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廷,永樂宮。
“狗東西”尹貴妃一臉怒容,“如今皇上震怒,江南道涉案的官員一個都跑不了,這等節骨眼上,有誰敢為他們王謝兩家求情他謝萬眺不是有個位居中宮的好女兒嗎怎麽不叫她去吹枕邊風”
瑞安公公伏地一拜,“娘娘息怒。如今江南一案已經並非隱瞞災情不報那麽簡單了,聖上此番下定決心嚴查涉事官員,謝大人、王大人都已經被停職在家,眼下就算是有欽天監的祥瑞吉報,隻怕也不好使了。”
尹貴妃冷笑一聲,“他謝萬眺真當旁人是傻子呢自己幹的那點兒破事兒自己清楚,皇上這番若是不打算留後手,隻怕整個謝家、王家都要為江南一案陪葬”
她本想趁亂扳道顧氏,可誰料中間出了個私放官糧的裴尚仁,更匪夷所思的是,那諫議大夫沈階又是如何得知這錯綜複雜之案的內情的
眼下王謝皆已經是自顧不暇,哪裏還顧得上承諾過尹貴妃的“拉顧家下水”的事兒敵人安然無恙,謝王兩族卻自損八千,真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尹貴妃氣的哆哆嗦嗦,拿過桌上的茶盞,飲盡了杯中的茶水,才勉強冷靜了一些。
她不能被牽連進去她要活下去,安然無恙的度過此劫,才能有機會長長久久地呆在他身邊
“娘娘,可萬一謝大人把您的出身抖摟出去,以此威脅”
尹貴妃冷聲道,“如今,明麵兒上本宮和他們還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他謝大人隻要不怕犯了偷天換日、欺君罔上的罪名,隻管把本宮的出身抖摟出來”
說罷,尹貴妃輕抬鳳目“瑞安,那日四皇子府上遞來的密信可還在”
瑞安聞言一驚,忙道,“迴娘娘的話,那封密信被奴才好生收在箱子裏了。”
尹貴妃點點頭,一揮廣袖“明日便給四皇子迴信,就說本宮願與四皇子商磋大計,共圖宏業。”
那日芳林圍獵之後,數十封密信從四皇子府中發出,被秘密送到京中各重臣功勳之家,意圖拉攏人心。
瑞安心中滿是忐忑,“娘娘,咱們永樂宮一向是親近皇後太子一黨,如今突然轉向投誠,四皇子會誠心以待嗎”
“穿上那身官服便是衣冠禽獸,誰還有幾分誠心”尹貴妃握緊了椅子扶手,鳳目裏滿是狠厲“如今王黨大勢已去,謝皇後被禁足中宮雖說太子儲君之位還在,謝氏隻能算是苟延殘喘,已經自身難保。再和謝王這麽勾纏下去,想必也落不到什麽好處,恐怕還會有被拉下水的風險是時候棄暗投明了。”
說罷,尹貴妃淡淡看了眼下首跪著的瑞安,“你也休要犯糊塗。”
“你出身謝家,這些年來,進了這永樂宮門是本宮心腹,出了這永樂宮門便成了謝萬眺的耳報神,你真當本宮不知曉一絲一毫瑞安,本宮一向待你如何,你自己心裏明白,如今,到了該做決斷的時候了,可千萬莫要被豬油蒙了心”
瑞安聞言顫了一顫,伏地道,“瑞安的一切,都是貴妃娘娘給的,奴才不敢忘懷。”
憑心而論,這些年尹貴妃拿瑞安當成心腹看待,金銀財物上更是不曾虧待過他。從當初的小黃門到如今永樂宮的掌事大太監,一路以來,他的榮華富貴全是因尹貴妃而得來的。
瑞安生於謝府,長到十五歲被謝府送入宮中,淨身成了太監。若說前十五年,瑞安的命是謝府給的,那麽進宮之後,他的命便是尹貴妃給的。
