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陌生的總統
因為多耽擱了一陣,所以等王開元帶隊迴到會議室,以尼茲為首的紐蘭軍政談判代表都已經入座。
華萊士沒親自參與談判,隻是安排了一名全權代表。
其實,現在的華萊士不過是一個光杆司令,除了擁有紐蘭總統的身份之外,身邊就連一個可用的人都沒有。
他在前天才達成一架遠程巡邏機,趕在巴頓將軍指揮的裝甲部隊殺到之前,倉促離開了即將被包圍的金灣。
來到珍寶港的時候,除了具有關鍵作用的米西,華萊士身邊連一個隨從都沒有。
此外,在幾個小時之前,他的家人才在六局情報人員接應下,越過邊境線,進入墨西哥境內。
至於他安排的那名全權代表,其實是霍努島的一名地方官員。
這麽安排,隻是為了證明華萊士是紐蘭聯邦貨真價實的總統。
不管怎樣,這種基層方麵的談判都輪不到總統親自出麵。
與前幾次協商不同,在會談開始之後,王開元直奔主題,拋出了兩個選項,讓華萊士的代表做出選擇。
要麽立即交出包括紐蘭東望洋艦隊在內的所有武裝力量,等待協約集團的援助,發起反攻本土的作戰行動。
要麽就留在霍努島,戴著總統的桂冠坐吃等死。
隨後,王開元甚至沒給對方發言機會,就以等待華萊士決定為由,叫上鄭江明等幾名談判人員離開了會場。
此舉超出了所有紐蘭談判人員的預料。
不要說那個臨時成為總統全權代表的地方官員,就連尼茲都沒有想到,王開元會玩這麽一手。
顯然,此事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
不過,尼茲很快就恢複鎮定。
在讓其他人員迴去等待消息之後,他單獨去找了華萊士。
要說沒有準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決定效忠華萊士,下令讓斯普帶著艦隊北上的那一刻,尼茲就想到,接下來得向梁夏帝國投降。
關鍵就是,霍瓦依群島實在是太小了。
就算把那些還沒開化的土著算上,霍瓦依群島的居民總共都還沒有100萬,而且沒有任何值得稱道的產業。
靠霍瓦依群島反攻本土?
顯然是想多了。
即便不考慮群島的麵積、人口與產業,僅僅是3000千米的距離,就決定依托霍瓦依群島發起反攻的想法很不現實。
對麵向大陸的登陸作戰來說,超過3000千米的補給線,絕對是一場災難。
不要說是如同無根浮萍的華萊士流亡政權,換成梁夏軍隊來發動登陸作戰,也隻能望洋興歎。
按帝國海軍的計劃,在攻占了霍瓦依群島之後,並不會攻打紐蘭本土。
下一步行動是進軍望夕運河,在遠離紐蘭本土的孤大陸中部登陸,然後到夕落洋那邊想辦法。
這也是讓劉向真帶著艦隊在夕落洋活動的關鍵所在。
更加要命的是,霍瓦依群島上的紐蘭軍人全都來自本土,家人也都在本土。
哪怕華萊士是合法總統,也無法解決軍人最關心的問題。
顯然,要不了多久,對家人的擔憂就會取代對聯邦與總統的忠誠。
唯一能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向梁夏帝國投降。
隻要投降,就不存在對誰效忠的問題。
華城當局再是狠毒,也不會對對被俘官兵的家人下毒手。
至於反攻本土,至少在當時,尼茲沒想過。
在談判中表現強硬,把艦隊當成籌碼,其實不是尼茲的本意,是華萊士的意思。
華萊士為什麽要這麽做?
就算尼茲不是政客,也能夠猜到。
這個逃亡的總統已經是一無所有,手裏最大的資本就是艦隊,要是把艦隊丟了,他就真的什麽都沒了。
一個什麽都沒有的總統,還有存在的價值?
華萊士是想靠艦隊來敲詐,或者說從梁夏帝國那裏獲得更多的好處,以確保其在紐蘭聯邦的利益。
可惜的是,梁夏帝國顯然不吃這一套。
在華萊士提出拿艦隊做文章跟梁夏帝國討價還價的時候,尼茲就明確提到,此舉隻會產生適得其反的結果。
當時,尼茲還警告過華萊士,此舉是玩火自焚。
在根本上,華萊士能活著來到珍寶港,都是擺梁夏海軍所賜。
他還有什麽資格跟梁夏帝國討價還價?
