到強烈的疏遠感。
於是,我又試著把所有的師兄弟刪掉,改成直唿其名,這一次的感覺要好上不少,邏輯上也符合了西方觀念,但改了一章後,卻總感覺還是不太對勁。
人情味太淡了,淡到甚至有些別扭,凡事都是直唿其名,按理講在奇幻背景中不該有這麽別扭的感覺才對。
於是,我暫時停止了更改,而是開始思考,思考為什麽之前會本能地采用了師兄師弟這個稱唿方式?
然後我就恍然發現,這是因為書裏麵的巫師早就走向了一個有違西方觀念的一個方向。
沒錯,書裏的巫師太有人味了,在這種情況下,巫師門下弟子之間用師兄師弟反而成了情感上最適合的一種稱唿。
接著我開始思考為什麽會變成這樣?開始推演導致這種景象的根源,並且有了結果。
首先要從這本書裏的巫師誕生的根本講起了。
(下麵會涉及輕微劇透,但並不嚴重,因為正文裏麵沒機會詳細講這些)
書中的巫師並非正常巫師文裏麵仿佛天生就存在在那一般的事物,沒有悠久的曆史後傳承,而是一個剛剛起步的群體。
書裏麵的巫師們並不是突然出現,而是一點點發芽。
第一個成為巫師的無疑是大巫師,也正式他才導致巫師們變成如今的模樣。
剛成為巫師的他,沒有想著靠這份力量去統治或複仇,而是無私地將其傳授給了當時的所有人。
也就是那一刻,大巫師成了所有第一代巫師們的老師。
並非單純的學院中的老師與學生那麽簡單,這群剛剛共同經曆了無數苦難,本就抱著共同理念的人們,在共同接受大巫師的教導的那一刻,行成了一種全新的關係
——他們全都師從於大巫師,且彼此如親人般熟稔。
身為智者的他們意識到貴族學院中所有的“學長學姐”已經不適用於形容他們間的關係,盡管彼此間依舊可以直唿其名來稱唿,但毫無疑問,他們這種全新的關係,需要一個新的名詞來形容。
於是,自然而然的,一個能用來形容這種關係的詞語被他們創造了出來——“師兄弟。”
師從於同一位老師,形成了如親人般的信任。
也是從這裏,巫師們的理念中等“老師”和西方觀念中等“老師”開始產生嚴重的區別。
西方觀念裏的老師,更多的僅指“知識的傳授者”,但書裏巫師們因為自身經曆的問題,他們對老師的概念,已經不再停留在簡單的傳授知識,而是上升到了教導做人。
所以,雖然世界的大背景是西方,但這個世界的巫師們的意識形態更傾向於哪邊,其實已經不言而喻。
在這種“老師”的定義下出現的同門,自然而然地也更傾向於另一邊了,這或許就是為什麽我在寫書時會覺得用“師兄弟”的稱唿要比其他的更合適的緣故。
其實,說到底,書裏麵正經的學徒都是十二歲就跟隨了巫師,此後更是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裏都處於對方的教導下,這種情況到底是更符合那種觀念,光從邏輯來推理也能得出結果了。
更往上,巫師們為什麽會用這種方式進行傳承而不是用學院的方式,其實也是可以推導出來的,學院製度中是類似分工的方式,適合大量學生的統一化教導,但當時的巫師們哪有那麽多人能教?
每個巫師收個十幾名弟子就到頭了,以巫師們的精力和巫師學徒的周期,完全教導地過來,並且還能更精確化地教導。
也就是說,從一開始,這本書裏麵的巫師與老師的形象其實就因為他們的經曆更偏向於我們的文化,而不是西方觀念裏的那些。
他們的弟子之間,也更符合“師兄弟”的狀態而非“學長學弟”。
因此,在考慮了一晚上後,我還是決定維持原有的稱唿。
當然,為了保證邏輯的暢通,我在第十一章裏加了一段對應的解釋,簡單交代了一下“師兄弟”稱唿的問題。
如果這樣依舊覺得難以接受的話,那我也沒什麽辦法。
邏輯上我圓了,根源上我也站得住腳,但這樣要還覺得可笑,那我隻能對此一笑而過了,帶著既惋惜又慶幸的想法感激那些覺得不滿的讀者能堅持到這裏了。
嗯,就這樣吧。
為了搞定這裏的邏輯問題,今晚一個字沒動(?w?)hiahiahia
關於同門間的稱唿,之前有書友提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說過,我自己其實也挺糾結的。
首先,按照西方的觀念,是並不存在書裏這種如同親人關係一樣的同門的概念的,因此同門之間基本都是直唿其名。
而正兒八經的稱唿的話,西方裏麵似乎隻有“學長學姐”這一種,但這是用於學院背景下,在同門這種比同學明顯更親近一步的關係中,用學長來稱唿也總感覺怪怪的。
但是,既然有書友提到了,而且確實存在問題,我肯定會尊重。
因此我先是試著將前麵的“師兄弟”全部改成“學長學弟”,但剛改完兩句話就直接放棄了,太尼瑪尬了,用這種稱唿,光是看著都能感覺到強烈的疏遠感。
於是,我又試著把所有的師兄弟刪掉,改成直唿其名,這一次的感覺要好上不少,邏輯上也符合了西方觀念,但改了一章後,卻總感覺還是不太對勁。
人情味太淡了,淡到甚至有些別扭,凡事都是直唿其名,按理講在奇幻背景中不該有這麽別扭的感覺才對。
於是,我暫時停止了更改,而是開始思考,思考為什麽之前會本能地采用了師兄師弟這個稱唿方式?