諾大的宮殿之中,主仆二人正說著話,那廂有心腹丫鬟打簾子進來,“秉貴妃娘娘,禦製房的掌事媽媽方才親自跑了一趟,將這製好的鶯啼一點紅送了來。”
這品“鶯啼一點紅”乃是尹貴妃親自調配的口脂方子,據說以其潤唇,能使雙唇色澤瑩潤,檀口嗬氣如蘭。
尹貴妃伸出纖纖玉指,從紅漆木托盤上拿過那隻粉彩綠裏荷花的罐子,蘸了些“鶯啼一點紅”抹到唇上,抿了抿雙唇,語氣淡淡,“都跪安吧。”
一轉眼,半個月過去了。
這半個月來,盛京城中文武百官可謂是艱難度日或是戰戰兢兢,生怕被牽連到了這滔天的禍事裏,或是馬不停蹄,因查案之事忙的不可開交。
法大於情,即使那越州知州裴尚仁愛民如子,心係百姓,事出有因,可私開官糧乃是欺上瞞下的大罪,依大燕朝的法律,乃是非殺不可。
大理寺卿和三法司負責調查此事的欽差大臣握著那處刑的聖旨,心中也有所不忍,一連上了三道折子,為越州知州裴尚仁求情從輕發落。
一時間,朝野紛紛擾擾,為了這“殺”還是“不殺”的難題整日罵戰不休,最終,還是那九龍禦座上的成安帝一錘定音,道“越州知州裴尚仁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並下旨“赦免越州知州裴尚仁的死刑,將其流放海南崖州,效力贖罪”。
海南孤島一座,不僅遠離盛京,更是人煙稀少的蠻荒之地。如此顛簸萬裏遠赴海南,一路上真真是生死未卜。
據說,裴尚仁被流放的當天,越州百姓夾道哭送,前來踐行慰問者應接不暇,足有成百上千人。
王敬孚、謝萬眺被罷官免職,五百金吾衛手持兩道金牌,出皇城,捉奸佞,將其舉家流放嶺南瘴煙蠻荒之地。
謝皇後因母家之過被禁足中宮,後宮事務由永樂宮尹貴妃暫理。太子李琮自請齋戒三日,為外祖一家犯下的罪行誠心懺悔。
東窗事發之前,那王敬孚曾在金鑾殿上參過江氏、顧氏借賑災之名謀私利的罪狀,後來,大理寺的官員細細一查,這罪狀果然是子虛烏有、捕風捉影的事兒。故而,這江、顧兩家的怨名也算是不洗自清。
奸佞已除,忠臣已賞,江南的災情也漸漸好轉,這場禍事總算是過去了。
二月初四,宜嫁娶。
顧府之中,親友畢至,賓客如雲,可謂是熱鬧非常。
禍兮福之所倚。江氏因江南一案主動募集賑災糧有功,被成安帝親賜了錦袍,提拔了品級,被盛讚為“江南諸家族之表率”。
江氏雖說是因禍得福,可也頗有劫後餘生之感。如今恰逢姻親顧家有此喜事,提前好些天便差了送賀禮的隊伍從江南遠赴盛京。
江南大族一向富庶,光是江氏送來的賀禮數額,便能夠的上普通官宦之家辦喜事兒的所有嫁妝,故而也算是十分長麵子的事兒。
顧熙言作為出嫁的女兒,蕭讓作為顧府的子婿,顧昭文大婚這天,夫婦二人一早便到了顧府幫忙。
名義上說是來幫忙,可又有誰真的敢支使這天潢貴胄的平陽侯爺和侯夫人不過是好吃好喝的供著,湊個人氣兒,好叫門楣生光罷了。
花廳之中,顧熙言正和一眾女眷說著家長裏短,便聽見外頭婆子來報“花轎來了”,眾女眷聞聲,忙紛紛出門去迎花轎。家裏親友賓客迎出去,
隻聽樂聲並著鞭炮聲陣陣,一頂金箔貼花的朱紅色花轎慢慢行來,緩緩停在顧府大門之外。
女儐相上前請了新人出了轎子,全福人又扶著蒙著蓋頭的新娘子跨了火盆,一行人方才熱熱鬧鬧地從顧府大門行進來。
等一對新人拜了天地,請出顧江氏受了四拜,再請顧父顧母夫婦登堂受跪拜,這麽一套禮數行下來,才將新人送入洞房,又按京中舊例坐了床、撒了帳,才算是禮畢。
