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接解困?什麽意思?”
方才一直在觀察著李憲的夏光遠突然發問,隱約之中他覺得李憲這個家夥,似乎又在算計這什麽。
而今天先是被嶽之峰請到這裏來,又恰好在這裏看到了李憲,讓他內心之中有一種預感。
自己,似乎又要和這個小子扯上什麽關係。
很明顯的是,夏光遠關注的問題,也同樣是嶽之峰和周叔連所在意的。
麵對房間之中三雙齊齊聚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李憲微微一笑:“其實很簡單。所謂的間接解困,其實就是再以直接對國營企業注入資金的方式令其存續。至於具體的操作方式嘛......”
掃了一眼那三個已經被全然吊起了胃口的,李憲笑嗬嗬一攤手,給出了最終的,仿佛是荊軻在千年之前提交給秦始皇的地圖卷軸中一點寒芒的答案:“讓那些好的,有潛力的,具備上市條件的私營企業,非國有企業上市。然後用籌集到的資金,反過頭來收購國有企業。”
“笑話!你這麽說,還不如直接說給你們新北一個上市指標,然後圈錢迴頭收購其他國營企業得了!”夏光遠投去了鄙視的目光,嗬斥了一句。
眼見著嶽之峰也眉頭皺了起來想要嗬斥,李憲伸出手掌,止住二人發話,“先別急,讓我說完。如果感覺這樣的方式操作可行度低,也可以用一種折中的方案。比如,放開上市國營企業的股本不動原則,令其進入二級股市流通市場。供民間資本介入收購,重新分配企業的股份配比,以存續企業,但是重組董事會......嗯,這種溫和的方式進行改造。我認為,可行性還是很高的。”
李憲出的這個主意,現在還沒有出現。
按照原本的曆史進程,類似周叔連之前提出來的國營企業原始股份不流通,這種被稱為“股份分製”的,相當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製度大行其道。
在那個時候,所有的上市國有公司都存在非流通股(國有股份)與流通股兩類股份。
兩種股份的權利相同,但是持股的成本則有巨大差異,這造成了兩類股東之間的嚴重不公,也對日後的莊家經濟提供了天然的操作空間。這個股份分製製度到了05年左右才通過國有股減持結束。
但是在那之前,嚴重滯後的流通性和股權不公,已經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後果;國營上市企業早在千禧年之前,就已經完全暴露出企業機製和財務方麵的問題,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成了名副其實的空殼公司。
而在九六年到九七年之間,第一批第二批上市的國營企業百分之八十都撲街的時候,李憲現在提出的這個觀點,其實就被國內的諸多經濟學家廣泛的提了出來。
其中就包括人民日報的觀察員淩誌軍,經濟學家張維迎,以及港城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主席梁定邦等經濟學領域的“少壯派”。
而在緊隨其後的“抓大放小,國進民退”,國營企業大改造這個......席卷了千萬人的下崗潮的主要誘因事件中,這種模式除了粗暴的破產重組之外,也被部分運用到了民間資本針對上市企業的並購之中。
隻不過那個時候,企圖通過資本市場並購國企的民間資本運氣實在是不咋地。
九七年.......索羅斯大魔王席卷亞洲,企圖在資本市場搞事情的,基本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歡歡喜喜入市,想要用股市的資本來完成對國企的並購,可出最後........隻能在祖國江山不管你什麽道理就一片綠之下,溜溜光光連底褲都不剩的離開。
命運多牟的中國股市,並沒有給這種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改造方案以機會。
或者說這種本應該可以的模式,沒有在正確的時間,被一個正確的人,提出來。
現在,李憲說了。
“嘶!”
聽李憲說完,嶽之峰和夏光遠陷入到了沉默之中。就像是夏光遠之前所說的,中國經濟方麵的而事情,從來就不單純的是經濟領域的事情,更是需要站在更高的政治層麵去考慮。
可是周叔連,卻雙眼一亮,直接吸了口冷氣!