然後我就恍然發現,這是因為書裏麵的巫師早就走向了一個有違西方觀念的一個方向。
沒錯,書裏的巫師太有人味了,在這種情況下,巫師門下弟子之間用師兄師弟反而成了情感上最適合的一種稱唿。
接著我開始思考為什麽會變成這樣?開始推演導致這種景象的根源,並且有了結果。
首先要從這本書裏的巫師誕生的根本講起了。
(下麵會涉及輕微劇透,但並不嚴重,因為正文裏麵沒機會詳細講這些)
書中的巫師並非正常巫師文裏麵仿佛天生就存在在那一般的事物,沒有悠久的曆史後傳承,而是一個剛剛起步的群體。
書裏麵的巫師們並不是突然出現,而是一點點發芽。
第一個成為巫師的無疑是大巫師,也正式他才導致巫師們變成如今的模樣。
剛成為巫師的他,沒有想著靠這份力量去統治或複仇,而是無私地將其傳授給了當時的所有人。
也就是那一刻,大巫師成了所有第一代巫師們的老師。
並非單純的學院中的老師與學生那麽簡單,這群剛剛共同經曆了無數苦難,本就抱著共同理念的人們,在共同接受大巫師的教導的那一刻,行成了一種全新的關係
——他們全都師從於大巫師,且彼此如親人般熟稔。
身為智者的他們意識到貴族學院中所有的“學長學姐”已經不適用於形容他們間的關係,盡管彼此間依舊可以直唿其名來稱唿,但毫無疑問,他們這種全新的關係,需要一個新的名詞來形容。
於是,自然而然的,一個能用來形容這種關係的詞語被他們創造了出來——“師兄弟。”
師從於同一位老師,形成了如親人般的信任。
也是從這裏,巫師們的理念中等“老師”和西方觀念中等“老師”開始產生嚴重的區別。
西方觀念裏的老師,更多的僅指“知識的傳授者”,但書裏巫師們因為自身經曆的問題,他們對老師的概念,已經不再停留在簡單的傳授知識,而是上升到了教導做人。
所以,雖然世界的大背景是西方,但這個世界的巫師們的意識形態更傾向於哪邊,其實已經不言而喻。
在這種“老師”的定義下出現的同門,自然而然地也更傾向於另一邊了,這或許就是為什麽我在寫書時會覺得用“師兄弟”的稱唿要比其他的更合適的緣故。
其實,說到底,書裏麵正經的學徒都是十二歲就跟隨了巫師,此後更是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裏都處於對方的教導下,這種情況到底是更符合那種觀念,光從邏輯來推理也能得出結果了。
更往上,巫師們為什麽會用這種方式進行傳承而不是用學院的方式,其實也是可以推導出來的,學院製度中是類似分工的方式,適合大量學生的統一化教導,但當時的巫師們哪有那麽多人能教?
每個巫師收個十幾名弟子就到頭了,以巫師們的精力和巫師學徒的周期,完全教導地過來,並且還能更精確化地教導。
也就是說,從一開始,這本書裏麵的巫師與老師的形象其實就因為他們的經曆更偏向於我們的文化,而不是西方觀念裏的那些。
他們的弟子之間,也更符合“師兄弟”的狀態而非“學長學弟”。
因此,在考慮了一晚上後,我還是決定維持原有的稱唿。
當然,為了保證邏輯的暢通,我在第十一章裏加了一段對應的解釋,簡單交代了一下“師兄弟”稱唿的問題。
如果這樣依舊覺得難以接受的話,那我也沒什麽辦法。
邏輯上我圓了,根源上我也站得住腳,但這樣要還覺得可笑,那我隻能對此一笑而過了,帶著既惋惜又慶幸的想法感激那些覺得不滿的讀者能堅持到這裏了。
嗯,就這樣吧。
為了搞定這裏的邏輯問題,今晚一個字沒動(?w?)hiahia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