顧昭言看著這場景,突然想起來,那日她和蕭讓大婚,是哥哥顧昭文背著她上的花轎,出的家門,這麽迴想著,眼淚不由自主地便盈滿了眼睫。
蕭讓不知何時來到她身後,輕輕伸了手揩去了美人兒眼角的淚珠兒,低聲問道“舅兄大喜的日子,夫人為何哭鼻子”
顧熙言抬眼望著眼前俊眼修眉的高大男人,輕輕攬靠在他的臂膀上,溫聲道,“妾身見此情此景,不禁想到那日嫁給侯爺的情形,心中十分動容。”
蕭讓聞言,垂眸定定看了眼懷中的美人兒,趁著四下無人往這邊兒瞧,低頭在她發頂輕吻了下。
此處站著的都是看熱鬧的親朋好友,前後左右,多少雙眼睛目不轉睛看著的,蕭讓冷不丁一個吻落下來,身後的數人見了兩人蜜裏調油勝新婚的模樣,皆是發出幾聲低笑。
聽著這笑聲入耳,顧熙言嗔怪地看了男人一眼,當即紅了臉頰。
四周喧囂無比,顧熙言心裏卻覺得莫名平靜。
重生之後,上一世的顧家之難讓顧熙言日夜憂心,好在眼下一切塵埃落定,顧氏和江氏終於有驚無險的逃過此劫。然而更可貴的是,蕭讓在其中為她遮風擋雨,成為足以讓她依靠的強壯臂膀。
不知不覺,她可以毫無顧慮的篤信他、依靠他,他給她前所未有的安全感,讓她莫名安心,覺得哪怕前方有萬丈深淵,也如履平地、無所畏懼。
那日,顧府後院的偏僻閣樓裏,史敬原被顧熙言冷言冷語說了一頓,心中生了決絕之意,正準備將那顧萬潛的私印交到王家之人手中,不料正趕上江南官糧一案東窗事發,謝王兩家頓時自顧不暇,哪裏還顧得上答應尹貴妃的“拉顧家下水”之事,更是抽不出身來搭理這位顧府的小小門客了。
眼看著自己升官發財的大夢就要破滅,史敬原心有不甘,兩次上門去找王家,不料連那王家的大門都沒進,就被小廝趕迴來了。
最令人絕望的,並非前路一片漆黑看不到希望,而是給了他一點光亮,在一片漆黑裏營造了一場美夢,那熹微的光亮卻又突然消失於無形。
如此鬱鬱不得誌了幾日,又聽聞王謝兩家倒台之事,史敬原真真是神形俱喪。
一日,史敬原從顧府中迴到家中,史敬原那大字不識的七旬老母突然說給他相看了一門親事,對方是一戶商人家的小姐,家中做絲綢瓷器生意,雖算不上大富大貴,也算是富足之家。
史敬原一聽,立刻怒了,“我一介讀書人,怎能配那下賤的商戶之女”
七旬老母戚戚然道,“我兒眼看著你已經快要到及冠之年,雖說咱們家貧,可也不能耽誤了你成家娶妻之事”
“為母一早便替你先相看過了,那商戶之女臉麵生的溫柔可愛,身形又是個好生養的,雖說是小門小戶,可嫁過來之後,也容易拿捏些商賈之家雖然名聲下賤,可家裏最不缺的便是那些金銀財寶等此女進了咱們的家門兒,帶過來些陪嫁的錢財,也好補貼家用。”
“那商賈之家聽了這親事,是打心底裏願意的,你若是同意,咱們便把這相看的事兒訂到三天之後。不管親事成不成,去看一眼又不會掉塊肉你說是也不是”
史敬原聽了這話,也不禁有些心動,終是在七旬老母急切的眼神下應下了這相看之事。
三日之後,兩家相看之時,那商戶之女見史敬原生的風流倜儻,青衫磊落,當即羞紅了桃腮。
不料,那廂史敬原望著不遠處那姿色平平的女子,卻深深皺了眉。
原來,有顧熙言那等神仙妃子一般的人物珠玉在前,早已養刁了史敬原的眼界,故而,今時今日,任她什麽小家碧玉,入眼都成了那爛泥一般。
史敬原登時便沒了議親的興致,迴到家中便和老母說了迴絕之意。