李憲的方法,說實話並不複雜。
其性質,就如同是一道“證明a=b”代數題目,在標準的“因為a等於c,b等於c,所以a=b”的解答過程之內,加入一給條件,變成了“因為a+b等於2c,又因2a=2c,2b=2c,所以2a=2b,所以a=b”一樣——拐了個玩兒,換了種算法而已!
可是就是因為變換了角度,周叔連卻忽然發現,所有的問題,似乎都可以通過這個方式,得到解決!
怎麽說?
民間資本通過股票二級市場進入,完成對國企收購整合,直接的作用不僅是注入新的資本,更重要的是將民企製度介入,達到盤活國企的目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這種方式行得通,在具體實施之中可以達到理論上的目標,那麽無疑對於現在充斥著濫竽充數的,完全不符合上市條件,也沒有能力將資本有效利用的國企的股票市場,是一記強心劑。
可以說,不論是對於國營企業來講還是對於股市大環境來講,這種操作方式,都具有相當積極一麵。
而從另一方麵思考,有能力,有資本,但是卻沒有資格拿不到指標配額從而進入國內資本市場民營企業,也有了一個弄潮的渠道!
一扇全新的大門,在周叔連的麵前,悄然打開。
另一邊,看著神色各異,身份和思維角度完全不同的三人,李憲暗暗的攥緊了拳頭,從沙發上站了起來。
深吸了一口氣,不再遮掩自己本身的意圖。
“嶽書記,夏主任。我知道今天你們叫我過來,是為了省內那二十幾家造紙廠的事情。既然現在咱們說到了這裏,我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把這個方式運用到這一次的產業改革之中!運用我們新北改造企業的軟實力,上遊資源和資金相結合的硬實力,以及資本市場的助力,為咱們龍江省內的包裝造紙產業,注入新的血液和生機!”
雄心壯誌伴隨著李憲難得嚴肅和沉穩的聲音,在會客室之中,迴蕩起來!
方才一直在觀察著李憲的夏光遠突然發問,隱約之中他覺得李憲這個家夥,似乎又在算計這什麽。
而今天先是被嶽之峰請到這裏來,又恰好在這裏看到了李憲,讓他內心之中有一種預感。
自己,似乎又要和這個小子扯上什麽關係。
很明顯的是,夏光遠關注的問題,也同樣是嶽之峰和周叔連所在意的。
麵對房間之中三雙齊齊聚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李憲微微一笑:“其實很簡單。所謂的間接解困,其實就是再以直接對國營企業注入資金的方式令其存續。至於具體的操作方式嘛......”
掃了一眼那三個已經被全然吊起了胃口的,李憲笑嗬嗬一攤手,給出了最終的,仿佛是荊軻在千年之前提交給秦始皇的地圖卷軸中一點寒芒的答案:“讓那些好的,有潛力的,具備上市條件的私營企業,非國有企業上市。然後用籌集到的資金,反過頭來收購國有企業。”
“笑話!你這麽說,還不如直接說給你們新北一個上市指標,然後圈錢迴頭收購其他國營企業得了!”夏光遠投去了鄙視的目光,嗬斥了一句。
眼見著嶽之峰也眉頭皺了起來想要嗬斥,李憲伸出手掌,止住二人發話,“先別急,讓我說完。如果感覺這樣的方式操作可行度低,也可以用一種折中的方案。比如,放開上市國營企業的股本不動原則,令其進入二級股市流通市場。供民間資本介入收購,重新分配企業的股份配比,以存續企業,但是重組董事會......嗯,這種溫和的方式進行改造。我認為,可行性還是很高的。”
李憲出的這個主意,現在還沒有出現。
按照原本的曆史進程,類似周叔連之前提出來的國營企業原始股份不流通,這種被稱為“股份分製”的,相當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製度大行其道。
在那個時候,所有的上市國有公司都存在非流通股(國有股份)與流通股兩類股份。
兩種股份的權利相同,但是持股的成本則有巨大差異,這造成了兩類股東之間的嚴重不公,也對日後的莊家經濟提供了天然的操作空間。這個股份分製製度到了05年左右才通過國有股減持結束。