換個角度,跟梁夏帝國的談判完蛋了,他就沒有存在價值了。
相反,在失去了他之後,梁夏帝國並沒有什麽損失。
要說的話,支持華萊士,反到是一個比較大的麻煩,因為必然會直接,至少是間接介入紐蘭內戰。
跟華萊士合作,梁夏帝國能夠獲得的最大好處,其實是避免攻打紐蘭本土。
這正是王開元提出的兩個選項中的第二個。
在名義上擊敗紐蘭聯邦,也就是讓華萊士政權宣布投降之後,以梁夏帝國為首的協約集團就能夠通過封鎖的方式來對付華城政權,從而結束大規模軍事行動,讓上千萬將士能盡快迴到家人身邊。
如果大戰持續進行下去,協約集團至少得為攻打紐蘭本土犧牲300萬軍人!
因為梁夏帝國是協約集團的絕對主力,而且一直主導針對紐蘭聯邦的作戰行動,肯定得承擔起攻打紐蘭本土的重任,所以在注定要陣亡的300萬將士中,至少會有200萬是梁夏帝國的軍人。
梁夏帝國能夠承受如此慘重的傷亡嗎?
隻是,這也不等於減少損失。
關鍵就是,隻要華城政權還沒有宣布投降,以梁夏帝國為首的協約集團就必須對其保持高壓態勢。
此外,還需要通過戰略轟炸削弱其軍事與工業實力。
其實,這也就是王開元提到的第一個選項。
按照尼茲理解,所謂支持華萊士反攻紐蘭本土,其實是借此為名,攻占靠近紐蘭本土的幾座島嶼,比如百慕大群島,以及北麵的紐芬蘭島與南麵的古巴,獲得能部署轟炸機的前進基地。
至於是否需要攻打紐蘭本土,那就是另外一迴事了。
通過高強度的轟炸,以及嚴密的封鎖,哪怕無法徹底的瓦解華城政權,也能讓華城政權喪失威脅。
一個沒有了威脅的華城政權,或許就是梁夏帝國希望看到的結果。
擺在華萊士麵前的不是2個選項,是一個。
說得直接一點,王開元傳達了一個十分明確的信號。
接受既成事實!
尼茲早就想明白了,可是華萊士想通了嗎?
要說的話,尼茲心裏還真沒有底。
直到前天,也就是在華萊士來到珍寶港的時候,尼茲才第一次在如此近的距離見到這位曾經的副總統。
換句話說,尼茲一點都不了解華萊士,也就無法判斷華萊士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隻是,這還不是當前的頭號大事。
因為多耽擱了一陣,所以等王開元帶隊迴到會議室,以尼茲為首的紐蘭軍政談判代表都已經入座。
華萊士沒親自參與談判,隻是安排了一名全權代表。
其實,現在的華萊士不過是一個光杆司令,除了擁有紐蘭總統的身份之外,身邊就連一個可用的人都沒有。
他在前天才達成一架遠程巡邏機,趕在巴頓將軍指揮的裝甲部隊殺到之前,倉促離開了即將被包圍的金灣。
來到珍寶港的時候,除了具有關鍵作用的米西,華萊士身邊連一個隨從都沒有。
此外,在幾個小時之前,他的家人才在六局情報人員接應下,越過邊境線,進入墨西哥境內。
至於他安排的那名全權代表,其實是霍努島的一名地方官員。
這麽安排,隻是為了證明華萊士是紐蘭聯邦貨真價實的總統。
不管怎樣,這種基層方麵的談判都輪不到總統親自出麵。
與前幾次協商不同,在會談開始之後,王開元直奔主題,拋出了兩個選項,讓華萊士的代表做出選擇。
要麽立即交出包括紐蘭東望洋艦隊在內的所有武裝力量,等待協約集團的援助,發起反攻本土的作戰行動。
要麽就留在霍努島,戴著總統的桂冠坐吃等死。
隨後,王開元甚至沒給對方發言機會,就以等待華萊士決定為由,叫上鄭江明等幾名談判人員離開了會場。
此舉超出了所有紐蘭談判人員的預料。
不要說那個臨時成為總統全權代表的地方官員,就連尼茲都沒有想到,王開元會玩這麽一手。
顯然,此事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
不過,尼茲很快就恢複鎮定。
在讓其他人員迴去等待消息之後,他單獨去找了華萊士。
要說沒有準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決定效忠華萊士,下令讓斯普帶著艦隊北上的那一刻,尼茲就想到,接下來得向梁夏帝國投降。
關鍵就是,霍瓦依群島實在是太小了。
就算把那些還沒開化的土著算上,霍瓦依群島的居民總共都還沒有100萬,而且沒有任何值得稱道的產業。
靠霍瓦依群島反攻本土?