史家老母聽了,不禁痛哭,“你那父親去世的早,為母把你拉扯長大實屬不易。如今你好不容易中了個舉人老爺,又憑著才能當了拿顧家高門的門客那商戶之女對你滿意的很,你卻又為何要迴絕”
史敬原聞言,滿是無奈,隻好把自己和顧熙言的事情娓娓道來。
史家老母萬萬沒想到,自己兒子進了那顧家高門做門客不過數載,竟然得了那高門小姐的青睞
那顧家是他們史家一輩子都高攀不上的大戶人家若是自己兒子能娶得高門之女,那真真好似再好不過的事情。
史家老母聽了這事兒,心中自然是狂喜,可緊隨其後的卻是不安。
“為母好似聽人說過,那顧家小姐已經嫁了人””
史敬原聞言,麵色陰兀,“嫁人又如何大燕朝風氣開放,和離改嫁的大有其人”
史家老母見他打定了主意,又想起這些日子史敬原魂不守舍的模樣,也不好說什麽,思來想去,隻憋出來了一句,“雖說是個破鞋,但好在家世門第頗高,能助我兒仕途一臂之力”
史敬原斥道,“什麽破鞋母親慎言兒子寫去的書信,言娘一次都未迴過,上迴更是對兒子冷言冷語相待如今這事兒成不成,八字還沒一撇呢”
史家老母笑道,“我兒,若照你的說法,看來那女子是個未出閣就行事大膽的我兒才高八鬥,又生的風流倜儻,就算那女子成了親、嫁了人,定還是對我兒念念不忘,至於冷言冷語,大抵是女兒家的欲拒還迎罷了”
史敬原聞言不禁皺眉他本來也這麽想的可是去一打聽才知道,那平陽侯生的高大俊美,又是個功勳滿身的,難保顧熙言不變心
史敬原心中煩悶,思緒越想越亂,三言兩語打發了史家老母,跌坐在床頭兀自發呆。
從看到那商戶之女的第一眼起,史敬原就知道,這輩子,顧熙言已經成了他心頭的白月光,別的女子再難入他的眼。
與其抱恨終身,倒不如奮力一搏。
無論如何,他都要爭上一爭。
“狗東西”尹貴妃一臉怒容,“如今皇上震怒,江南道涉案的官員一個都跑不了,這等節骨眼上,有誰敢為他們王謝兩家求情他謝萬眺不是有個位居中宮的好女兒嗎怎麽不叫她去吹枕邊風”
瑞安公公伏地一拜,“娘娘息怒。如今江南一案已經並非隱瞞災情不報那麽簡單了,聖上此番下定決心嚴查涉事官員,謝大人、王大人都已經被停職在家,眼下就算是有欽天監的祥瑞吉報,隻怕也不好使了。”
尹貴妃冷笑一聲,“他謝萬眺真當旁人是傻子呢自己幹的那點兒破事兒自己清楚,皇上這番若是不打算留後手,隻怕整個謝家、王家都要為江南一案陪葬”
她本想趁亂扳道顧氏,可誰料中間出了個私放官糧的裴尚仁,更匪夷所思的是,那諫議大夫沈階又是如何得知這錯綜複雜之案的內情的
眼下王謝皆已經是自顧不暇,哪裏還顧得上承諾過尹貴妃的“拉顧家下水”的事兒敵人安然無恙,謝王兩族卻自損八千,真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尹貴妃氣的哆哆嗦嗦,拿過桌上的茶盞,飲盡了杯中的茶水,才勉強冷靜了一些。
她不能被牽連進去她要活下去,安然無恙的度過此劫,才能有機會長長久久地呆在他身邊
“娘娘,可萬一謝大人把您的出身抖摟出去,以此威脅”
尹貴妃冷聲道,“如今,明麵兒上本宮和他們還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他謝大人隻要不怕犯了偷天換日、欺君罔上的罪名,隻管把本宮的出身抖摟出來”
說罷,尹貴妃輕抬鳳目“瑞安,那日四皇子府上遞來的密信可還在”