但是在那之前,嚴重滯後的流通性和股權不公,已經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後果;國營上市企業早在千禧年之前,就已經完全暴露出企業機製和財務方麵的問題,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成了名副其實的空殼公司。
而在九六年到九七年之間,第一批第二批上市的國營企業百分之八十都撲街的時候,李憲現在提出的這個觀點,其實就被國內的諸多經濟學家廣泛的提了出來。
其中就包括人民日報的觀察員淩誌軍,經濟學家張維迎,以及港城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主席梁定邦等經濟學領域的“少壯派”。
而在緊隨其後的“抓大放小,國進民退”,國營企業大改造這個......席卷了千萬人的下崗潮的主要誘因事件中,這種模式除了粗暴的破產重組之外,也被部分運用到了民間資本針對上市企業的並購之中。
隻不過那個時候,企圖通過資本市場並購國企的民間資本運氣實在是不咋地。
九七年.......索羅斯大魔王席卷亞洲,企圖在資本市場搞事情的,基本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歡歡喜喜入市,想要用股市的資本來完成對國企的並購,可出最後........隻能在祖國江山不管你什麽道理就一片綠之下,溜溜光光連底褲都不剩的離開。
命運多牟的中國股市,並沒有給這種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改造方案以機會。
或者說這種本應該可以的模式,沒有在正確的時間,被一個正確的人,提出來。
現在,李憲說了。
“嘶!”
聽李憲說完,嶽之峰和夏光遠陷入到了沉默之中。就像是夏光遠之前所說的,中國經濟方麵的而事情,從來就不單純的是經濟領域的事情,更是需要站在更高的政治層麵去考慮。
可是周叔連,卻雙眼一亮,直接吸了口冷氣!
李憲的方法,說實話並不複雜。
其性質,就如同是一道“證明a=b”代數題目,在標準的“因為a等於c,b等於c,所以a=b”的解答過程之內,加入一給條件,變成了“因為a+b等於2c,又因2a=2c,2b=2c,所以2a=2b,所以a=b”一樣——拐了個玩兒,換了種算法而已!
可是就是因為變換了角度,周叔連卻忽然發現,所有的問題,似乎都可以通過這個方式,得到解決!
怎麽說?
民間資本通過股票二級市場進入,完成對國企收購整合,直接的作用不僅是注入新的資本,更重要的是將民企製度介入,達到盤活國企的目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這種方式行得通,在具體實施之中可以達到理論上的目標,那麽無疑對於現在充斥著濫竽充數的,完全不符合上市條件,也沒有能力將資本有效利用的國企的股票市場,是一記強心劑。
可以說,不論是對於國營企業來講還是對於股市大環境來講,這種操作方式,都具有相當積極一麵。
而從另一方麵思考,有能力,有資本,但是卻沒有資格拿不到指標配額從而進入國內資本市場民營企業,也有了一個弄潮的渠道!
一扇全新的大門,在周叔連的麵前,悄然打開。
另一邊,看著神色各異,身份和思維角度完全不同的三人,李憲暗暗的攥緊了拳頭,從沙發上站了起來。
深吸了一口氣,不再遮掩自己本身的意圖。
“嶽書記,夏主任。我知道今天你們叫我過來,是為了省內那二十幾家造紙廠的事情。既然現在咱們說到了這裏,我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把這個方式運用到這一次的產業改革之中!運用我們新北改造企業的軟實力,上遊資源和資金相結合的硬實力,以及資本市場的助力,為咱們龍江省內的包裝造紙產業,注入新的血液和生機!”
雄心壯誌伴隨著李憲難得嚴肅和沉穩的聲音,在會客室之中,迴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