顯然是想多了。
即便不考慮群島的麵積、人口與產業,僅僅是3000千米的距離,就決定依托霍瓦依群島發起反攻的想法很不現實。
對麵向大陸的登陸作戰來說,超過3000千米的補給線,絕對是一場災難。
不要說是如同無根浮萍的華萊士流亡政權,換成梁夏軍隊來發動登陸作戰,也隻能望洋興歎。
按帝國海軍的計劃,在攻占了霍瓦依群島之後,並不會攻打紐蘭本土。
下一步行動是進軍望夕運河,在遠離紐蘭本土的孤大陸中部登陸,然後到夕落洋那邊想辦法。
這也是讓劉向真帶著艦隊在夕落洋活動的關鍵所在。
更加要命的是,霍瓦依群島上的紐蘭軍人全都來自本土,家人也都在本土。
哪怕華萊士是合法總統,也無法解決軍人最關心的問題。
顯然,要不了多久,對家人的擔憂就會取代對聯邦與總統的忠誠。
唯一能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向梁夏帝國投降。
隻要投降,就不存在對誰效忠的問題。
華城當局再是狠毒,也不會對對被俘官兵的家人下毒手。
至於反攻本土,至少在當時,尼茲沒想過。
在談判中表現強硬,把艦隊當成籌碼,其實不是尼茲的本意,是華萊士的意思。
華萊士為什麽要這麽做?
就算尼茲不是政客,也能夠猜到。
這個逃亡的總統已經是一無所有,手裏最大的資本就是艦隊,要是把艦隊丟了,他就真的什麽都沒了。
一個什麽都沒有的總統,還有存在的價值?
華萊士是想靠艦隊來敲詐,或者說從梁夏帝國那裏獲得更多的好處,以確保其在紐蘭聯邦的利益。
可惜的是,梁夏帝國顯然不吃這一套。
在華萊士提出拿艦隊做文章跟梁夏帝國討價還價的時候,尼茲就明確提到,此舉隻會產生適得其反的結果。
當時,尼茲還警告過華萊士,此舉是玩火自焚。
在根本上,華萊士能活著來到珍寶港,都是擺梁夏海軍所賜。
他還有什麽資格跟梁夏帝國討價還價?
換個角度,跟梁夏帝國的談判完蛋了,他就沒有存在價值了。
相反,在失去了他之後,梁夏帝國並沒有什麽損失。
要說的話,支持華萊士,反到是一個比較大的麻煩,因為必然會直接,至少是間接介入紐蘭內戰。
跟華萊士合作,梁夏帝國能夠獲得的最大好處,其實是避免攻打紐蘭本土。
這正是王開元提出的兩個選項中的第二個。
在名義上擊敗紐蘭聯邦,也就是讓華萊士政權宣布投降之後,以梁夏帝國為首的協約集團就能夠通過封鎖的方式來對付華城政權,從而結束大規模軍事行動,讓上千萬將士能盡快迴到家人身邊。
如果大戰持續進行下去,協約集團至少得為攻打紐蘭本土犧牲300萬軍人!
因為梁夏帝國是協約集團的絕對主力,而且一直主導針對紐蘭聯邦的作戰行動,肯定得承擔起攻打紐蘭本土的重任,所以在注定要陣亡的300萬將士中,至少會有200萬是梁夏帝國的軍人。
梁夏帝國能夠承受如此慘重的傷亡嗎?
隻是,這也不等於減少損失。
關鍵就是,隻要華城政權還沒有宣布投降,以梁夏帝國為首的協約集團就必須對其保持高壓態勢。
此外,還需要通過戰略轟炸削弱其軍事與工業實力。
其實,這也就是王開元提到的第一個選項。
按照尼茲理解,所謂支持華萊士反攻紐蘭本土,其實是借此為名,攻占靠近紐蘭本土的幾座島嶼,比如百慕大群島,以及北麵的紐芬蘭島與南麵的古巴,獲得能部署轟炸機的前進基地。
至於是否需要攻打紐蘭本土,那就是另外一迴事了。
通過高強度的轟炸,以及嚴密的封鎖,哪怕無法徹底的瓦解華城政權,也能讓華城政權喪失威脅。
一個沒有了威脅的華城政權,或許就是梁夏帝國希望看到的結果。
擺在華萊士麵前的不是2個選項,是一個。
說得直接一點,王開元傳達了一個十分明確的信號。
接受既成事實!
尼茲早就想明白了,可是華萊士想通了嗎?
要說的話,尼茲心裏還真沒有底。
直到前天,也就是在華萊士來到珍寶港的時候,尼茲才第一次在如此近的距離見到這位曾經的副總統。
換句話說,尼茲一點都不了解華萊士,也就無法判斷華萊士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隻是,這還不是當前的頭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