瑞安聞言一驚,忙道,“迴娘娘的話,那封密信被奴才好生收在箱子裏了。”
尹貴妃點點頭,一揮廣袖“明日便給四皇子迴信,就說本宮願與四皇子商磋大計,共圖宏業。”
那日芳林圍獵之後,數十封密信從四皇子府中發出,被秘密送到京中各重臣功勳之家,意圖拉攏人心。
瑞安心中滿是忐忑,“娘娘,咱們永樂宮一向是親近皇後太子一黨,如今突然轉向投誠,四皇子會誠心以待嗎”
“穿上那身官服便是衣冠禽獸,誰還有幾分誠心”尹貴妃握緊了椅子扶手,鳳目裏滿是狠厲“如今王黨大勢已去,謝皇後被禁足中宮雖說太子儲君之位還在,謝氏隻能算是苟延殘喘,已經自身難保。再和謝王這麽勾纏下去,想必也落不到什麽好處,恐怕還會有被拉下水的風險是時候棄暗投明了。”
說罷,尹貴妃淡淡看了眼下首跪著的瑞安,“你也休要犯糊塗。”
“你出身謝家,這些年來,進了這永樂宮門是本宮心腹,出了這永樂宮門便成了謝萬眺的耳報神,你真當本宮不知曉一絲一毫瑞安,本宮一向待你如何,你自己心裏明白,如今,到了該做決斷的時候了,可千萬莫要被豬油蒙了心”
瑞安聞言顫了一顫,伏地道,“瑞安的一切,都是貴妃娘娘給的,奴才不敢忘懷。”
憑心而論,這些年尹貴妃拿瑞安當成心腹看待,金銀財物上更是不曾虧待過他。從當初的小黃門到如今永樂宮的掌事大太監,一路以來,他的榮華富貴全是因尹貴妃而得來的。
瑞安生於謝府,長到十五歲被謝府送入宮中,淨身成了太監。若說前十五年,瑞安的命是謝府給的,那麽進宮之後,他的命便是尹貴妃給的。
諾大的宮殿之中,主仆二人正說著話,那廂有心腹丫鬟打簾子進來,“秉貴妃娘娘,禦製房的掌事媽媽方才親自跑了一趟,將這製好的鶯啼一點紅送了來。”
這品“鶯啼一點紅”乃是尹貴妃親自調配的口脂方子,據說以其潤唇,能使雙唇色澤瑩潤,檀口嗬氣如蘭。
尹貴妃伸出纖纖玉指,從紅漆木托盤上拿過那隻粉彩綠裏荷花的罐子,蘸了些“鶯啼一點紅”抹到唇上,抿了抿雙唇,語氣淡淡,“都跪安吧。”
一轉眼,半個月過去了。
這半個月來,盛京城中文武百官可謂是艱難度日或是戰戰兢兢,生怕被牽連到了這滔天的禍事裏,或是馬不停蹄,因查案之事忙的不可開交。
法大於情,即使那越州知州裴尚仁愛民如子,心係百姓,事出有因,可私開官糧乃是欺上瞞下的大罪,依大燕朝的法律,乃是非殺不可。
大理寺卿和三法司負責調查此事的欽差大臣握著那處刑的聖旨,心中也有所不忍,一連上了三道折子,為越州知州裴尚仁求情從輕發落。
一時間,朝野紛紛擾擾,為了這“殺”還是“不殺”的難題整日罵戰不休,最終,還是那九龍禦座上的成安帝一錘定音,道“越州知州裴尚仁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並下旨“赦免越州知州裴尚仁的死刑,將其流放海南崖州,效力贖罪”。
海南孤島一座,不僅遠離盛京,更是人煙稀少的蠻荒之地。如此顛簸萬裏遠赴海南,一路上真真是生死未卜。
據說,裴尚仁被流放的當天,越州百姓夾道哭送,前來踐行慰問者應接不暇,足有成百上千人。
王敬孚、謝萬眺被罷官免職,五百金吾衛手持兩道金牌,出皇城,捉奸佞,將其舉家流放嶺南瘴煙蠻荒之地。
謝皇後因母家之過被禁足中宮,後宮事務由永樂宮尹貴妃暫理。太子李琮自請齋戒三日,為外祖一家犯下的罪行誠心懺悔。
東窗事發之前,那王敬孚曾在金鑾殿上參過江氏、顧氏借賑災之名謀私利的罪狀,後來,大理寺的官員細細一查,這罪狀果然是子虛烏有、捕風捉影的事兒。故而,這江、顧兩家的怨名也算是不洗自清。
奸佞已除,忠臣已賞,江南的災情也漸漸好轉,這場禍事總算是過去了。
二月初四,宜嫁娶。
顧府之中,親友畢至,賓客如雲,可謂是熱鬧非常。
禍兮福之所倚。江氏因江南一案主動募集賑災糧有功,被成安帝親賜了錦袍,提拔了品級,被盛讚為“江南諸家族之表率”。
江氏雖說是因禍得福,可也頗有劫後餘生之感。如今恰逢姻親顧家有此喜事,提前好些天便差了送賀禮的隊伍從江南遠赴盛京。
江南大族一向富庶,光是江氏送來的賀禮數額,便能夠的上普通官宦之家辦喜事兒的所有嫁妝,故而也算是十分長麵子的事兒。
顧熙言作為出嫁的女兒,蕭讓作為顧府的子婿,顧昭文大婚這天,夫婦二人一早便到了顧府幫忙。
名義上說是來幫忙,可又有誰真的敢支使這天潢貴胄的平陽侯爺和侯夫人不過是好吃好喝的供著,湊個人氣兒,好叫門楣生光罷了。
花廳之中,顧熙言正和一眾女眷說著家長裏短,便聽見外頭婆子來報“花轎來了”,眾女眷聞聲,忙紛紛出門去迎花轎。家裏親友賓客迎出去,
隻聽樂聲並著鞭炮聲陣陣,一頂金箔貼花的朱紅色花轎慢慢行來,緩緩停在顧府大門之外。
女儐相上前請了新人出了轎子,全福人又扶著蒙著蓋頭的新娘子跨了火盆,一行人方才熱熱鬧鬧地從顧府大門行進來。
等一對新人拜了天地,請出顧江氏受了四拜,再請顧父顧母夫婦登堂受跪拜,這麽一套禮數行下來,才將新人送入洞房,又按京中舊例坐了床、撒了帳,才算是禮畢。
顧昭言看著這場景,突然想起來,那日她和蕭讓大婚,是哥哥顧昭文背著她上的花轎,出的家門,這麽迴想著,眼淚不由自主地便盈滿了眼睫。
蕭讓不知何時來到她身後,輕輕伸了手揩去了美人兒眼角的淚珠兒,低聲問道“舅兄大喜的日子,夫人為何哭鼻子”
顧熙言抬眼望著眼前俊眼修眉的高大男人,輕輕攬靠在他的臂膀上,溫聲道,“妾身見此情此景,不禁想到那日嫁給侯爺的情形,心中十分動容。”
蕭讓聞言,垂眸定定看了眼懷中的美人兒,趁著四下無人往這邊兒瞧,低頭在她發頂輕吻了下。
此處站著的都是看熱鬧的親朋好友,前後左右,多少雙眼睛目不轉睛看著的,蕭讓冷不丁一個吻落下來,身後的數人見了兩人蜜裏調油勝新婚的模樣,皆是發出幾聲低笑。
聽著這笑聲入耳,顧熙言嗔怪地看了男人一眼,當即紅了臉頰。
四周喧囂無比,顧熙言心裏卻覺得莫名平靜。
重生之後,上一世的顧家之難讓顧熙言日夜憂心,好在眼下一切塵埃落定,顧氏和江氏終於有驚無險的逃過此劫。然而更可貴的是,蕭讓在其中為她遮風擋雨,成為足以讓她依靠的強壯臂膀。
不知不覺,她可以毫無顧慮的篤信他、依靠他,他給她前所未有的安全感,讓她莫名安心,覺得哪怕前方有萬丈深淵,也如履平地、無所畏懼。
那日,顧府後院的偏僻閣樓裏,史敬原被顧熙言冷言冷語說了一頓,心中生了決絕之意,正準備將那顧萬潛的私印交到王家之人手中,不料正趕上江南官糧一案東窗事發,謝王兩家頓時自顧不暇,哪裏還顧得上答應尹貴妃的“拉顧家下水”之事,更是抽不出身來搭理這位顧府的小小門客了。
眼看著自己升官發財的大夢就要破滅,史敬原心有不甘,兩次上門去找王家,不料連那王家的大門都沒進,就被小廝趕迴來了。
最令人絕望的,並非前路一片漆黑看不到希望,而是給了他一點光亮,在一片漆黑裏營造了一場美夢,那熹微的光亮卻又突然消失於無形。
如此鬱鬱不得誌了幾日,又聽聞王謝兩家倒台之事,史敬原真真是神形俱喪。
一日,史敬原從顧府中迴到家中,史敬原那大字不識的七旬老母突然說給他相看了一門親事,對方是一戶商人家的小姐,家中做絲綢瓷器生意,雖算不上大富大貴,也算是富足之家。
史敬原一聽,立刻怒了,“我一介讀書人,怎能配那下賤的商戶之女”
七旬老母戚戚然道,“我兒眼看著你已經快要到及冠之年,雖說咱們家貧,可也不能耽誤了你成家娶妻之事”
“為母一早便替你先相看過了,那商戶之女臉麵生的溫柔可愛,身形又是個好生養的,雖說是小門小戶,可嫁過來之後,也容易拿捏些商賈之家雖然名聲下賤,可家裏最不缺的便是那些金銀財寶等此女進了咱們的家門兒,帶過來些陪嫁的錢財,也好補貼家用。”
“那商賈之家聽了這親事,是打心底裏願意的,你若是同意,咱們便把這相看的事兒訂到三天之後。不管親事成不成,去看一眼又不會掉塊肉你說是也不是”
史敬原聽了這話,也不禁有些心動,終是在七旬老母急切的眼神下應下了這相看之事。
三日之後,兩家相看之時,那商戶之女見史敬原生的風流倜儻,青衫磊落,當即羞紅了桃腮。
不料,那廂史敬原望著不遠處那姿色平平的女子,卻深深皺了眉。
原來,有顧熙言那等神仙妃子一般的人物珠玉在前,早已養刁了史敬原的眼界,故而,今時今日,任她什麽小家碧玉,入眼都成了那爛泥一般。
史敬原登時便沒了議親的興致,迴到家中便和老母說了迴絕之意。
史家老母聽了,不禁痛哭,“你那父親去世的早,為母把你拉扯長大實屬不易。如今你好不容易中了個舉人老爺,又憑著才能當了拿顧家高門的門客那商戶之女對你滿意的很,你卻又為何要迴絕”
史敬原聞言,滿是無奈,隻好把自己和顧熙言的事情娓娓道來。
史家老母萬萬沒想到,自己兒子進了那顧家高門做門客不過數載,竟然得了那高門小姐的青睞
那顧家是他們史家一輩子都高攀不上的大戶人家若是自己兒子能娶得高門之女,那真真好似再好不過的事情。
史家老母聽了這事兒,心中自然是狂喜,可緊隨其後的卻是不安。
“為母好似聽人說過,那顧家小姐已經嫁了人””
史敬原聞言,麵色陰兀,“嫁人又如何大燕朝風氣開放,和離改嫁的大有其人”
史家老母見他打定了主意,又想起這些日子史敬原魂不守舍的模樣,也不好說什麽,思來想去,隻憋出來了一句,“雖說是個破鞋,但好在家世門第頗高,能助我兒仕途一臂之力”
史敬原斥道,“什麽破鞋母親慎言兒子寫去的書信,言娘一次都未迴過,上迴更是對兒子冷言冷語相待如今這事兒成不成,八字還沒一撇呢”
史家老母笑道,“我兒,若照你的說法,看來那女子是個未出閣就行事大膽的我兒才高八鬥,又生的風流倜儻,就算那女子成了親、嫁了人,定還是對我兒念念不忘,至於冷言冷語,大抵是女兒家的欲拒還迎罷了”
史敬原聞言不禁皺眉他本來也這麽想的可是去一打聽才知道,那平陽侯生的高大俊美,又是個功勳滿身的,難保顧熙言不變心
史敬原心中煩悶,思緒越想越亂,三言兩語打發了史家老母,跌坐在床頭兀自發呆。
從看到那商戶之女的第一眼起,史敬原就知道,這輩子,顧熙言已經成了他心頭的白月光,別的女子再難入他的眼。
與其抱恨終身,倒不如奮力一搏。
無論如何,他都要爭上一爭。